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的传播研究

2023-07-18 10:58于鸿洋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5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

于鸿洋

摘  要:抗美援朝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有着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有其历史必然性。文章通过对其传播路径的研究总结出,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国家政策、出版优秀的报刊书籍文学作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都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历史性作用。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对今后进一步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具有以下四点经验和启示: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坚持群众观点开展大众化传播、立足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理论创新、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对于研究当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美援朝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5-0185-04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内外形势极其复杂,在长达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从来没有停止,反而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更进一步更为广泛地传播。这一时期具有特殊的国内外背景,当时正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之初,为了取得革命建设的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全党。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作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对当前以及今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要汲取历史经验,努力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抗美援朝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传播的背景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局势极其复杂、美帝国主义的不断打压以及经济政治的步步紧逼下,在国土主权面临损害的危险处境下,全国上下一体同心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反帝国主义侵略斗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得到进一步印证,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也在这样特殊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在中国传播,并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尚未完成,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依然在垂死挣扎,并且社会中潜伏着各种各样的反动势力,对新中国政权构成威胁。经济上,在国民党曾经长期统治的国统区下,物价飞涨、纸币贬值,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经济几乎崩溃,国内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勇往直前,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取得革命与建设的重大成就。让人民群众不断认同学习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必然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持续深入传播,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深度融入,达到了新的高潮。当时东北地区正处于历史新时期,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传播和宣傳工作责任巨大,任重而道远。研究抗美援朝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的传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当前依然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二、抗美援朝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传播的路径管窥

(一)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普遍化、大众化,理论宣传工作的主体是党政机关,党中央及其地方各级机构坚持全国上下宣传统一总体步调,且不同地区又具有不同的地域性特征,主要目的在于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质,树立人民志愿军的正面形象,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党政机关作为一个国家机器运转的核心,其在国内宣传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无疑是主导性的,党和国家在战争爆发的开始就果断决策,把握住宣传动员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发挥主体传播的作用——通过价值的凝聚,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个阶层,各级党和政府机关传达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质,人民战争的正确性,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凝聚共识。使国家民族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社会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党领导下的社会各个团体,在战争的动员和宣传工作上对宣传主体起到了非常有利的补充作用。社会不同阶层和团体在该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上联系党和国家机关下、联系广大的人民群众,发挥着自己的特殊属性并对战争最终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深层次传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普遍原理在当时得到了广泛深入的传播,人民群众作为宣传的最大传播主体同时也是客体,对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脱离群众就脱离了最大的实际,要坚定不移地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起来。中国共产党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深刻领悟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在当地的反侵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最重要的传播主体,处于核心重要角色的传播队伍,中国共产党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人民群众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是坚实的后盾,具有重要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由过去的隐蔽转向公开进行,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内外形势复杂而且严峻,国外美帝国主义试图侵略中国,国内新中国的建设任务艰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决定性核心力量,已经将这个极其重要的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为巩固新中国无产阶级政权反抗外来侵略开展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任务提上日程。传播马克思主义要与当时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呈现出开始大众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态势。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自身的领导地位扩大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普及,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的精神食粮,为新中国的成长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总体来说传播效果显著,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通过政策推动宣传

“随着新中国建设的各项工作逐步有序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制度和体系逐渐开始建立和完善。”[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党的宣传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就提出了新的时期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要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在全国范围内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人民。在东北地区一方面进行时事政治的宣传,另一方面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二者同时同步进行且建立经常的宣传机构,以确保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大的理论传播主体对于自身有着充分且不动摇的坚定意识以及思想理论的有效宣传。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板报、一对一谈话、小组会议、村民会议等形式,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时政,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通过学习马列原著、毛泽东著作激发民众对于确立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激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位于战争前缘的东北地区的人民投身革命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东北地区党委及各基层党组织广泛地开展学习动员工作,充分利用宣传员深入到基层人民群众中去宣传理论思想。“在《关于健全各级宣传机构和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中也明确指出,我们党的领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利用报刊等各种媒介开展思想教育工作。”[2]这样可以广泛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现状,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此同时,为做好抗美援朝的宣传工作,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新华通讯社作出《关于报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内容的指示》《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报道应注意问题的指示》也极大地动员了人民群众投身抗美援朝战争和国防建设事业。”[3]

(三)发挥报刊书籍优秀文学作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优秀作品陆续开始翻译并印刷出版,且根据不同的受众出版相应书籍。1950年《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成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正确指导思想不断传播,进一步深入群众[4]。此外,国内高校陆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为主要内容编写教材,作为必修课程更为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抗美援朝时期东北地区在全国学习领悟毛泽东思想的总基调下,更为系统地结合自身所处环境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5]。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越来越成为传播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实践论观点,教育广大群众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导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取得胜利。关于毛泽东同志重要理论思想论述的文章及单行本开始广泛出版发行,系统传播革命斗争理论以及涉及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要理论分析论述。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引领下在整个东北地区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1950年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过自身的优势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送到家家户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不断涌现,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新的传播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渗透到作品中,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深刻理解感悟,潜移默化地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以一种口语化、通俗化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形式表现出来。作品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鼓舞人民群众反抗侵略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和勇气,并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抗美援朝时期为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当时的东北地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的同时开展了广泛的思想教育工作。

《东北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在东北地区成立的第一张地区党报和机关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承担着对人民大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大任务。在战争的初期阶段该报采用了形式多样、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宣传报道对受众进行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对战争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有效地引导舆论,调动群众的各方面积极性,将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领导地位的理论深入传播,有效地保证了战争的宣传工作,调动了全民反抗帝国主义的积极性;并对马克思主义理念的深入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渠道多样化的趋势逐渐形成,中国共产党依据社会群体、知识水平以及思想观念等不同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一系列极为有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途径。在这个制度体系中,向群众解释马克思主义越来越重要。在抗美援朝时期,人民群众普遍政治意识不断增强、思想觉悟显著提高,深刻认识到了抗美援朝战争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同自身命运紧密结合[6]。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核心也深入人心。无论是各级党员干部还是基层普通党员、知识分子、爱国人士甚至大多数普通群众也慢慢成为传播过程中的主体,肩负起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光荣使命。传播主体多元化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力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合力。同时,面对马克思主义广泛化、深入化传播的现实要求,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对大批人才的需求,中共中央决定在省委和地方党委建立干部理论教育讲师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理论教育工作者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专业力量,各级党校、团校、学校也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学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权威地位。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群体组织青年团、工会、农会、妇联等群团组织都在积极地向各自所联系的群體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广泛普及。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大众中得到进一步传播[7]。

三、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传播的经验及重要启示

(一)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抗美援朝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的传播具有超强的实践性,其不断深化的理论体系解释了不同历史时期会出现的不同问题,如何解决特定时期的历史问题,指导当前的伟大实践,在当时的中国与具体实际充分结合,指导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取得最终的胜利。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结合当时的特殊性,实事求是地制定传播的策略、应对具体问题的方法。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传播的基本经验就是在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这个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8]。

(二)坚持群众观点开展大众化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深刻揭示了传播大众化实际上就是通俗化的进程,通过具体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传递给群众,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抗美援朝时期各种理论宣传方式被用于在东北地区开展战争动员工作宣传党的理论知识,不仅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有利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战争的胜利,使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大幅提升。

(三)立足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理论创新

时代性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当时的具体情况相符合,与人民的需求相匹配,在解决具体问题的過程中总结教训积累新的经验,提出新课题解决新问题。立足新时代,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抗美援朝时期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传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中国共产党全面把握各方面因素,在领导东北地区进行反侵略斗争理论宣传中采取了极为具有时代性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印证了在今后的发展传播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创新二字,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同时代紧密结合,以不断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

(四)注重方式方法创新

传播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让人民大众最终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针对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受众,采用合适的传播方法极为重要。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战争宣传理论的传播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方式方法,颇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启示我们今后在理论创新的同时也要进行方法的创新,方法多样化有利于更多的人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便利,真正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走进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民群众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只有让人们真正认识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 张傅,杨倩.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历程概述与浅析[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06):69-76.

[2] 林乐兴.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发展与提升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6):100-103.

[3] 孙丹. 论抗美援朝战争的国内宣传工作[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16(04):18-25+125.

[4] 刘秋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延边地区的传播研究[D]. 大理:大理大学,2017.

[5] 王迪.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的传播研究[D]. 延吉:延边大学,2019.

[6] 魏晋之.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国内宣传工作[J]. 西部学刊,2020(06):130-133.

[7] 肖鹏. 抗美援朝舆论宣传研究综述[J]. 福建党史月刊,2014(18):17-23.

[8] 郭放. 抗美援朝运动初期《东北日报》的宣传报道研究[D]. 沈阳:辽宁大学,2014.

(荐稿人:周亮,长沙师范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2022年第三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东北地区2022年第二季度ML≥3.0 级地震目录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简 讯·
· 简 讯 ·
东北地区2017年第一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东北地区寒富苹果夏季修剪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