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向同行,共赴美好未来!

2023-07-31 04:12李亚静
纺织服装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纺联纺织武汉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走访武汉纺织大学

近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陈思奇一行来到武汉纺织大学,同2020—2022年度“纺织之光”中国纺联教师奖、学生奖与2021 年度“纺织之光”中国纺联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项目获奖师生进行回访座谈。

武汉纺织大学人事处处长李伟介绍了武汉纺织大学的基本情况。武汉纺织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58 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2010 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60 年来,武汉纺织大学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成就了一代代师生的美好人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陈思奇介绍了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及“纺织之光”公益项目情况。自1997年至今,纺织之光基金会的科技教育公益活动支出超1 亿元,对促进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会上,2020—2022 年度“纺织之光”教育奖获奖教师钟蔚、江学为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历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及心得。他们谈到,多年来,“纺织之光”始终支持行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纺织之光”教师奖和学生奖为教育事业发展、优秀学子成长乃至产业升级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1 年“纺织之光”中国纺联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奖项目《“纺织材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构建与实践》《新文科背景下“工经融合”纺织外贸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文化传承、多元协同”的国际化时尚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施》的主要完成人李建强、吴英、闫俊分别对项目做了汇报与交流。

李建强介绍到,项目成果的创新点之一在于形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固化到教学体系中,形成融入课程思政目标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将身边典型人物事迹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借助项目改革,学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纺织材料学”课程思政资源库。

吴英介绍了项目的创新点:构建“工经融合+竞赛驱动+多元协同”以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纺织行业发展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构建“1136”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构建“两转化、五基于”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536”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重视质量的校园文化。

闫俊表示,项目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的融合性、模块课程的递进性、教学过程的体验性、质量保障的全域性、跨界合作的深度性。通过四年多来不断地探索与反思实践,项目所积累的研究成果在湖北省内外获得了一致好评。

2020—2022 年度“纺织之光”教育奖获奖学生杭佳和、李少欣、周佳慧、鲁自立、成哲对各自学业成果和未来规划进行了介绍。学生们表示,很荣幸能获得“纺织之光”奖学金,未来他们会在纺织领域继续耕耘,为国家纺织现代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纺联纺织武汉
全国纺织标准化工作会议暨中国纺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2年年会召开
澳洋纺织
2021年发布的纺织标准目录(含中国纺联团体标准)
国际纺联将继续推动抗疫合作和经济复苏,实现包容可持续发展
国际纺联将继续推动抗疫合作和经济复苏, 实现包容可持续发展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