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探析

2023-08-04 12:18李港
国际公关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探析乡村振兴

李港

摘要:2023年3月国务院文件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全面脱贫攻坚过渡期,为统筹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 “三农”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局与农业农村部门将改变运作模式。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与农村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进行探析,以期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探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的现代化工作一直都是我国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诠释了乡村振兴战略并非单纯地加快乡村经济发展,还包含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的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现代化农村,是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可或缺的一步。

一、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现代科学为重要突破口,以农业为基础,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装备,从而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飞跃。乡村振兴战略,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点,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不能脱离农业农村现代化,二者休戚与共、互联互通。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前提,乡村振兴战略给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旗帜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要求必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生态宜居成为重要的任务,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建设农村的同时,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积极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助推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保障,改善农村基本设施时,需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提升农民的精神面貌;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更是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求健全管理体系,创新管理理念等,保证了各项任务的有效实施;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经过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二)乡村振兴战略明确目标

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牢牢把握住中国农村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将以往 “农村为城市服务、农业为工业服务”转变为新时代 “城乡协同、工农业协同”发展目标。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城镇化水平提高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来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由 “城乡统筹”向 “城乡融合”的转变,是要把注重农村农业发展转变为注重乡村综合发展,破除城乡结构壁障,实现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等要素自由流通。农村现代化不再限于农业的现代化,而是包括农业和工业在内的农村整体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差距,在于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2]

(三)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动力源泉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实现要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3]这说明新时期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人,重点是开展 “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培育能建设现代农业、新兴产业与美丽乡村的人才队伍。近年来,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 “步履维艰”的短板。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农村智力的回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加之受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个体乡土情结与自我价值追求以及政府行为驱动等方面的影响,农村的智力回流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回流之 “智力”无论从质或量上看,均很难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不能适应新时期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对人才的要求。

二、路径探析

(一)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大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由最开始的 “艰难调整”到如今的 “实质性改善”,党的十九大正式把我国的城乡关系推进到融合发展的阶段。[4]进入新时代,国家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工促农、由城及乡的新型工农城乡经济一体化格局,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制度。要破除城乡之间的障壁,使之向融合发展转变,重点要构建好两者之间的纽带。从距离上看,县是连接城乡的枢纽,以此着力进行以县级行政区划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一体化建设,发挥县城对于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管理等方面的统筹作用。从作用上看,县城作为城市与农村之间联系的纽带,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增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實现城乡之间功能互补。

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完成现代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5]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从多方面努力来推进,尤其是要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使之形成良性互动。城乡融合离不开城市与农村的互联互通,又不能脱离统一指导。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城乡之间关系逐渐趋于和谐,城乡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进入21世纪后,出台了多项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初步确立了城乡统一方针。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农村地区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村落被改造为新型社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各种资源的配置与流通,在城乡融合机制中,各要素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产要素流动既是贫富差距缩小的必然因素,又是城乡之间互通所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整合来开发,才有可能挖掘各个方面的潜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二)以现代农业科技促进转型

增强科技要素支撑作用。从目前我国城乡劳动力转移情况来看,农村的情况是地多人少,荒废的土地越来越多,这也为现代科技带动下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运用科技化、机械化手段,以更少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土地,为农业和农村的现代转型创造了机会。从当前来看,虽然农业科学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然有限,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和实施有效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改善环境条件,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提供有力保障。”[6]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创新的脚步日益加快,在农业科研方面有一定的成绩,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显著加大,人才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但农业科技的总体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仍不相适应。

电子商务推动现代农业转变。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领域中第三产业的兴起,互联网所扮演的角色也日益显现,在农业领域则呈现为农产品电商崛起。电子商务的普及让农产品销售渠道转移到了网络平台,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可以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农产品市场拓宽到线上,市场范围延伸至更大的区域,线上支付使交易变得更加便利高效,同时市场流通更加迅速,经济收益也随之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方式发生改变,使得农产品销售范围扩大,农民获得更多收入,农产品的品质得到保障,消费者更加认可。电商的普及使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电商环境中农产品交易给小农户带来了利益,也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在电子商务的驱动下,小农户能够抓住市场机遇,开发出更多有特色的农产品,创新出更有竞争力的品牌,补充农产品的传统交易缺陷,能够使生产流通领域发生更多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资源少的农业大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做好农业科技工作、盘活农业和农村,才有可能更好地利用农业大国这一条件,给乡村、给国家带来创新生机。

(三)以创新人才培养增进活力

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至关重要,要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就要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让不同门类的人都可以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大显身手,让人才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强有力手段。

加快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对接脱贫攻坚,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宏观政策语境。[7]教育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一要加大乡村教育经费投入,保持资金供给足够,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学生生活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保障。要加强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数字化进程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提升,同时还应当关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环境下资源利用情况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等,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提供保障。二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国家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培养力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由政府统筹、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 “三位一体”乡村师资队伍。要加大对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较多青年教师乐于扎根农村,确保农村教师充足。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水平,稳定其职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促进教师流动,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职业热情,提升其综合素养。

提升农民群众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通过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和指导,让其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一是各地区农业部门要搞好专业种植、养殖大户教育培养指导,把他们打造成懂科技、有素养、能管理的职业化农民。在此基础上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建立一支稳定可靠的技術推广服务团队。二是重视农科教一体化基地的建设,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促进试验科研和推广,保证农业技术科技含量的持续增加。培训农民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信息设备和网络平台进行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宣传,掌握最新资料,提高农业种植水平,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基层组织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乡村振兴工作要发展,需要有人带路,开展国家各项政策和策略执行等工作,因此培养一批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队伍尤为重要。政府部门要创造良好条件,开展人才发展平台的建设,着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具有乡土情怀的人才可以积极加入乡村基层组织队伍中来,为农村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为谱写现代化 “三农”新篇章指明了道路。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破解我国 “三农”问题、巩固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的关键保障。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在农村产业、农村治理、农村文化、农村生态等领域实现现代化发展,建设新时期美丽和谐富足的现代化乡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

[2] 张文彩.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8,7(09):29-31.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 郑兰意.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J].农业与技术,2021,41(18):159-161.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98.

[6] 《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30.

[7] 秦玉友.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教育现代化自信危机与重建[J].教育研究,2021,42(6):138-148.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探析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