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画的文学性在中国工笔画创作中的作用

2023-07-30 11:21李得焕
艺术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创作

摘要:中国画讲究意境,即绘画的文学性。画家所描绘的物体,转化为具体情节,通过笔墨情趣,将画家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出来,使有限的画面能引发无限的联想,从单纯地再现事物到主动表现。中国绘画的思潮受中国文学思潮与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表现绘画文学性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古代以诗词歌赋为主,善用诗中描绘的情节绘画或是描绘的画面富有诗意。随着时代的进步,画家把生活的某个瞬间带进画面,给人带来质朴而感动的心灵体验,拉近了画家与大众的距离。文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而绘画则是艺术的综合,需要高度概括生活,在有限的空间里,用最简练的手法表现尽可能多的内涵。中国工笔画作为中国古老传统而又独特的一种绘画方式,具有细腻工整的表现形式,能够更好地抒发情感、营造意境。在当下社会,创作一幅优秀的带有文学性的工笔画不仅要学会掌握绘画语言,更重要的是画家与观众心灵的沟通,要产生共鸣。文章从绘画文学性出发,深入了解与分析绘画文学性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与作用,使工筆画创作更具情节性,使作品富有内涵与美感,文学性与艺术性共融,通过画面传达出社会精神、当代文化以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绘画文学性;中国工笔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5-0-03

1 绘画的文学性定义

从中国文学史与美术史发展历程来看,文学与绘画都是将某一情节再现,只是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叙述情节,以达到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效果。因此,绘画的文学性是指在绘画作品中体现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用绘画的方式叙述一定的故事情节,用视觉语言反映社会生活。文学中的情节描写对绘画创作题材的选取有很好的启迪作用,我国绘画作品向来强调书画同源,因此文学与绘画始终都是共生和交融的。

绘画与文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书面上对绘画的解释是用以区别其他艺术形式的名称,对绘画深层的解释就是以具体的造型,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受,展现现实生活,还要让观看者能感受到绘画的含义。文学性则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利用比喻、对比、夸张等表达方式,概括阅读过的资料,使用合理的结构、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

诗作为一种抒情方式,成了绘画与文学共通的领域,使画面产生意境,赋予其诗意,主要是源于虚实结合的绘画技巧。纵观中国绘画发展史,中国工笔画以虚实的表现形式存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绘画的文学性运用到中国工笔画创作中,由此也引起了人们对绘画文学性的思考与探讨。

2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概况及作品文学性的体现

中国工笔画作为相对写实的表现手法,在体现绘画文学性时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工笔画也在不断创新,战国时期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是我国最早的工笔画代表作品。帛画属于早期的中国工笔画创作形式,在我国美术发展史上,帛画有着非常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在先秦时期,社会上就流行死后灵魂升天飞仙的思想,因此他们会在帛画上描绘一些人物、神灵异兽的图案表现人神共处的思想,这一思想到了汉代更为流行,用帛画的形式叙述战国时期先民的信仰。中国工笔画创作在唐朝和两宋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诞生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张萱、周昉等人为诠释绘画的文学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初唐时期著名仕女画家张萱的代表作,其自古流传至今,让人们不仅可以从文字中感受到唐朝盛世,更能通过画面贴近人物,了解过去的生活。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极具诗情画意,他以锦鸡的自然天性来宣扬人的道德品质,体现了绘画的文学性。明清时期的仇英等人也为中国工笔画的创新作出了贡献,如仇英的《人物故事图册》是体现绘画文学性的代表作,画册涉及了很多类型的题材,把历史与经典融入画面的绘画思路直到现在都对中国工笔画创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伴随时代的变迁,艺术一刻不停地在传承与革新中发展出新的面貌[1]。20世纪以来,中国工笔画在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东西方优秀元素,在绘画风格、技法、表现题材与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再次实现繁荣发展,何家英等人的出现更是推动了近代工笔画的进一步发展。《秋冥》是何家英的作品,画面饱满充实,画家在人物及造型上借鉴了西方绘画的写实方法,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的平面化造型风格。在画面构图中,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方宗教绘画中弧形构图方式,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这种弧形代表了少女头顶上的苍穹;从精神角度分析,它与冥想的主题契合,可谓独具匠心。随着西方艺术的进入与时代的进步及发展,中国工笔画逐渐推陈出新,也必将随着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愈发成熟。

3 绘画文学性在中国工笔画创作中的具体形式

中国工笔画与西方绘画作品在文学性上具有一致性,其绘画题材都是取自文学作品。根据中国工笔画创作过程中的文学性表现,可以将其文学作品的选择分为两种。

3.1 叙事性

以图绘痕迹作为中介记录文学作品,属于叙事性的绘画创作,叙事性绘画作品的目的是表现或记录故事或其意义,其所展现的社会功能承担者是绘画记录的人物故事。中国工笔画具有叙事性,能将绘画与故事充分融合,以此在画中体现文学,而文学以画作为流传手段。比如,西晋时期的张华将封建社会的礼法和品格高尚的上层妇女事迹编撰成书,名为《女史箴》,东晋时期的画家顾恺之以此书的故事情节作为绘画的中心内容,创作了《女史箴图》,文章中的图片是长卷中的一部分,也是书中的一段,描写的是冯婕妤面对黑熊时毫无畏惧,奋勇挺身保护汉元帝的故事。画面中,冯婕妤的形象被描绘得非常娇小,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她的勇敢,可见不仅文学作品会运用对比手法,绘画也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使画面更加生动。画面中所题文字概括了这一故事情节,但是通过流畅的线条及唯美的颜色,画面人物生动自然,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工笔画创作中的文

学性。

3.2 内容表现性

中国工笔画在以文学作品为题材创作的过程中,会选择从文学作品内容表现性的角度,体现出绘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三国时期的曹植在诗歌与辞赋方面成就颇为突出,其《洛神赋》描绘了一个凄婉真挚的爱情故事。画家顾恺之用自己的理解体会,弥补语言叙述的局限,以工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让世人对故事产生更直观的感受。顾恺之发挥艺术想象力,以工笔长卷的形式展现了原作“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唯美意境。同时,无论是构图、线条、色彩,还是绘画顺序,都表明顾恺之对《洛神赋》有深刻的理解。绘画时,顾恺之非常注重描绘人物神态,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方法,对后世工笔画的创作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由此可知,早期绘画作品与文学作品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早期的中国工笔绘画作品实现了对文学作品的鲜活再现。

3.3 诗画一体

在中国古代画论中,诗与画经常被同时提到,两者虽然不属于同种艺术,但得到了有機融合。诗趣在绘画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单纯的诗画结合,另一种是画中隐藏诗意[2]。

前者主要是通过绘画来表现诗中情景与意象,其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依照诗词作画,比如后汉时期刘褒的《北风图》就是结合《诗经》中的《邶风·北风》创作的。诗中风雪营造出恶劣的环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氛。而东晋的顾恺之经常以嵇康的诗入画,此种创作方式在唐朝得到了繁荣发展。第二种是为画题诗,宋徽宗发扬了在画中题诗的形式,由此题画诗在宋代广泛流行;元明清时期题画诗也风靡一时,这使绘画创作更显诗情画意,更具文学性。

后者则是在绘画过程中将绘画作品诗化,画中虽然没有诗,但具有诗的意境。文人画的文学性不仅包含画家的文人身份、绘画题材的选取以及诗画并置的形式特征,还包含画家创作与观众接受的诗化心理结构,即以绘画为媒介的心智活动。由此,绘画不再是目的,而是情感传达与体悟的媒介,即陈师曾所言的“自感”与“感人”的媒介[3]。自此,诗画一体的创作方式成为文人墨客之间重要的交流形式,中国工笔画创作中表现出的文学性既能体现绘画作品的内蕴,又能展现出中国韵味。

3.4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志向。这在文学创作中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在绘画创作中,采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也有很多,古代多以梅兰松竹菊来表现个人志向,画家借助兰的风姿潇洒、松的姿态挺拔、竹的虚怀若谷、菊的潇洒隐逸等来展现内心的情感。在现代绘画创作中,画家开始尝试将花和女性相结合。其实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花和女性本来就非常契合,花象征着女性,花开有时节,正如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魅力,而在花落时,也能从容面对。例如,陈子的《花语》系列。陈子遵从内心的声音,淡然看待世间万物,通过花的芬芳体会烂漫的魅力,表现女性潜意识里的欲望,使画面富有文学性。

3.5 意境表达

中国工笔画十分强调意境的营造。意境是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将所要描绘的现实生活与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自近代以来,情景交融被大量运用于现代工笔画中,例如当代新工笔大师高茜。她的作品素材大多为女性日常生活用品,例如镜子、高跟鞋、花瓶等,通过一系列的组织达到震撼心灵的画面效果。罗寒蕾的工笔人物画总是给人清润的感觉,她秉持传统的思想,同时追求创新,其作品《等待》看似简单随意,但画面上大面积的空白正是对虚实相生的表现,使得画面更具情节性。中国工笔画创作并非简单临摹或随心所创,而是将主观与客观结合,以此体现出中国工笔画创作的文学性。

4 对中国工笔画创作的思考

中国工笔画在我国绘画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工笔画的表现形式独具特色,因此吸引了大量画家创作。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当有想要抒发的感情时,就有了创作的苗头。在现代社会,人们可能会迷失于环境的浮躁,过于追求形式美,忽视了精神与文学层面的价值。创作必须融入画家的情感,这样才能赋予画面真正的文学性。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必然是技术和内涵的有机统一。技法单一,则无法表现深刻的内涵,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而思想老旧,就算有再高超的技术,作品也不可能有时代性。艺术家熟练掌握技能是为了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作品的思想或情感决定了其在本质上永远是精神的、观念的存在。要想使绘画作品有深度,就必须追寻本质。绘画创作应体现时代民族精神,关注社会,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艺术家创作时应该思考的深层次问题。当代艺术家正在通过自身的努力,用作品更好地表现当前各民族、各行业呈现出的新面貌、新风尚。

5 结语

绘画文学性就是用绘画的方式来叙述与传情达意,具有叙事性的绘画作品有独特的魅力,展现出一定的故事情节,使某个瞬间在画面上定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绘画艺术创作形式也在不断改变,中国工笔画创作不断成熟。在早期的中国工笔画创作中,就已经有了文学性的体现,诗画结合、托物言志、用虚实营造意境等,都是体现中国工笔画文学性的具体手法。对此,应在继承中发展,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形式语言,通过画面传达社会精神、当代文化以及文化内涵,使当代工笔画创作实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梅繁.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新视点[N].长江日报,2012-02-25(04).

[2] 李素艳.构筑中国绘画的文学性[J].艺术评论,2013(7):117-119.

[3] 佘国秀.诗心与画意的圆融:文人画的文学性问题思考[J].中外艺术研究,2021(1):91-102.

作者简介:李得焕(1999—),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

猜你喜欢
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创作鉴评
当创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时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场说来就来的雨》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