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之前抵达

2023-07-27 23:44林漱砚
广州文艺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量诊室

林漱砚

每天下午四点半,我都在阳光大厦二十楼工作室里等待一个人。他叫沈小量。这个时间点,一天的工作接近尾声,夜幕即将铺陈开来,最适合用来等待。

在等他来的时段里,我会坐在工作室的落地窗前,俯视楼下。高楼之上望地面,车来人往,能够看得清他们的衣着颜色,辨得出他们的肢体动作,听得到嘈杂的车马喧闹声,仿佛连他们的窃窃私语也一并随风送入耳畔。所有年轻或不年轻的人,都是这段繁华路面的组成部分。他们离开,消逝,也许隔天又会以另一个形象出现。一切并不如想象中那般渺小,每个人,每辆车,都引人深思:在日暮之前,他们要抵达哪里呢?每次,当我思考这个问题时,沈小量就走进来问:“又在看落日吗?”

两年前,我在这栋商业大楼的顶层自立门户,工作室南北通透的大落地窗正合我心意。当我亲手把镌刻着“记忆大师”四字的招牌挂到门楣上时,心头突然涌起一股沧桑之感。我以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的身份,从工作了二十年的公立医院离职,几乎不被任何人理解。但是,当我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在还算好的年纪,享受上好的阳光时,竟觉得这一生已经足够。

工作的前二十年,我稳当升迁,但囿于一间阴冷潮湿的朝北诊室,每次上班跨进去都顿觉心境黯然。难怪,曾有多名患者议论我的脸色越来越苍白。我每天七点半从家里出发,晚上六点到家,一天当中最好的时光都付与了工作、患者以及这间诊室。我长年服用“优甲乐”,有医学研究说,长期服用该药,中老年时易得骨质疏松症。我需要在衰老来临之前,喝牛奶,吃钙片,晒太阳,储备足够的骨量。我一直想要换间朝南的诊室,但领导始终以“没有空余诊室”为由,正当地拒绝了我的正当请求。

直至那一天,沈小量的父亲沈大力又拿着一块香皂来到我的诊室,跟我说这是某明星代言并且亲自在使用的品牌,讲得唾沫乱飞之余,突然指着长年阴暗的小窗户说:“我要去跟领导反映反映,马上给你换一间办公室!你是我看着长大的,这么好的人,这样的诊室怎么配得上你!”

我像往常一样笑着说:“沈伯伯,回去吧,回去吧!”分诊护士马上跑过来,半推半请地,把沈大力送出了诊室。我微笑着关上门,眼泪却掉了下来。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能进入三甲医院当医生,父母亲友觉得我已然是个周身发光的人。也就在那一刻,我起了念,并且飞快地付诸行动。

一直到离职前的那段时间,我都盼着沈大力像往常一样,不请自来,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然后在分诊护士或保安的驱逐下,消失在电梯里,去往他口中那个“位于医院附近的、面积超大超豪华的、堪比七星级大酒店”的家。但奇怪的是,自那天以后,沈大力就消失了,只给我留下了那块某品牌的香皂。我把香皂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包装粗陋,不像正品,其实这个品牌的正品香皂也不值几个钱,我更没有印象某明星代言过这个品牌。

时隔几个月,我的离职手续已经办妥,沈大力还是没来,总觉得告别少了点儿仪式感。整理旧物时,我从抽屉里层翻出了那块香皂,闻一闻,有股怪异的气味,像樟脑丸,像檀香。我拿着这块香皂去父母家,想着或许可以给我母亲用来洗衣服。母亲还是老样子,无论什么事情都要问清楚来由,我就提起了沈大力。

沈大力是我父亲的老友。我第一次见沈大力,是他没有预约,也不顾门口分诊护士的阻拦,循着出诊医生指示牌,径直跑进我的诊室,自报家门后,嚷嚷着让我给他儿子找个好医生。我问他:“你儿子要看什么病?”沈大力推着我往办公室外走,压低了嗓子道:“就是那个,唉,就是那个!”他乜斜着护士,焦急地双手交叉朝下挥了挥。彼时,我只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面皮与人脉皆稀薄,但碍于父亲老友的面子,我还是动用了所有使得上劲的关系,给沈小量安排了一位优秀的泌尿外科大夫。

我陪着沈大力走到门诊大厅时,沈小量远远地站着,勾着脑袋,抬头看我一眼,又快速低下去,脚步轻轻地跟了上来。我把沈大力父子交给泌尿外科主任医师,自己回诊室继续看病人。过了一会儿,沈大力一脸轻松地跑过来对我说:“线已经拆好了,我跟沈小量都谢谢你。”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只是给沈小量拆了个线?想必,他已经在心里捶了我千百遍。我不知该如何回应,默默地送沈大力下楼。

走到楼梯口,沈大力又告诉我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沈小量之前来过医院,在药房门口与我擦身而过,对我印象极好,如今知道我是他父亲朋友的女儿,更觉得多了一层缘分。一路走到门诊大厅,沈大力径直站定,开始介绍自己的家世背景和沈小量的个人情况。“缘分来了,就不要去挡!”沈大力大声对我说。大厅里人来人往,我站在缓慢移动的人流里,尴尬不已,偷眼看一下沈小量,他不知何时已经溜出了大厅的大门,瘦削的背影嵌在两个大男人中间。沈大力却更加起劲,说马上打电话找我父亲商谈这桩水到渠成的婚事。

当晚回家后,我问父亲:“你那个叫沈大力的老朋友,可有打电话给你?”父亲拿着小镊子给君子兰拔草,头也不抬地说:“打了,多年不见,一来净说些糊涂话。”我哈哈大笑起来。

如今,我父亲年近七十,身体大不如前,正躺在一把旧摇椅上看电视。他听到“沈大力”的名字后,抬起头来说:“可好久没见着他了,他找你了?”

“近来都没有。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

“是有一年吧,哪一年,嗯,忘记了。那一年,我们一起去考职称,就认识了,不过他考上了,我没考上。听说他有个儿子,混得不怎么样。现在我也退休了,你混得不错。跟他比比,我好像总体上也没落后。”

“你知道他住哪里吗?”

“以前住城北山脚下,门前有棵很大的银杏树,我还去过他家。前年修路,听说他家也拆遷了,分了两套房,他那一带分的安置房,应该就在你们医院附近。银杏树也被伐掉了,他儿子说要移到别处去栽,也不知道栽成了没。你问这个做什么?”

父亲言罢,换了个姿势继续躺着看电视,宽大的身躯仿佛要从窄窄的藤摇椅上漫出来,椅子吱呀了一下。父亲说:“人这一生真够快的,就跟这摇椅一样窄,到了年老时,怎么躺着都不舒服。”他的话语里含着浅显的人生哲理,让我思索了一小会儿。母亲很欢快地“刺啦”一声扯开香皂外包装袋,走到阳台上,“唰唰”洗起衣服来。

夏秋交际,南方小城的台风天增多。到了秋天,即便没有台风过境,风量也无限增加,坐在高楼上,能听到风在高空中呼啸而过,呜啦啦响成一片,把云朵撞成碎片。跑到一楼,却是风平浪静,寂寂无声。

“这风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真吓人。”来上班时,我跟对门开油画工作室的小陈在电梯里相遇,她抱着肩膀问我。

“我一直以为,风是从你的油画上跑下来的。你画了那么多有关风的油画,所以我们顶楼的风比别处也多一些。”

小陈笑了。

自从父亲做了心脏手术之后,每晚日暮之前,我都要开着一辆小电车,赶回位于郊区的家。中途要路过一片芦苇地,风一吹,芦苇起伏,倒下又站起。看着那片灰蒙蒙的芦苇,我开车的速度就加快了,生怕哪一天抵达太晚,父亲出了事,留母亲一人在黑暗里等待。我经常在朋友圈发布风吹芦苇的照片,小陈突然就有了创作的灵感。很快,她的工作室就挂满了各种形态的芦苇,风吹在上面也像有了具体的形状。

没有客户预约的午后,我就在工作室整理案例。这是一项大工程,但我想,总有一天,有人会用得到它们。忙完后,我就捧着一杯茶,安静地坐着听风,想象着风的样子。它或许是一朵云的样子,或许是一棵树的样子。或许,它就是一条隧道,每个人都在里面飞速而逝。

我经历过人在时空隧道里下坠的感觉。某年,我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医生为我戴上氧气面罩,嘱我深吸三口气。吸到第三口的时候,努力顶起的胸廓还没落下,就像被人猛推一把,周边黑暗,我一个人快速下坠,顿一顿,就滑到了底,沉沉睡去。不过眯了一会儿,迷迷糊糊间,有人推我的左肩,大声唤着我的名字,把我从梦中唤醒,告诉我手术结束了。

第一次接待沈小量时,我把这段经历告诉了他。沈小量看着我激动地说:“你就是那个唤醒失忆症病人的人,我来对了!”

沈小量是我那天接待的最后一个客户,前一晚我在整理第二天的预约客户信息时,已经看到了沈小量匿名提交的资料。他是替父亲问诊的,描述了一些症状,我脑子里毫不费力地就跳出了沈大力的模样。

我坐在电脑前,用两个手指晃着一支钢笔。阳光懒散地从窗户里洒进来,带着一股余威,庄严又落寞。沈小量推门进来,不像来问诊,倒像是拜客,客气地将一盒石斛花茶放在我桌子上。包装锃亮,光鲜得有些虚假,应是从店里临时购买。我指着三层黑胡桃木架子上的瓶瓶罐罐,问他要喝点儿什么?野生红茶、雁荡毛尖、藏红花、蓝山咖啡,都是我珍藏的好货,除了自己享用,也乐于招待工作室来访的客户,何况他是沈小量。

沈小量连连摆手,朝我微笑,笑容一如二十年前那般腼腆。他留给我的,也就只有这么一点儿印象了。我跟沈小量自那一面后,陌路两人。要不是沈大力这几年与我断断续续有联系,恐怕沈小量早已被我忘到了脑外。由于沈大力时常在我面前用爱憎交织的语气描述他,令我觉得他一直在我生活中晃动。

我调整旋转椅,以一个恰到好处的角度面对他,既不显得疏远,也不至于过分亲近。沈小量有点儿虚胖,压得沙发深陷下去一个坑。胖起来的沈小量跟沈大力有几分相似,两鬓夹杂着些许白发,像无数个普通的中年男人一样。当年,沈小量站在沈大力身旁,肤色白净,腰身狭窄,瘦瘦弱弱,有股少见的秀气。当然,我也从八十多斤的姑娘,长成了一个体重过百的中年职场女性。现在,我跟沈小量都到了父亲当年那个年纪,日子就像风一样刮过去了。

“都说时间是最公平的,可我觉得并不是呢!我变得又老又丑,而你比年轻时更漂亮!”沈小量稍稍打量了我一下,唏嘘着夸奖了几句,自己的脸先红了。我睨了他一眼,面色平静。当年站在大厅里脸红的姑娘,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沈小量又问:“你怎么会想到去做一件如此了不起的事情呢?”我觉得自己跟“了不起”一点儿都不搭边,我不过就是名管理人类记忆的医生,开些药,也安慰安慰那些茫然、焦虑的病人。说得好听一点,叫“记忆大师”;说得直白一点儿,也就是个陪人聊天的吧。

“不不不,你是才女。”沈小量盯着我桌子上一排整整齐齐的外国小说。

西偏的日头更刺眼了一点儿,灼灼地裹着工作室里的每一个人。我起身打开茶具,沈小量赶忙站起来说,他会煮好喝的红茶。我转而吩咐助手,让她去看看信箱里今天的报纸到了没有。助手领了任务,飞快地起身出去,久不返回。

只剩下我跟沈小量四目相对,茶水在咕嘟咕嘟地小声翻滚着,第一次发现煮茶的声音如此嘈杂。沈小量身体前倾,低声说:“美娅,真没想到,我们竟这样见面……咳,每次见面都挺尴尬的……”

“你父亲怎么样了?”我切入正题。

由于彼此熟悉,沈小量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描述了他父亲的症状。他有一肚子苦水,嘴巴一张,满腹苦水都向我倾泻而出,关也关不住。他说,沈大力近来越发糊涂了,说话颠三倒四,行为古怪难懂,只认得沈小量一人,连养老院都不愿意收留他,一天三个电话,紧催着沈小量把父亲领回家去。沈小量说,把如此状态下的父亲领回家,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老婆莎莎更是无法接受,一定要让沈小量来我的工作室问诊。因为她说自己打听清楚了,前几年沈大力每次出门,都是来我的神经内科门诊看病的。

我问他:“你记不记得父亲最后一次出门是什么时候?”

沈小量很清晰地告诉我,是某年某月某日。因为那天刚好是沈小量的生日,他与莎莎到本市新开的五星级酒店吃饭,饭罢,带了一盒席间剩下的饭菜,准备給父亲当晚餐。莎莎说这些都是好东西,也省得她再做饭了。结果,等到夜里将近十点,沈大力才回到家中,手里拿着一片树叶,说自己去看秋天的第一片黄叶了。当年,母亲生下沈小量半个小时后,突发羊水栓塞,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两天两夜,还是走了。母亲下葬那天,刚好屋前的银杏树落下了第一片黄叶。沈小量眼角有一星隐约的泪光,但马上就干涸了。“我与我妈,可能并没什么感情,虽然我这样说也不对,但事实就是如此。可我爸不一样,他后来谈过两个阿姨,都没有娶回家。”

沈小量说的,恰是沈大力最后一次来我诊室,给我送香皂那次。据沈小量说,那以后,沈大力就变得沉默寡言,行为怪诞,很快就被沈小量送进了养老院。

这些事情,估计连我父亲都不知道,反正他从来没有向我提起过。当年沈大力站在门诊大厅,挥舞着手臂,向我描述他的家庭,说夫人是某重点高中老师,沈小量给市里一把手当秘书,前途无量,如果我能嫁给沈小量,这一辈子可保生活无忧。

眼下,聽了沈小量的话,我站起身来望向窗外。楼下的行道树已是黄绿斑驳,再远处一点儿,就是我之前供职的公立医院。当初我寻找工作室地址时,一直都没有超出医院半径。下意识里,我总觉得有一天,沈大力会来,只是没想到,他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直到现在,我脑子里还留存着那天沈大力离开时的情景——分诊护士把他带出去了,我悄悄跟到医院门口,微雨的天空暗沉压抑,路灯的光芒被雨雾沾湿,模糊一片,沈大力迎着路灯走着,仿佛要走到一处遥远的未知之处去。

我苦笑:“你是不是想来兴师问罪,为什么你爸一直在我的门诊看病,但他的记忆力还是一天天丢失了?”

沈小量连连摆手:“你别误会,我相信你已经尽力了,我是想来问问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的。”

我告诉沈小量,我把他当老朋友,就直白地说一句,这病没法治,只能拖延进程,让它变化缓慢一点儿。人的记忆很奇怪,能够记得儿时的很多事,交往过的一个小伙伴,吃过的一颗奶糖,亲手埋进土里的一只小宠物。那些日子,几十年过去了,依旧清晰在目。而后,可能会有数十年的光阴,脑子变得混沌模糊,我们甚至想不起昨天吃过什么菜,见过什么人,别说老年人,我们自己有时候都会这样。或许,每个人身上都藏着失忆的“潜质”。

沈小量听着这些话,似懂非懂地点头,又摇头。但是当我让他回去多陪陪父亲,多听他说说那些摸不着头脑的话,或者带他去哪里走走,多珍惜在一起的时光时,沈小量的眼神暗了一下,抬头看我一眼,着急道:“你说的这些我都懂,但我没时间跟一个病人这么耗着!我也有自己的生活!我是想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完全治好?或者说,就是好一点点也行!”

我微笑着摇摇头。

“不,你有办法的!听说他在你这儿存了很多记忆,如果能得到原来的记忆,他就能恢复正常。”

“你听谁说的?”

他把椅子拉近了一点儿,压低声音说:“我听说南苑花园的那户人家,女儿前些年在外头做大生意赚了很多钱,从你这儿给她母亲买了一颗药,她母亲的记忆就恢复到五年前的模样了。那女老板一直夸你,简直把你吹得神乎其神。我也不敢奢望买五年,哪怕是回到两年前也好,两年前,我父亲还不至于像现在这样!”

我笑笑,给沈小量和自己各斟了一盏红茶。

沈大力的确在我这儿存了很多记忆。我还在公立医院供职时,他陆陆续续地来,每次来的时候,他讲了什么话、有什么心愿,我都有记录在案,积攒起来也不少了。自己开工作室之后,我把原先记录的案例都带了过来,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

沈大力来我的诊室,确切来说,并不是来看病的。他能挑准快下班时分,当天预约的病人都看完了,诊室里空下来,我正整理物品准备下班时,他就闯进来了。他每一次都没有挂号,一坐下来,没有开头,没有起因,不知怎的话题就铺开了。

第一次来,他带了一包茶叶,让我转交父亲,我收下了。我想跟他像个老熟人一般聊天,但又没有共同话题,就聊起了沈小量。他说,沈小量做完了男科小手术后,很快娶了老婆,过了一段很逍遥的日子。两个人经常开跑车外出游玩,又喝酒误事,耽误了大领导的几个稿子,后被调往一个无人关注的小单位上班。沈大力甚至当着分诊护士的面说:“莎莎不是个好老婆,如果当初沈小量娶的是你,肯定不是现在这副鬼模样,只有你镇得住他!”护士朝我挤眉弄眼,我只得低头把键盘敲得啪啪作响。

那时候的沈大力,会说很多稀奇古怪的话题,从国内外时事,到明星八卦,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但是仔细辨别,又觉得全是他的臆想。但他说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家事,责骂沈小量不孝,嫌弃莎莎“误家”,话里话外同样也是真伪难辨。时间一久,我就懒得去辨别真伪,只管做着自己的事,任由他坐着不停地说。每次,我都想抓住他一个话题刚完、下一个话题还没接上的空当,打发他离开,可是看着这个面部神色越来越迷茫的老人,我就把溜到喉咙口的话咽了下去。“沈伯伯,回去吧,回去吧!”最后,都是在我的暗示下,分诊护士请来了保安,勉强将他送出门去。

被“请”出门前,他还要扭过身子,从口袋里掏出一点儿东西来,一定要塞给我。有时是几颗塑料纸包着的糖果,有时是两个皱皮的橘子,有一次甚至是一双旧棉袜。分诊护士惊呼起来:“这人该不会有怪癖,偷了人家晒在外面的袜子吧?”吓得我一抖手,将袜子扔进了垃圾桶。

还有一次,我着急下班,保安已经等不住先走一步,分诊护士也不知道去哪儿了。我突然有些害怕,担心眼前这个人高马大的病人会突然情绪失控,跳起来攻击我,马上婉转又严肃地告诉他:“我要下班了,我爸等着我回去呢!”

不知道是哪句话触动了沈大力的泪点,他竟失声大哭起来,说自己起先在诊所拔牙,大出血引发了低血糖,一包纸巾都止不住,差点儿晕厥过去,医生打电话给沈小量,沈小量居然说自己正在外面玩,一时回不来。说着,他还张开大嘴,露出缺失了一颗牙的牙龈,指点给我看。牙洞枯萎,明显不是当天刚拔的牙,但我还是被这突发的一幕惊呆了,思索片刻,让他把沈小量的手机号报给我。沈大力擦擦眼泪,止住了哭声,手指划动着手机屏幕,半天也没找出沈小量的手机号,却翻出了沈小量的一张照片,转眼夸起了他又聪明又能干,是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分诊护士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向我挤挤眼睛,低声嘲弄道:“他应该去看精神科,而不是神经科。”

我曾吩咐分诊护士,如果他来了,直接就截住他,但他总能不管不顾地冲进来。唯有那次,当他说“你配得上一间有阳光的办公室”后,我就告诉分诊护士,以后他想来就来吧。我一直希望他有一天能再次来到我的诊室,而我可以告诉他,我马上要辞职了,以后就到阳光大厦二十楼工作室来找我。我以为依据往常的惯例,他很快会重来。现在,工作室开张两年了,沈大力竟以这样的方式,回到我的视线。

在本市,很多人都不理解我的工作室到底能提供哪些服务,不像诊所那样看病开药,也不像心理咨询工作室那样开导安慰,一天也不见几个客户上门,一有空就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看书。慢慢地,甚至有传言说我当主任医师的时候,故意拖延患者的病情,然后从别人打破头也挤不进去的公立医院辞职,自己出来开工作室,就等着有钱人上门来高价买药,赚了很多很多钱。“我们都还在为几两碎银累死累活,她凭什么就开始整天無所事事晒太阳了?”他们说。我起先还跟人解释说:“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晒太阳也需要本钱吗?”他们就更加不相信我了。后来,当我再听到这些评论时,就抿嘴一笑,继续晒太阳。

沈小量煮的红茶的确好喝,醇香厚实,符合我的口味。沈大力曾说过,沈小量对喝茶很讲究,因此,他送给我父亲的那包茶叶,包装虽差了点儿,但茶是好茶。我到现在才有点信了,但那包茶叶早已被我父亲弃之角落。

我对沈小量说:“到我这儿取家人的记忆,是需要付费的。”沈小量连忙表示,这个他懂,问我需要多少钱。我拨了一个号码,助手适时跑了进来,打开电脑,让沈小量看价位表。以最近的一年算起,第一年最便宜,要二十万;往上推,每一年都按以前一年总价的百分之五十递增,多年的费用相加,也不是个小数目。

沈小量显然吃了一惊:“这么贵?”他冒失地喝了一大口红茶,烫得龇牙咧嘴,噘起嘴唇往外呼了口气,缓慢地将茶水吞了下去。

“你父亲说了,你有钱。”

据沈大力说,沈小量夫妻俩有一次开跑车在乡间道路兜风时,不小心轧死了一只鸡,农户跑出来讲理,沈小量抓了一把现金,数都没数就扔给了农户。

沈小量没有反驳父亲的话是真是假,只是叹了一口气。他以“说出来也不怕老朋友笑话”开始,以“说完了也不怕老朋友笑话”结束,概述了这几年的遭遇。大抵意思是,调到新单位之后,收入不高,工作热情也很受挫,莎莎照样花钱无度,再加之父亲生病住高端养老院,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盘算一下,到这个岁数了,手头并无多少积蓄。他搓着手说:“要不是知道你是老熟人,我也不敢踏进你这高档的工作室半步。”

我相信沈小量说的是实话,没有为难沈小量,转而给他指了另一条明路——每天完成我布置的一个任务,四点半之前到我工作室来打卡一次,半年后,我就把他父亲近两年的记忆无偿提供给他。沈小量以不可思议的目光盯着我看了很久,才面露惊喜,连连道谢。

刚开始时的任务很简单,只是去养老院给父亲削一个冰糖心苹果,买一束向日葵花,到城西小店买一个盖着“手工制作”红戳记的老蛋糕……沈小量都完成得很好,每天准时到工作室来打卡,几乎是小跑着进门,一脸松快,把为父亲做事时的照片发给我,我就一一存进电脑,他又小跑着离开。我总是逗他说:“不错呀,今天又赚了一个亿。”沈小量就哈哈笑起来。

后来,任务一天天变得复杂,陪父亲镶一颗假牙,带父亲拍一套亲子照,和父亲去捡一次落叶……每天我在微信上给他发布任务,好久才得到一句回应:我知道了。慢慢地,沈小量来打卡时的神情越来越严肃,人也变得沉默,眼里含着重重的心事。我跟沈小量说:“如果你感觉做这些事情很困难,我跟你的协议随时可以终止。”沈小量连忙摇头,说这些都是小事。我说:“再坚持一下吧,这六个月的打卡,可抵五十万的真金白银呢。”沈小量更加坚决地摇摇头,甚至还自言自语地说:“爸爸当年为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认为都是大事。”这时候,他的神情就跟当年的沈大力越发相像了。

沈小量已经坚持了五个多月,随着协议期限临近,他打卡越来越早,但是他的情绪越发低落,洗过手后,就默默地摆开茶具,煮一壶红茶。我们捧着杯盏,暖着手心。沈小量坐在我对面一言不发,我不问他,他也不说,我们就这样相对而坐。天气渐凉,楼顶风大,落日也苍白无力。一直到日暮,天边的云彩和楼下的喧嚣都渐归平静,我关上工作室的门,沈小量带着一身暮色离开,慢慢走向路灯的深远处。如果恰逢哪天下小雨,我就恍惚看到沈大力离开诊室时的情景。虽然沈大力脸庞赤红,沈小量白净一些,但是从背影看,父子俩并无太大区别。也许这世上的每一对亲子,都在重复着角色更替的宿命与无奈。

有一天,沈小量开口问我:“你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你又赚不到钱。”

“每天都有人风雨无阻地来陪我,也挺好的。”

“到六个月的时候,你真的能让我爸恢复记忆?”

我看着他的眼睛:“你认为呢?”

隔了一会儿,沈小量又小心地问:“外面有传言,说你当医生的时候,故意没把人的病给看好,现在让别人来你这儿高价买药,有个病人买不起药,后来自杀了,是真的吗?”

“反正我没从你手里赚到钱。”

“也是……”

每天打卡还给沈小量带来了一件意料之外的好处。他为了能每天下午请假出来完成打卡任务,工作态度变得特别勤勉积极,被评为先进,升了职。我从日报上看到这则消息,暗暗有些得意。“这人生啊,简直太魔幻了!”升迁公示结束那天,沈小量跑到我的工作室,煮了一大壶浓茶,连喝三杯,显得兴奋又虚弱,像醉了酒一般,指着我问:“这都是你安排好的?”

我双手一摊。

沈小量此时才告诉我,两个月前,莎莎以“沈小量一天到晚陪父亲不陪她”为由,把他踢出了局,转而投奔一个有钱老男人。“我跟爸爸都变老了,我老得管不住自己的老婆,爸爸老得认不得自己的儿子了。”沈小量把茶盏紧紧捏在手心里,我害怕当他松开手时,掌心里只剩一堆碎末。

我感觉自己犯了个大错,心头突突一阵猛跳,想喝杯茶压压惊,却失手碰翻了茶壶。琥珀色的茶汤汩汩流出来,就像我的心跳一样左冲右突。余晖从朝西的窗户投射进来,像打开了一盏落地灯。而沈小量,真的抱住我工作室里落地灯的金属长腿,细数着多年来父亲对他的好,以及他对父亲的忽视,说到后来,竟哽咽不已。他说:“爸爸最害怕天黑,因为妈妈就是在深夜被医生宣告死亡的,这么多年来,他外出一定要在天黑之前回家,但是他完全失忆前的那一晚,深夜十点多才到家。这一夜,他该多么害怕与无助。”

落日抽走了最后的热量,气温开始下降,我抱紧了双肩。我也时常懊悔,那一天没能把沈大力送回家中。我曾以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沈大力经常会不请自来,一切都是自然而成的事。“沈伯伯,回去吧,回去吧!”陷入遐想的我说出这句话后,猛然一惊,想对沈小量说“对不起”,沈小量却一把抱住我,呜呜地哭了:“最后一个任务是什么?”

“最后一个任务,是陪着父亲看一次日落,天黑之前带他回家。”言罢,我就转过身去,脸庞一阵凉飕飕的。

沈小量领了任务,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就出门了。

第二天下午,四时十五分,沈小量还没来,我站在平台上远眺。远山如黛,纯白柔软的流云间,浮着几团淡橘色的薄云,落日的影子洒在地上,金灿灿的,温暖宁静。寒风已起,我在无边的风声里,接到了沈小量的电话:“我今天不过来打卡了,我要带爸爸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欣赏落日点,回来肯定会迟了!”

我挂了电话,来不及锁上工作室的门,就转身下楼,冲到地下车库,开出自己的车,一路往城北山而去。咸鸭蛋黄般的落日正在层层剥离,马上就要沉到大盘子一样的山弯里去。天空已经被染红,车子飞快地掠过成排的绿树、树影里的民居、葱茏的田野。山间带棱角的风吹着我,那是跟阳光大厦楼顶完全不同的风。

路上,也经过了一片芦苇地。白色花絮几乎被风吹净,一片光杆树立在荒野中。电车提示电量低要充电,但我还是加快了速度。

山上,只有稀疏的几户人家。攀上小山顶,远远地,两个相似的背影伫立面前。那一刻,我希望万物静止,时间不再流动,日头不再下滑。但是,落日以我无法想象的速度,滑腻腻地从山峦尖端溜了下去,当我迅速从车里跑出来时,鸭蛋黄恰好滑到了山峦下面,不早一秒,不晚一秒,天边只剩下一抹灿黄油亮的光芒。

站在苍茫的山间,我与沈小量四目相对,可能彼此都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与光阴较量,去追逐一场落日。沈大力穿戴齐整,目光迷茫又空洞,看了我很久,缓慢地移开,移开,再也不像往常那样,一会儿叫我“林主任”,一会儿叫我“林美娅”,甚至还把我唤作“林梅嘉”(后来才知道,“梅嘉”是沈小量母亲的名字)。他垂着头,拉着沈小量的手,叫了一声“小量”,就依偎在了沈小量身边。

沈小量瞬时泪流满面:“这是爸爸两年来第一次叫我的名字。我终于相信那個女老板说的话了,谢谢你,你是个了不起的记忆大师!”

“对不起……”

沈大力咧开嘴笑了,原先给我看过的那个牙洞上,填着一颗雪白的烤瓷牙。沈小量给父亲戴好帽子,把他牵进车里。两辆车子并排停在一起,我站在沈小量的车边,跟他聊天。除了沈大力,四周无人,我们之间却像隔着如海的人潮。

我说:“据说,落日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只需三分钟。”

“三分钟就能完成一次日落?今天,我带着父亲,看着太阳从我眼前滑过,才相信时间过得真快。其实在这半年里,我还做了一件事,没告诉你。我把当年从老家门口移走的银杏树,栽到了小区的绿化带里,现在它已经种活了。一起下山吧,我带你去看银杏树,虽然它现在还是光秃秃的。”

山间人家的橘色灯光零星亮起,我跟沈小量的车灯也亮起来了。

责任编辑:梁智强

猜你喜欢
小量诊室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诊室空间配色设计研究
小量给水对放空塔操作的影响
毁渠造地要不得
眼病门诊医师诊室安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崔老师诊室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评价
保洁员承包诊室 雇来“医托”忽悠患者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加强空闲诊室动态分配管理提高门诊诊室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