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偏科大师破格进名校

2023-08-03 02:12黄田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28期
关键词:杂感张充罗家伦

黄田

罗家伦数学零分

被破格录取

中国近代教育家罗家伦,自幼饱读诗书,不仅在思想上十分进步,在文学方面亦颇有天赋。

1917年,罗家伦投考北京大学文科,恰逢胡适判阅他的作文试卷。见到如此文笔和思想的年轻人,胡适大为惊讶并且毫不犹豫地打了满分。谁知当胡适向学校招生委员会推荐罗家伦时,校委们查看罗家伦的数学成绩竟然是零分,取弃争论之际,主持招生会议的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罗家伦进入了北大文科主修外国文学。

臧克家三句“杂感”

打动主考官

现代诗人臧克家,1905年出生于山东,幼年家境贫寒,但受到祖父和父亲喜爱诗歌的影响,他几岁便能够全文背诵《滕王阁序》《陋室铭》等名篇佳作。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他的国文成绩不仅在班上数一数二,且在当时颇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学期刊《语丝》发表了白话诗。

1930年,26岁的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二是《生活杂感》,两题任选。臧克家在考试题《生活杂感》中只写了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三句“杂感”短小精悍却极富哲学道理,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破例给了98分的高分。结果,臧克家虽然在数学考试中吃了“零蛋”,但他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

“才女”张充和对数学

一窍不通

张充和,1914年出生于上海,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因七八岁就开始学写诗而被誉为“才女”。

1933年,19岁的张充和来到北平,参加姐姐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礼。也正在这个时候,第二年夏天将举行大学入学考试的消息传来,亲人和朋友都劝张充和不妨试一试。当时的大学入学考试,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国文、历史、英语和数学。对于前三门,张充和信心十足,但数学考试却难倒了张充和,她之前从未接触过这门学科,不明白该从何入手。1934年,家人為张充和的数学考试准备了圆规和曲尺,结果从考场出来她只说了一句话:“那些计算工具我没用,因为我连题目都看不懂。”

发榜时,虽然张充和的数学考了零分,但她的国文、历史、英语成绩都很出色。此时,胡适已升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当他看到张充和的作文时,立刻大喊:“这个学生我要了!”但当时北大规定:任何一科是零分,都不能被录取。于是,胡适便跑去找到数学改卷老师,请对方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卷子上“找出几分”。谁知这位老师坚持原则,一分也不肯给。胡适只好找到校务委员会据理力争,北大才最终破格录取张充和。(摘自《浙江工人日报》 )

猜你喜欢
杂感张充罗家伦
张充和:一生爱好是天然
张充和欲扔进纸篓的《仕女图》
糖尿病杂感
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观赵胥画作杂感
罗家伦:登门求贤彻夜不眠
罗家伦的倔劲
闲居杂感
跟尼赫鲁较真的中国大使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