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ESA与NIPA三大核算体系的比较及启示

2023-07-21 08:47陈华超
统计与决策 2023年13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账户核算

陈华超

(河北经贸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目前在进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时,主要有三大类核算体系,即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欧洲账户体系(European System of Accounts,ESA)以及美国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NIPA)。NIPA 是以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为代表的国民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为分析美国经济运行状况而开发设计的核算体系,主要为当时经济数据匮乏的美国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1]。NIPA 从1940年被确立为美国标准的核算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其中很多核算思想和核算方法仍在不断更新,使NIPA 具有较高的核算水准和参考价值。SNA 和ESA 均是基于理查德·斯通(Richard Stone)所领导的专家小组为国际联盟起草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账户的编制》的统计分析报告建立的[2],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联合国对SNA 进行逐步更新和修订,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欧盟为满足欧洲国家更高的核算诉求建立了ESA,主要应用于欧洲国家。这三种核算体系都以测算国家经济规模和分析国家经济运行状况为目的,但是在核算范围、核算内容、核算结果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使用不同核算标准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比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从发展历程、概念分类、GDP核算的相关问题、账户和表式的类型及结构、核算体系及相关文件的修订、发布和使用等方面对SNA、ESA和NIPA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三种核算体系的发展进程以及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的核算方法差异,并总结了国际核算体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可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发展历程的比较

1.1 SNA、ESA和NIPA的产生和发展

SNA从1953年问世到目前使用的SNA-2008版本,主要经历了三次重大修订。1941 年英国发表了《战时财政资源分析与国民收入和支出估计数字,1938—1940》的研究报告,报告中首次使用总值和市场价格的概念以及会计账户的形式来估算和记录国民生产活动,为SNA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5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发布了第一版的SNA,名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该核算体系的目的在于制定一套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便为国民收入核算和生产统计分析提供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框架[2]。1968 年,SNA 经过重大修订发布了新的版本,其中包含20个账户以及26张核算辅助表和补充表,这次具有革命性的修订基本确立了SNA的主要框架和发展方向。联合国等五大组织共同编写并于1993 年发布了SNA-1993,这次修订标志着SNA 的成熟,主要突出更新、澄清、简化和协调四个特点,被称为核算体系的集大成者。目前使用的SNA-2008,是在SNA-1993 的基础上对其部分议题进行修订而成,主要涉及39 个澄清议题、5 个协调一致议题、17 个长期研究议题和45 个核心议题[3],是对核算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ESA 是由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为测度和分析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而编制和发布的核算标准,于1970年发布,主要经历了两次重大修订。虽然1993年版SNA的影响力急剧提升,但是欧盟委员会还是保留了ESA,并基于SNA-1993对ESA进行了修订,发布了新版的ESA-1995。此外,目前使用的ESA-2010也是以SNA-2008为基础修订而来。

NIPA 是美国专用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由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BEA)修订和发布,在三种核算体系中修订最为频繁,几乎每年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修订①修订时间及内容参见网址:https://www.bea.gov/national/an1.htm。。20 世纪30 年代,全球处于大萧条时期,国民经济数据极其匮乏,受商务部委托,国民经济研究局于1934 年提交了《1929—1932 年国民收入》的报告,是NIPA最早的雏形。1947 年商务部的经济学办公室出版了《当前商业形式调查结果补充:国民收入》,正式提出了NIPA。此后,NIPA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虽然当时国际上已经发布了新的核算标准SNA-1953,但是美国仍然坚持使用1947 年的核算结构。从1990 年开始,美国经济分析局对NIPA进行多次修改,其目的是使NIPA的核算结构和方法逐渐与SNA保持一致[1]。1999年NIPA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账户的相关定义以及账户中物量、价格等统计基础问题。目前使用的是2017 年版的NIPA,2022年的修订工作仍在进行之中②NIPA的各次修订版本可以在美国经济分析局官方网站上进行阅读和下载,网址为:https://www.bea.gov/national/an1.htm。。

从发展历程来看,NIPA的相关研究早于SNA,而ESA的研究则晚于NIPA 和SNA。从核算体系的详细程度来看,SNA 是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核算体系,需要适用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社会体制的国家,因此核算体系的标准稍低,很多内容的论述不够详细、具体,而ESA和NIPA 应用于局部地区和国家,使用范围的缩小可以保证核算体系的内容得到频繁的修订和更新,相关的定义和论述也十分翔实。但是从重要性和使用范围来看,SNA无疑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核算体系,NIPA 和ESA 的修订也都是以SNA为参考,并有逐渐向SNA靠拢的趋势。

1.2 斯通体系和库兹涅茨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从体系构建来看,SNA和ESA的构建以斯通体系为基础,而NIPA的构建则源于库兹涅茨体系,这两大流派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为国民经济核算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他们也随着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化的进程而不断地融合统一、交互影响着向前发展。从研究内容来看,两大体系都为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斯通体系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与凯恩斯的研究一脉相承,而在凯恩斯进行总量经济理论的研究时,库兹涅茨正在从事国民收入核算的研究,因此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对国民收入的研究方面,如果说凯恩斯进行的是生理学的研究,那么库兹涅茨从事的则是解剖学方面的研究[4]。从理论关系来看,当把凯恩斯的经济学作为政策措施来具体应用时,需要有相应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作为前提,因此库兹涅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还为凯恩斯的经济学政策化提供了条件。

斯通体系和库兹涅茨体系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核算思想方面。斯通认为生产、消费和积累是经济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因此构建了反映生产的国内产值账户、反映消费的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反映积累的资本交易账户和反映与国外贸易关系的国际收入账户,这些账户构成了国民账户体系最基础和最核心的账户内容;库兹涅茨认为国民生产总值不仅可以从生产的角度来衡量,而且可以从分配和消费的角度来衡量,从而提出三方等价原则这一重要的国民经济核算思想,建立了现代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结构。

第二,在方法论方面。斯通体系开创性地将账户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基于“账户”这一工具建立起现代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国民账户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库兹涅茨作为经验统计学派的开创者,其方法论是经验统计学派的衍生品,注重经验归纳和对历史资料的判断,他设计的体系虽然没有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也没有采用账户的形式,但是从逻辑、方法数量关系等方面对概念进行了定义,并提出相应的计算方法,使国民收入核算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获得了广泛的认可[5]。

第三,在应用方面。斯通和米德于1944年发表的《国民收入与支出》被视为国民收入核算研究的开创性经典著作,是SNA创建和发展的基础,且斯通体系注重比较研究,借助于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指数运算方法,对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收入和产值进行了比较,为后来国际比较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库兹涅茨于1941 年发表其在国民收入核算领域的代表作《1919—1938 年的国民收入及其构成》,将经济学家以往对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研究予以系统化和理论化,1932年库兹涅茨受美国商务部的委托,设计了美国第一套官方的核算体系,将美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推进到了世界前列。

SNA、ESA 和NIPA 三大核算体系与斯通体系和库兹涅茨体系两大流派的发展演进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SNA、ESA和NIPA的演进关系

2 概念和分类的比较

SNA、ESA和NIPA三种核算体系,是由不同的组织团队在不同的时点根据核算体系应用对象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因此在相关概念和分类方面存在差异。

2.1 相关概念

在SNA、ESA 和NIPA 中,一些概念的表述存在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两类:第一类是概念相同(相近)而含义不同;第二类是概念不同但表示的含义相同。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SNA、ESA和NIPA主要概念的比较

2.2 机构部门分类

在SNA和ESA中,机构部门(Institutional Sectors)和机构单位(Institutional Units)是不同级别的核算单位。在SNA中,能够以自身的名义从事所有交易、拥有资产、发生负债的最基本的经济单位称为机构单位,将机构单位按照主要职能、活动和目标分组,就形成了机构部门。SNA 把经济体中的常住机构单位分成五个互不包容的部门,包含非金融公司、金融公司、一般政府(包括社会保障基金)、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NPISH)、住户,常住在国外的机构单位合在一起组成国外部门,记录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交易的账户为国外账户[6]。对于国外部门,ESA 与SNA的记录存在差异,SNA将与国外部门的交易都记录在国外账户中;而ESA将外部交易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欧盟国家内部之间的交易,二是欧盟国家与其他非欧盟国家之间的交易。

在NIPA 中,对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有时会用机构单位来表述机构部门。在测算GDP时,为了测度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各个机构分成三个组(部门),即企业、住户和机构、一般政府,其中,企业分为农业(Farm)和非农业(Nonfarm),住户和机构包含住户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NPISH),一般政府包含联邦政府(Federal)和地方政府(State and Local),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的经济交易记录在国外部门中。

除此之外,三种核算体系中的其他方面还存在诸多微小的差异,这些差异或是目前对核算过程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或是只在概念上存在差异而实质内容相同,或是对核算体系的重要性尚未体现出来,由于NIPA 的修订逐渐与SNA一致,因此在不断更新和修订的过程中,NIPA会发布对相关术语的澄清。

3 GDP核算相关问题的比较

3.1 GDP的生产边界

在SNA中,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被定义为:在机构单位控制和负责下,利用劳动、资本、货物和服务作为投入来生产货物或服务的活动,其中必须有一个机构单位对生产过程负责任,并拥有作为产出的货物或知识载体产品,或者有权因其提供变化促成服务或增值服务而得到付款或其他补偿,没有人类参与或管理的纯自然过程不是经济意义上的生产①生产范围的定义参见2008年版SNA中的6.24条款。。生产边界可以通过生产活动的功能加以限制,在SNA中由于无酬住户活动对其他经济行为的影响有限,且这些活动的纳入不利于长期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分析,因此SNA口径的生产范围是除去无酬家务服务外所有经济意义上的生产。

ESA由欧盟委员会编制和修订,SNA则由包含欧盟委员会在内的五大国际组织共同参与修订,其中关于生产边界的定义ESA 与SNA 基本类似,只不过相关的表述较为细致和具体。SNA-2008 对市场产出、非市场产出与自产自用产出之间的具体区别没有过多的说明,ESA-2010 则详细描述了相关产出的区别,以确保各国核算的一致性。

在NIPA 中,生产边界则进一步被生产活动是否可以被精确地估值和测算所限制,生产边界进一步缩小。SNA口径的GDP 包含生产活动中的未观测经济部分,其中将包含性服务、赌博场所的提供(在将性服务、赌博视为非法的国家中)等在内的非法生产计入理论GDP中;而在NIPA中,这些活动由于是在公众监督之外进行的,且无法用准确的数据进行衡量,因此NIPA在计算GDP时将这一类无法准确衡量的非法活动排除在外[7]。

3.2 GDP的核算方法

SNA中GDP的汇总核算有三种方法,包含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计算GDP 最基础的方法,其思想是在总产出中减去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再加上任何未包括在产出估值中的产品税净值,得到净增加值①产品税净额是指产品税减去产品补贴。;收入法是对单独计算的各收入要素进行汇总,包括雇员报酬、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支出法则是对全社会的消费支出按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②净出口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进行汇总,根据三方等价原则,三种方法独立测算的结果应该近似恒等。

ESA 和NIPA 中测算GDP 的方法与SNA 相同,均包含生产法、收入法与支出法,但是对于主流核算方法的侧重存在差异。在SNA 中,以生产法作为基础方法和主要方法,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而言,基础统计数据的获取和管理尚不完善,只能依据生产过程中较易获得的投入和产出数据来测算增加值。但是用生产法核算的GDP缺失一部分非市场产出估值和地下经济估值[8],生产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作为未观测经济难以进行核算,因此作为比SNA的核算标准要求更高的ESA,力求更为全面地反映社会的总增加值,在实践中主要使用支出法进行GDP的核算,而使用NIPA的美国,在实践中分别使用三种独立的方法进行核算。

3.3 季度GDP核算

SNA要求一般的账户、表式或资产负债表不能以高于一年一次的频率编制,因此经济体通常进行年度和季度GDP 的核算。季度GDP 作为短期综合评价指标,能够对经济社会短期内的生产活动及产品使用进行全面的衡量,可以极大提高对经济行为的监测效果。在SNA中,对季度账户的介绍主要体现在指数链接方法上,对季度GDP 的相关概念和测算方法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主要是靠各经济体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测算。

与SNA 不同的是,ESA 和NIPA 均对季度GDP 的核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ESA-2010中,第12章专门对季度国民账户(Quarterly National Accounts)的概念、特点以及核算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说明。NIPA对季度GDP核算的说明以介绍数据来源的形式展开,通过描述计算季度GDP的指标和数据的来源、频率,将季度GDP的汇总、调整和发布过程贯穿起来。此外,虽然在核算体系中没有明确的说明,但是从各个国家的实际核算情况来看,大多数欧洲国家主要使用支出法进行季度GDP的汇总核算,美国使用三种独立的方法对季度GDP进行核算,而其他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则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季度GDP核算体系。

3.4 R&D核算

研究与开发支出(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是指,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并利用这种知识储备开发新的应用,系统性地从事创造性工作而支出的价值[9]。SNA-2008 以前,R&D 作为中间消耗处理,SNA-2008对这一支出进行了修订,认为R&D应该计入资本形成,而不向其所有者提供经济利益的R&D 不形成固定资产,仍视作中间消耗。各个国家实施SNA-2008 后,逐渐将R&D 作为资本形成处理,并对历史GDP数据进行了修正。

在ESA 中,对R&D 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ESA 指出,在中心框架中,R&D 被作为中间消耗处理,只有当一个成员国能够实现足够高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估计时,R&D支出才能被处理为固定资本形成[9]。ESA在卫星账户中特别介绍了R&D卫星账户,给出R&D供给使用的账户框架形式。NIPA除了介绍R&D的概念外,在介绍用于编制知识产权产品(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ducts)私人固定投资估计的方法概要时,说明了作为R&D 的资产在估计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及质量和价格的估计方法,同时指出BEA对相应数据的覆盖范围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以期与NIPA的框架和概念一致,使R&D的核算更具有可操作性。

4 账户和表式类型及结构的比较

4.1 账户类型及结构的比较

SNA 的账户体系主要包括经常账户、积累账户、资产负债表和其他账户,经常账户包含货物和服务账户、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收入初次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和收入使用账户,积累账户包含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和重估价账户,资产负债表包含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变化表,其他账户主要指国外账户,反映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的交易及有关资产和负债的存量。

ESA-2010 与SNA-2008 几乎在同一时期进行修订,ESA的账户类型及结构与SNA类似,经常账户、积累账户、资产负债表、其他账户中的国外账户与SNA基本相同,但是在SNA中,货物和服务账户作为零账户包含在经常账户之中,而在ESA中货物和服务账户被分离出来单独进行介绍,但是从功能上看,货物和服务账户并不会因为编排位置的变化而产生差异。在ESA-2010中,除了中心账户外,还专门设立了地区账户,放在单独的章节进行介绍,主要为地区的发展状况提供详细的目录,增加核算体系的灵活性。

NIPA 主要反映国民收入和生产过程,其中不包含金融账户和资产负债表。NIPA 由BEA 发布,金融账户和资产负债表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Board,FRB)发布。其中SNA的经常账户中的生产账户由BEA发布的NIPA 以及行业分类账户构成,经常账户中的其他账户和积累账户中的资本账户由NIPA 提供,而积累账户中的金融账户、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重估价账户以及资产负债表均由FRB单独发布或者与BEA联合发布。三种核算体系账户结构的比较见表2。

表2 SNA账户、ESA账户和美国国民账户结构的比较

4.2 矩阵核算的比较

在SNA 中,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可以用矩阵的形式表示,称为国民经济矩阵,而用矩阵表示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经济结构的全面描述,称为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国民经济矩阵与综合经济账户反映的内容相同,综合经济账户既可以从纵向上按账户序列分组,又可以从横向上按机构部门分组,而矩阵式平衡表出于简洁的考虑只按账户序列分组。SAM将描述生产的投入产出表与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结合在一起,全面刻画了经济系统中生产创造收入、收入引致需求、需求导致生产的经济循环过程,用以反映政策变动对经济整体的全面影响。

在ESA 中,同样介绍了SAM,但是只有一段文字性的简短介绍,并没有像SNA中那样详细地说明SAM的概念、编制原理、方法以及示例,但是对作为SAM基本框架的投入产出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在劳动力和SAM 卫星账户中稍做提及,而在NIPA中则并未涉及SAM,同样只对投入产出进行了介绍。

SNA力求构建一个完整、标准、全球适用的核算体系,因此尽量将国民经济运行的各方面都纳入核算体系之中。而ESA和NIPA的出发点则不同于SNA。ESA服务于欧洲国家,侧重于展现核算体系的普适性。NIPA 仅服务于美国,但是却没有预期用一个核算体系来指导所有的核算过程,而是分而治之。如果说SNA 是在求“全”,那么ESA和NIPA则是在求“精”。

4.3 附属核算的比较

SNA除了保持主体核算框架的相对稳定外,还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和分析进行了拓展,附属核算账户以灵活的方式对社会普遍关心而又暂时无法纳入中心框架的问题进行呈现,对SNA起到补充和扩展的作用。附属核算在SNA 中称为卫星账户,SNA-2008 中主要介绍了旅游、环境、卫生等卫星账户,关于教育、资本、福利等问题编制的卫星账户也在持续研究之中。

ESA 在卫星账户一章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9 个账户,分别为农业账户、环境账户、医疗账户、家庭生产账户、劳工和SAM 账户、生产率和增长账户、R&D 账户、社会保护账户、旅游账户,除SNA提及的账户外,还主要介绍了农业、医疗、生产率等内容,关注的内容更为广泛和细致。在NIPA中只对卫星账户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虽然卫星账户的研究同样由BEA 进行,但是具体内容并不包含在NIPA中,而是发布在BEA的官方网站上。

无论是SNA、ESA 还是NIPA,均产生于欧美等统计能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核算标准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化问题更具有针对性,而具有尝试和探索性质的卫星账户更是如此,因此欧洲和美国对卫星账户的研究仍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如对环境卫星账户、生产率卫星账户、教育和人力资本卫星账户等前沿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均始于欧美并逐渐向外推广。

5 修订、发布与使用的比较

5.1 修订和发布

SNA的最早版本SNA-1953是由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建立并发布的,之后发布的修订版SNA-1968也是由联合国单独编写而成,而SNA-1993 则是由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和OECD共同编写,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组织对其进行了修订并发布了新的核算体系SNA-2008。目前SNA的更新和修订工作仍在进行,预计新版的SNA将于2025年发布。

ESA是由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构建的,之后一直由欧盟委员会负责ESA 的更新和修订工作。ESA 最近的两次修订均是在SNA的基础上根据欧洲国家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修订而来。与SNA的修订较为同步,新版的ESA将于2025年修订完成并发布。

NIPA 是由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建立并更新的,与SNA 的中心框架类似,也是由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构成。不同之处在于,NIPA 针对美国的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而建立,能够更为灵活地进行美国国民经济统计。由于NIPA只用于美国国民经济的核算,因此修订和更新的次数最为频繁,1972年BEA代替商业经济学办公室接管NIPA的相关工作,在1980年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之后BEA参与了SNA-1993的修订工作,并宣布向SNA靠拢,在2009年以后,NIPA的修订更加频繁,几乎每年都会发布不同的修订计划,目前最新版本的NIPA为2022年修订的版本。

从发布的指标来看,SNA与ESA发布的指标类似,NIPA 发布的指标则较为详细。核算体系中给出相应的指标,目的在于使用综合指标来反映某一经济活动的变化,从而便于进行对比分析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SNA 和ESA的应用对象为某一区域内的多个经济体,包含的指标应该具有区域内部适用性,而这种适用性往往通过“后验”得到,而NIPA包含的指标则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根据美国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因此NIPA 中的指标更具体且具有针对性。以测度生产和收入的主要指标为例(见表3),可以发现NIPA中的指标非常详细,并且在NIPA中有非常详细的指标变换过程的说明,使用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各项生产和收入指标之间的传递关系。

表3 SNA、ESA和NIPA部分指标的比较

5.2 核算体系的应用

目前SNA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最为广泛。SNA-1953和SNA-1968 作为早期的核算体系主要在欧洲国家和OECD国家推广,2008年全球有80个国家实施SNA-1968、112个国家实施SNA-1993,2012年开始有国家实施SNA-2008,到2017 年实施三个版本SNA 的国家数量达到193个。ESA 主要应用于欧洲国家,NIPA 主要用于美国国民经济的核算和分析。三种核算体系主要修订版本的发布机构和使用情况见表4。

表4 SNA、ESA和NIPA主要版本的发布机构和使用情况

在使用时,SNA 强调通用性和灵活性,而ESA 更强调协调一致性与国家可比性。由于SNA具有全球公共品的特征[10],任何国家都可以免费使用SNA,且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ESA是欧洲国家和地区使用的核算体系,具有强制性和法律约束力,欧盟统计局规定成员国有法律义务且必须使用ESA,以确保在统一的核算框架内实现成员国之间经济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分析,这也在客观上使得欧洲国家的统计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6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作为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的工具,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20世纪50年代确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很多核算方法和核算流程都已经非常成熟,以全球公共品的形式应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本文对SNA、ESA和NIPA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核算体系的发展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具有趋同存异的发展趋势。每一种核算体系的建立都是基于国家或社会的统计诉求,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构建的核算体系自然存在较大差异。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核算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ESA可看作欧洲版的SNA,而NIPA 在修订过程中也不断提出要逐渐向SNA靠拢,未来的核算体系有“趋同”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因此所使用的核算体系仍会存在差异。

第二,体现从点到面的推广过程。SNA、ESA 和NIPA三种核算体系看似独立,实际上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内在联系。SNA-2008 是以联合国为主的五大组织联合修订的,ESA-2010的修订以欧盟为主,其余四大组织也参与其中,SNA和ESA在核算思想和方法上一脉相承,而美国的BEA也参与了SNA-2008的修订,将SNA的很多思想和方法都纳入了NIPA 中。反过来看,美国的NIPA 频繁地进行修订,将国民经济核算中很多前沿的内容不断抛出,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统计能力都处于较高水平,这些国家将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统计困境总结成历史经验,向全球其他国家推广。

第三,数据质量与核算方法并重。SNA作为全球核算的标准手册,从单纯的体系构建(SNA-1993 及之前版本)到体系构建与国际比较并存(SNA-2008 版本),逐渐开始注重数据的质量问题。但是与NIPA 相比,SNA 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仍处于较低的标准,其将保障数据质量的工作交由各国统计机构,而各国的核算结果准确性的高低取决于政府统计能力的强弱,因此最终进行全球的比较也会受到影响。当核算方法的研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阻碍核算体系进展的关键因素就是数据的来源及质量,因此从美国和欧洲的核算经验看,数据质量与核算方法应该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第四,地区特色与国际标准统一。在国际比较项目(ICP)中,地区特色是“代表性”,国际标准是“可比性”,代表性和可比性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动态中达到平衡和统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SNA是国际标准,ESA和NIPA具有地区特色,根据三种核算体系测算的最终结果需要进行国际比较,其中存在的误差在所难免,但是应该尽量保证核算结果的可比性,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实现不同核算体系测算结果的统一是核算体系内在统一的根本要求。

6.2 三大核算体系对中国核算实践的启示

从统计能力来看,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我国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开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升级转型,虽然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统计能力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分析研究欧美发达国家核算体系的发展演进对我国核算理论和实践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新发展格局为着力点,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视角来看,国内大循环包含生产、收入、分配、消费、使用、积累等环节。从国际循环来看,包括对外货物和服务贸易核算、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核算,对于国民经济核算能力既是新的挑战,又是新的机遇。我国在数字经济核算方面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但是在投入产出核算方面仍有进步的空间,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分类远少于发达国家,因此对统计现代化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现代化统计体系。

跟进国际经济统计的发展步伐,逐步丰富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入21 世纪以来,国际经济统计领域加快了为适应宏观管理需要而改革的步伐,如由Stiglizt牵头研究并于2010 年和2018 年发布的两份经济测度报告对GDP统计、福利测度、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讨论。近年来,国际组织对全球化的影响、全球生产核算、全球价值链核算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这些前沿的经济统计研究成果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方面,应该积极借鉴欧美国家处于前沿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技术;另一方面,在保证国际可比性的前提下,可以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统计产品,允许趋同存异,在地区特色与国际标准中实现协调统一。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账户核算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外汇账户相关业务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父亲的股票账户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