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杂交水稻武大优1 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3-07-21 10:37胡旭君吴晓峰王卫东唐吉清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桂南稻香早稻

蒋 莉 胡旭君 唐 娟 吴晓峰 王卫东 唐吉清

(1.湖南省双牌县农业农村局 湖南 双牌 425200;2.湖南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湖南 永州 425100;3.广西桂稻香农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7;4.湖南省双牌县麻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 双牌 425214)

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其种植面积常年占我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5%, 其产量约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0%。 其中杂交水稻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 杂交水稻在粮食安全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为了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广西桂稻香农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广西富聚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容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合作, 利用母本武大A 与父本富恢1512 配组选育而成迟熟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武大优1 号。 武大优1 号具有高产、稳产、抗倒性极强的特性, 可在桂南稻作区作早、 晚稻, 桂中、 桂北稻作区作早稻或中稻种植。 2021 年该品种完成广西地区水稻联合品比试验, 并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桂审稻2021045 号)。该品种2022 年在广西累计推广种植面积0.53 万hm2,平均产量达7.45 t/hm2。

1 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

1.1 母本武大A

武大A 系广西桂稻香农作物研究所于2017 年育成的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配合力强、可恢复性好。所配组合具有抗高低温、结实率高、后期转色好的优点。

1.2 父本富恢1512

富恢1512(R)是采用复合杂交,经多代自交单株选择而成的中籼迟熟型恢复系,其亲缘为正恢9938/R998//C84,其中正恢9938 是广西桂稻香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强优势恢复系,R998 是广东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广适性恢复系,C84 是中国水稻所选育的籼粳交强优势恢复系。 富恢1512 是中籼迟熟品种,在南宁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0 d 左右, 主茎叶片数14.5~15.0 叶, 晚稻7 月上中旬播种, 全生育期112 d 左右; 株型适中, 分蘖力中等, 繁茂性中等; 叶片较短, 叶片上举, 叶色淡绿, 叶鞘、 柱头无色; 茎秆较粗壮, 株高112 cm 左右, 穗长24.3 cm 左右, 有效穗约1.2 万穗/hm2,每穗总粒数206.5 粒左右,结实率95%左右, 谷粒椭圆形、淡黄色,部分顶端短芒,千粒重29.6 g 左右。 主要米质指标: 整精米率60.5%,垩白粒率76.5%,垩白度13.5%,直链淀粉25.3%,胶稠度52 mm,米质一般。

1.3 品种选育过程

2016 年晚造, 恢复系富恢1512 分别与旺香A、龙特浦A、武大A 测交配组, 3 个测交配组中武大A×富恢1512 组合表现突出。 2017 年早造,开展所侧配组合的小区品比试验;2017 年晚造, 开始小面积制种;2018 年早造,在南宁、贵港、来宾、玉林等地布点试种,观察其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 武大1 号表现出生育期适中、长势繁茂、后期熟色好、产量高、抗性强等优点,位列品比试验第一。2019-2020 年,参加桂稻香联合体桂南早稻迟熟组区试、生试。 具体选育系谱见图1。

图1 武大优1 号选育系谱

2 产量表现

2019 年武大优1 号参加稻香联合体桂南早稻迟熟组区试, 6 个试验点平均产量8.4 t/hm2, 比特优7118(CK)增产3.75%, 增产点次率100%, 无结实率<70%的试验点。 2020 年复试,6 个试验点平均产量6.8 t/hm2,比特优7118(CK)增产7.66%,增产点次率100%,无结实率<70%的试验点。 2 年区试平均产量7.6 t/hm2,比特优7118(CK)增产5.71%。 2020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 t/hm2,比特优7118(CK)增产8.63%,增产点次率100%。

2020 年自主开展扩区试验:该品种2020 年在桂中北参加早造试验,在贺州农科所、桂林市荔浦县、柳州农科所、河池农科所、来宾兴宾区、钟山迴龙镇等试验点进行试种,平均产量7.7 t/hm2,比特优7118(CK)增产3.05%,增产点次率100%。 2021 年继续进行扩区试验(重复试验),复试点平均产量7.9 t/hm2,比特优7118(CK)增产3.22%。

2021 年进行小面积品种示范,2022 年在贺州市、 桂林市、 柳州市、 河池市等试验点进行示范试验, 平均产量7.5 t/hm2, 比特优7118 (CK) 增产2.85%, 增产点次率100%。 2022 年在广西开展大规模推广试验,平均产量7.4 t/hm2,比特优7118(CK)增产2.89%。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武大优1 号属感温型迟熟品种。 在桂南做早造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2.8 d,比特优7118(CK)短3.2 d;在桂中北作早造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3.0 d,比特优7118(CK)短2.0 d。 表现为分蘖好、叶色青绿、叶鞘中等紫色、倒二叶姿态直立、叶片茸毛中、叶舌长度中、叶舌形状二裂,叶耳、柱头中等紫色,稃尖秆黄色,颖壳黄色,无芒。 株型紧凑,叶姿上举,剑叶长度短到中,剑叶宽度中到宽,剑叶平展,株高117.3 cm。 穗较长,着粒密,穗姿态强烈下弯,穗二次枝梗中,穗分枝姿态半直立。 穗长22.7 cm,每穗总粒数171.4 粒,结实率83.7%,谷粒黄色,谷粒长8.43 mm,长宽比2.38,千粒重28.1 g。

3.2 稻米品质

2020 年桂稻香联合体桂南早稻迟熟组区试抽样送检, 武大优1 号经中国水稻所分析评价: 糙米率81.6%,整精米率53.2%,垩白度16.3%,透明度4 级,碱消值5.9 级,胶稠度71 mm,直链淀粉含量26.8%,粒长5.9 mm,长宽比2.1,垩白粒率75.0%。

3.3 抗性

2019-2020 年桂稻香联合体桂南早稻迟熟组区试、生试,经广西农科院水稻所抗性评价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年度分别是6.8、5.5, 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 级,抗性评价感稻瘟病;白叶枯病年度分别是5 级、7 级,抗性评价为感白叶枯病。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播种期安排:桂南早稻3 月15 日前、晚稻7 月15 日前;桂中早稻3 月20 日前、晚稻7 月10 日前;高寒山区中稻5 月1 日前, 桂中、 桂北一季稻6 月15 日前。播种育秧前将优质的水稻种子浸泡消毒。注意季节性, 如果过早育种可能会导致种子处在过低的温度中发育,阻碍其正常成长[1]。 一般播种开始时温度控制在25℃,出叶后温度控制在20℃,同时要注意膜的揭盖时间, 有利于培育健壮秧苗。 大田播种量15.0~22.5 kg/hm2,秧田播种量142.5~150.0 kg/hm2。

4.2 合理密植,适时移栽

插(抛)秧27 万~30 万蔸/hm2(根据本品种的分蘖力强弱确定栽植蔸数)。 抛栽叶龄3.0~3.5 叶,插秧叶龄4.5~5.0 叶。 或早稻25~30 d 秧龄、晚稻15~20 d秧龄;高寒山区中稻5 月1 日前25~30 d 秧龄,桂中、桂北一季稻6 月15 日前25 d 秧龄。一般按照33 cm×20 cm 的株行距进行移栽, 每穴一般为2 株, 栽插深度不超过5 cm[2]。

4.3 科学水肥管理

全生育期施用纯N 270.0~285.0 kg/hm2,N、P、K比例为1∶0.8∶1.1。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中后期酌情施用穗粒肥。一般前期施肥量占总肥量的80%~90%。有条件的适量增施硅肥、锌肥。 水肥管理:移栽后2~3 d(水深3.3~6.7 cm)护苗,以后浅水勤灌,不灌长流水。每蔸有苗12 根左右时晒田,晒至田面开细裂。后期干干湿湿,以利壮籽[3]。

4.4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效果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为确保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采取植物检疫与农业防治相结合、 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相补充的综合防治方法[4]。

4.4.1 农业防治 加大检疫力度,严格选种,从源头上切断病菌种子的进入。 严格选择生产基地,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无工业污染源和主要交通要道,并保持空气和灌溉水清洁的优质耕地。在移栽前15 d 左右,对大田进行翻耕和除草,及时拔除病株,深水浸田,降低害虫基数,减少中后期水稻害虫发病率[5]。 加强田间水肥管理,提高水稻抗病性。 要多施基肥、少追肥,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 合理浅灌,分蘖期末期进行排水晒田,孕穗至抽穗期浅灌,有助于水稻生育和提高抗病性。

4.4.2 化学防治 分蘖期喷施35%井·蜡芽1 000 倍液或20%井冈霉素2 000 倍液,及时防治高温阴雨天气可能导致的纹枯病和稻粒黑粉病。 在选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尽量选用效果好、毒性小且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目的在于确保降低化学农药对水稻正常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保证良好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4.4.3 生态防治 在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 为寄生蜂和黑肩绿盲蝽等捕食性天敌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 在降低农药使用量和减少多种水稻虫害的同时,为乡村田野增添别样风景。 同时,安装现代农业设备,通过电流、器械、温度、气体、光谱等物理因素,诱杀或驱赶病虫害,以达到全面防治的要求。

猜你喜欢
桂南稻香早稻
早稻迎丰收
风吹七拱稻香禾花鲤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桂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及传承研究
桂南采茶戏中“茶腔”的艺术魅力探讨
桂南采茶戏文化发展的创新策略
稻香,稻香
当代情境中的乡村牧歌——评花鼓戏《虾戏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