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壑深云 盘桓抚孤
——秦仲文《松壑深云图》赏析

2023-07-19 14:20江南忆
老年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四王学画山峰

□江南忆

秦仲文(1896—1974),原名裕荣,又名秦裕,字仲文,近现代山水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他的山水画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四家,兼擅墨竹,亦精书法。《松壑深云图》作于1948年,乃秦仲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画以传统笔法为之,布局、设色和用笔中规中矩,虽未超越时代,却有自己的创新和独到之处。

首先是云的处理。山水之法,虽以山、水为主角,但云成气候,亦成景色,是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图,几处云烟环抱山峦,出新意且不失古风。技法上,将勾与染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云”法。同时,这样略带装饰的云又不乏宋元韵致,以虚衬山之实,实属技巧。从画面来看,云从下往上由大变小,视觉上产生一种上升的动感;就云本身而言,云层的叠加和分染使其有了体积感。云的前后关系只是在明暗上稍做变化,颜色也由下往上逐渐变浅,符合人在自然中观看事物的原理。整幅画作,云基本被用作“隔离物”,以此产生空间感,并成为连接山峰的“桥梁”。另外,无论是中景还是远景的云都带有逸趣,借物“衬”物,彼此接近又有所不同,忽然生动——让静止的“山”有了“动”感,又使画面空灵。山水画脱离不了对云的表达,如何表现和使用何种技法,始终是山水画创作面临的问题。

其次是画面的形块分布。单就形制看,此作是一幅传统的中国竖轴山水画,画面底部近似等边三角形的山坡,起着稳定画面的作用。如果我们把画从中轴一分为二,左、右都存在交错上升,又都形成贴着画面竖边的直角三角形。而且直角边的大小随着画幅逐渐升高,这便是对山水画中“高远”法的演绎。再者,通过一层层云的比例变化,也很好地解决了画面“深”的空间问题。此外,画幅上半部有两个结构呈“X”形的山峰,前后交错,结构紧凑,避免了呆板,恰到好处。进一步,我们跳出中国画构图的法则,此图有些许构成的意味,这体现出画家对画面形式语言的创新。如果我们把每个山峰的中轴线连接起来,会发现画面出现两个自下而上、大小不一的平行四边形,这样一种处理,为云在山峰间留出“必须”的位置和呼吸的空间。

第三是保留原有。在近现代北京画坛,秦仲文属于传统派。他的学画经历与其同时代画家基本一致:从私塾里接受教育,学画练字;遵循以师带徒或从师学艺,先以临学画,再观名迹,最后到逐渐形成风格的基本模式。这决定了他的绘画创作不可能有太多的离经叛道。从《松壑深云图》的布局看,此作应是从临习中得来,画里可见“四王”的影子;笔法和墨法也是在沿用传统的基础上稍做改良,皴法和树法亦与古人同,吸取众家之长却又不拘泥于前人。此图虽然基本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构图等程式,但一些地方亦有所改变,最为典型的是画里透视的处理,既有遵循中国画的“可见”传统,又有当时“不可见”的学习感受加入。

面对绘画变革的洪流,是坚守传统还是图新求变成了那一代画家面临的必然选择。显然,秦仲文是倾向于扎根传统再寻求创新的。他在55岁前以古为师,尊重传统,砚池勤耕,从“过去”汲取营养,并执着于对传统技法的磨炼。嗣后以“真”为师,不断创造自己的风格和样式。1947年,秦仲文因与徐悲鸿国画教学理念有别而离开北平艺专,可以见得他对传统是秉持坚守态度的。但他学古不泥古,能够做到古为今用,并形成自己新的认识。《松壑深云图》虽然创作于其以古为师阶段的末期,且模仿痕迹尚未完全褪尽,但他求“变”的思想在这幅画中有着明显体现。

《松壑深云图》秦仲文

猜你喜欢
四王学画山峰
群星璀璨时
——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特展
最高的山峰
一起学画人脸
卖身学画(上)
学画有悟
学画录
清初“四王”的摹古与创新
南宗余脉——苏州博物馆藏清初正统画派四王吴恽及其传人山水画展
拥抱
天津博物馆举办清代“四王”绘画作品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