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及应用策略

2023-07-28 06:08
数字传媒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作者互联网+

王 宁

中牟广电传媒有限公司 河南省 中牟县 451450

引言

“互联网+”时代,受众群体拥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给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在采编过程中应时刻秉承媒体人应具备的优良素质,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让广播电视新闻得到更好的传播。

1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

1.1 采编对象大众化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都是由新闻工作者到现场进行采访拍摄,通过传统端的广播电视进行传播。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在移动设备上了解新闻并进行传播。这种情形使新闻传播开始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例如,东方卫视近年推出的《东方大头条》新闻节目,主要是以大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为内容,不仅符合广大群众需求,采编对象也是以不同群体为主,促使新闻讯息更加多元化。

1.2 采编方式多样化

以往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方式仅包含文字和图像两种,采编手段较为单一,为群众展示的新闻内容较为乏味,无法有效调动群众观看积极性,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媒体开始融合创新,促使新闻采编方式更加多样化,新闻工作者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整合起来,通过多种色彩吸引群众目光,给群众带来新型视听体验,提升新闻视听的趣味性,从而有效激发群众观看广播电视的兴趣。

1.3 采编载体丰富化

新时期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普及,线上交流平台增多。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各地广播电视除了传统端外,都可以在各类新媒体端进行传播。新闻采编人员也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通过多种现代化载体采编新闻,促使采编载体更加丰富化。

1.4 采编技术多元化

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带来冲击。广播电视新闻要想被更多受众接受,就需要新闻工作者结合时代发展不断提高采编技术。再加上不同传播媒介对采编技术要求不同,需要新闻工作者运用多元化采编技术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广播电视新闻被更多群众所接受,才能适应新时代新闻工作发展要求。

2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应用策略

2.1 加大“互联网+”平台使用力度

在“互联网+”时代下,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等平台快速发展,为新闻采编工作带来发展机遇。因此,新闻工作者在采编广播电视新闻时,应加大“互联网+”平台使用力度,筛选新闻时,应从理性视角分析有关新闻给社会带来的作用及影响,结合平台上的群众观看喜好,有针对性的挑选新闻进行采编。同时,新闻工作者应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对广播电视新闻影响力进行系统分析,了解不同平台受众的文化接受程度、工作和兴趣爱好等,结合各个平台传播特点总结恰当的新闻传播方式,积极通过多媒体采编新闻。比如,广播电视新闻在某平台开设账号后,新闻工作者可以定期借助直播平台即时展示当地社会发展情况,在评论渠道了解受众观看需求,并根据需要采编出具有传播价值的新闻内容,提高新闻采编工作效率和质量。

2.2 提高新闻采编标准 提升新闻质量

“互联网+”时代下,群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增多,但这些信息具有碎片化特征,新闻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内容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广播电视新闻应时刻以高标准规范新闻采编行为,制定明确的新闻采编标准,继续发扬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思想理念,结合传播要求明确采编主题,按照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编辑新闻内容,确保新闻事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新闻工作者应了解有关事件给特定群体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运用专业理论分析有关事件背后蕴含的政治经济因素,提升新闻采编的深度。此外,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比如居住、医疗等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应通过持续报道的方式,随时报道有关事件进展情况,增强群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满意程度,促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能够提高社会影响力。

2.3 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编辑在采编过程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新闻质量,需要新闻工作者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文字语言组织能力。同时,相比网络媒体而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更加严谨,采编流程更加完善。“互联网+”时代,新闻工作者应系统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保证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同时,要具备各种应急能力和应变能力,确保特殊情况下新闻的安全播出。

2.4 借助现代化设备开展采编工作

“互联网+”时代对新闻讯息类型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广播电视新闻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以往单一的信息采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要求。新闻工作者应结合工作需求的转变探索新型采编思路,积极借助现代化设备开展采编工作。比如运用无人机、高清录播一体化设备和采集器等,在保证采编画质清晰、色彩丰富的同时,提升新闻的可听可视。此外,广播电视台也应结合时代发展更新采编设备,为新闻采编提供设备保障,全面强化新闻采编水平。

2.5 设置新闻受众思维

新闻受众思维是指新闻工作者按照受众阅读需求和喜好明确主题,在后期按照主题构建极具个性特征的逻辑思维,创新新闻采编生产方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群众获取新闻渠道更加多样,习惯按照个人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新闻内容。要想在新时代确保广播电视新闻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变革传统工作思路,积极设置新闻受众思维,以受众的阅读喜好为中心组织新闻采编工作。为了确保新闻采编工作有序开展,新闻工作者应按照受众地域、性别、文化程度和工作收入等,细分不同受众的新闻阅读兴趣,并制作受众喜好分析表。这样在后期采编新闻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创作出更具针对性的新闻内容,提升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喜爱程度。

2.6 塑造亲民采访风格

经过实践证明,亲民化的采访风格能够有效了解受众内心需求,对强化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价值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工作者应积极塑造亲民采访风格,在前期制定采编方案时,分析如何在采编中走到群众中去。同时,在采访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拉近自身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使群众感受到新闻工作者的热情和真诚,从而在采访中自主放下防备心理,充分表达自身对相关事件的看法,促使新闻工作者全面了解与新闻事件的有关信息。此外,在新闻编辑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应从群众视角出发,收集群众关心的新闻事件,将群众心声表达出来,大力传播与广大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相符的新闻内容,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百姓心声。

2.7 通过自主学习提升采编水平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编模式已与以往不同,采编工作开始向多元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新闻工作者应在采编中对比分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创新采编模式,结合工作需求通过自主学习提升采编水平。例如,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采编技术,掌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辑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增强采编能力。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内涵,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发展趋势,夯实个人专业基础知识,在后期开展采编工作时,按工作需求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切实发挥“互联网+”时代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中的优势。此外,新闻工作者也要与同行相互交流学习,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行请教有关问题处理办法,从中学习新型采编技能,不断提高个人采编水平。

2.8 打造现代化采编队伍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队伍是新闻传播的主力军。要想在“互联网+”时代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的应用效果,媒体应积极打造现代化的采编队伍,通过对外招聘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在对外招聘中,广播电视台应结合新闻采编需求,明确应试者必须具备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严格考核和层层把关,考察应试者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是否达标,确保所选人员工作能力强,能够在今后采编中有效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完成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在培训教育中,既要重视采编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也要加强网络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养业务全面,适应新时代新闻业务需求的采编队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给广播电视新闻带来了新发展机遇,也对采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广播电视要想在新时代中获取持续平稳发展,就要结合时代发展系统分析采编新特点,根据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需求探索多种应用策略,通过加大“互联网+”平台使用力度、提升新闻内容深度、明确新闻采编标准、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等方式,优化新闻采编方式,为传统媒体注入新活力,促使广播电视实现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工作者互联网+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