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和多肉

2023-07-18 01:16王尧锴
莫愁·时代人物 2023年7期
关键词:瓦松海草鲍鱼

王尧锴

前几年,我和朋友到一个小海岛上玩,主人热情周到,新鲜肥嫩的海鲜让我们一群人大快朵颐。牡蛎、扇贝、海螺,一口下去,海的味道便在口腔中弥散。

第二天大家商量着在岛上转转。小岛不大,美景尽藏在山的后面。主人除了嘱咐注意安全,还特意交代:鱼随便钓,海螺海胆尽情捡,但石头千万不能往回带。我们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去山后的路,十分不好走,翻过一座山,再沿着陡峭破碎的海岸线,几乎手脚并用地攀爬行走,在一片小小开阔地,果然看到满地的石头。

我们不禁惊叹:在海水亿万年的打磨下,大大小小的石头被塑造得千形百状,五颜六色。有的外形别致,像一颗火红的心;有的刻有天然图案,细细端量,是一只恐龙在抬头远望,非常漂亮。我们这才明白主人的提醒实在不是小题大做,随地散落的哪是石头,分明是大自然留给岛民的艺术品。

起初渔民也不知道这些石头的价值,直到看到有外地人成车运走,做成摆件、景观石高价出售,才回过味来:自己每天踩在脚底下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在别人看来却是珍宝。于是当地出了规定,禁止任何人捡拾石头,才及时止住了损失。

我想,最初得到石头的那群人一定十分开心,仿佛娶回了一位流落在民间的公主,她的美丽只有自己能看透。

渔民还讲起另一件有趣的事,鲍鱼在过去不受待见,渔民宁可吃鱼,也不去吃食之无味的鲍鱼肉。同样的鲍鱼,在现在的食客看来是珍馐美味,在老一辈渔民那里,却如同鸡肋一般。可见,再好的千里马也得遇到伯乐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想起小时候在农村,都是海草房子。厚厚的海草经过长年的日晒雨淋,鹽气尽失,一些小植物就在房顶落子生根。最常见的是一种叫做“脚拇丫”的植物,叶片很厚,给人肉肉的感觉,因为外形像松塔,又长在屋顶,也叫“瓦松”。这东西采摘不方便,又没什么价值,所以没人去关注它,任由它在屋顶自生自长。

后来再注意到它,是因为它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多肉”。到网上一查,吓一跳,品相好的一株,价格不菲。多肉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网上发照片,写文章,分享养花心得,俨然已形成一个规模不小的圈子。谁能想到,曾经无人关注的“脚拇丫”,在今天能堂而皇之地俘获无数人的心。

岛上的石头、水里的鲍鱼、屋顶的瓦松,都在上演着丑小鸭变白天鹅、灰姑娘嫁给王子的动人故事。不得不感叹造化弄人:被冷落的东西,换个时间、换个环境,却能使人刮目相看,甚至趋之若鹜。

世上的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聚会时角落里不起眼的年轻人,谁敢保证他将来不会大有作为?街头棋摊上的老者,也许有着惊人的过往……就像这石头和多肉,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都值得我们用心打量,真诚对待。

编辑 吴元梓 1159492305@qq.com

猜你喜欢
瓦松海草鲍鱼
在海底种草
故乡的瓦松(外一篇)
海草:海洋之肺
人生的鲍鱼
鲍鱼红烧肉
鲍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小螃蟹与大海草
药用瓦松人工培育技术初探
欢乐海草舞
新西兰地震震出上万只超级大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