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印记下工人新村公共空间改造研究
——以曹杨一村旧住房成套改造工程为例

2023-08-04 05:45陈军石CHENJunshi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6期
关键词:厨卫一村工区

陈军石 CHEN Junshi

城市更新;工人新村;历史印记;空间改造

0 引言

城市老龄化已成必然趋势,城市发展经历了“城市化—大城市郊区化(城市空心化)—城市更新(城市复兴)”的发展历程[1]。在发达国家,城市更新由拆除贫民窟运动转变为小规模、分阶段循序渐进式的综合改造,如英国城市更新经历半个多世纪,形成“以人为本”理念为核心且强调社区参与的社区复兴,以及城市休闲娱乐、商务零售、居住环境、文化氛围等多元化层面的整体更新。

1980年后,上海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2016年编制完成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以存量用地更新满足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在历史文化保护基础上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促进空间利用向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转变”[2]。上海住宅类型中年代久远且数量较多的为工人新村,其从简单建筑立面刷新、房屋承重加固向提升品质、文脉保护的有机更新发展,并结合以人为本原则,注重小区、街道、社区整体环境空间改造,形成一系列“微空间、微改造”设计、街区复兴改造计划等,使旧社区焕发新生机。如鞍山新村将住宅沿街面长200m的通道打造为创业集群SINCE2035空间,形成新老共存且充满活力的社区空间。

1 工人新村

1949—1978年,由政府出资,按照统一投资、统一建造、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原则,为工人群体建造公共住宅[3],工人新村由此诞生。1952年上海曹杨新村的建成为解决工人住房问题提供了方向,成为全国工人新村典范,其后在广州、东北地区相继建成许多工人新村。随着时代变迁,曹杨新村等老旧工人新村住宅已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亟待更新改造。

1.1 乌托邦式的共享社区

五四时期,新村理念从日本引入我国,成为流行于新青年间的一种思潮,其提倡“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村理念。同时代“邻里单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思想在多国广泛传播。曹杨新村规划设计负责人之一的汪定曾先生于1945年撰写《我国战后住宅政策泛论》与1946年《市区重建与解决房荒》中均提出“邻里单位”是解决住房问题的理想蓝图[4]。曹杨新村在早期建设时选择距上海市区8.4km的沪西工业区外围开阔农地,规划4个“邻里单位”,中心设置小学,外围有图书馆、消费社、公园等公共设施,保留大片绿地,其合理的空间布局与完备的公共设施使共享生活模式极大地反映出工人阶级的优越性。

1.2 花园式户外环境

曹杨新村环境优美,苏州河支流由此经过,被多条河浜环绕;居住小区之间以自然河道、公园及大片绿地相隔,宽敞的前后院,家家户户养花种菜,每片组团之间设集中空地供居民纳凉、聚集聊天,既是集体生活的发生地,又容纳了部分家庭活动,成为被人羡慕的“花园洋房”。著名长篇小说《繁花》、电影《今天我休息》中的生活场景皆将此处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先进、潮流、花园式环境是其代名词,也是当时工人生活的典范。

1.3 有限的私人空间

在私人空间方面,基于集体主义和“以厂为家”思想,采用标准化设计套型,并通过“定额指标”规定住宅人均/户均面积。1950年新村住宅人均居住面积要求小于4m2,户均面积为12~16m2,3~5户合用厨卫。除开展集体活动外,洗衣、晒被、做饭等家庭活动只能在户外进行。随着条件改善,1980年后建成的5~6层建筑及1990年后建成的高层公寓,其户均面积达90~120m2,且存在独立厨卫。

2 工人新村的代表——曹杨一村

2.1 历史的空间肌理

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的曹杨一村,是我国第一个工人新村,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灰墙红瓦的3层混合结构住宅沿曹杨环浜依地形排列展开,总建筑面积48773m2。建筑布局分为4个工区,一工区位于东北侧,共15栋;二工区位于西北侧,共12栋;三、四工区位于南侧,共21栋(见图1)。如今依然可见“邻里单位”内容如下:①曹杨路、中山北路位于“邻里单位”外围,内部采用曲线道路设计,形成幽静的环境,通而不畅;②中心含1所小学,外围包括邮局、银行、医院、电影院等公共设施;③河道两侧为大片绿地,现存1个公园,每个工区内含1处中心绿地。

1 工区分布

2.2 改造前问题

2.2.1 居住环境狭窄

曹杨一村自建村以来,遵循“5年小修10年大修”原则,维修仅限于建筑外立面破损修复与管道搭接;1962年进行3层加建;2010年为迎世博会进行全方位粉刷,但均未彻底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每户12~16m2的狭小居住空间,未设置独立厨卫,缺乏户外活动空间。

2.2.2 生活场所缺失

经踏勘发现,曹杨一村的居住空间不足,引发公共空间占用问题,导致户外空间越来越少:1楼居民占院搭棚;2~3楼的天井、阁楼等被居民的私人物品占用;户外活动场地晾晒被褥(见图2);私家车、自种菜箱无序停放。如表1所示,居民户外活动需求较大,且以高龄老年人群为主。

表1 户外空间分时使用情况

2 户外空间现状

3 更新改造行动

3.1 启动

2019年,曹杨一村整体改造工程启动,为切实改善其居住环境,设计团队对现状环境进行全面调研,并对住户进行公开意见征询,了解其需求,如独立厨卫、改善居住条件、晒太阳、停车位、绿化、夏季纳凉晚会等。

基于《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曹杨新村街道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主题的实践样板。作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基础,曹杨新村需从“五宜”(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角度出发进行更新改造。曹杨一村位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核心区域,其改造既需体现“五宜”原则,又可解决小区实际问题,故应在小区环境共享、工区特色营造及区域人文风貌3个方面进行改造,实现现代为里的宜居性、模范为表的标识性、艺术为魂的人文性。

3.2 现代为里的宜居性

3.2.1 独立厨卫

现代为里必须符合现代居住方式,厨卫独立是首要问题。改造在保证住户数量、建筑总平面布局及轮廓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建筑北立面内凹尺度,通过改变楼梯位置获得较大空间(见图3)。考虑到老年人出行问题,对楼梯进行增加宽度与放宽放缓踏步改造,使每户既套型完整,又增加了4m2面积,实现独立厨卫。在空间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可利用户外低效率空间,使建筑外部与内部空间扩展融合、重新组合,以获得更多的空间。

3 建筑内部空间改造

3.2.2 旧场地新生活

1952年,曹杨一村建造时,每个工区皆有充足的户外空间,如今部分空间仍在使用,部分已废弃,如居委会所在地二工区的中心广场原为围合式小广场,北侧为舞台,曾是居民开展各类活动的场地。现今,厚重的绿化覆盖了广场周边,被褥晾晒占用广场空间,故改造保留广场以满足居民举办纳凉晚会等活动需求,核心广场增加风雨廊架,结合廊架设置电子屏幕,形成舞台背景及广告设施,中心活动区设置多元化场地,赋予场地新面貌(见图4)。

4 二工区中心广场改造前后对比

3.2.3 功能性景观元素

通过日照分析发现,曹杨一村户外区域均能满足4h日照晾晒时间,若能整合出晾晒区即可实现空间释放。经过布局,于建筑南侧2.0~2.5m处形成线性晾晒区,使其功能集中化、固定化与方便化。晾衣架设计从晾晒功能的实用性、耐久性,空间利用的有效性,以及与环境协调等方面展开。

1)为方便老年人使用,横杆高度设计为1.5m,两侧立柱高1.7m。

2)“可收纳”式晾衣架兼具空间效率及安全性。

3)明亮的色彩使功能性元素成为景观。

3.3 模范为表的标识性

3.3.1 特色营造

上海是我国轻纺织业的发源地,曹杨一村入住的第一批工人即棉纺织业劳模,故通过特色营造唤醒场地记忆,让劳模重新找到认同感与归属感。一工区“忆”主题空间选择“棉花”为设计元素,通过棉花的意向形态将健身设施、休憩空间、聚会场地巧妙融合。场地中的廊架通过“针为柱、扣为顶”针线的隐喻,将结构与庇护功能相结合,使有限的空间既可满足多功能性,又能体现纺织主题,增强居民的认同感。

3.3.2 标识还原

出入口大门采用标识还原的改造方式。门头“曹杨一村”标识展现其历史地位,将身份与标识紧密关联,再次提升劳模的归属感(见图5)。

5 大门改造前后对比

3.4 艺术为魂的人文性

3.4.1 宜居人性化尺度

曹杨一村周边绿树环绕、水景连绵,风景如画,具有宜人的园景街区尺度。基于此,改造自工区主干道开始,打造内外景致互相渗透的花园社区。设计重新划分主干道横断面:4m机动车消防通道、3m单边侧位停车及2.5m人行道与树穴组合,既可解决无序停车问题,又规划了安全步行空间,道路两侧行道树成为四季景观。

3.4.2 宜游存留记忆

户外空间营造是挖掘空间特色的过程,在曹杨一村三工区的狭长场地中现存1处紫藤廊架,紫藤年年开花,景致独特,但场地空间密闭,视线与活动空间受限,健身设施与破损的树穴座椅切分了场地,导致空间利用率较低。通过梳理绿化空间,整个空间在视觉上更加通透,翻新的紫藤廊架与休息区结合,扩大了活动区域,提升了使用率,同时保留紫藤花开的记忆。

4 结语

作为我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一村在经历时代变迁后,通过更新改造使建筑与环境均获得全方位改善。其不仅是工人新村,更是一代人的荣耀记忆。曹杨一村改造实践利用原有空间要素,运用新设计手法对环境作出整体提升,并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展现其应有的人文风貌。

猜你喜欢
厨卫一村工区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关于铁路编组站减速顶工区标准化建设研究
百得厨卫
浴室家居色彩趋势研究与应用
精确发现溢流研究及在西北工区现场应用
铁路隧道定额工区长度和通风管线路工程量计算规则探讨
耀眼的橘红色——河南省焦作市公路局养护工区养护机械队速写
一村三英烈
从2015上海厨卫展看卫浴行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