赫图阿拉城 :故城中的满韵清风传统村落建筑的低碳策略解读

2023-07-17 06:47
中华民居 2023年2期
关键词:努尔哈赤衙门围护结构

婺源县簋岭村

赫图阿拉城

撰文撰文 夏瀛淼夏瀛淼 供图供图夏瀛淼(部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级旅游景区——赫图阿拉城是一座拥有四百余年历史的古城。一六一六年,太祖努尔哈赤在这里建立后金政权,赫图阿拉城因此享誉神州。赫图阿拉城分内、外两城,方圆十里。内城有汗宫大衙门(尊号台)、汗王寝宫、昭忠祠、罕王井、塔克世故居、启运书院、正白旗衙门等八旗衙署及文庙、关帝庙、城隍庙等一大批古建筑群;外城即老城,有驸马府、堂子以及最具满族特色的中华满族风情园。纵览园内,汗王宫城、殿堂庙宇及满族老街一里……历史的光辉在这里交相辉映

赫图阿拉城北门

赫图阿拉城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内,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有“清代第一都城”之称。“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平顶的山岗。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因此,赫图阿拉城被列为清代“关外三京”之首,并被御封为“启运之地”。2002年,赫图阿拉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5月,赫图阿拉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赫图阿拉城被列为清代『关外三京』之首,并被御封为『启运之地』。

赫图阿拉城的前世今生

满族是传统的渔猎民族。满族人喜欢将村庄以及城郭建在山区。赫图阿拉城便是依山而建,居高临下,且三面环水,具有易守难攻之势。

赫图阿拉城总占地面积24.6万平方米,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外城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

当年在外城建有点将台、校场、仓库和制造弓箭、盔甲的烘炉。这里是努尔哈赤驻扎部队、演练兵马、囤积粮食、制造武器的地方。

内城则是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设东、东南、南、北四门,四周是土石堆砌的城垣。这里建有汗宫大衙门,也就是努尔哈赤登基时的尊号台。另外,还建有八旗衙门、关帝庙、城隍庙和地藏寺。清王朝入关以后,又在这里修建了守尉衙门、启运书院、文庙等建筑。这里是努尔哈赤处理公务以及家眷生活的地方。

纵观赫图阿拉城,城墙的建筑布局颇具特色,它既保留了女真族建筑独有的元素,又吸收了汉族传统建筑的特点。明末人程开祜在其所撰的《筹辽硕画》首卷《东夷努尔哈赤考》一节中对赫图阿拉城有过这样的描述:“塞在宁宫塔,内城高七丈,杂筑土石,或用木值横筑之。”这种筑城方法被称为“夯土布椽法”,是女真人独有的建筑方法。同时,它又融入了汉族中原建筑布局的理念,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内城整体布局呈中轴对称,中间主干道南北向挺直延伸,城内的其他道路同样以中轴线相交的形式形成严格的方格网状、各级主次干道均为直角相交。这种建筑布局明显融入了儒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理念。

赫图阿拉城见证过历史的沧桑变化,是满族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当年的赫图阿拉城,十万金戈铁马穿行于此,十里商贾街市热闹非凡,城中那口被称为“千军万马饮不干”的古井常为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这座历史古都却在日俄战争中遭到了严重损毁。所幸,经过复建抢修,它仍然是现今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都城。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投入资金进行修缮,使这座古老的城池逐渐恢复历史原貌,吸引八方游客来重温历史。

汗宫大衙门

汗王寝宫

汗宫大衙门:见证了昨日辉煌

从北城门走上山岗,再向东南方向走去,会看到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主干道左手边第一个入口便是汗宫大衙门。汗宫大衙门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发布政令、研究军机、接待使臣的重要场所,俗称“金銮殿”。汗宫大衙门始建于1600年,于1603年正月正式投入使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建立大金国,年号天命,尊号为“抚育列国英明汗”,因此学术界又称此为“尊号台”。

与那些飞檐翘角的亭阁迥然不同的是,汗宫大衙门是一座外观呈八角形的建筑,金碧辉煌、恢宏大气。这是一座满汉合璧式的皇室建筑,“口袋房”“万字炕”等明显是女真族建筑所特有的,但高台基、砖、瓦作、木结构甚至彩画等又都是中原建筑的重要标志。如今,帝王已走远,空留金銮殿。抬头仰望这座威风凛凛的金銮殿,往昔辉煌犹在眼前。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此开始了启运之路,汗宫大衙门携天下子民共享盛世繁华。

如今,帝王已走远,空留金銮殿。抬头仰望这座威风凛凛的金銮殿,往昔辉煌犹在眼前。

汗宫大衙门内尊号台

汗王寝宫内景(组图)

汗王寝宫:一览全城,目光远大

从汗宫大衙门走出,回到主干道上,往前走数十米,可见左侧有一大型建筑,便是汗王寝宫。这里是努尔哈赤与家眷生活的地方。汗王寝宫一共有四间建筑。其中,东边一间是汗王和妃子的寝室,西边三间是汗王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1616年至1619年,努尔哈赤在这里运筹帷幄、发号施令,为统一东北女真、巩固后金政权打下坚实基础。

汗王寝宫的地理位置比较靠近内城的中心,地势较高。站在汗王寝宫的阁楼上,便可以俯瞰全城——内城中的罕王井、西南方的西大狱、东南边的文庙、南部的启运书院等景点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此时,心中不禁顿生恢宏之感,仿佛眼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揽全城于胸襟,愈加感受到昔日努尔哈赤的宽阔胸襟和一腔豪情。

遥想当年,努尔哈赤常常踱步于此阁楼之上,眺望全城,展望江山,豪气可吞山河……尽管努尔哈赤本人最终并没有住进北京那座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他取得的功绩却鼓舞了子孙后代,最终建立了大清王朝。

正白旗衙门:军事社会组织『八旗』的产生

漫步踱出汗王寝宫,回到主干道,一路向东,便会看到一幢巍峨的建筑,上有一方牌匾:“正白旗衙门”。

“正白旗衙门”还得先从清“八旗”说起。八旗是努尔哈赤麾下八个军政合一的组织。它由努尔哈赤最初带兵征战之时的黄、蓝、红、白四旗与后增加的镶黄、镶蓝、镶红、镶白四旗组合而成,合称“八旗”。八旗组织成员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开创了“全民皆兵”的先河,其建制后来成为清代定制。后金政权建立八旗制度以后,赫图阿拉城内也相应设立了八旗衙门。八旗衙门是八旗旗主日常处理本旗行政、军事、生产、民事等事务的行政官署。其中,清太宗皇太极便是当年的正白旗旗主。

正白旗衙门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青砖瓦舍四合院,有门房、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共20间。由门房进入,目光正对的便是正房,向阳、开阔。正房两侧,便是东、西厢房。房间内摆放有桌椅、屏风、柜子、玉玺、弓箭等物品,记录着昔日的峥嵘岁月。

据说其他7座衙门分别位于东门里、南门里、城东南和关帝庙后。遗憾的是,当年的建筑早已不复存在。

漫步于赫图阿拉城,你会被满族人民坚强勇敢的精神和丰富的智慧所折服。

正白旗衙门

塔克世故居:民居尽显满族特色

从正白旗衙门向北走一小段再向东走,在内城东北角处会看到一座满族小院。这里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因而这座充满满族特色的小院被称作“塔克世故居”。

塔克世(1543年—1583年)是明朝后期女真建州左卫领袖,与父亲觉昌安同为边关守将。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塔克世和父亲觉昌安均在战乱中丧生。如今,只留下一座他曾居住过的小院。

塔克世故居的大门开在东侧,院落内北、西、南三座厢房与东侧正好形成一个封闭空间。这就是老北京四合院的雏形。老北京四合院正是满人入关以后建造的民居。

在塔克世故居西侧偏东的那间屋内,有简单的床褥和顶箱柜,还有一个简易的梳妆台,屋中央有一个吊着的摇篮。当年努尔哈赤这间房中诞生,并在这个摇篮里长大。也许有人会问,婴儿为什么要吊在摇篮里呢?这是一种满族民俗,俗称“东北三大怪”之一的“养活孩子吊起来”。究其原因,是由于满族人常需要外出打猎,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屋内,于是常将孩子放入摇篮里,好让孩子睡得踏实、舒服。

历史的硝烟早已消散,一曲时代的挽歌也已唱罢。漫步于赫图阿拉城,你会被满族人民精巧的构建技艺和丰富的智慧所折服。赫图阿拉城独特的满族建筑艺术,在中国古建史上写下了别有风情的一笔,这朵文明之花,长久盛开在白山黑水之间,令人神往。

乡村建筑的低碳策略解读

中国的传统建筑或者地区建筑,尤其是传统民居起源于建筑能耗几乎为零的时期。其衍生、变化并沿用至今的过程体现了人类适应自然、使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始低碳观。然而,现如今的建筑则使用了大量的人工材料营建良好的居住环境,建筑中安装的设备在运行的同时又释放大量的热量到建筑中,增加了能耗。在这样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唯有合理的建筑设计方能创造良性的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建筑用能的低碳化。

被动式房屋源自德国,被动式建筑不需要主动加热,它基本上是依靠太阳、人体、家电及热回收装置等被动收集来的热量来使房屋本身保持着舒适的温度。

“低碳乡村”营建体系是以乡村碳循环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原则,追求对环境负荷的最小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最优化为目的的营建活动。以空间设计策略为手法,以建筑单体、邻里单元、村落、村域构成的空间序列为载体,实现生命全周期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一般建筑的节能设计应当从控制建筑的热负荷开始,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1)控制建筑的热负荷。建筑能耗中一半以上源于空调设备,其负荷包括设备耗热,围护结构从外界得热以及室内使用者和设备散热。其中围护结构负荷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建筑的低碳化应该首先加强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屋顶、墙的热性能,降低外界环境波动对建筑的影响,降低建筑的热负荷,从而减少空调设备的能耗,实现固定碳源的减排。

(2)采用被动式设计手法。被动式设计手法是不通过特殊的机械设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调节室内环境,减少空调设备的用能,实现建筑的低碳。即通过建筑的空间设计手法实现节能减排。这种手法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对内部环境的影响,也能减少设备本身的散热,是可持续设计的有效部分。

(3)采用高效的设备。例如,高效的照明、家用电器以及热水供应设备,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在使用者用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耗,实现减排。

目前,新农村建设主要把重心放在农居建设以及村容村貌改善上,而对住宅的物理环境舒适度却少有考虑。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建筑的供暖、空调、通风、照明等能耗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即使农村新建的公共建筑中也极少考虑节能减排要求,更不用说大量的既有农村住宅。

乡村建筑以住宅建筑居多,大多属于自建建筑,建造技术落后,缺乏节能减排意识,这为建筑节能减排的推行带来巨大的障碍。此外,乡村居民追求提高生活质量,自行安设制冷、取暖设备,导致住宅能耗增加。

虽然乡村建筑的总能耗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相比城市而言,尚处于较低水平。一味地套用城市的“高技派”,必然会使得乡村建筑的低碳之路受阻。

结合乡村住宅空间特质、社会经济条件、营建技术特点等特殊性,其节能减排的步骤应当与一般的建筑有所区别。乡村建筑的节能低碳应该遵循“以被动式建筑设计手法为主,以主动式设计手法为辅;依靠空间策略的调控为主,依赖设备调节为辅”的基本原则。乡村建筑的低碳策略可以概括为以空间形态与构造设计控制建筑的热负荷,灵活利用热性能的空间构成以减少使用空间时的设备能耗(以牺牲一部分空间使用舒适度为前提),以及高效设备(适宜技术)导入这三种方式。其中,前两种属于被动式的手法,而后者属于主动式的手法。

空间形态与构造设计对建筑热负荷的控制

长三角地区属于夏热冬冷高湿地区,建筑能耗需要考虑夏季的制冷、冬季的供暖以及除湿,相对其他地区来说能耗较高,节能策略复杂。因此,单体建筑以及建筑组合,即邻里单元的空间形态与构造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要素,去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这是减少固定碳源最基本的空间策略。它主要包括规划布局、建筑形态和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几个方面。

(1)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包括建筑的规划布局和邻里单元的规划布局两个空间尺度上的空间策略,其内容主要有选址、朝向、间距。

建筑的间距要满足这个地区的日照和通风要求。建筑朝向为正南北向时,新建建筑的正向间距应不小于两侧建筑高度的1.15倍。旧区改造项目不应小于两侧建筑的1.1倍。当建筑存在方位角时,应当按照下表的折算来进行调整。

方位角与折减系数

(2)建筑设计

现在的部分新建农宅,往往为了追求阔气,一味地加大建筑的层高、面积,成为高能耗的建筑。因此,从设计之初,在村民自建的过程中,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剖面设计就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 基本参数的控制

建筑层高:建筑层高不宜过高,过高会造成冬季室内回风,致使供暖能耗增大,合理的建筑层高应当控制在2.8m—3.0m为宜。

体形系数:应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控制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2层以内的建筑应控制在系数0.8以内,3层或3层以上的建筑应控制在系数0.6以内。

窗墙比:住宅空调的能耗会随着窗墙比的增加而增加,夏热冬冷地区农宅的南向窗墙比应小于0.4,其他面应小于0.3。

② 平面和剖面布局

在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中,建筑的布局和朝向设计应当有利于夏季和春秋季节的自然通风,促进气流循环。

③ 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

建筑的围护结构,包括墙、屋顶、地面等是建筑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界面。良好的围护结构的热性能是指其具有较小的传热系数(K),能够阻止室内和室外的热交换,取得保温隔热的效果,以减少设备的能耗。在一般的设计中,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性能是通过构造设计来实现的,即控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在《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也对其设计值给出了基本要求:外墙 K≤1.0,外窗K≤2.8,外门K≤3.0,平屋顶K≤1.0,坡屋顶K≤1.5。

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对浙江安吉地区的部分农居进行实测和模拟,以分析围护结构的各种节能措施对能耗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在围护结构中,墙体的热性能对节能的影响最大,在其他构造不变的情况下,合理的墙体构造设计能够使空调的能耗减少20%左右(相对于现有农村住宅而言)。因此,在无法顾及所有构造细节时,乡村住宅应首先以墙体的节能设计为主。

利用热性能的空间构成

(1)利用缓冲空间改变结构的热性能

① 缓冲空间的应用

建筑的气候缓冲空间是建筑内部空间与外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是指通过营造建筑实体的空间组合和建筑界面之间的夹层空间等设计手法,在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域,促进建筑外部与内部的气候要素交流,从而提高环境舒适度。

乡村建筑的能耗,尤其是空调能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性能。乡村住宅大多属于自建住宅,缺乏设计人员的指导,缺乏细节设计,建造技术也比较落后,往往很难对围护结构的构造进行控制。相对于城市住宅,乡村住宅建筑的占地面积大,建筑面积较为宽阔,辅助空间的面积、数量、种类都较多。如果在乡村住宅的设计中巧妙地将这些辅助空间作为主要生活空间的缓冲空间,可以减少外界气候对主要生活空间的干扰,减少居住空间的空调能耗。

乡村住宅中的缓冲空间包括有坡屋顶内的储藏空间、封闭的阳台以及建筑底层的车库或者工具房。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在夏季对部分农宅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显示,在夏季正午炎热的气候条件下,缓冲空间中的温度要高于主要生活空间中的温度。换言之,缓冲空间取代了主要生活空间与自然的直接接触,起到了调节室内环境的作用,并将最终实现建筑能耗的低碳。

② 适应性“移居”

缓冲空间是利用辅助空间改变建筑的热性能。现代的乡村家庭的滞留人口要远远少于常住人口,因此可以通过构造不同热性能的空间,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移动的生活模式来实现节能(见右表)。例如,在夏季,白天使用热容量大、太阳得热率小、封闭类的房间,夜晚使用热容量小、开放类的空间。在冬季,白天使用热容量大、太阳得热率大、封闭类的房间,冬季夜晚使用热容量大、封闭类的房间。

建筑的热性能可以从建筑本身、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三个方面分成下面几种不同的热性能空间类型:

乡村照明中使用的太阳能路灯

另外,在特殊的热性能的空间里,有一种带玻璃的空间。一方面,玻璃可以透射所有的可见光,能吸收阳光并能产生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它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在没有阳光的时候,室温能迅速与外界同温。

(2)利用热性能的空间构成

空间“实”与“虚”的调控—“院 ·墙”

乡村住宅建筑中的实体空间,通常可以作为热容较大的空间。其热容的大小还可以通过建筑墙体的材质来调节,充分运用当地的材料,如厚重的石材,或者是传统材质(如夯土墙等围合而成的空间是热容量大的空间),竹子、木材等围合而成的空间则是热容量小的空间。热容量大的空间和热容量小的空间都属于“实空间”。“虚空间”是指由院墙围合而成的“院子”。乡村建筑中的“院子”包括前院、后院和中庭等。“实空间”和“虚空间”相互嵌套、并列或是上下连接,并通过可变的界面进行配合,实现这两种不同热性能空间的融合,以空间的变化对应气候变化。

高效设备的导入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设备大量地进入农村家庭。乡村住户中主要的设备能耗包括:炊事用具及热水能耗,建筑照明能耗和空调能耗。其中照明和空调使用电能,炊事和热水主要使用煤气和煤。在这几种能耗中,照明占家庭用能的比例最大,是乡村建筑中用电的主要设备,然而只有15%左右的家庭选择节能灯,其余85%仍然使用效率低下的白炽灯,这部分的节能潜力很大。另外,空调设备的家庭占有率约为平均每户1.18台,数量不多,且在浙江地区的乡村,夏季主要依靠自然通风调节气温,空调使用频率也不高。但是乡村住宅的空调能效大多等级较低,也具有很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乡村光伏发电

乡村建筑的能耗与城市相比要小很多,并且受经济条件的限制,高价的低碳技术无法在农村推行。考虑各种低碳技术的成本,乡村应该选择适合于其生活和经济条件的低碳技术。应该以选择低碳的照明系统,如LED照明等低投入、节能高效的产品,并在空调设备、炊事设备以及热水供应设备安装时尽量选择能效高的电 器。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设备大量地进入农 村家庭。乡村住户中主要的设备能耗包括:炊事用具及热水能耗,建筑照明能耗和空调能耗。

猜你喜欢
努尔哈赤衙门围护结构
浅谈深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的施工技术
重力式门架围护结构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我读封面
买到假货?到衙门去喊冤
地铁基坑围护结构插入比优化研究
旧衙门
赏赐仇人
入土深度对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
清代珲春副都统衙门档之户口册浅析
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说的起源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