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期对甜糯型鲜食玉米品种农科玉368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3-07-21 10:37王继东赵二小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农科延庆全生育期

卢 杉 姚 远 王继东 赵二小

(北京市延庆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北京 102100)

近年来北京市作为鲜食玉米主要研发与消费市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截至2022 年7 月底,北京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 666.67 hm2[1]。 延庆区海拔高,光能资源丰富,日照长,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无霜期170 d,昼夜温差大, 适宜鲜食玉米生长。 且距离首都70 km,G6、G7、 京张高速等使延庆融入首都半小时交通圈,农产品可方便快捷地进入首都市场, 延庆区独特的气候与地理位置优势为鲜食玉米的生产与销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22 年延庆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8 500 亩,其中甜糯型鲜食玉米品种占到总播种面积的1/2。 甜糯型鲜食玉米品种口感香味浓郁、甜糯相宜、柔软度好,并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广适、易制种等综合优点,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的欢迎[2]。 通过选择近年来特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最终确定推广引进农科玉368 甜糯型鲜食玉米品种[3]。 为探索在延庆地区农科玉368 不同播种时期对其生育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于2020 年、2021 年连续2 年对该品种进行播期试验, 为种植主体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播期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甜糯型鲜食玉米农科玉368,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 北京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安排在延庆区大榆树镇陈家营村西,土地平整,中上肥力水平,灌溉条件良好,管理水平较高。 前茬作物为玉米。

1.3 试验设计

2021 年、2021 年从4 月20 日起播种,每隔10 d设置1 个播期,试验共设7 个处理,处理1:4 月20 日;处理2:4 月30 日; 处理3:5 月10 日; 处理4:5 月20 日;处理5:5 月30 日;处理6:6 月10 日;处理7:6 月20 日。 每年各21 个小区,小区长16 m、宽3.1 m,每畦种植4 行,种植密度5.25 万株/hm2。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设3 组重复。

1.4 栽培管理情况

每年4 月10 日播种前一次性底深施长效复合肥(N∶P2O5∶K2O 为15∶15∶15)50 kg/亩,旋耕起垄后于4 月15 日浇底墒水。 采用小型精量播种机进行露地播种(无地膜覆盖),播种深度3~4 cm。 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各浇水1 次,其他按常规方式进行田间管理。

1.5 测定方法

生育期:记录其播期、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吐丝期与采收期,并计算全生育期。 主要性状:试验期间调查记录每小区20 株生育进程一致的植株,记录各播期株高、 穗位高、 秃尖长、 空秆率与倒伏率。 产量:成熟期每个处理小区连续采摘20 个具有代表性的鲜穗(不带苞叶)测产,根据各生育期不同设置采收期,均为吐丝后23 d 采收。根据种植密度折算亩产量。

亩产量=样本质量/样本数×3 500 株/亩×0.85。

1.6 数据分析

采用多重比较法(SSR 法)统计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的生育期比较

由表1 可知,2020 年4 月20 日播种的全生育期最长,达到了103 d;随后每推迟10 d 播种的全生育期就会缩短,6 月20 日播种的全生育期最短为79 d;2021 年4 月20 日播种的全生育期最长为105 d,随后每推迟10 d 播种的全生育期就会缩短,6 月20 日播种的全生育期最短为76 d。

表1 2020 年、2021 年农科玉368 不同播期生育期调查结果

综合2 年数据分析可知, 农科玉368 全生育期为76~105 d。 随着播种时期温度的升高,全生育期会缩短,4 月20 日播种的全生育期最长、6 月20 日播种的全生育期最短。

2.2 不同播期植株主要性状比较

由表2 可知,2020 年4 月30 日播种的株高最高为282.32 cm,6 月20 日播种的株高最矮为269.02 cm。6 月10 日播种的穗位高最高为135.10 cm,4 月20 日播种的穗位高最矮为120.35 cm;6 月10 日与6 月20 日播种的分别出现了1.0 cm、3.0 cm 的秃尖。进一步比较各播期的双穗率,从4 月20 日开始双穗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5 月10 日播种的双穗率最高为14%,以后随着播期的推迟,双穗率逐渐降低,6 月20 日播种的双穗率仅为0.9%。 所有播期的均未出现空秆与倒伏。

2021 年5 月30 日播种的株高最高为258.60 cm,6 月20 日播种的株高最矮为239.07 cm;6 月10 日播种的穗位高最高为123.87 cm,4 月20 日播种的穗位高最矮为97.67 cm;6 月10 日与6 月20 日播种的分别出现了1.5 cm、2.0 cm 的秃尖。 进一步比较各播期的双穗率,从4 月20 日开始双穗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5 月20 日播种的双穗率最高为14.2%,以后随着播期的推迟,双穗率逐渐降低,6 月20 日播种的双穗率为2%。6 月20 日播种的出现了5%的空秆。所有播期的均未出现倒伏。

综合分析可知, 该品种2 年的株高与穗位高虽存在较大差异, 但均未出现倒伏;6 月10 日与6 月20 日播种的会出现秃尖情况, 对鲜穗外观及产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该品种在4 月30 日至6 月10 日播种的未出现秃尖、倒伏与空秆,商品性较好。 其中,5 月10-20 日播种的双穗率较高,需结合产量进行进一步的对比。

2.3 不同播期对品质的影响

由表3 可知,在外观品质方面,5 月10 日播种的外观品质最佳,穗型粒型一致,籽粒饱满,排列整齐紧密,外观品质26.5 分;6 月20 日播种的外观品质排位最后,穗型粒型基本一致,籽粒较为饱满,排列不整齐且有秃尖,外观品质22.9 分。 在蒸煮品质方面,7 个播期在气味、色泽、风味等6 个方面分值相差不大。

表3 农科玉368 不同播期的品质调查结果

结合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进行总评分, 结果以5 月10 日播种的总分最高为88.1 分,排位第一;5 月20 日播种的总分为87.5 分, 排位第二;6 月20 日播种的总分最低为84.9 分,排位第七。说明播期会影响外观品质,但对蒸煮品质影响不大。

2.4 不同播期的产量分析

由表4 可知,2020 年各播期的平均产量经测验,F=24.89>F0.05=3.00,F=24.89>F0.01=4.82,说明7 个播期的鲜穗平均产量有显著性差异, 进一步采用SSR 法测验进行分析。 在5 月20 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高为937.13 kg/亩,4 月30 日和5 月10 日播种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12.33 kg/亩和927.21 kg/亩, 与平均产量最高的5 月20 日的产量无显著性差异;4 月20 日播种的平均产量为889.91 kg/亩, 同5 月20 日播种的相比差异显著;5 月30 日播种的平均产量为867.71 kg/亩, 同5 月20 日播种相比差异极显著,因此这2 个播期的产量稍低。6 月10 日与6 月20 日播种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88.38 kg/亩和758.63 kg/亩,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产量最低。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4 月30 日至5 月20 日播种的产量较高。

表4 2020 年、2021 年不同播期的鲜穗产量多重比较分析(SSR 法)

2021 年各播期的平均产量经测验,F=13.61>F0.05=3.00,F=13.61>F0.01=4.82, 说明7 个播期的鲜穗平均产量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采用SSR 法测验进行分析。在5 月20 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高为899.17 kg/亩,5 月10 日播种的平均产量为894.38 kg/亩,与平均产量最高的5 月20 日产量无显著性差异。4 月30 日与5 月30 日播种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45.46 kg/亩与843.19 kg/亩,与产量最高的播期相比差异显著,因此产量稍低。4 月20 日与6 月10 日播种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75.86 kg/亩和775.63 kg/亩, 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产量最高的播期相比差异极显著,平均产量处于较低水平。6 月20 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低,为751.38 kg/亩。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5 月10-20 日播种的产量较高。

通过2 年数据分析可以看出,2020 年与2021 年2 年的产量趋势相同,农科玉368 在5 月10-20 日播种产量最高, 在4 月30 日、5 月30 日播种的产量一般, 若提前至4 月20 日播种或延后至6 月10 日以后播种的则产量较低。

3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 农科玉368 作为甜糯型鲜食玉米品种,可在延庆区适当扩大种植面积。 该品种在延庆地区无地膜覆盖的条件下,4 月20 日至6 月20 日之间皆可播种, 但以5 月10-20 日播种的产量最高、生育期短、品质佳、商品性好。 若要提早上市,则可在4 月20 日至5 月10 日之间播种。 针对提早播种产量较低等情况, 需在此基础上进行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如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进一步提升该品种的产量与品质。

猜你喜欢
农科延庆全生育期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延庆巨变册页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北京市延庆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湖南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4)
北京延庆辽代矿冶遗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