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3-07-21 10:37何张伟杨敏琴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大理市大理州全州

何张伟 梁 燕 杨 艳 杨 民 杨敏琴 黄 飞

(1.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 云南 大理 671005;2.大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 大理 671003)

水稻是大理州最重要的口粮作物, 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 大理州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据剑川县海门口村西北的剑湖出水口南部海门口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至少是公元前1 600 年, 证明大理州水稻种植历史在3 600 年以上。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 区域内垂直气候差异明显, 稻区分布在730~2 200 m 之间。 稻区环境复杂,水稻品种类型较多,种植方式各不相同, 不同区域单产相差较大是大理州水稻产业的显著特征。 为促进大理州水稻产业健康发展,夯实高原粮仓,本文作者分析了大理州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大理州及相似稻区优化水稻产业结构、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 大理州水稻产业现状

1.1 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

1957 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初期水稻种植面积为92 600 hm2,占全州粮食种植面积的28.7%。 由图1可知,1957-2020 年大理州水稻种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 1957-1975 年间除1960 年水稻种植面积为66 300 hm2外,其余年份水稻种植面积均在87 400 hm2以上,1980-1995 年水稻面积从83 500 hm2下降至72 300 hm2,2000-2020 年水稻种植面积从70 818 hm2下降至50 564 hm2。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0 564 hm2,比最大种植面积年份的1957 年减少42 036 hm2,减少45.4%[1-5]。

图1 大理州1957-2020 年水稻种植面积情况

图2 1957-2020 年大理州水稻单产和总产情况

1.2 水稻单产和总产有升有降

1957 年大理州水稻总产为27.6 万t, 1970 年水稻总产突破30 万t 达到32.5 万t, 1985 年突 破40 万t 达到42.8 万t,2000 年水稻总产达51.72 万t,2001-2020 年近20 年水稻总产呈下降趋势, 2020 年水稻总产降至38.5 万t。 1957 大理州水稻单产为198.7 kg/亩,1970 年 达 到246 kg/亩,1995 年 达 到436.98 kg/亩,2010 年达到526.79 kg/亩,每亩单产分别突破了200 kg、300 kg、400 kg 和500 kg,2015 年单产达538.37 kg/亩,高于同期全省和全国水稻平均单产水平,2016-2020 年近5 年水稻平均单产有所下降,2020 年降至507.57 kg/亩[1-4]。

由于大理州气候类型复杂,土壤肥力差异和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造成各县市间水稻单产水平差距较大,2020 年大理市水稻单产为642.65 kg/亩,剑川县水稻单产为337.68 kg/亩,全州县市间水稻单产差距极值达304.97 kg/亩。大理市和洱源县(2020 年单产565.23 kg/亩,居州内第4 位)历年来是大理州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单产较高的县市,2015 年来受种植结构调整, 大理市和洱源县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较多。 由图3、图4 可知,2015 年洱源县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州的16%,居第1 位;大理市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州的12%,居第3 位。 到2020 年鹤庆县成为全州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 占全州的16%, 水稻单产为480.3 kg/亩; 洱源县水稻种植面积降至占全州的10%,居第4 位;大理市水稻种植面积降至占全州的6%,居第9 位。 2020 年2 个高产县市水稻种植面积合计比2015 年下降了12%,直接导致了全州水稻平均单产从2015 年的538.37 kg/亩降至2020 年的507.57 kg/亩[4]。

图3 2015 年大理州各县市水稻种植面积比率

图4 2020 年大理州各县市水稻种植面积比率

1.3 水稻科技研究与推广应用情况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 两头低温和水稻生育期内积温不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最关键因素,1965 年之前水稻单产处于200 kg/亩以下。 从60 年代开始大理州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水稻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有效推动了大理州水稻单产创新纪录,至2015 年单产达到538.37 kg/亩,较全省平均单产高100 kg/亩左右。 先后选育和推广了一批优良新品种,使大理州水稻单产水平不断创新高。1983 年由大理县选育的滇榆1 号最高单产达1 014 kg/亩,刷新了一季粳稻亩产纪录[5];2010 年在弥渡县实施的楚粳28 号百亩方平均产量达到1 002.1 kg/亩[6],创粳稻百亩方高产纪录;2017 年在鹤庆县实施凤30 号百亩方高产攻关,平均单产达761.38 kg/亩,最高单产达802.80 kg/亩,创海拔2 200 m 高海拔粳稻高产纪录[7];2022 年大理市湾桥镇优质香软米新品系凤15-53 百亩示范区,平均亩产822.4 kg,其中最高田块亩产达898 kg,创洱海流域优质香软米品种(系)高产纪录。凤稻系列、合系系列、楚粳系列等高产品种的选育推广推动了全州水稻单产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栽培技术方面,60-70 年代试验和推广了塑料薄膜育秧技术,有效解决了烂秧问题,促进了早播、早栽;90 年代推广了肥床旱育浅插稀植技术[8]、化学除草技术等;2000 年以来试验推广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插秧技术、生态种植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等,通过技术集成推广了抗御水稻低温冷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洱海流域水稻生态种植技术有效促进了水稻增产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

1.4 水稻产业转型发展加快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理州水稻产业发展呈现诸多新特征。 以洱海流域为代表的水稻产业正以绿色化、优质化、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发展为导向[9]。 合作社、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渐成为水稻生产经营主体,洱海流域水稻优质香软米畅销省内外,水稻生产、稻米加工、包装销售各环节打通,产业雏形基本形成。

2 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水稻生产障碍因素多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 水稻主要种植区位于海拔1 850~2 200 m 的高海拔稻区,区域内水稻生长发育受倒春寒、8 月低温和生育期内积温不足等因素影响。 水稻生育季节的3-9 月平均气温15.4~17.5℃,有效积温1 371.8~1 853.9℃,4 月初日平均气温才能稳定通过12℃。 8 月中、下旬气温骤降, 常出现日平均气温低于15.0~17.0℃的连续阴雨低温、寡照的冷害天气,因此生产上对品种的选择和栽培要求较为严格。

2.2 种植经济效益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

种植规模小、土地细碎化,加上稻谷价格低等因素造成水稻种植效益低下,严重打击了农户种植积极性。近10 年来优质稻谷价格一直徘徊在3.0 元/kg 左右,按照2020 年大理州水稻平均单产507.57 kg/亩计算,毛收入仅为1 522.7 元/亩,但是人工成本和农资等投入品涨势迅猛,极大地压缩了利益空间,水稻种植在丰产年份保本或略有盈余、欠佳年份常常亏本。

2.3 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理州水稻单产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农业科技与生产的有效衔接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生产上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品种布局不合理, 造成单产波动较大;育秧环节播种密度大,秧苗细弱,带蘖苗较少;水肥管理不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10]。

3 产业发展对策

3.1 千方百计稳面积

耕地是水稻生产的基础, 近年来大理州水稻种植面积下滑较快,对保障粮食安全造成较大挑战,特别是水稻生产优势区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占用耕地, 高产田面积的减少导致大理州水稻面积和单产水平同时下降。 因此加强政策引导,稳定水稻生产面积,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显得十分迫切。 此外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高水稻单产。

3.2 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把好种子质量关是水稻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要优化品种布局,加大优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净化种子市场环境。 因地制宜采用种植技术, 通过技术集成重点抓好洱海流域水稻生态种植技术和高海拔稻区抗御水稻低温冷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 让农技人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真正在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培训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但是谷贱伤农情况常常发生, 影响了水稻种植者的积极性。 维护种稻合理收益,提高种植积极性,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意义深远。 要严格落实国家惠农相关政策,及时兑现良种补贴、种粮补贴等,结合当地情况建立生态补偿等机制。

3.4 引导适度规模经营

水稻生产小散弱是造成生产成本高、 种植效益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促进机械化生产、商业化运营,打造优质绿色稻米品牌,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促进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大理市大理州全州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大理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富滇银行:大理分行提供亿元贷款助力脱贫攻坚
大理市周城戏台及戏曲木雕考
推动大理州现代奶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理州试验推广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技术
大理州转型升级做强核桃产业
广西全州小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