玮两优8612 在庐江县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及示范表现

2023-07-21 10:37杨剑辉胡有东陈蕾太史勇敢黄国胜吴亚先张选文谢志梅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稻飞虱大田分蘖

杨 华 杨剑辉 周 博 胡有东 陈蕾太 史勇敢黄国胜 吴亚先 黄 振 张选文 谢志梅

(1.怀化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 怀化 418001;2.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125;3.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湖南 长沙 410125)

玮两优8612 是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育的优质抗病高配合力两用核不育系华玮338S[1-2]为母本,与自育的抗稻瘟病恢复系华恢8612 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中籼型两系杂交稻,于2020 年通过湖南省中稻迟熟2 组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206015) 和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6128)[3]。该品种耐肥抗倒、中抗稻瘟病,穗期耐高温能力较强、熟期适中、适应性广。 2021 年,玮两优8612 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百亩示范片测产验收,平均产量达16.72 t/hm2,创湖南省一季稻高产纪录;2022 年玮两优8612 在高温条件下,在长江中下游各地区产量表现突出,湖南省一季稻、 安徽省一季稻和江西省再生稻再生季单产分别为17.38 t/hm2、17.05 t/hm2和8.38 t/hm2。 本文作者根据玮两优8612 在安徽省庐江县机插秧高产百亩示范片攻关研究,总结出一套玮两优8612 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各地区种植者参考。

1 玮两优8612 庐江县示范情况

1.1 示范面积、地点

玮两优8612 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片在安徽省庐江县台创因连河村实施,面积8.07 hm2。

1.2 移栽与机插规格

5 月15 日播种,6 月7 日机械移栽,机械栽插规格30 cm×20 cm,插植16.5 万穴/hm2,每穴机插3~5 苗,栽插深度1~2 cm,基本苗在60 万~165 万苗/hm2。

1.3 大田栽培管理

施肥方法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补肥的方法, 氮、 磷、 钾肥用量分别为240 kg/hm2、144 kg/hm2和180 kg/hm2。 具体施肥方法:底肥施复合肥(N∶P∶K 为16∶16∶16)900 kg/hm2;机插活蔸后追施尿素210 kg/hm2; 幼穗分化2 期末至3 期初追钾肥150 kg/hm2。科学管水,薄水机插。分蘖期间歇灌溉早生快发稳群体, 每公顷茎蘖数达到225 万时开始露田轻晒,分多次晒田,晒至叶色转淡;幼穗分化期采用浅水与湿润交替灌溉相结合; 扬花期日灌夜排降热稳结实; 灌浆期干湿交替灌溉结合海藻糖喷施防早衰、促灌浆。 根据病虫预报与田间调查,在分蘖初期用阿维菌素、吡蚜酮等防治蓟马、稻飞虱、二化螟和卷叶螟;在分蘖盛期和孕穗3~4 期用阿维菌素、吡蚜酮、苯甲丙环唑等防治二化螟、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在破口前7 d 左右用苯甲丙环唑、吡蚜酮、阿维菌素等防治稻曲病、稻飞虱和三化螟;在灌浆期用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

1.4 示范表现

2022 年10 月15 日, 安徽农业大学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有关专家对玮两优8612 机插秧高产栽培百亩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结果如下。

(1)10 月15 日收割, 全生育期为153 d。 株高123.5 cm, 穗长30.6 cm, 剑叶长32.5 cm, 剑叶宽2.19 cm;平均有效穗数为342 万穗/hm2,每穗总粒数为248.7 粒,结实率为88.9%,千粒重为26.7 g。 该品种在田间长势均衡性好,株高适中,穗型均匀,茎秆粗壮,脚叶干净,结实率高,落色好,无明显病虫为害,无倒伏。

(2)随机选取2 丘田,采用收割机实割收获,每个田块实收面积不少于600 m2, 将稻谷去杂后测定稻谷水分, 换算成13.5%标准含水量下的实际产量(表1)。

表1 玮两优8612 示范田测产数据

示范田1 收获面积639.28 m2, 湿谷产量为1 307.9 kg(湿谷水分含量为25.7%),按标准水分含量13.5%折算,平均产量达17.22 t/hm2;示范田2 收获面积1 556.69 m2,湿谷产量为3 124.4 kg(湿谷水分含量为25.9%),按标准水分含量13.5%折算,平均产量达16.87 t/hm2;单产最高达17.22 t/hm2,示范片平均产量17.05 t/hm2。

2022 年玮两优8612 在安徽省等长江下游水稻主产区表现出高产、耐热、抗病、好种等特点,尤其该年极端高温气候条件下, 仍创安徽省一季中稻单产最新纪录,实现了水稻量、质双提升。

2 玮两优8612 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适量播种

安徽省作一季中稻种植,一般在4 月下旬和5 月上中旬播种。

2.1.1 浸种 先用清水将种子浸泡6 h,再换水加强氯精消毒,用300 倍强氯精溶液浸种(3 g 强氯精兑水1 kg,浸种1 kg)消毒10~12 h,或用25%的咪鲜胺乳剂2 500 倍液给种子消毒,消毒药液应高于种子表面3 cm,消毒后用清水多次清洗残留药液,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12 h,总浸种时间不少于36 h,注意浸种时要换水3~4 次, 最好是采用日浸夜搁的间隔浸种法,即一般每浸种5~6 h 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时种子先晾20 min。

2.1.2 秧床准备 秧床可选择温室工厂或室外大田,温室工厂留有足够摆放苗床的空间,且通风采光效果好、水源充足,留好人工操作道;室外大田应提前将田整平, 开厢留沟, 留好操作道。 一般秧床宽1.0~1.2 m、沟宽25 cm、沟深15 cm。

2.1.3 精量播种 利用全自动育秧 (硬盘) 播种机(2BL-280A 型)进行播种,硬盘规格580 mm×280 mm×30 mm,每盘播种干谷约80 g,秧盘按照375 盘/hm2计算。 一般每盘底土厚20~25 mm、覆盖土3~5 mm,使用搅拌均匀的疏松细土均匀撒在秧板上, 将种子完全覆盖,每盘均匀喷水500~600 mL,做到基质湿透且不漏水、不积水。

2.1.4 催芽 ①在温室工厂催芽时, 将播好种的秧盘分层叠放至可控温度的温室中, 用通透性较好的棉布盖好所有秧盘,设置温度30℃,催芽2 d,待种子发芽立针后可移至温室工厂的苗床中育秧。 ②在室外盖膜催芽时,将播好种的秧盘摆放至室外苗床上,使水刚好没过苗床床面,盖膜保温催芽,定期查看苗床水位和出芽情况。

2.2 育秧管理

温室中育秧容易因湿度过大、光线不足、气温偏低或波动大等致恶苗病、立枯病的发生,在温室育秧时需要注意通风换气, 避免温室温度过低或温差过大,有利于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和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降低病害发生。 秧盘缺水时需及时补水,总体以湿润偏干为主。

大田育秧待种子出苗长到2 叶1 心期时, 根据天气情况在白天进行揭膜晚上盖膜, 秧苗长至3 叶1 心期,日平均温度稳定在20℃、最低温度15℃以上时可揭开薄膜。

2 叶1 心期每公顷喷施25%吡蚜酮600 g、3.4%甲维盐1 500 g、30%苯甲丙环唑225 g,防治稻蓟马、稻飞虱、螟虫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移栽前l d 使用相同药剂再防治一次,使秧苗带药下田,防治大田早期螟虫[4]等。

我们总结了鱼粉感官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和可能的质量状态(见表1)。表1中,将鱼粉的感官评价的气味分为5种,并对5种气味的评定依据进行论述。

2.3 大田准备

机插前15 d 将大田翻耕、耙田各一次(翻耕、耙田前施用有机肥或45%的复合肥作基肥),将杂草打入泥土中,移栽前1 周灌水泡2~3 d 后浅水旋耕(水层2~3 cm), 旋耕后耙田整地, 确保田块高低差在3 cm 以内,整平田后待泥浆沉实后再进行机插[5]。

2.4 适时机插,插足基本苗

玮两优8612 机插秧龄为22~30 d。 调好机插取秧量,秧盘约375 盘/hm2,机插规格为30 cm×20 cm,一般插植17 万穴/hm2,每穴栽3~5 苗,栽插深度1~2 cm。 机插后及时人工查苗补苗,防止漏秧,确保基本苗在60 万~165 万苗/hm2之间。

2.5 合理施肥

玮两优8612 耐肥抗倒, 整体施肥以底肥为主,早施追肥,严禁中后期偏施氮肥。 全生育期内一般施肥2~3 次,分为基肥、分蘖肥和孕穗肥。 施氮总量控制在195~240 kg/hm2,氮∶磷∶钾为1∶0.5∶1。 ①基肥:示范田有条件的可施商品有机肥500 kg 左右, 增加土壤有机质,耙田前施45%(N∶P∶K 为15∶15∶15)复合肥750 kg/hm2;②分蘖肥:促早发,促进大田低位分蘖的发生,争多穗,一般在机插后7~10 d 拌除草剂,施尿素150~195 kg/hm2,分蘖前期和中期如果叶子长得不均匀且变黄,加施尿素75 kg/hm2或复合肥75 kg/hm2;③孕穗肥: 机插后50 d, 在水稻孕穗二期追施钾肥300 kg/hm2左右。

2.6 科学管水

水稻较其他农作物对水分管理要求严格, 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有一定差异, 机插后要及时灌溉,以免水稻因缺水死亡。 主要做好以下5 个时期的水分管理。

①移栽返青期:采取2~3 cm 水层与间隙露田通气相结合, 机插15 d 内露田1~2 次, 一般为湿润灌溉,作到深水活蔸、浅水促蘖。 ②有效分蘖期:移栽后7~10 d,保持田间浅水层,采取浅水层2~3 cm 结合自然露干的浅水勤灌方法,促进分蘖,确保早发稳发适期够苗。 ③有效分蘖临界至拔节期:从有效分蘖终止期开始排水晒田或采用超前晒田技术, 即当总苗数(茎、蘖)达到计划成穗数的90%时开始排水晒田,促进根系生长,控制无效分蘖[6]。 直至拔节期后通过2~3 次轻搁,使土壤沉实不陷脚。 ④拔节后至孕穗抽穗期:一般在拔节期后7 d 左右,幼穗分化3 期进入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停止晒田。 否则易造成颖花分化数减少,颖花退化数增加。 拔节后的整个长穗期实施浅水层间歇灌溉,以促进根系增长,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及株高,使株型挺拔、抗倒,改善受光姿态。 在抽穗扬花期需要保持田面有水层,遇极端高温需要灌5~10 cm 深水层降温。 ⑤开花结实期:湿润灌溉,适当漏田,保持较多的活根数及绿叶数。 切不可断水过早,造成茎秆干枯、根系早衰,出现倒伏,降低粒重[7],影响品质和增加稻米镉含量。

2.7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对病虫害的预报情况, 严格掌握各类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标, 在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做好病、虫、草害等防控工作[8],及时施药防治[9]。

(1)稻曲病。 做到防重于治。 在水稻破口前6~8 d,每公顷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 包, 或20%三唑酮乳油1 500 mL+40%多菌灵悬浮剂1 500 mL 兑水450 kg 喷雾,在破口期和抽穗期1/3~1/2 时再分别喷一次[10]。

(2) 纹枯病。 一般在分蘖后期至抽穗期发病最盛。 在水稻的拔节期至抽穗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井冈霉素喷施防治。

(3)稻飞虱。 秧田2 叶1 心时防治一次,大田期可使用噻嗪酮(扑虱灵)和吡虫啉,既杀虫又杀卵,真正做到治标又治本,稻飞虱以预防为主,每次喷药均添加防治稻飞虱的药剂。

(4)螟虫。 水稻分蘖期与穗期是防治螟虫的关键时期,可选用锐劲特、杀虫双、阿维菌素、水胺硫磷等药剂,防治时田间水深约3 cm,保持2 d。

(5)稻纵卷叶螟。 根据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采取“狠治二代,警惕三代,挑治四代”的用药策略。 一般在1 龄、2 龄幼虫高峰期, 百丛有初卷小虫苞15 个、田间卷叶率1%~2%时用药[11]。 可选用阿维菌素或锐劲特+三唑磷(视水稻生长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喷施,在傍晚喷药药效更好。

整个病虫防治期间要开展除草工作,由于机插秧行、田间垄较宽,使杂草易生长,使用除草剂之后依然有杂草,需要人工除草。

2.8 适时收割

10 月中旬,植株黄熟90%时及时趁晴抢收,确保稻米综合米质优良。 收获过早或过迟,易造成青米多或脱落损失和穗上发芽,影响产量和米质[12]。 收割后不要暴晒,烘干时切忌高温快速烘干,含水量控制在13.5%以下即可。

猜你喜欢
稻飞虱大田分蘖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