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以“长荡湖的保护与开发”主题教学为例

2023-07-22 10:17王家祚于鹏云
江苏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长荡湖表现性量表

王家祚于鹏云

一、地理实践力与表现性评价间的关系

1.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地理实践力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适当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体验和感悟人地关系,并在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乐学善学、不畏困难。[1]地理实践力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意志品质以及积极态度。地理实践力表现在地理实践过程中“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使用工具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与反馈信息”“实践态度与创新能力”等具体领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落实到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而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也必须借助具体的地理实践活动来进行,二者在实践活动领域的要求是一致的。

2.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针对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与技能以解决问题的表现而开展的一种新型评价,是更适合测评核心素养的一种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需要收集和解释学生在真实、复杂的不确定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念、方法等,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证据。[2]它是一种强调过程性的评价方法,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评价,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加有利于教学过程。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现实问题,并对其知识、能力进行测评。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强调合作意识,打造“师生共同体”,在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教学评一致性,强调学以致用。利用表现性评价工具,设计地理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与地理实践力之间的关系见图1。

图1 表现性评价与地理实践力

二、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

1.确定以地理实践力为导向的评价目标

表现性评价目标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的制订要基于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还要清晰、合理、可操作,利于评价。在分析课标、学情、教材以及乡土地理资源的基础上,笔者确定了“长荡湖的保护与开发”这一主题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表现性评价目标。

(1)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够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认识长荡湖的历史演变和自然环境特征,了解长荡湖对家乡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使用工具和实践操作:设计规划合理的考察路径,进行实地考察,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图例,绘制长荡湖区域的平面图,并标出方向,完成地图知识的学习实践。

(3)解决问题与反馈信息:能够根据实地考察、调查走访等系列活动,从不同视角聚焦长荡湖的价值,并撰写相关报告。

(4)实践态度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团队合作、调查研究的能力,逐步确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培养热爱家乡、造福家乡的情感,为长荡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出谋划策。

2.创设真实情境下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任务

表现性评价任务要在真实情境中发生,教师要尽可能指导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下的地理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如此才能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利于教师观察测量学生的思维观念和意志品质的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水平的进阶。围绕长荡湖的保护与开发,笔者在八年级采取跨学科主题学习方式,设计核心评价任务,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做”,形成基于真实情境的大任务群。

任务一:“是什么”,认识了解长荡湖。

(1)地图绘制——进行长荡湖西路拉练活动,并沿途清理湖边垃圾,绘制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平面图,注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图例,并在成图上标明,标出方向;(2)自然生态——小组合作,实地考察,了解此地的气候、水文、土壤等特征,探寻长荡湖区域内珍稀鸟类和常见植物,制作长荡湖生态手册,调查长荡湖的水质情况;(3)人文历史——查阅资料、走访湖边村庄,了解长荡湖的历史演变,以及对家乡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撰写调查报告。

任务二:“为什么”,探索长荡湖价值。

(1)举办美丽长荡湖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摄影、写生、诗歌创作等方式赞扬长荡湖之美,进行最佳作品评选,将生态环保观念内化于心;(2)举行座谈会,让学生根据之前一系列活动中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意见,谈谈长荡湖各方面的价值,并按类别整理成报告。

任务三:“怎么做”,可行性开发建议。

(1)现状分析——在完成任务一、二的基础上,提出在考察、调查等一系列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总结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2)提出建议——引导学生头脑风暴,结合自己亲身体验和观察,为长荡湖的保护性开发献计献策,并讨论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以通过写小论文、制作方案、模拟写人大代表建议稿等活动方式进行。

3.制订发展性评分规则,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确定了评价目标,设计好表现性任务,还需要制订评分规则,以达到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发展的目的,这就是发展性评分规则。设计发展性评分规则,需要根据表现性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并将评价内容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可观察的具体行为,制订评价这些行为优劣的标准。例如,依据“长荡湖的保护与开发”主题内容的表现性评价目标,围绕真实情境下的评价任务,设计出多维度评分规则来评价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见文末表1)

表1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表现性评价量表

4.针对表现性任务的活动过程,设计相关评价量表

表现性评价难以用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标准答案来评分,这就需要依据评价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编制描述性评价量表,也就是将评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一步地细化。

在“长荡湖的保护与开发”主题学习中,教师一方面通过收集学生作品,解析作品特征,形成不同等级和维度的评价量表。如针对学生小组合作绘制的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平面图,从科学性、现实性、思想政治性、艺术性、实用性几个方面设计评价量表,通过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的进阶。

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在演示操作、实验、调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和关键能力制订评价规则,进行评价量表设计。如针对实践活动中学生绘制地图过程进行演讲,演示操作化验水质过程(可以录制视频),并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调查湖区珍稀鸟类、常见植物的方法与过程等,开发设计出小组活动情况记录表、演讲评价表,设计组内、组间互评表等评价量表,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观察和学生量化的表现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表现性评价量表集中于学生运用技能的程度、评价学生是否运用了适当的探究技能和方法,评价学生对所调查的现象是否形成理论性的、基于学科知识的解释,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师生互评、社会评价等;也要注意评价工具的多元化,如小组活动记录表、座谈会发言记录本、书面评语、问卷调查表等。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跨学科表现性评价方案,我们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地做出调整,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表现性评价应当成为教师落实新课标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工具,每当运用表现性评价工具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我们都需要及时反思、调整,不断完善,力求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水平的进阶。

猜你喜欢
长荡湖表现性量表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长荡湖』八鲜宴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