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焊接类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思路与实践

2023-07-24 10:45康举朱加雷张华黄松涛罗雨刘正文
高教学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

康举 朱加雷 张华 黄松涛 罗雨 刘正文

摘  要:焊接工艺与设备作为焊接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应用型高校焊接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介绍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从德育目标设计、思政元素融入举措和典型案例开展等方面进行的融思政探索与实践,其特色主要在于通过引入大量焊接在国计民生、国防军工中的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探索以“思政”案例为抓手、寓思政于教学的焊接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的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焊接类课程;育人育才;课程思政;焊接工艺与设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0-0183-05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welding specialty, Welding Process and Equi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welding tal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is course from the aspects of moral education goal des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egration measures and typical case development. The featur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course is that by introducing man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welding in the applications of national economy, people's livelihood,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industry, and then moistening things silently into the classroom. This course explored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weld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al work of realizing the unity of both moral education and intellectu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welding courses; moral education and intellectu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Welding Process and Equipment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教高厅函[2019]46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重点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焊接工艺与设备”(ZDKCSZ20210200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焊接冶金学”(MECH504)

第一作者简介:康举(1983-),男,满族,河北承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焊接专业教学和科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的要求,为新时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方法[1]。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为响应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对高校焊接类课程(以焊接工艺与设备为例)的内容进行梳理,结合应用型大学的育人特点,深入挖掘焊接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思路与方法,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期望为工科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  课程特点

焊接是先进制造技術的重要组成部分,焊接工艺与设备是焊接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早在1962年,教育部就决定成立焊接工艺及设备教材编审委员会,对我国焊接专业教学以及焊接专门人才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3]。

焊接融合了机、电与材料专业的相关知识,涵盖了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具有鲜明的多学科理论交叉的特点[4]。焊接工艺与设备主要阐述焊接电弧的物理基础、母材熔化和焊缝成形,以及生产中常用的焊条电弧焊、埋弧焊、CO2焊、MIG焊和MAG焊等熔化极电弧焊和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等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工艺方法和设备组成等内容。

针对本课程概念多、内容散、实践性强的特点,并结合学情,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体系[5],对课程教学内容和顺序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绪论;第二章,焊接电弧;第三章,焊丝加热、熔化及熔滴过渡;第四章,母材熔化和焊缝成形;第五章,焊条电弧焊;第六章,埋弧焊;第七章,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第八章,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第九章,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焊。而针对焊接工艺与设备课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地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6-8],是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  课程融入思政的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在我校主要面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四学生,秋季学期开课,这个阶段的学生面临就业或考研的压力,也是个人未来事业发展、甚至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路口。教师要想方设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做好价值上的引领和启示,引导学生爱国爱党,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在未来职业的选择上“立大志、入主流”,做最好的自己,做奋斗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努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基于如上育人和育才培養理念,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从德育目标设计、思政元素融入举措和典型案例开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  课程德育目标及达成设计

总体来说,通过学习本课程,首先要求学生主要了解和掌握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掌握常用焊接方法的原理、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等(知识传授);二是使学生对常用焊接设备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即了解常用焊接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应用,可以针对实际焊接生产需求、制定相应焊接工艺,合理选用焊接设备(知识传授)。其次,通过学术研讨和大量工程应用案例的引入,培养学生形成从工程中抽象出科学问题的初步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具有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的“工程应用”意识,锻炼学生初步养成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严谨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此外,在对本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认识到焊接技术在国计民生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价值塑造)。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教学目标1:掌握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焊接技术在国计民生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知识传授+价值塑造)。

通过课程教学、视频演示、随堂练习、课后作业、学生互评和学术研讨等,让学生了解焊接电弧、焊丝熔化、熔滴过渡等焊接工艺基础理论;初步掌握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及其在焊接生产和焊接设备应用领域实际的诸要素(焊接工艺装备、电弧焊焊接工艺设计、焊接自动化技术基础等)系统组成、应用特点和选择原则等。通过具有思政元素内涵的大量实际案例或应用例子进行知识点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焊接技术在国计民生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教学目标2:掌握焊接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具有可针对实际焊接生产需求,分析制定相应焊接工艺、合理选用焊接设备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养成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

通过课程教学、视频演示、随堂练习、课后作业、学生互评和学术研讨等,使学生掌握焊接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初步的系统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可针对实际焊接生产问题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制定相应焊接工艺的能力,还要有会应用焊接装备及自动化系统相关知识,能合理选择具体焊接方法和设备的能力,并能综合考虑环保、技术经济等因素,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复杂实际焊接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上述环节,使学生养成“实践-理论-实践”的思维方式,培养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的“工程应用”意识,锻炼学生初步养成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严谨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教学目标3:具有获取与运用标准、规范、文献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和团队合作与技术交流能力(能力培养+价值塑造)。

通过学生自行组建2~4人的项目小组,围绕焊接工艺与设备主题查阅各类文献等技术资料,进行总结并制作PPT,在课上开展学术报告并研讨,培养学生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获取专业知识途径的能力,能够利用图书馆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焊接工艺与设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信息并形成文献综述报告,使学生对焊接方法设备系统中新技术和新概念的发展,以及焊接方法设备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增强职业道德感,为以后从事相应工作打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术交流能力。

(二)  思政元素融入举措

本课程在深刻思考应用型高校焊接类人才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指导思想下,深入挖掘焊接专业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与专业知识教授进行有机融合,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实现立德树人、思政育人。具体融入举措如下。

1)完善焊接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融合到一起。依托焊接学科领域知识与实践方法,提炼本课程所蕴含的国家战略思维、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等价值理念,将价值引领融于相应的专业知识传授中,逐步摆脱单向灌输等传统教育方式的路径依赖,不断增进内容的知识性、学理性以及方法的多样性,提升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行业理想。

2)把握焊接工艺与设备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合理地处理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注意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的编排。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促使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合,注重在教学环节中融入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教育,把教学的主体性和主导性统一起来。倡导问题引领、自主参与、多维互动、科学评价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3)将中国焊接事业发展史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有机结合起来。中国焊接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史和老一辈焊接专家筚路蓝缕的奋斗史,正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闯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的开拓史,新中国在百废待兴的状态下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顽强拼搏发展道路的创业史,在曲折探索的处境中摸索出了一条愈加宽广改革开放道路的发展史,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一个缩影。将焊接发展史同“四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紧紧围绕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主题,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奋力建功新时代。

(三)  典型案例的落实和开展

授课教师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把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發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为理念,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育人和育才相统一,不仅能把焊接学科最新技术发展应用于课程教学,在精细化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还能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本课程融思政典型案例的特色:寓思于教,又红又专;同向同行,育才育人;价值引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家国情怀。

1  寓思于教,又红又专

焊接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加工工艺,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核动力工程、微电子技术、桥梁、船舶、潜艇及各种金属结构等工业领域。课堂上,教师主讲内容主要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同时穿插引入大量焊接在国计民生、国防军工中的应用案例和短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涩的理论;在课下,除了组织全班学生参加常规的实验课外,对于学习兴趣浓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带领其参观专业焊接实验室、现场教学。上述这种“专且深”的方式,能切实让学生有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收获,深入掌握常用焊接方法和工艺的重要基础知识,对常见焊接设备有直观准确的认识。此外,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焊接技术在国家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借助这些引人入胜的视频、案例,进一步将工程应用中的科学问题讲授给学生。通过这些思政元素的融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促进作用。实现以“思政”案例为抓手,寓思政于教学案例,培养又红又专的焊接人才。

2  同向同行,育才育人

比如,在讲授每种焊接方式时,都会先介绍该种焊接方法在国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焊接专家(如潘际銮院士、关桥院士、林尚扬院士等)默默无闻、白手起家、披荆斩棘的奋斗史,将国内焊接发展史同“四史”有机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实现育才和育人相统一。

3  价值引领,工匠精神

比如,在讲授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的熔滴过渡和冶金特点时,通过以叙述嫦娥五号去“月球挖土”这一近期发生的航天大事件为切入点,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升空的动力从哪里来?盛装燃料的装置是如何制造而成的?等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上述问题答案的同时,穿插介绍航天精神、航天人物、大国工匠(如焊接大师高凤林、陈久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鼓励学生择业时要“立大志、入主流”。通过此案例,还可以培养学生从工程中抽象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养成“实践-理论-实践”的思维方式,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潜移默化,家国情怀

比如,通过展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用焊条电弧焊焊接天安门前旗杆上阻断球,保障开国大典国旗顺利升起的片段,启发式向学生提问:用的是什么焊接方法?大家观察这种焊接方法有什么特点?旧阻断球为何会出现焊接裂纹?新熔炼的合金中为什么要加矽、铬、镍?等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如,在讲授埋弧焊时,通过展示苏联卫国战争中“坦克大战”的电影片段,引出埋弧焊这一焊接方法,叙述由于巴顿焊接研究所发明了埋弧自动焊接工艺,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T-34系列坦克,助力苏联赢得卫国战争,顺势提出为何埋弧焊的焊接生产效率高这一问题?随后以这些问题为诱导,循序渐进讲解焊条电弧焊和埋弧焊的基本原理、设备组成等重要知识点,学生带着问题听讲,会更加投入、收获更大。而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同时,培养了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效果

本课程自2020年秋季学期起逐渐加大“思政元素”融入强度,尤其是2021年在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到持续改进机制设计等全过程的思政育人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实践,对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上学习的注意力、抬头率、自主性和互动性,以及获得感,均具有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连续三年的期末考试试卷平均分来看(图1),成绩逐年提高,每年均提高约5分,可见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注:期末考试试卷采用小组出题,且每年试题难度系数基本一致。

其次,课程结课并提交成绩后,采取匿名网上问卷的形式组织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内含课程思政)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收集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2021年秋季学期为例,统计结果表明,超过85%的同学反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完全同意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图2)。

图1  连续三年期末考试试卷平均成绩

图2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匿名调查统计结果(2021年秋季學期)

最后,同样在课程结课并提交成绩后,组织学生撰写学习体会。建议但不限于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撰写:课程学习体会、感受、心得,对教师授课方式、所授专业知识的建议,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感受和建议等。收集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所融入的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及讲授形式等对很喜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保留深刻印象,对他们的职业素养、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培养均具有积极作用。

如上分别从期末考试试卷成绩、匿名问卷调查和学生学习体会三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总体上反映出本课程所采取的以“思政”案例为抓手,寓思政于教学的方法,教学效果良好,从根本上破解了焊接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可以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三  焊接专业课融入思政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要求,是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面向未来德智兼备人才的重要手段。反思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不能机械地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简单堆砌,而需要有机融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属性,更不是把专业课改造为思政课,专业知识的传授从来都是根本。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在以往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不宜过多过杂,避免喧宾夺主。

授课教师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的提高,注重总结和分析。努力提高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解、对国家方针政策和育人目标的准确认知的能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课教师的自身素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授课老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挥课程思政效应。

四  结束语

焊接工艺与设备作为焊接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应用型高校焊接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的阵地,本课程探索了以“思政”案例为抓手、寓思政于教学的焊接专业课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形成了“寓思于教,又红又专;同向同行,育才育人;价值引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家国情怀”的多形式特色融思政的专业育人模式,可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央视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OL].(2016-12-10).http://news.cctv.com/special/gxszhy/.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5-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 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史耀武.我国高等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与培养模式的发展[J].焊接,2002(12):5-9.

[4] 程东海,戎易,李文杰,等.新工科背景下熔焊方法及设备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1(29):104-107,111.

[5] 郭卫芸,王永辉,余小娜,等.基于布鲁姆分类认知理论的工程类课程全过程设计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21(12):99-101,105.

[6] 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

[7] 金子祺,钟博文.面向新工科课程思政的融合贯通教学模式研究——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2(3):70-73.

[8]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