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

2023-08-02 14:15孟甜李骏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修武县乡村振兴

孟甜 李骏

摘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在其指引下,河南修武经过努力探索了党建美学引领美学经济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修武经验证明了将美学理念融入基层党建、引入经济发展、开展校园教育、指引生态建设是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美学赋能;乡村振兴;修武县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孟甜李骏

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对近十年来美丽中国建设的200多个全国性艺术实践开展了调研行动,并选择其中100个具有社会性、艺术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艺术实践案例进行研究与阐释,建立起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河南修武大南坡村榜上有名。在修武,除了大南坡村,由艺术乡建、党建美学带动的诸多美丽乡村正在陆续崛起,已然形成了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修武模式。

一、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能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1]。”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此环境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格外凸显。近年来,河南省修武县围绕人民至上的理念,以党建美学为龙头,探索美学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实现路径,以美学引领乡村转型发展,在经济建设、产业升级、建筑设计、校园教育、生态建设、文化创意中植入美的理念,按照美的规律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修武,带动了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并跻身河南县域发展的第一方陣。

由于乡村建设的多元复杂性更需要跨学科专家的介入,使艺术乡建成为今日乡建的一股重要力量[2]。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是乡村特有的美学元素,使之具备了以美学为基础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乡村治理转型进一步创新深化的模式选择。修武就以党建引领、美学赋能、智力支持的柔性治理优势提升基层党组织的亲和力、渗透力与信仰力,发掘乡村美学价值,深入探寻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无形动力,以情感为纽带促进了美学、科技、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衔接。修武的实践证明了美学是乡村振兴的依托和价值转化点,其内在价值性和创新性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以美学为介质赋能乡村振兴是从审美感知入手,采用文艺、柔性的情感形式与内容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有利于提升乡村振兴的牵引力,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一) 以美提纯党性修养,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有力抓手。修武县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将美学理念引入基层党建,将“五星”党支部创建作为巩固基层的根本举措,打造了沙墙村、秦厂村、大位村等高颜值、有内涵的新时代网红党建综合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党课、特色党日活动等基层党建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及理论教育的针对性。美学能够赋予基层党建综合体审美的愉悦体验,潜移默化地提高群众的党性修养,为乡村带来全新的审美价值与生机活力。“外在于形”与“内在于神”均是乡村党建的必备要素,只有围绕民心导向将美学理念融入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乡村基层党建的内外要素形成合力,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保障基层党支部拥有良好的亲和力认可度与亲和力水平指数,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

(二) 以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乡村产业效益

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调整期,应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发挥美学经济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中国美学风格推动乡村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修武在乡村振兴工作及县域发展过程中深挖美学经济、整合产业资源、创新经济模式,以云上院子为代表的精品民宿便是修武县以美学理念升级旅游业、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以美学赋能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实现文旅农业资源效益倍增,其实质是以一种全新的、整合性的、以人为本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打破了产业升级只能靠科技驱动的固化思维,推动了自然与审美、科技与文化等传统元素的内在融通,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 以美培育尚文品格,激发乡土文化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文化在保持经济属性的同时还应守住文化属性,修武以村民需求为导向,

将乡村文化和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通过创意赋能、文化加持在县域范围内持续开展诸如送戏下乡、公益培训进学校、“南坡秋兴”等创新性文娱活动,使古老山村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以美为媒,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各个村落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以美学赋能乡村文化建设,引导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有利于村民在艺术观念与美学理念的熏陶与感召下提高自身审美素养,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新时代美丽乡村提供独特的精神文化场域。

(四) 以美唤起生态意识,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河南修武以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乡村居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不仅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这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全面、长效、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修武依托美学理念及生态环境优势,扎实稳步推进美学项目及乡村振兴工作,在发展美学农业的探索中实施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农产品绿色化战略,盘活了乡村生态和文化资源,以美唤起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了田园美、生态美、环境美、产品美的有机融合。美学给修武带来的不仅仅是浓厚的艺术氛围,还有实实在在的美学价值以及肉眼可见的生态环境改善。以美学赋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挖掘生态资源中蕴藏的审美价值,有利于为乡村注入艺术人文气息,促进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的有效融合,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实质性贡献。

三、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性

(一) 美学融入基层党建,培育乡村发展新功能

自2016年起,修武县开始探索以美学改造村级党建阵地,实施党建美学,聘请多所名校毕业设计师,结合修武各村落的实际情况,以“人民至上、共产党好”的统一标识和字体,以阵地建筑美学、阵地功能优化为统领,完成了修武县100多处党建综合体的改造与提升,将美的理念充分融入到党建综合体中,并以此为引领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与打造。美的融入让修武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高颜值的党建综合体丰富了美学消费新业态,使乡村空间焕发出深厚的文化魅力与艺术底蕴,彰显出党建美学综合体的生机与活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极大提升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同时,修武还注重打造核心吸引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组织生活美、党员行为美和制度设计美展开一系列举措聚力基层党建,打造了诸如七贤大剧院、云台“小七”非遗工坊等美学建筑群,为村民美学素养的提升与乡建理念的传播提供了有益助力。

村党建综合体具有多元化和复合性的功能,融入美学的各类基层党建工作更加细腻真诚,乡村可立足于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充分挖掘党史、村史,对公共空间进行建筑修复与改造,唤醒乡村公共空间及其功能,引入设计美学,打造彰显乡村地域特色和个性美的村级党建美学综合体,激发党建阵地活力。此外,乡村可多措并举培植基层美学因子,在乡村基层治理工作中全力做好美学融入,放大美学示范效应,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基层党建纳入美学赋能乡村体系中,提升乡村基层治理的温度与亲和力,拉近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的距离,使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老百姓的主心骨,进一步提升村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使命感,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 美学融入经济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美学是研究人审美需求的哲学分支,经济则为人们创造和提供产品与服务。乡村振兴最基本的是对乡村经济社会生活的振兴[3]。修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积极探索美学与县域经济的有效衔接,将美学经济从全域旅游延伸到了整个乡村振兴过程中,以美学赋能乡村建设,通过引进设计师增加建筑的设计感和体验感,培育美感度高的产业,着力打造三产融合的修武模式,使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有效促进了全域旅游发展。目前,特色民宿已成为修武当地旅游业的一张名片,云上院子便是修武以美学理念在残砖废瓦中耗时两年有余打造的精品民宿,也是中国乡村民宿完美复活的典范。云上院子具有浓厚的人文历史气息与美学气息,自开业以来,客流量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彰显了充满活力的产业美。此外,修武不断放大县域旅游品牌的叠加效应,举办旅游节、汉服节、电音节等活动于一体的云台山夏季英雄会,打造了诸如云上院子、冰菊小镇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美学经济项目标杆,借助文旅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大幅提升了县域旅游附加值。

居住是一种暗含了美的活动,亦是一种生活的美学[4],民宿经济作为乡村经济中的一种新业态,不仅是乡村旅游中重要的物质空间,也是乡土文化传播的精神空间。因此,乡村可以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山水资源等美学元素,将美感需求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聚焦乡村重点领域,凸显本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创新,延长产业链条,以美学经济开辟产业升级新方向,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各村落可将乡土情怀和美学理念作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打造有温度、有美感、有情感的新样态乡村旅游模式,或通过县域统筹协调、强村辐射带动、治理联动共抓等方式带动周边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最美振兴模式,让游客尽享居住的文化之美与游憩的本真之美,以此开辟乡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三) 美学融入校园教育,构建文化育人新样态

教育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逻辑前提[5],乡村振兴及精神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核心作用。修武大位村中心小學始终秉持仁爱至善、礼乐合美的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推进落实中小学“厕所革命”的号召,委托设计师对中小学厕所进行美化设计,以美润心,全力打造校园美文化,厕所、教学楼、操场、音乐教室处处洋溢着诗意、自由、人文的美学气息,呈现出校园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审美旨趣。

乡村振兴需依托教育走好新时代思想引领之路,乡村拥有极为丰富的美学文化资源,学校可以把美文化作为校园文化,聚焦学生主体,挖掘和提炼本土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开发地方美育教材,创设特色课程。首先,可开设国风操、合唱团、经典朗诵等校园特色美学文化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其次,学校可通过创新美育课堂模式与教学理念将美学赋能乡村教育,在校园各个领域开展主题鲜明的文艺活动和富有本土气息的文化宣传活动,寻找文化育人的培植土壤,依托审美教育涵养校园新生态,以期在艺术观念与美学理念的熏陶与感召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筑牢乡村美育文化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动力。最后,乡村可在各个村落举办创新创业与文化交流活动,配建有利于各年龄群体共同活动的健身和文化设施,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学校可打造“互联网+美育”的教学平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为乡村校园教育“输血”和“造血”。例如,可利用多媒体、校园网站、公众号等平台使美育课堂更加现代化,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为构建高质量乡村教育体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筑基赋能。

(四) 美学融入生态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新格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6]。修武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带动区域生态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例如,韩庄村积极培育生态农业,打造了融休闲度假、乡野旅游、养生美食于一体的生态园;大南坡村则依托其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淳朴民风和民宿风情盘活了地方文化资源。在可供销售产品的研发和包装设计中融入美学元素,以美学底色绘生态发展绿色,完成了生态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变,修武长远的发展战略便是更好地提升县域美学境界,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在审美经济时代中,首先,乡村可重新审视乡土元素,围绕产业发展抓生态,以生态美涵养健康产品,将绿色发展理念、美学观念融入乡村生态建设、建筑设计、文艺活动的方方面面,引导人们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绿色生态空间,丰富人们对自然事物的审美体验,将绿水青山变成百姓参与保护、共得实惠的金山银山。其次,乡村有着深厚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乡村可充分发挥生态建设的美学价值与经济效益,综合利用各种审美元素,构建乡村审美场域,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开展绿道建设、风貌整治、院落美化,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形态布局优化调整,建设体现地域特色、具有人文特性与美学风格的生态家园,以期净化乡村人文环境,推进技术美、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交融与发展。最后,乡村应加强宣传引导,可通过乡村喇叭、宣传画、横幅、公益广告等形式,加大对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的科普力度,或通过成立志愿服务队、村民环保队等群众组织开展环保公益活动,传递文明理念,提高村民审美素养,汇聚起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塑造乡风文明新风尚。

结语

河南省社科院院长谷建全指出,“修武县通过美学改造的探索,将农村党建阵地建成了可听、可看、发自内心喜欢的美学载体,用低成本、易操作的方式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感召力,带动了产业发展和人气兴旺。”[7]修武美学经济所带来的乡村振兴范式,为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美学价值的实现机制、思考县域经济与美学理念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支撑点,具有一定创新性和示范性。新时代只有厘清乡村振兴的经济、文化、生态审美之维,发掘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亮色和成色。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01).

[2]李亦奕.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N].中国文化报,2022-05-08(01).

[3]王思斌.乡村振兴结构與以经济社会生活振兴为本的政策发展[J].河北学刊,2022,42(01):172-179.

[4]熊清华.乡村振兴视域中的乡村民宿生活美学探析[J].美术大观,2019(06):124-125.

[5]徐金海.教育振兴乡村:逻辑起点与实践路径[J].人民教育,2022(10):39-4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

[7]王胜昔,尚杰,王玉鹏.摸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N].光明日报,2021-03-23(09).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发展阶段我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机制与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21BKS083;2022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党建美学与乡村振兴百个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2210327037Z。

作者简介:孟甜(1999-),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李骏(1977-),女,江苏张家港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审美教育、教育哲学。

(责任编辑董国珍)

猜你喜欢
修武县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小康路上,我们携手共进——修武县住建局扶贫纪实
修武县
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的制度探索——以修武县为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修武县岸上乡东岭后村
修武县岸上乡一斗水村
修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