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小香葱调肥增效试验研究

2023-07-21 10:37张开敏郭凤鸣姚红松普芳芳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香葱玉溪市沼液

张开敏 郭凤鸣 姚红松 普芳芳

(1.玉溪市红塔区农业农村综合开发服务中心 云南 玉溪 653100;2.玉溪市红塔区农业机械监督管理站 云南 玉溪 653100)

小香葱属单子叶植物百合科葱属特菜品种,是集调味品、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用原料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作物[1]。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海拔1 600~1 850 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资源丰富,土壤熟化程度高,具备适宜小香葱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2],每年可复种4~5 茬,平均单茬每亩产量可达1 765 kg,产值7 253 元,产品能一年四季不断供应市场。 本试验针对小香葱生产基地长期连作、复种指数高、累积施用的化肥用量过大且不断增长, 造成土壤性状破坏严重、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香葱产量及质量下降[3]、收益减少的种植状况[4],通过应用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及沼液等技术措施, 促进有益微生物种群繁育来提高土壤活性,为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有效修复与改良土壤性状、 促进小香葱产业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精制有机肥(总养分≥5%、有机质≥45%、腐殖酸≥9%),复合肥1(20∶20∶20+TE),复合肥2(17∶17∶17,硫酸钾型,含硝态氮),硝酸钾(N≥13.5%、K2O≥46.0%), 沼液 (全有机质≥6%、N≥0.02%、P2O5≥0.03%、K2O≥0.06%),金汁益生菌液(含多种复合有益生物种群,有效活菌数≥2 亿个/mL),中微量元素肥(含钙、镁、硼、锌、铁、锰、黄腐酸等)。

供试作物:小香葱,品种为广西小米黑葱。

1.2 试验时间

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5 月。

1.3 试验地概况

供试地点为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街道,海拔1 692 m,土地平整,交通便利,地下水位中,粉沙泥田,肥力中等,配套蓄水池、喷灌系统、作业道路及管理用房,连续种植小香葱3 年。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5 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共设15 个小区,四周留保护行,重复间间隔0.32 m。 小区长6 m,宽3.6 m,面积21.6 m2。 种植规格为1.8 m开墒,净墒面宽1.45 m,每行栽植12 丛,行距16 cm,株(丛)距15 cm,折合每亩丛数27 778 丛,平均每丛移栽4 蘖。

全田撒施精制有机肥、浇施沼液作基肥。 处理1撒施复合肥2 d 后浇水,处理3~5 将复合肥1 兑入沼液中浇施,根据常规施肥方法共施用追肥6 次;金汁益生菌液兑水50 L/亩喷雾, 间隔10 d 喷施1 次,共喷施7 次(表1)。

表1 试验设计(单位:kg/亩)

1.5 试验过程

试验田清理残渣后用微耕机全田深翻30cm,耙细、晾晒、整地做墒、覆盖地膜。 于11 月8 日移栽小香葱, 每丛移栽4 苗。 采用一体化喷灌系统供给水分, 根据土壤墒情保证田间持水量, 平均每次喷灌8 min,每亩灌水量5 m3。 浇肥后喷灌3 min,每亩灌水量2 m3。 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供给养分及控制病虫害发生,人工拔除杂草,各项技术措施均在同一时间内完成。 整地前取基础土样,收获时分别取代表处理土样、植株样进行化验分析,及时进行田间观察记载,1 月20 日小香葱收获时各小区分别取样20 丛考察农艺性状,分小区测算分析商品性状,称量商品产量计算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进程与病虫害发生情况

因冬季低温导致小香葱生育期进程减缓。 本试验于2021 年11 月8 日将小香葱移栽大田,11 月15 日进入缓苗期,11 月24 日进入第1 次分蘖期,12 月5 日进入第2 次分蘖期,12 月16 日进入生育中期,2022 年1 月6 日进入旺长期,1 月20 日采收,试验各处理生育期进程无差异。 各处理均在苗期有葱蛆呈不规律轻发生, 偶见蜗牛为害; 中后期有蛾类、蝇类虫害发生;旺长后霜霉病发生发展较快,至采收前平均发病率为13.62%,病情指数5.25,甜菜夜蛾发生率0.72%,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2.2 农艺性状调查

收获时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 单丛茎蘖数为16.3~17.2 个,比CK 高11.6%~17.8%; 株高为33.16~37.78 cm, 比CK 高-5.8%~13.9%; 开展度为2.89~5.73 cm, 比CK 高13.0%~107.6%,以常规处理开展度最大;葱白长度为5.44~6.05 cm,均小于CK 处理的葱白长度;管状叶直径为6.11~6.64 mm,比CK 宽-3.20%~5.32%;基部直径为6.34~7.30 mm,除处理5 外,其余各处理均小于CK;单蘖有效叶片数2.62~2.95 片,均少于CK。 处理1(常规处理)表现出较好分蘖性,但其余性状均为最低值;处理3、处理4、处理5 各项农艺性状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或规律性变化(表2)。

表2 农艺性状调查测量

2.3 商品性分析

植株商品性分析结果表明, 试验各处理田间商品率以处理1(常规处理)最低,为74.21%,CK 次之,为86.19%, 处理3、 处理4、 处理5 比CK 高7.98~11.73 个百分点; 清除老黄脚叶及根部泥土后, 小香葱单丛净重以常规最低, 为86.64 g, CK 次之,为89.79 g,处理3、处理4、处理5 比CK 高14.68~20.52 g(表3)。

表3 植株商品性状分析

2.4 产量分析

试验实收商品产量分析结果表明, 各供试处理实收商品产量平均值均以处理1 (常规) 最低,为1 698.92 kg,CK 处理次之,为1 961.50 kg,处理3、处理4、处理5 比CK 亩增产455.9~593.11 kg;处理4 亩产量最高达2 554.61 kg,处理5 次之,为2 417.40 kg,处理3 排第3 位,为2 408.75 kg(表4)。

表4 试验实收商品产量结果

对实收商品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处理间、重复间无显著差异(表5)。

表5 商品产量方差分析

2.5 土样与植株分析

土样与植株分析结果表明,整地前取基础土样、收获时分别取各处理土样进行化验分析,处理1(常规)与基础土样相比,碱解氮增加29.5%、有效磷增加17.6%、速效钾增加34.1%,pH 降低0.3,有机质增加5.6%,为过量施肥。 CK 及处理3、处理4、处理5 处理与基础土样比较,氮、磷元素未明显增加,速效钾增加23%以上,pH 提高0.4 以上, 有机质增加29%以上,有效硼增加57%以上。 CK 及处理3、处理4、处理5 与常规处理比较,氮、磷、钾元素未明显增加,pH 提高0.7 以上,有机质增加22%以上,有效硼增加51%以上,土壤培肥调酸效果显著。 经收获时分别取各处理植株样进行化验分析, 所有试验处理均未检测出植株样农残超标项目(表6)。

表6 土样分析

3 结论

在长期连作的小香葱种植基地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45%~88%(折纯量), 通过增施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及沼液,各试验处理土样分析pH、有机质含量及有效硼等元素含量明显增加, 土壤培肥调酸与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处理3、处理4、处理5 的小香葱各项农艺性状均不同程度优于CK 处理, 单丛净重、商品产量均明显高于CK 处理,其中以处理4(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2 000 kg、沼液9.6 t、复合肥30 kg、硝酸钾3 kg、益生菌液70 kg)取得最高产量,较CK处理增产30.2%。小香葱调肥增效技术措施在长期连作地块的应用试验为改良土壤性状、 实现增产增效和小香葱产业的生态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由于有益微生物种群繁育对土壤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建议在逐步减少相应施肥量进行多茬持续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扩大示范应用。

猜你喜欢
香葱玉溪市沼液
我与香葱宝宝共成长
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示
碧玉清溪 墨韵飘香——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系发展侧记
玉溪市粮食局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取得实效
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宣传部专题
一把香葱,改变一个镇
香葱连作障碍的成因及其修复试验
沼液能否预防病虫
大棚丝瓜沼液高产栽培技术
沼液喂猪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