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水量对温室小型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3-07-21 10:37佘小玲刘立娟齐合玉周成贤蒋金城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水量西瓜灌溉

佘小玲 刘立娟 齐合玉 赵 懿 周成贤 蒋金城

(1.北京市延庆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北京 102100;2.北京市延庆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北京 102100)

西瓜是延庆区特色优势作物, 近年来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2 000 亩左右。延庆区独特的冷凉气候条件和净土净水净气的环境优势, 使得延庆区生产的西瓜不仅清新甜美、品质优良,而且能错开北京西瓜主产区上市时间, 在西瓜消费旺季的7-9 月大量上市,弥补北京夏季自产西瓜的市场空缺。 大量研究表明, 灌水量和施肥量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1],且灌水量对其影响大于施肥量[2]。 肥料需要溶于水才能被作物吸收, 浇水少肥料不能被完全吸收,浇水过多肥料随水流失降低肥料利用率,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造成农业环境污染。 因此,灌水问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 西瓜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作物,采用滴灌、渗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灌水量为105~150 m3/亩[3]。 延庆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缺乏,为节约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本区设施西瓜生产100%应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为膜下滴灌技术。 有学者以设施西瓜生产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灌溉方式[4-6]、灌溉量[7-8]、灌溉频率[9-10]及亏缺灌溉[11-15]等试验,结果灌溉方式均以采用膜下滴灌实施水肥一体化为最佳[16-17],但灌溉量和灌溉频率不同的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根据西瓜生长发育需水规律, 膨果期是西瓜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重要时期[3,9,18-20],张保东的研究认为,膨果期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90%[2]。 本试验以西瓜膨果期灌水量为变量,探索温室小型西瓜栽培最佳灌水量,以期完善本区西瓜生产灌溉制度, 为西瓜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22 年7-10 月在延庆区旧县镇现代农业示范园进行。 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属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带的过渡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26.3 h, 年平均气温8.5℃, 年平均降水量441.8 mm,无霜期180 d 左右。试验设在园区西20 号棚和东20 号棚内,为新建温室,长60 m、宽9 m。 土质为沙黏土,全氮3.72 g/kg,碱解氮335 g/kg,有效磷462 g/kg, 速效钾920 g/kg, 全盐2.56 g/kg, 有机质59.1 g/kg,土壤pH 为8.13。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本试验以膨果期灌水量为变量,共设5 个处理,以经验灌溉68.65 m3为对照,以此每处理递减8.89 m3,处理1:33.09 m3;处理2:41.98 m3;处理3:50.87 m3;处理4:59.76 m3;处理5(CK):68.65 m3,分2 次平均浇灌,10 d 1 次,重复3 次。各处理折算成小区灌水量见表1。

表1 西瓜膨果期各处理小区灌水量(单位:m3)

试验于2022 年7 月15 日整地、 施肥和土壤消毒, 底施有机肥7 t。 8 月1 日起垄, 垄距1.5 m,垄面宽1 m, 同时铺设滴灌管和覆膜, 并改造滴灌设施, 总管道上安装总开关和水表, 每垄滴灌管连接主管道处安装1 个分开关。 8 月10 日定植, 1 垄双行,株距35~40 cm,种植密度为2 117 株/亩。 定植前1 天浇水5 m3润垄, 定植后再浇水46 m3。 8 月15 日布设试验小区, 4 垄为1 小区, 温室两端各留3 垄作保护行,中间2 行为保护行。 8 月18 日吊蔓整枝, 单蔓单瓜。 9 月6 日开始人工授粉。 10 月6 日取样测品质和测产。 按绿色有机种植生产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施肥。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田间数据观测 每周1 次观测生育期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膨果期测量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坐瓜节位、坐果率等。 株高用卷尺从主茎基部测量至生长点, 茎粗用游标卡尺测量主茎基部第1 节位,叶长和叶宽用卷尺测量结瓜节位的功能叶。

1.3.2 果实品质测定 果实成熟时每小区内随机抽取10 个西瓜,测定单果重、果皮厚、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维生素C 含量、有机酸与糖度等。 用称称量单瓜重,用直尺测量果皮厚、果实纵径和横径,果实纵径和横径比值为果形指数, 用爱拓PAL-1 测糖仪测量果实中心糖和边糖含量, 维生素C 含量和有机酸(包括苹果酸和柠檬酸)委托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

1.3.3 产量测定 果实成熟时, 取中间两垄测定小区产量。

1.4 试验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SPSS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水量对西瓜植株性状的影响

膨果期不同灌水量处理对西瓜植株性状的影响见表2。由表2 可知,株高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变动幅度也越大。 处理5 株高最高,为353.67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变幅较大,为113 cm;处理1 最低,为239 cm,比对照低114.67 cm,显著低于处理3、处理4、处理5,变幅也最少,为39 cm;处理2、处理3、处理4 无显著差异。 茎粗随灌水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处理3 茎粗最粗,为74.2 mm,显著高于处理1、处理2、处理5,与处理4 差异不显著;处理2、处理4、处理5 差异不显著;处理1 茎粗最小,为66.4 mm,显著小于其他处理; 处理5 茎粗变幅较大, 其次为处理4,处理1、处理2、处理3 变幅较少。 5 个处理的叶片数为45.0~48.8 片,无显著差异。 叶面积处理2、处理3 较高, 均为400 cm2左右, 处理1 最低,为339.1 cm2,所有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5 个处理的坐瓜节位为21.2~24.2 节,差异不明显,但处理4 和处理2的变幅较大,分别达10 节和8 节。 由此可见,膨果期灌水量对株高和茎粗产生显著影响,对叶片数、叶面积、坐瓜节位影响不显著。 在本试验范围内,膨果期灌水量越多植株越高, 茎粗开始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变小。

表2 不同灌水量处理西瓜的植株性状表现

2.2 灌水量对西瓜品质的影响

由表3 可知,西瓜膨果期不同灌水量对西瓜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均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 果实横径和纵径均以处理3 最大,分别为11.80 cm、15.50 cm;横径处理5 最小,为11.10 cm;纵径处理1 最小,为14.33 cm。 果形指数差异范围为1.35~1.25,均为椭圆形。 皮厚差异范围为0.45~0.50 cm。 中心糖含量和边糖含量均以处理1 最高, 分别为11.90%、10.90%;对照处理5 最低,分别为10.63%、9.79%;其他处理中心糖含量均在11.00%以上, 边糖含量均在10.00%以上。 维生素C 含量处理1 比处理5 低0.11 mg/100 g,其余均高于对照, 其中处理2、 处理3 最高, 均为6.10 mg/100 g。 苹果酸含量各处理均低于对照,其中处理3 最低,为5.30 mg/kg。总体来看,处理3 西瓜果实品质优于其他处理。

表3 不同灌水量处理西瓜的果实品质性状表现

2.3 灌水量对西瓜产量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4 可知,5 个处理的结瓜率均为100%,商品瓜率处理2、处理3、处理4 均为100%,处理1 和处理5 均为94.74%。 不同灌水量处理对单瓜重产生显著影响,处理3 单瓜重最重,为1.16 kg,处理3、处理4、处理2 显著高于对照和处理1,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处理1 显著低于对照。 从变幅来看, 处理3、处理2 结瓜比较一致, 商品性高, 其次为处理4、处理1,对照变幅最大,说明瓜大小不一。 不同灌水量处理对产量也产生显著影响, 处理3 产量最高,为2 455.89 kg/亩,比对照增产410.06 kg/亩;其次为处理4,为2 413.54 kg/亩,比对照增产367.71 kg/亩;第三为处理2,为2 371.20 kg/亩,比对照增产325.37 kg/亩;处理1 最低,为1 825.20 kg/亩,显著低于对照,比对照减产220.63 kg/亩。

表4 不同灌水量处理西瓜的产量性状及产量表现

2.4 灌水量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由表5 可知,各处理均比处理5 节水,其中处理1 节水51.80%, 处理2 节水38.85%, 处理3 节水25.90%,处理4 节水12.95%。

表5 不同处理西瓜膨果期亩灌水量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在西瓜栽培中,合理调控灌水量至关重要。 大量研究表明, 灌水适度的处理甚至要比灌水充足的处理表现出更高的产量优势。 李建明等[2]的研究表明,适当水分亏缺有利于西瓜综合评价值的提高, 适当降低灌水量可提高西瓜可溶性糖和固形物的含量,但灌水量过低会影响植株生长,从而降低产量。 任自力等[15]的研究认为,西瓜果实维生素C 含量与全生育期需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膨大成熟期灌水量呈负相关。 李阳[20]等的研究认为, 西瓜进行亏缺灌溉能够一定程度提高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郑健等[11]的研究认为,灌溉量对西瓜产量、品质的形成影响重大,在果实膨大期采用中等水分处理,在不降低产量的情况下,改善了西瓜的品质,提高了水分利用率。 这是因为调亏灌溉能够调整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减少作物生长冗余,调节光合产物在根冠间的分配,同时有利于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 土壤亏水将诱导植物根部产生脱落酸, 伴随水分运移将此信号传至叶片,植物为自我保护降低气孔开度和蒸腾速率;同时光合底物减少, 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植株生长减慢,果实产量降低。 灌水量过多,导致植株的营养生长过剩,进而影响了果实产量的形成,同时对果实形成“稀释效应”,从而降低品质。

在本试验中,随膨果期灌水量增多植株越高,以处理5 为最高; 茎粗先增加后降低, 以处理3 为最粗,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叶片数、叶面积和坐瓜节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 植株的生长状况最差。说明处理1 灌水量未达到作物需水量,而处理3 灌水量正好满足作物健壮生长的需水量。 这与2022 年王晨光[21]、李建明[2]的研究结果一致。 李晋平等[13]通过非充分灌溉下日光温室小型西瓜高产指标得出, 茎粗和根干重可作为评价小型西瓜高产的单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株运输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因此,植株性状以处理3 表现最好。

膨果期灌水量对西瓜果实品质有一定影响,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 含量, 随灌水量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与李建明[2]、任自力[15]、郑健[11]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苹果酸含量以处理3 最低。可溶性糖和苹果酸是西瓜的主要风味物质, 较高的糖酸比可提高果实口感。 因此,以处理3 品质最优。

膨果期灌水量对结瓜率无影响, 均为100%;商品率处理2、处理3、处理4 均为100%,处理1 和处理5 为94.74%,有所降低;单瓜重以处理3 最重,为1.16 kg,与处理2、处理3 差异不显著,这3 个处理均显著高于处理1 和处理5。 因而处理3 产量最高, 为2 455.89 kg/亩,比对照增产410.06 kg/亩;其次为处理4,为2 413.54 kg/亩,比对照增产367.71 kg/亩;第三为处理2,为2 371.2 kg/亩,比对照增产325.37 kg/亩;处理1 最低,为1825.2 kg/亩,显著低于对照,比对照减产220.63 kg/亩。 说明灌水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产量的形成。

本试验对病虫害的调查发现, 定植苗带有潜叶蝇的开花前植株虫害发生率为20%左右, 伸蔓期有1%以下的植株轻微发生蚜虫,膨果初期5%以下的植株轻微感染白粉病, 通过绿色有机药剂防治得到及时控制。 说明不同灌水量处理对病虫害发生无明显影响,各处理间病虫害发生率基本一致。

3.2 结论

综合分析可知,膨果期以处理3(灌水量50.87 m3)最佳,不仅茎粗最粗,且植株整体长势良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品质优,产量高,亩产2 455.89 kg,而且可节水25.9%。 处理2 (41.98 m3) 和处理4(59.76 m3)的西瓜产量和品质与处理3 无显著差异,但处理2 比处理3 更节水。 能否通过提高灌水频率来提升产量和品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水量西瓜灌溉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大小西瓜
当夏天遇上西瓜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巧切西瓜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