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论”背景下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3-07-27 07:51刘秋员李猛龚静阳卫云飞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明思政改革

刘秋员,李猛,龚静阳,卫云飞

(信阳农林学院 农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著名的“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2015年,“两山理论”的发展理念正式写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成为指导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绿色发展理念日益被公众接受认可,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

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由于生产方式粗放、生态意识淡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不仅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也逐渐成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在此背景下,为了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为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理论”)的发展理念,教育部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提出了“新农科”建设和“安吉共识”,旨在通过现代教育改革,培养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2]。

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农业活动与其环境的关系的学科,其核心任务就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内外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探讨最佳的农业生产模式,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因此,加强农业生态学的课程教学,提升教学效果,这对帮助当代大学生深刻地理解“两山理论”的内涵,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农业生态学的教学,前人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如河南科技大学的王艳芳等[4]对课程的课堂互动和过程考核进行了改革;长江大学的朱波等[5]、石河子大学的杨海昌等[6]、华南农业大学的陈桂葵等[7]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分别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多元互动教学等模式引入了课程教学;新疆农业大学苏丽丽等[8]、南京农业大学杨冰等[9]对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武威职业学院的李强栋等[10]则对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探讨。这些,不仅为提升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开展相关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面对国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在充分借鉴前人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对农业生态学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农业生态学相关理论解决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具体问题的能力,筑牢学生绿色发展意识,从而为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 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针对我校农业生态学课程当前主要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课程思政缺失、实践教学不足、考核方式粗放等问题,主要开展了以下改革和探索:

1.1 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和生产实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生态学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也日新月异。为使课程授课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言和生产实际主要采取以下两点做法。一是及时更新教材。我校一直采用骆世明教授主编的《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作为课程教材,而且我们目前已更新使用到了该书的第三版。二是依托互联网,关注一些生态学专业期刊和专业网站,如《生态学报》、环境生态网等,及时了解当前与农业生态学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和相关的新闻报道,然后将相关内容融合到相关授课知识点中。

1.2 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业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涉及的内容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特征。因此,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课程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引入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针对各章节的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适时引入了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讲授、提问、课堂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授《绪论》前,让学生观看《让生命永存》科普视频,让学生深刻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讲授农业三大效益时,组织学生就如何平衡好农业三大效益进行讨论和辩论,使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理解和掌握农业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讲授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时,让每个学生都畅谈自己的想法以及想法的可行性,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3 完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是理论讲授的重要补充。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充实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参与实践,可以将抽象的农业生态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程改革中重点对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一是将以往简单的验证性或现象观察类实验进行了大幅度缩减,并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如在开展生态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作物种内竞争实验时,让每个学生根据实验主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研究方法。此外,我们还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不同规格的塑料软盘,让学生全程参与观察记录相关数据,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以此形成实验报告。二是增加了课程实习环节。我校农业生态学课程从2019-2020学年开始,统一增加了为期3天的课程实习环节。其间,先是组织学生到信阳周边地区的典型农业生态园区进行参观,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生态农业的感官认识,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然后根据每个小组5~6人的原则,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生态农业规划的基本要素、步骤和原则,围绕自己家乡的农业生态特点与现状,自行设计生态农业项目,并以组为单位,以PPT形式汇报阐述本组方案的可行性,开展农业生态规划竞赛。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与论证,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了课程理论知识,并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1.4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多方位、多角度强化学生绿色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组织课程教学组老师对课程教学素材、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就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的有机融合、课堂展现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现了教学案例蕴含思政背景、教学过程贯穿思政内容的全过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本课程初步梳理出主要思政结合点及思政育人目标,如表1所示。此外,在学期初组建“农业生态学学习之家”的微信群,授课老师依托该微信群平台,将最新的相关学习资料分享到该群,并组织学生学习讨论。

表1 课程主要思政元素结合点

1.5 创新课程考核手段,确保课程改革效果

长期以来,我校农业生态学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为“课堂考勤+作业+期末试卷”,其中课堂考勤+作业占比30%,期末试卷占比70%。该考核方式由于考试比重过大,导致学生以考试为目的,并不重视课程学习,教学质量不高。为此,调整考核方式,将考核模块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5%),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等;第二部分为课堂表现成绩(5%),主要考察学生课堂活跃程度以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第三部分为专业知识在线考试成绩(30%),在课程结束后通过智慧树等在线教学平台发布在线考试试卷,考察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第四部分为实验成绩(30%),主要考察学生技能操作和实验报告专项水平;第五部分为结课论文成绩(30%),主要考察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以及课程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考核方式的改革突破了以往单一的课程知识考核限制,对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强化课程基础知识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效

为了评估此次课程改革的具体效果,我们对课程改革前后两年的学生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表2),结果表明:课改后的学生课程考试成绩和课程综合成绩均有提升,特别是课程考试成绩提升较大,说明此次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专业知识。课程综合成绩提高幅度不大,可能与学生课程结课论文写作质量不高有关,从而拉低了课程综合成绩。

表2 课程改革前后学生课程成绩对比

此外,我们还邀请2020-2021学年、2021-2022学年共计125名学生对课程改革内容和课程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学生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课程实验内容及方式、课程实习内容及方式、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较好或者好,并且在调动学习积极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均有较好和好的效果。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在实验实习内容方面一般,甚至较差,不能有效地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这给本课程持续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3 结语

当前,“两山理论”已深入人心。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践行和实现“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农业生态学课程内容、实验实习内容以及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改革,初步实现了知识传授、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树立生态文明观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有机统一,这可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支持。尽管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比较明显,但从学生评教结果来看,还存在例如实验实践内容不够系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人才培养水平,还需要对课程做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猜你喜欢
文明思政改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请文明演绎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漫说文明
思政课“需求侧”
改革之路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不文明说“不”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