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路径研究

2023-08-04 09:42赵媛媛
国际公关 2023年11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社会工作

赵媛媛

摘要: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社会日益显著,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新的养老需求。“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养老模式与新的养老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但该模式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老年群体认可度较低、养老服务专业性不足和社区管理体系不健全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究社会工作与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适配性,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优势讨论社会工作介入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可行性路径,以此推动 “时间银行”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社会工作

随着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和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截止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6 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9 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1]国家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颁布了很多政策,例如,《“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平台化展示,建立健全为老年人志愿服务项目库、鼓励机构开发志愿服务项目”;《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 “加大社区养老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志愿服务等健康发展”。[2]现在社会的养老模式正在逐渐向社区养老转变,传统的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养老服务需求,而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正好解决了传统养老模式与新的养老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时间银行”可以理解为以服务换服务,志愿服务者通过服务有需要的老年人来换取服务时间,将来当自己有需要时可以消耗积累的服务时间来接受其他志愿服务者的服务。“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以 “互助互惠”为基本原则,将 “老有所为”和 “老有所养”结合在一起,通过志愿活动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充分利用社区的养老资源,在实现现代化治理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社区居民间邻里关系的良好发展,营造温馨的社区氛围。[3]目前,“时间银行”在我国还处于探索试点的阶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

一、“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应用困境

(一)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的限制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主流的养老方式仍然是机构养老或是子女赡养。因为传统养老观念的限制,现在的老年群体对于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认可度较低,导致参与热情也不高。从保障性上来看,“时间银行”没有很明确的政府保障文件,在可信度上远不如传统的养老模式。[4]而且从现有实践经验来看,老年人在兑换志愿时长时,往往会选择兑换成实际的物品,很少有人换取服务时间,这违背了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本来的意义。

(二)志愿服务者的专业性不高

一般情况下,“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服务内容方面划分得比较细致,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但是当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失能或残障人士时,就要求志愿服务者掌握一定的专业护理知识。[5]“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者主要是社区中的低龄老人,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护理知识培训,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老年人对于 “时间银行”的信赖度很低,这不利于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发展。

(三)社区管理体系不健全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一般是由社区组织并开展活动,但是从实践经验上来看,社区的 “时间银行”管理体系并不健全,这就导致 “时间银行”的可持续性很低,无法达成互助养老的目标。[6]而且,不健全的管理体系也会导致数据丢失,社区工作人员的流动也会导致数据不全,这会对参与志愿服务的老人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老年人不认同 “时间银行”。

二、社会工作与“时间银行”的适配性

(一)理念相合

社会工作一直秉持着 “助人自助”的理念,而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则坚持 “互助养老”,二者的理念十分契合。社会工作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通过介入充分挖掘服务对象的优势,帮助他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服务对象由依赖转变为主动。而且,与社区志愿者相比,社会工作者在 “时间银行”中的优势更加明显。首先,社会工作者拥有专业优势,能够提供更具体、细致的服务;其次,社会工作者的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时间银行”行政化,能够更直接地帮助到服务对象;最后,社区社会工作所强调的构建良好的邻里关系与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目标相同,它们都注重培养社区居民互助互惠的良好美德。

(二)社会工作可以提升服务专业性

一方面,从养老志愿者角度出發,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促进老年人养老思维的转变,帮助老年人发掘自身的社会价值,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感,而且也能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提升养老志愿者本身的专业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志愿活动;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还体现在奖励、评估机制的建设上,完善的管理机制更有利于 “时间银行”的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社区资源利用率

社区社会工作强调充分挖掘社区资源,重视社区参与和社区发展,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链接者可以给 “时间银行”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帮助。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掘并培育社区力量,例如社区内的青少年群体、全职妈妈等,促进代际融合;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能够通过链接各种资源丰富社区活动,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 “时间银行”中去,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社区认同感,为 “时间银行”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社会工作者在“时间银行”中的角色

(一)服务提供者

在服务开展前,社会工作者会对社区老年人的基本身体状况、养老需求、邻里关系和精神需求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估,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目标和服务方案。专业服务的开展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需求,还可以帮助老年人实现社会价值,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

(二)资源整合者

从外部资源来看,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不同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整合相关资源,为互助养老活动提供环境支持;从内部资源来看,社会工作者可以带领社区内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参与到 “时间银行”养老活动中去,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的社会资源与优势潜能,帮助其发掘自身的社会价值,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帮助他们实现自助。

(三)政策倡导者

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互助养老不只是为了促进 “时间银行”养老活动的顺利开展,还可以在开展服务的同时评估相关养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完善建议,初步建立起城市社区养老的稳定模式和操作细则,并通过专报、谏言、会议等方式,传达基层的声音,倡导政策完善。完善的政策可以扩大受益的老年群体规模,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也能够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持续性提升。

四、介入路径研究

(一)收集资料并宣传 “时间银行”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合作进行服务宣传,在记录老人的基本信息和基本养老需求的同时,向老年人详细讲解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基本概念和优点、特点,使他们对 “时间银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经过数据分析后,总结社区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如生活照料、心理慰藉、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然后根据需求评估结果设计介入方案,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在宣传方式上,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养老知识讲座、社区公益活动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将健康生活理念和 “时间银行”的优势传递给社区老年人,以此提高公众对于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知晓度和认同感。

(二)满足社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社会工作强调从优势视角看待服务对象,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老年人由于长期没有从事社会劳动,缺乏兴趣爱好,普遍会出现精神空虚的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设计并开展以文化娱乐为主题的社区活动,帮助老年群体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满足他们对于文化娱乐的养老需求。一方面,文娱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老年人对养老社区活动的兴趣,鼓励更多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促进老年人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认可,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潜能与优势,拓宽社会支持网络,从而培养老年人对社区的归属感,增强对于互助养老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参与文娱活动可以帮助老年人学习更多知识,增强自我效能感,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新鲜事物,最终达到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目的,提升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

(三)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强调 “互助”,在这种背景下,把老年人当作弱势群体的思维需要改变,老年群体也拥有自己的潜力和潜在资源。社会工作者在优势视角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充分挖掘养老志愿者的潜力,并且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提升志愿活动的效果。因此,通过专业活动对养老志愿者进行能力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培训活动除了提升社区养老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促进 “时间银行”养老服务顺利开展以外,也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社会认同感,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在培训内容方面,对于养老志愿者来说,需要注重提升保健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和老年服务技巧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保健能力的提升,对于高龄老人来说,他们行动不便,最需要的就是一些基本的护理服务。因此,养老志愿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护理知识,能够根据服务对象当前的身体状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维持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护理本质上是一种助人行为,为老年人在身体健康方面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关怀和专业的健康服务管理能够给服务对象带来温暖和满足,也有利于实现养老志愿者的社会价值。

养老志愿者的应急处理能力也很重要,它要求服务志愿者能够对突发事件快速做出反应并有效解决。掌握了应急处理能力的志愿者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积极响应,运用专业的知识组织救援工作迅速开展,避免危险的发生。在养老志愿服务中,应急处理能力主要体现在老年人噎食急救、突发胸痛胸闷急救、晕厥急救、跌倒急救等方面。除了学习急救知识外,还需提升养老志愿者的心理素质,在发生危险情况时,只有先保证自己状态稳定,才能够有条不紊地采取救护行动。

老年服务技巧也应该得到重视。老年群体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例如,知觉系统退化,出现视听障碍;由于肌肉萎缩和内脏功能下降,不能承受剧烈运动;因为脑细胞减少而出现反应慢、行动迟缓等。随着机体功能的下降,老年人很难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环境适应能力逐渐降低,社会参与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最后导致老年人产生自卑或孤独的情绪。因此,在开展 “时间银行”养老活动时,养老志愿者需要注重服务技巧的使用。而且在学习服务技巧的同时,养老志愿者也提升了自我,降低了自身出现消极情绪的可能性。

(四)链接多方力量

“时间银行”养老无法仅依靠社区或是政府实现持续发展,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挖掘社区本土资源,将本社区拥有的空间、设备、人力等各种资源利用起来,为老年人的互助养老活动提供环境支持。作为重要的资源链接者,社会工作者可以围绕社区,从周边企业、医院、学校、社会组织等渠道拓展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筹集更多资金、物资、人力和技术资源。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动员社区内的年轻力量参与到 “时间银行”中去,促进代际融合。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也需要对社区内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养老服务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支专业的互助养老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

五、结束语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已成为一种养老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老年群体新的养老需求。“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能够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养老需求和精神需求,对老年人的自主选择权予以尊重。而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的工作方法和价值理念从个体、社区、社会环境等方面介入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将推动 “时间银行”的持续性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社会工作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具体的介入路径仍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且,其他解决问题的途径也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探索、求证。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2] 梁宏.中国人口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基于历次人口普查公报的分析[J].南方人口,2021,36(04):47-58.

[3] 王泽淮.时间银行: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新形势[J].社区, 2003(12):23.

[4] 张娇娇,徐光.“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6):123-126.

[5] 祁峰,高策.发展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难点及着力点[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20(03):19-25.

[6] 陈际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基于积极老龄化的理论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20(01):68-74.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社会工作
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调查报告
瑞士的“时间银行”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
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