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性理论下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

2023-08-04 09:42蒋大海
国际公关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新乡贤乡村振兴逻辑

蒋大海

摘要:新乡贤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以往对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逻辑的研究还不够。本文依托嵌入性理论分析了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并通过引入Z镇案例,对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进行了探究。通过分析得出,高嵌入性新乡贤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从营造情感、搭建平台、打造项目几方面形塑高嵌入性新乡贤,提升其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效。

关键词:嵌入性理论;新乡贤;乡村振兴;逻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面对当前乡村振兴人才缺失的境况,新乡贤作为有能力且有意愿的参与主体,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2015—2018年,中央 “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2018年颁布的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中也再次提及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由此可见,新乡贤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此外,学界也对于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展开了深入研究,有学者对乡村振兴进程中新乡贤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如高万芹 “按照新乡贤是否在场和是否精英将其划分为在场精英乡贤、不在场精英乡贤、在场平民乡贤和不在场平民乡贤四类。”[1]吴莉娅阐释了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认为 “新乡贤能够提供资金、人才、信息、技术、文化、组织等资源,以解决乡村振兴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的窘境。”[2]还有学者分析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两种不同模式,并认为这两种路径都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但其内在逻辑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却有所不同。[3]付翠莲和张慧则分析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内源性动力不足、制度保障体系不顺以及参与目的遭受质疑等困境,并从制度法律法规、搭建交流平台以及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纾解建议。[4]

综上,学界当前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视野广阔,角度深入,为后续展开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当前研究仍有薄弱之处,如对于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逻辑考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此,本文依托嵌入性理论分析了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并通过对Z镇的实际案例进一步分析了其实践逻辑,以期丰富对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关研究。

一、理论逻辑

(一)嵌入性理论及其基本维度

“嵌入”被用来描述两个事物 (包括社会结构、观念要素等)相互衔接与互动的过程,或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状态。[5]嵌入性作为一种关系性概念,其最先是由卡尔·波兰尼在其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提出,用于分析经济活动与社会的关系。随后,嵌入性理论集大成者格兰诺维特将嵌入性理论进一步丰富,认为 “行动者并非孤立在他们的社会脉络之外做出决定,相反,他们有目的的行动背后的意图嵌入在社会关系具体且不断发展的系统中。”[6]因此,嵌入性理论认为人类的经济是浸没在其社会关系之中的,反映着一个或多个相互关联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描述相关主体之间关系的理论范式。

有关嵌入性理论的维度,格兰诺维特基于其社会网络研究,将中观层次的社会网分为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和时间性嵌入三个层次。[7]格兰诺维特认为:“关系性嵌入指的是一个人与特定他人的关系本质,……,这种嵌入对个人经济行动具有强大而直接的效果。”[8]关系性嵌入基于双方之间的需求和目标,强调双方基于互惠预期而发生的双边关系。在格兰诺维特看来,结构性嵌入指的是一个人嵌入的网络的整体结构对个人所施加的影响。结构性嵌入对所嵌入的组织有着更为微妙和间接的影响,它强调社会关系网络的整体功能,其涉及范围要比关系性嵌入更大。对于时间性嵌入,格兰诺维特认为人们并非每天都更新记忆,而是通过自身认知能力将过去的一些细节储存,当日后再和特定对象打交道时,能够从过去得到的共同理解与感情开始。即是说,时间性嵌入能够通过历史感情达成现实关系网络的形塑。这三个层次也成为嵌入性理论框架分析的经典维度。

(二)逻辑呈现

作为一种关系性理论范式,在乡村振兴场域下,新乡贤的嵌入性实质就是指新乡贤与村民、村两委及村庄等多元主体之间的联动关系。新乡贤的嵌入维度在乡村振兴场域下也就演变为通过交往性嵌入、结构性嵌入以及情感性嵌入等维度来实现良好嵌入。交往性嵌入意指新乡贤与村民群众的有效联系,新乡贤的交往性嵌入越深,与村民的关系就越紧密,越能够获得村民群体的支持和信任,从而更为有效地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结构嵌入性则指新乡贤与村两委之间的关系,结构性嵌入越高,說明新乡贤与村两委之间关系越清楚、越融洽,越能够取得合法性地位,从而调动资源。而情感性嵌入指的是新乡贤与村庄之间的文化感情纽带,新乡贤的文化性嵌入程度越高,越能够提升新乡贤的适应性。

综上而言,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就在于新乡贤通过交往性嵌入、结构性嵌入以及情感性嵌入来深度嵌入乡村振兴场域之中,从而有效发挥作用。新乡贤的嵌入性越高,越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更有效地引导村民的行动,其调配村内资源的能力和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适应程度越能够得到显著性提高,而这些方面又体现出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不断提升。

二、实践探析

(一)Z镇基本情况

Z镇位于S市D县西南,辖区面积4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6万亩,户籍人口33 585人;下辖1个社区以及12个行政村。Z镇以卓筒井遗址及盐卤文化闻名于世,其中卓筒井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采盐技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此,农旅融合旅游产业便成为该镇重点发展内容。此外,每年3—4月举办的桃花节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Z镇在2018年和2020年分别荣获 “省级特色小镇”及 “年度文化和旅游工作文旅发展先进镇”称号。

(二)具体实践

近年来,Z镇以S市新乡贤统战示范项目为契机,以乡贤联谊会为载体,创新实施 “三三三”新乡贤工作模式,让新乡贤在助力乡村振兴中 “卓尔不凡”“同向发力”“井井有条”,探索出了一条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该做法也被评为实践创新优秀成果。

1. “三大工程”促进新乡贤回流

一是实施 “强会”工程。Z镇依托新乡贤联谊会建立了新乡贤名录库,并通过健全新乡贤认定程序、准入负面清单、退出机制,搜索建立了368名新乡贤数据库。与此同时,还通过异地平台在成都、重庆等地建立新乡贤驿站,吸纳本地在外乡贤200多名,为新乡贤的进出打造良好平台。二是实施 “结亲”工程,Z镇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传递乡音乡愁,联络、组织、宣传、动员县内外新乡贤。如Z镇党政领导班子通过实地开展 “双联结对千人新乡贤联谊交友”行动来联动新乡贤代表人士,并通过组织建设网上乡贤联谊会,实现传递乡音乡谊乡愁0.2万人次,对于引导新乡贤回归起到良好作用。三是实行 “给位”工程。近年来,Z镇聚焦打好 “赠乡贤冠、送乡贤榜、塑乡贤墙、冠乡贤名、编乡贤书”五大组合拳,着力建设新乡贤工作平台,建立村级乡贤馆3家,并组织开展 “十佳乡贤”评选活动,对获奖乡贤进行表彰。除此之外,还积极推荐新乡贤进入村、镇、县级机构,推荐11名优秀新乡贤人士为县、镇 “两代表一委员”,5名新乡贤被选为 “名誉村委会主任”。这些举措使得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合法性得以提升,能更好代表村民利益、传递公共精神。

2.三大行动推动新乡贤发力

在吸引新乡贤回流后,Z镇积极开展 “产业兴村、环境美村以及善治安村”三大行动,全镇从各个村、社区评出54名新乡贤,使其通过各种方式在参与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发挥新乡贤 “领头羊”作用,推动产业兴村。如Z镇积极号召远在他乡经商的C某回乡发展油桃产业,组建油桃专业合作社,实现Z镇油桃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二是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优势,大力开展以 “我是乡贤,有心事向我诉、有难事找我办”为主题的 “乡贤亮身份、晒服务”活动,推动Z镇环境整治态势不断向好。三是积极开展以 “文明联创、治安联防、应急联动”为主要内容的 “三联机制”比赛活动,聘请18名新乡贤担任协商议事员,开展协商活动169次,帮助调处纠纷482起,如新乡贤L某主动参与到Z镇化解村民矛盾化解队伍中来,多次成功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推动了Z镇文明和谐建设。

3.三有保障促进规范化运行

在大力引回新乡贤、充分发挥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Z镇也更加注重提升新乡贤的保障力度,不断从制度、组织、物资三方面强化对新乡贤的保障。一是制定了 《新乡贤规范化建设意见》,使得新乡贤工作有法可依,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了具体化的考核细则,新乡贤工作不断走向规范。二是建立由镇党委统一领导、相关人员各负其责的新乡贤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新乡贤工作纳入13个村 (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内容,新乡贤工作的重要性得以提升。三是不断完善新乡贤工作的平台建设及经费保障。为保障新乡贤高效发挥作用,Z镇建设了450余平方米的 “一站式”新乡贤服务中心,并添置LED电子显示宣传屏、触摸式信息查询电子屏以及投影仪等技术设备来推动新乡贤工作提质增效。此外,Z镇还严格将村 (社区)统战经费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新乡贤工作的日常经费得以有效保障。

Z镇通过创新实施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 “三三三”模式,使得新乡贤在助力Z镇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通过新乡贤的带领实现了Z镇在产业、文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扎实推动了Z镇乡村振兴进程。

(三)实践逻辑

在嵌入性理论视角下,Z镇成功创新实施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 “三三三”模式的逻辑就在于实现了新乡贤在乡村振兴场域的高嵌入性。Z镇通过多种形式的乡愁乡音文化传递,吸引新乡贤回流,从而实现新乡贤的高情感性嵌入;通过建设新乡贤工作平台、开展 “十佳乡贤”评选等活动加强新乡贤与群众的交流,达成高交往性嵌入;通过开展 “给位”工程,推荐新乡贤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名誉村委会主任等方式实现了新乡贤的高结构性嵌入。通过对Z镇案例的分析得出,Z镇 “三三三”模式实现了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三个维度的高嵌入性,通过形塑高嵌入性的新乡贤,提升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意愿,充分发挥了新乡贤的作用,切实提升了新乡贤成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效。

三、结束语

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构筑多元合力。在当前乡村空心化现象的现实背景下,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缺失,新乡贤作为有能力、有意愿的重要主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分析得出,高嵌入性新乡贤能够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达成乡村振兴有效的现实目标。具体而言,首先是要营造乡土情感,主动采取多种形式传播乡音乡情,吸引新乡贤回流;其次是搭建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平台,用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措施,并通过对村两委的结构性开放等方式留住新乡贤;最后是打造项目,让新乡贤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公共文化建設、人居环境治理等具体项目中,发挥新乡贤的带领作用,在实践中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高万芹.乡村振兴进程中新乡贤的类型界定、功能实践与阻力机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9,21(05):87-95.

[2] 吴莉娅.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14(06):86-90.

[3] 高万芹.社会动员与政治动员: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与内在逻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22(04):91-102.

[4] 付翠莲,张慧.“动员—自发”逻辑转换下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路径[J].行政论坛,2021,28(01):53-58.

[5] 王名,张雪.双向嵌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自主性的一个分析框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49-57.

[6] 钟楚原,李华胤.青年人才何以助力乡村振兴:基于 “嵌入性—公共性”框架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3(01):50-60.

[7] 张爱红.短视频嵌入文旅融合的产业传播路径探究:基于格兰诺维特嵌入性理论的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6):60-70.

[8] 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Granovetter).社会与经济:信任、权力与制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新乡贤乡村振兴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德润永川“新乡贤”
沧州七旬老人成“新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