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溪市柑橘病虫害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3-07-21 10:37王田珍王众举吴文祥李竑阳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玉溪市黄龙柑橘

王田珍 王众举 吴文祥 冯 凡 李竑阳

董湘明4 赵 凡2 杭思君5 杨 迪6 宋 星1 王树明1

(1.玉溪市植保植检站 云南 玉溪 653100;2.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玉溪 652600;3.玉溪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云南 玉溪 653100;4.云南省易门县植保植检站 云南 易门 651100;5.云南省华宁县植保植检站 云南 华宁 652899;6.玉溪市江川区农业科学技术服务站 云南 玉溪 652600)

玉溪市地处云贵高原西缘、云南省中部,位于北纬23°19′~24°53′、东经101°16′~103°09′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区域最大横距172 km, 最大纵距163.5 km, 最低海拔328 m,总面积15 285 km2。 主要河流有元江干流、绿汁江、南盘江及曲江等30 多条,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一年四季温差在16℃左右,以春秋气候为主。 年平均气温17.4~23.8℃,年均降水量670~2 412 mm,属中亚热带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的特征十分明显,既有四季如春的山区平坝,也有被称为“天然温室”的谷地,农业自然资源禀赋独特,适应多种水果的生产,特别是具有生产特早熟、早熟、品种多样的优质柑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1-2]。水果产业已成为玉溪市继烤烟、 蔬菜之后第三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2018 年以来,在市场拉动、政策引导、品牌带动和效益驱动下,全市水果产业迅猛发展。目前,玉溪市水果产业的优势区域明显,形成了以华宁县、新平县、元江县为主的柑橘生产基地。 2022 年全市水果在园面积比2018 年增加0.97 万hm2,增幅15.74%, 总产值增加24.65 亿元, 增幅60.4%。 特别是随着“褚橙”“高原王子”“华宁柑橘”等柑橘品牌的崛起, 柑橘成为本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亮丽名片,在全国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名牌效应凸显,带动了柑橘产业快速发展。 2022 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7.12 万hm2, 其中柑橘种植面积2.65 万hm2, 占水果面积的37.20%,柑橘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高原特色农业[3-4]。 但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和年限增长, 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多, 部分病虫害为害日趋严重,2022 年病虫害发生75.99 万亩,防治面积185.38 万亩,给柑橘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危害。 本文作者通过近几年在华宁、新平、 元江等柑橘主产区进行病虫害监测与调查中发现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提出做好病虫害防控的建议。

1 柑橘病虫害防控现状

1.1 种植品种杂乱

长期以来,玉溪柑橘品种以温州蜜柑、冰糖橙、脐橙、椪柑等为主。 但随着柑橘种植户不断增加,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玉溪市种植的柑橘品种越来越多,其中:温州蜜柑9 000 hm2,占柑橘总面积的37.6%;冰糖橙、脐橙等橙类8 506.67 hm2,占35.5%;沃柑、 茂谷柑、 椪柑等杂柑类及其他品种6 446.67 hm2, 占26.9%。 在种植中, 有的品种没有通过引进试种直接进行大面积种植; 有的在环境条件较差区域种植, 生产的产品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放弃管理, 形成病虫害的滋生源; 有的区域种植不同成熟期的品种, 成熟期从7 月至次年的3 月, 致使采收时间不一致, 不能统一清园, 为病虫害提供繁殖场所。

1.2 病虫害为害种类多

玉溪市柑橘主要分布在南盘江流域和元江流域的低热河谷地区, 年平均气温16℃以上, 无霜期260 d 以上,且种植作物多样,成熟期四季交叉,导致病虫害发生种类多[5-9]。2022 年发生面积比2018 年增加了91.51%。 病害主要有柑橘黄龙病、溃疡病、炭疽病、疮痂病、褐腐疫病、灰霉病、青霉病、绿霉病等,其中柑橘黄龙病、溃疡病、疮痂病有加重发生趋势。 虫害主要有橘小实蝇、红蜘蛛、锈壁虱、柑橘木虱、潜叶蛾、蓟马、蚜虫、卷叶蛾等,其中橘小实蝇、潜叶蛾为害严重。柑橘生理病害在种植区也均有发生。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对本市柑橘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10]。

1.3 部分病虫害蔓延快且为害加重

病虫害种类多且部分传播蔓延速度快,对柑橘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在玉溪市柑橘生产区对柑橘造成为害较重的主要是“两虫两病”,即橘小实蝇、潜叶蛾、 溃疡病和黄龙病。 由于本市柑橘种植历史悠久,橘小实蝇1989 年在华宁县牛山柑橘园发生,2004-2007 年在全市各县(区、市)进行监测调查发现,橘小实蝇在玉溪市各县(区、市)均有发生[11]。 2014 年以来在低热河区开始暴发危害, 现在水果生产区都有橘小实蝇发生,2022 年发生面积比2018 年增加了128.57%,每年造成水果损失在3 000 t 以上,损失较为严重。 近年来由于干旱,潜叶蛾发生为害也日趋加重,2022 年发生面积比2018 年增加了56.39%,不仅为害叶片影响光合作用, 而且形成伤口为溃疡病发生创造有利条件。 柑橘溃疡病主要在冰糖橙和沃柑果园发生严重,不仅为害柑橘的叶片、枝梢,还为害果实,严重者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和果实外观品质[12]。2022 年发生面积比2018 年增加了107.93%。柑橘黄龙病1975 年在元江发现为害[13],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 柑橘感染黄龙病后形成均匀黄化型或斑驳型黄梢,后期则呈现缺锌状花叶等一系列典型症状, 表现为经济寿命短、产量低、果实品质劣,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4]。 本市柑橘黄龙病的为害使柑橘生产出现“三起三落”,2013 年全市开展黄龙病普查,发生面积约为9 541.50 亩,占种植面积的8.10%,重的发病株率达23%~52%。黄龙病的严重为害引起市委政府高度重视,2014-2017 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黄龙病统防统治,通过政府主导、技术支撑、群防群治,防控取得明显成效。 2018 年全市柑橘黄龙病普查,发生面积280.00 hm2,占种植面积的1.43%,但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柑橘市场的波动,由于管理不到位,黄龙病又加剧发生,2022 年柑橘黄龙病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2.42%,发生面积比2018 年增加了128.57%(表1)。

表1 2018-2022 年柑橘病虫害发生情况

1.4 农药使用不科学防治成本偏高

玉溪市目前柑橘种植主要以个体户为主,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种植户对柑橘病虫害种类不能准确识别,对病虫害发生规律不掌握,难以做到防早、防小、防了。 药剂防治难以根据具体病虫害针对性地用药, 一次使用4~6 种药剂, 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加剧,农药用量增多,成本增加,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果品的安全。 据姚万福等调查,每年病虫害防控次数元江县平均为20 次,每亩防控成本1 240 元;新平县为20 次,每亩防控成本1 000 元;华宁县为14 次,每亩防控成本900 元[10]。

2 防控存在的问题

2.1 病虫害防控知识匮乏

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只有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才能做到科学防控, 但许多种植户不能准确识别常见的病虫害, 对其发生规律更不掌握,30%以上的果农基本不掌握柑橘病虫害的种类,50%以上的果农不掌握各种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及规律、为害状况及特点[10],只有见到大量虫发生为害和大量病斑出现时才开始防治,已为时过晚。 如随着气温升高,红蜘蛛于3 月开始在玉溪市柑橘产区发生,4-5 月、8-9 月有2 个为害高峰期,3 月是防治红蜘蛛的关键时间,同时选择杀卵、若螨和成螨药剂进行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黄龙病防控除选择无毒苗、砍除病树外,最关键是做好木虱的防治。 因此,不掌握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错过最佳防控时期,不但形成灾害造成损失,还增加了防治成本。

2.2 管理水平差异大

由于柑橘生产经营主体数量众多, 大企业规模化经营者少,个体小农户种植者多,个体差异明显,栽培管理水平差异大, 玉溪柑橘产业各项技术措施难以全面落实到位。 有规模的基地、种植大户管理投入充足,施肥、喷药、修剪、翻地等技术措施能落实到位。而一般农户、散户投入不足,靠经验使用化肥、农药,施肥、施药的种类、时期、用量和用法把握不准。 由于管理投入差异,导致果品质量、价格差异,大企业生产成本比散户低,产品价格优势明显,产品单价比散户低0.2~0.5 元/kg。

2.3 统防统治难度大

随着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些病虫害发生偏重,如溃疡病、炭疽病、橘小实蝇等。 这些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需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才能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但由于种植散户多,统防措施难以组织落实到位,形成反复为害。

2.4 综合防控技术应用不到位

综合防控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冬季清园、浅锄灭蛹除草、 增施有机肥等防治病虫害的有效农业措施得不到应用, 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控措施基本没有得到推广,物理防控措施因成本高不被接受。 因此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种植者为追求快速见效,主要使用化学农药, 长期使用导致天敌减少、 生态失衡、病虫害抗性增强,呈现土壤板结、树势较差、抵抗病虫能力降低, 没有发挥综合防控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2.5 病虫害测报体系不够健全

病虫害测报是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基础, 一方面测报工作长期来以粮食作物为主, 对果树病虫害测报重视度不够,果树病虫害测报技术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近年实施机构改革, 基层植保机构工作人员较少,日常工作繁杂,测报人员频繁更换,且车辆和经费难以保障,造成果树病虫害测报工作开展困难,无法针对性指导防治。

2.6 规范化繁殖苗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种植无病种苗是减少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玉溪市近年每年柑橘种苗需求为270 万株左右,目前本市有资质的柑橘育苗基地仅有2 个,每年出苗150 万株左右,苗木供求缺口较大。 而规范化育苗成本相比散户育苗高,许多果农采用自行育苗,然而育苗场地不规范不达标、 操作技术不专业, 难以繁育出无病种苗,增加了病虫害传播风险。

2.7 植物检疫工作难以开展

植物检疫是防止病虫害传播的重要措施, 但检疫收费政策的取消, 地方财政不能保障正常检疫工作经费,植物检疫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且购进和销售不报检,导致病虫传播速度加快,危险风险加大。

2.8 生理性病害发生普遍

柑橘是一种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果树, 周年多次抽梢和发根,且挂果期长,需水肥量较大,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季节性差异, 促使树体在不同物候期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和积累存在着明显的变化,这就要求不同时期需补充不同的水肥。 而多数果农不按柑橘需肥规律施肥, 并且在施肥过程中只注重追施大量元素,忽视了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的补充,果园出现缺钙、镁、锌、硼等生理性病害较为普遍,造成植株长势较差,直接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植株对病害的抵抗力,成为侵染性病害发生的诱因。

3 防控建议

3.1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柑橘种植区均为河谷地区,山高坡陡,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加之近年降雨较少,给柑橘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 近80%以上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96%以上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 仅有30%左右使用滴喷溉精准节水技术[10]。 因此,推进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从长远之计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筹、区域推进的方式,解决因干旱缺水对柑橘生产造成的影响,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需求。

3.2 加强管理技术培训

随着柑橘种植面积不断增长, 一些农户特别是种植新手对柑橘的栽培、管理技术缺乏,尤其是管护方面知识匮乏。 因此,玉溪市要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 基层农技推广与补助项目和其他农技推广项目, 采取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加大对果农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使种植户知道科学施肥、合理整枝、病虫科学管理在柑橘生产中的重要性,让其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增强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柑橘产量和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3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

在做好粮食作物病虫害测报同时加强果树等经济作物监测预报工作,根据病虫害发生区域性、发生种类和为害特点, 在不同区域根据病虫发生种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种植地块采取人工监测和设备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同时定期或不定期走访种植户进行系统调查, 掌握病虫害发生趋势,并依据监测情况、气象资料和历年病虫发生特点,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控指导建议。

3.4 加大规范育苗基地建设

一方面要大力支持规范化育苗基地建设, 采取政府扶持、企业筹集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推进规范化育苗基地建设, 同时要瞄准国内国际大市场,加强与实力雄厚的柑橘育种育苗企业合作,引进新特优品种进行培育,满足市场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和病虫害检疫工作, 取缔不规范散户育苗场所,确保检疫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不随种苗扩散。

3.5 加强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推广

玉溪市柑橘目前主要以小规模农户种植为主,病虫害防治各自为阵,但近年来柑橘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橘小实蝇、黄龙病、溃疡病、潜叶蛾等具有传播蔓延快的特点, 单家独户的防控模式难以收到好的防控效果, 如本市2014-2017 年组织开展的黄龙病统防统治取得较好的防效。 因此在重大病虫害防治中要积极发挥统防统治的作用, 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多种服务模式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利用无人机等先进施药设备,做到“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技术、统一药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 根据不同病虫害特性,积极推广光诱、色诱、性诱等绿色防控技术。 积极探索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的有机融合发展新模式,全面提高防控效益。

3.6 推进病虫害综合治理

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使种植者充分认识综合防控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改变单一的防治方式,结合当地病虫发生种类、为害特点,合理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化学农药防控等措施, 实现由治标不治本逐步向标本兼治迈进,走可持续发展的病虫害防控之路,从根本上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问题[10]。

猜你喜欢
玉溪市黄龙柑橘
等价转化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特约撰稿专家 黄龙光 编审
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示
碧玉清溪 墨韵飘香——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系发展侧记
玉溪市粮食局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取得实效
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宣传部专题
黄龙河川道
黄龙核桃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