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对烟后机插香型稻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2023-07-21 10:37刘清亮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成穗率结实率分蘖

刘清亮

(福建省宁化县济村乡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 福建 宁化 365414)

香型稻以其气味芳香而得名, 其香味可存在于水稻植株除根部外的茎、叶、花和稻米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 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是今后生产发展的基本方向。 机插秧是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的关键环节, 是实现水稻栽培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2021 年通过开展不同品种分期播种、烟后稻机插秧试验,探讨播期对香型烟后稻机插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规律, 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期、提高烟后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材料

试验在宁化县济村乡神坛坝村塅上进行, 试验田肥力中等,前作为烤烟。 供试品种为又香优龙丝苗(P1)、百香优005(P2)、恒丰优郁香(P3)和玉针香(P4)。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B1(5 月18 日)、B2(5 月28 日)、B3(6 月7 日)和B4(6 月17 日)4 个播期处理。 采取随机区组设计, 各处理3 次重复, 共48 个小区, 小区长为10 m、宽为2 m,各小区面积为20 m2。 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设置

试验按“全营养基质+机械化播种+暗化出苗+覆盖防虫网”方法育机插秧,各处理秧龄均为20 d,机插密度30 cm×16 cm,每穴插1~2 株。 试验地插秧前3 d 耙田时, 大田每亩施25%水稻专用肥(N∶P∶K 为12∶5∶8。 下同)30 kg 作底肥;插后6 d 结合化学除草,施第1 次分蘖肥(每亩施尿素3 kg 拌60 g 苄嘧·丙草胺);插后12 d,施第2 次分蘖肥(每亩施水稻专用肥30 kg);孕穗拔节前施穗肥(每亩施水稻专用肥20 kg)。其他田间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

1.4 观测项目

在水稻生育期间,每个处理定一个观测点,每点10 丛,每隔7 d 观测苗情动态直至成熟。 记载各处理的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有效穗等; 成熟期每个小区取有代表性的5 丛稻株进行考种;各小区进行实割称量、测水分后计算产量。 采用Excel 2007 进行数据整理, 运用DPS 软件分析考种数据[3]。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对不同烟后机插品种生育期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2.1.1 对生育期的影响 水稻全生育期主要受品种本身的遗传因素决定,同时也受外部气候条件、栽培措施等的影响。 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抽穗灌浆阶段,也是受气温影响最为敏感的阶段,灌浆期温度越高则稻谷的灌浆速度越快、持续的时间则越短[2]。田间调查结果(表1)显示,参试品种基本保持自身的遗传特性,全生育期P4最短,为115~128 d,P3为115~129 d,P2为121~132 d,P1最长为122~133 d。 不同播期对所有参试品种的播齐历期、 生育期和灌浆时间均有影响,各品种都表现出随着播期的推迟,全生育期缩短的趋势。 前3 期播种的处理(B1、B2和B3)平均每推迟10 d,全生育期缩短4~5 d,B4相比B3全生育期缩短2~3 d。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缩短,即从播种到齐穗的天数缩短。 由于各播期分蘖与抽穗扬花时所处的温、光条件不同,其生育进程也相应的引起变化。

表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育进程和灌浆时间的影响

随着播期的推迟,烟后稻生长的前期与中期气温高、光照强, 加快其生长速度, 播齐历期也相应缩短,P4和P3缩短17 d、P1和P2缩短14 d。 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和有效积温逐渐降低,灌浆速度也相应变慢,从而促使灌浆持续时间延长,P4延长4 d, 其余3 个品种均延长3 d。 因此,合理确定烟后稻播期,使水稻灌浆结实期处于较佳温光状态, 有利于籽粒的灌浆和产量的形成,是水稻高产、稳产和优质的基础。

2.1.2 对株高、穗长、分蘖力、成穗率的影响 由表2可 知,4 个 品 种 的 平 均 株 高P3、P4、P1和P2分 别 为108.3 cm、119.0 cm、121.1 cm 和122.3 cm,经多重比较可知,P1与P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P3和P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平均穗长P1、P2、P3和P4分别为25.2 cm、23.6 cm、22.6 cm 和22.3 cm,经分析比较,各品种相互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不同播期对水稻株高与穗长的影响存在差异。 株高以处理P3B4最矮,为106.2 cm,处理P2B1最高,为122.4 cm;穗长以处理P1B1较长,为25.3 cm,处理P4B4最短,为22.1 cm。 随着播期的推迟,参试品种的株高、穗长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变幅较小。株高变幅P3(4.1 cm)>P4(2.9 cm)>P1(1.4 cm)>P2(0.2 cm);穗长变幅P3与P4(0.3 cm)>P1与P2(0.2 cm)。 植株逐渐变矮,这是由于其生育期缩短所致。 以上分析充分表明,适当早播能够增加稻穗的长度,推迟播种稻穗的长度会相应的缩短。

表2 不同处理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水稻分蘖力强弱是其品种的自身特性, 每个品种都有其相对固定的分蘖能力, 但也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试验表明,品种间平均最高茎蘖数以P2最多, 比P1、P3和P4分 别增加8.50%、8.80%和21.15%,由于P4属于常规稻,其分蘖力较弱,其他属于杂交稻,表现出较高的分蘖优势,P4与其他3 个品种差异极显著,P1和P3差异不显著,与P2差异显著。 品种间平均成穗率最高的为P3,极显著高于其他3 个品种,P1、P2和P4三者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播期处理间平均最高茎蘖数变幅较小,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但从田间分蘖消长观察发现,随着播期的延迟分蘖生长期变短, 从分蘖期到最高分蘖数的时间也依次递减,早播的最高分蘖数到达时间较早,迟播的因分蘖期积温高、分蘖增长过快,群体单茎也小,造成分蘖成穗率下降、穗型变小[1]。 成穗率随播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 平均成穗率为B1>B2>B3>B4,经LSD 法比较B1极显著高于其他3 个处理,B4与B2、B3之间差异极显著,B2与B3之间差异显著, 说明播期推迟可以促进水稻分蘖,但多为无效分蘖。

2.2 播期对不同烟后机插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1 对产量的影响 通过方差分析可知(表2),品种因素 (F=17.014 9>F0.01)、 播期因素 (F=3.411 6>F0.01)、品种与播期互作(F=17.358 9>F0.01)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品种因素(P)、播期因素(B)、品种与播期互作(P×B)都对产量有影响。

在本试验播期范围内提早或推迟播种, 对产量均有影响(表3)。平均产量依次为B3>B2>B1>B4,B3平均产量分别较B2、B1、B4增长5.6%、11.4%和15.0%。 随播期的推迟P1、P2、P3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P4产 量呈下降趋势。 各品种间平均产量表现为P1>P2>P3>P4,P1平均产量较其他品种增产4.7%~31.9%(表4)。 不同品种在播期范围内产量下降幅度不同, 具体为P1以B2产量最高, 比B3、B1和B4分别增产1.6%、7.8%和19.9%;P2以B3产量最高,比B4、B2和B1分别增产9.9%、10.1%和16.4%;P3以B3产量最高,比B4、B2和B1分别增产10.5%、13.4%和20.9%;P4以B4产量最低,与B1、B2和B3播期播种的处理产量相近,说明该品种播期对其产量影响较小。

表4 各水稻品种不同播期间产量的差异(单位:kg/亩)

2.2.2 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 可知, 不同播期对各品种的有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品种间平均亩穗数依次为P2>P3>P1>P4。 经多重比较,P2与P4差异极显著,与P3和P1差异显著;P3和P1差异不显著。 播期处理间随播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 平均穗数最高的为B1, 分别较B2、B3和B4高0.25%、2.0%和8.49%,经LSD 比较,B1、B2、B3相互间差异不显著,都与B4差异显著。

(2)品种间平均穗粒数顺序为P2>P1>P3>P4,分别为196.1 粒、193.5 粒、171.8 粒和123.1 粒。P1与P2间差异不显著,与P3和P4差异极显著;P3与P4之间差异极显著。 播期间早播穗型较大,穗粒数较多;迟播(B4)的穗粒数明显下降,P1比平均数下降7.6%,P2比平均数下降3.2%,P3比平均数下降4.0%,P4比平均数下降3.0%。

(3)品种间结实率的差异与品种特性有关,平均结实率在79.4%~80.5%之间, 经显著性比较差异不显著。 播期处理间提早或推迟播种,都导致结实率降低,平均结实率以B3最高(82.4%),极显著高于B1(76.0%),显著高于B2(79.8%),与B4(82.0%)差异不显著,B1与B2、B3和B4间差异均极显著。

(4)品种间千粒重的差异也由品种特性决定,P4最高,为27.8~28.3 g,P2最低,为19.2~19.4 g。 同一品种不同播期间差异小,P4变幅为0.5 g,其他3 个品种变幅均为0.2 g,经显著性分析,各品种不同播期间差异不显著。

2.2.3 品种与播期最佳组合分析 由表3、 表4 可知,P1在B2时产量最高,但与B3产量相近,差异不显著;P2在B3时产量最高;P3在B3时产量最高;P4在B1时产量最高,但与B2和B3播期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经比较分析,P1B2、P2B3和P3B3组合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 但与P4B1组合达到极显著差异。 本试验表明,作烟后稻种植又香优龙丝苗最佳播期在5 月28 日至6 月7 日;百香优005 和恒丰优郁香最佳播期均为6 月7 日;玉针香可适当提早播种,最佳播期为5 月18 日至6 月7 日。

3 讨论与结论

3.1 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

适宜的播期对有效利用温光资源、 改善水稻的生育进程、提高成穗率,促进个体正常发育、成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 试验结果显示,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的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相对稳定略有下降,而结实率和有效穗则有显著的差异, 最终导致产量差异。 在试验播期范围内,提早或推迟播种都会使产量下降,提早播种遇高温天气会引起结实率降低,推迟播种营养生长期缩短导致有效穗数减少[5]。 通过本试验研究可知,烟后稻机插应选用大穗型品种,对于早播的稻田需要避开高温季节抽穗扬花, 提高结实率,对于迟播的要适当增加基本苗数采取促蘖措施,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

3.2 不同播期对成穗率的影响

分蘖成穗率是衡量水稻群体质量的重要指标, 水稻分蘖成穗率除了受品种遗传特性的控制,同时还受分蘖期温度、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烟后稻机插分蘖成穗主要是低、中节位分蘖,高位分蘖大部分为无效分蘖。早播的成穗率高, 而播期迟导致分蘖成穗率明显降低, 最终造成产量逐渐下降。 因此生产上可以通过调整机插密度、 增加基本苗数、 增施基肥、 早施分蘖肥、 科学管水等调控措施, 促进低、 中节位分蘖, 提高群体分蘖成穗率, 增加有效穗, 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

3.3 选择适宜的品种及播期

机插秧秧龄弹性小, 烟后稻栽培必须保证水稻在秋寒(9 月20 日)来临前齐穗,对其种植品种要求更为严格,需要综合考察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农艺性状等因素。 宁化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传统种植条件下烟后稻播期长(5 月中下旬至6 月中旬),前茬烤烟终采期在6 月中旬至7 月上旬。 试验表明,又香优龙丝苗最佳播期为5 月28 日至6 月7 日,百香优005 和恒丰优郁香最佳播期为6 月7 日, 玉针香属于常规稻,最佳播期为5 月18 日至6 月7 日。

猜你喜欢
成穗率结实率分蘖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分蘖期控制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