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地向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

2023-07-18 02:11陈思呈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3年7期
关键词:威尔逊油菜生命

陈思呈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是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对自我生命力的遇见。

在自然教育中接受社会教育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过,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多认识我们身边的鸟兽草木等自然事物,从中受益感发,开广胸怀,臻于仁德之境。《庄子·知北游》中描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是中国古代哲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正如我的朋友所感受到的:认识大部分你路过的花草树木,就像走在哪儿都有朋友与你问好,这种与世界自然隐秘又亲切的连接,让人在大地上又稳又自在。

人和自然具有相通性,在人的一生早期学习中,接触自然必不可少。

对于儿童来说,自然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儿童的品格和性情都未定型,都在塑造的过程中,自然教育不但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多角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很多品质:共情能力,好奇心,坚韧和专注,耐心和静气。让自然成为儿童成长发展的动力,当自然焕发出活力时,它就不会止步于外部的“环境”,而是成为儿童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我的学生小秒,是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她母亲一直不知怎么引导她开朗起来。直到有一天,母女俩参与了一个在公园夜观的活动。夜观活动的原则是在安全的前提下,人不能打扰生物的生存状态,彼此和谐相处。最开始,她们只是看到一只只目瞪口呆的蛙类,黑眶蟾蜍、花狭口蛙、斑腿泛树蛙……在老师的引导下,眼尖的小秒一眼看到一条黄斑渔游蛇,以柔弱优雅的身姿从眼前滑过。小秒久久不能忘记那神秘的生物在夜色中的姿态,她的心里感到一种强烈的兴趣,是对整个生物世界的兴趣。

随后她们又在夜晚的树上,看过几次正在睡觉的暗绿绣眼鸟和白头鹎,在南方的夏天,这些都是常见的鸟类。她们静静地看着,生怕惊扰了鸟儿休息,心里却无比兴奋。小秒出色的听力,还捕捉到树林里一种特殊的鸟鸣,在老师的引导下,她慢慢识别出,那是白胸苦恶鸟。

几次夜观结束后,小秒恋恋不舍,母亲便报名兴趣班,让孩子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昆虫鸟类,为此,还专门买了望远镜。从观鸟开始,小秒显现出她的天赋,她总能比别人更快地看到鸟儿的身影,更快地识别出是什么鸟;她的耳朵总能敏锐地捕捉空中各种鸟叫。她常常被老师表扬,其他学员也总向她请教,她那台望远镜也派上了交际上的大用场,很多人借用她的望远镜,认为可以沾沾她的手氣,因为她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

小秒的性格开始变化,她变得自信,也更沉稳专注,她知道专心钻研可以让自己获得真本事,也知道大自然能回报的东西远超想象;她知道有一技之长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也知道乐于助人能获得更多友谊。在这个自然教育的学习里,她也获得了社会教育。

在自然世界里看到自己的生命力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是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对自我生命力的遇见。

我的另一个学生叫艾沙,是一个古灵精怪的男生。他的成绩不好,就喜欢在山林里玩,还在家里养昆虫,种各种植物。一次,艾沙在书里读到湖南农民沈克泉的故事。沈克泉年轻时发现了3株奇特的野油菜,花期比家油菜迟,生长结构特别好。沈克泉把野油菜种子带回家乡去,想通过改良,培育出产量更高的油菜品种,当地农民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但他锲而不舍,后来实验成功,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油菜新品种,真的成为农民科学家。

这个故事激励了艾沙,他觉得自己和沈克泉一样,喜欢大自然,只要用心钻研,说不定以后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艾沙开始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从最开始的自然观察笔记,到后来的历史地理书。在阅读中他知道,腓尼基人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他们发展了航海技术和天文学,发明了玻璃和染料。艾沙觉得,只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就能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如今,艾沙从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慢慢变成一个探索者,是同学们眼中的“小科学家”。他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了他自己的抱负。

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是一位研究蚂蚁的学者,很多人把他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1938年,威尔逊9岁,全家从南方腹地搬到了华盛顿特区,父亲在农村电化管理局当了两年的审计员。在那里的第一个暑假,威尔逊阅读了《国家地理》杂志,对其中的一篇《蚂蚁,野蛮与文明》深感兴趣。于是他开始寻找蚂蚁,也捕蝴蝶。他说,蚂蚁和蝴蝶一度成为他的狮子和老虎。“我用布袋装了一些玻璃瓶,来到附近的树林,在这个小路交错的次生落叶林中,开始我人生的第一次探险。”

威尔逊认为人类拥有与生俱来的对其他生命的亲切感,这种亲近是由不同情境激发出来的,比如喜悦、安全感、敬畏、迷恋。儿童天生就具有“亲生命性”,他们常常会赋予自然或者客观事物一种人所具有的情感,把它们当成有生命的。的确,小朋友最喜爱的事物,很多都与生命、自然有关,对于果实的好奇,对于花朵的审美,对于小虫子的爱惜,对于雷电的疑惑……这些感情终生陪伴我们,也是创造性工作的源泉。

威尔逊还主张,当看到森林中一个正在腐烂的树桩,不要错过它,不如绕着它慢慢走动,仔细地观察,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个树桩微星球上,存在哪些生命”。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并不仅仅适用于科学研究者,而且适用于一切想好好生活,对我们身处的世界有强烈热情的人。

请大胆地对宇宙发问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要给予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更多活动的自由。自然教育就是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生命的教育。

儿童的思考、发现、体验都需要长时间浸入在环境中,在自然环境中,他们去听、嗅、尝,他们去打滚、躲藏、钻、爬,他们要聊天、嬉戏、发呆……这些都是儿童与自然相处的方式。

我们热爱自然,正是因为感受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样的诗句,领略过“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的画境,聆听过“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这样的雅音,大自然为我们焕发出别样的美,这种美动人心魄。

让儿童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吧,使其自由探索,让自然赋能儿童,和孩子一起见证生命的壮阔之美。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猜你喜欢
威尔逊油菜生命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双面威尔逊
威尔逊视角下的劫后南京栖霞山——兼论辛德贝格与“威尔逊栖霞山之行”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威尔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