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部地区不同荞麦品种的性状分析

2023-07-21 10:37赵小琴贾瑞玲刘军秀刘彦明张娟宁师丽丽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苦荞荞麦年际

赵小琴 贾瑞玲 刘军秀 刘彦明 张娟宁 师丽丽 马 宁

(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 定西 743000)

荞麦(Buckwheat)属寥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am),为一年生或多年生双子叶植物,具有生育期短、耐冷凉、耐贫瘠等特性,可分为甜荞(F.esculenium,普通荞麦)和苦荞(F.tataricum,鞑靼荞麦)2 个栽培种[1-3]。 以秦岭、巴山以南为我国苦荞起源地[4],与云贵川毗邻的高山丘陵地带为苦荞主产区[5]。 苦荞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作物[6],因其籽粒所含氨基酸十分均衡,具有独特的全蛋白[7],且富含芦丁、槲皮素、牡荆碱等生物类黄酮[8-9]及微量元素[10],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癌、降血糖和降血脂等生理功能[11-13],成为人们改善膳食结构的必需品[14-15]。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杂粮主产区, 种植荞麦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及生产优势。 因此,本研究在已有荞麦引种工作基础上,立足甘肃中部旱地荞麦生产实际,选取引进的 8 个荞麦品种进行3 年田间比较和验证试验, 结合生长表现,基于产量与农艺性状差异分析,准确评估不同品种荞麦在甘肃中部地区的综合性状, 以期筛选更适宜、更稳定、更具有潜力的荞麦品种,为荞麦育种及遗传改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20-2022 年进行, 试验地设在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创新基地(35°56′N、104°59′E),平均海拔1 920 m,无霜期110 d,属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多年平均气温8.6℃,年降水量330~380 mm,年日照时数2 600~2 900 h,年蒸发量1 420~1 500 mm,7-9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雨热不同期,分配不均,季节性干旱严重。 荞麦生育期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见图1。 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前茬作物分别为燕麦、豌豆、玉米。

图1 荞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及气温状况

1.2 试验材料

9 个荞麦品种由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定西试验站提供,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供试荞麦品种信息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 每个品种种植6 行,行距0.33 m,行长5 m,小区面积10 m2。 试验四周设置保护行。 2020-2022 年均在5 月下旬播种,采用人工开沟条播方式种植,播深3~5 cm,播前深耕,结合深耕施入农家肥22.5 t/hm2、尿素75.0 t/hm2、磷酸二铵120.0 t/hm2、普通过磷酸钙120.0 t/hm2, 整个生长期内不追肥,分枝期和现蕾期人工中耕、除草4 次。 管理措施等同大田,成熟期至收获期间取样并测定各指标。

1.4 数据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10 整理数据, 利用DPS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 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荞麦品种抗病性及农艺性状特征

由表2 可知,全生育期各年份间变化较大,从单个品种来看,除了额曲木尔惹、处额外其余品种均表现为在2022 年生育期最短,年际间变化为90~119 d,这与年降雨量存在较大关系;亩基本苗年份间、品种间变化不明显, 变化为5.52 万~8.12 万株; 轮纹病发病率与褐斑病发病率年际间、品种间变化较明显,整体表现为2021 年发病率较高,额曲木尔惹与处额2 个品种发病率高于其他品种, 年际间变化分别为7%~26%、6%~20%;种子杂粒率、果壳率年际间变化不明显、品种间变化较明显,整体表现为2022 年各品种种子杂粒率较高,2020 年各品种果壳率较高,年际间变化分别为6%~21%、18.87%~33.06%。

表2 不同荞麦品种抗病性及农艺性状

2.2 不同荞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3 可知,籽粒产量构成要素中主茎分枝、主茎节数、 株高、 单株粒重年份间变化较明显、 品种间变化不明显, 年份间变化分别为3.1~8.7 个、9.3~18.0 节、87.3~165.1 cm、2.23~6.78 g,且表现为2022 年均小于其他年份,与籽粒产量的变化是一致的;单株粒数、千粒重2 个要素品种间、年份间均有波动,但变化不明显, 年份间变化分别为157~394 粒、13.70~20.48 g。 所有品种的籽粒颜色以灰黑色为主,籽粒呈心形或短锥形; 所有品种年份间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均存在较大变化。 从同一性状来看,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年际间主茎分枝、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重存在较大差异。

表3 不同荞麦品种籽粒产量构成因素年际变化

2.3 不同荞麦品种产量分析

由表4 可知,参试荞麦品种籽粒产量在124.41~238.15 kg/亩之间,对产量进行比较,品种处额较对照增产12.19%,位居参试品种第1 位;其余品种均较对照减产,减产0.92%~41.39%。 对各品种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品种间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

表4 不同荞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差异显著性

3 讨论与结论

定苦荞1 号作为国鉴品种, 在农艺性状、 抗逆性、产量方面表现优异,在8 个品种适应性研究中选用定苦荞1 号为对照,能从抗逆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反映各品种的特性; 各品种产量相关性状在2022 年均表现减少或下降, 对比2020-2022 年3 年生育期间的降雨量,说明在甘肃中部地区水分是制约荞麦产量的重要因素。

2020-2022 年对不同荞麦品种综合分析,其中处额、黔苦5 号2 个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籽粒产量在甘肃中部干旱地区表现优良,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2 个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水平; 处额平均生育期119 d, 轮纹病、 褐斑病发病率适中, 种子杂粒率、果壳率较低, 籽粒呈灰色心形, 籽粒产量平均达到238.15 kg/亩;黔苦5 号平均生育期100 d,轮纹病发病率、褐斑病发病率较低,种子杂粒率较小, 籽粒呈灰色短锥形,籽粒产量平均达到210.32 kg/亩;处额、黔苦5 号可以作为优良品种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苦荞荞麦年际
红山荞麦看木森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苦荞花
荞麦花开
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比较
城门苦荞
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
与北大西洋接壤的北极海冰和年际气候变化
EDITOR'S 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