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2023-08-04 12:18胡艳玲
国际公关 2023年11期
关键词:走出去河南一带一路

胡艳玲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国内各个行业的发展实现了极大的飞跃。在 “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河南地区的企业要想更好地 “走出去”,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必须将自身的生产经营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紧紧把握住国家相关激励政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勇于迎接挑战,根据自身的具体生产经营情况,选择有效行之的优化策略,从而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为国家与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稳定持续地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对 “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 “走出去”企业对外话语体系构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河南;走出去;企业对外话语体系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是各国开放贸易的友好交流桥梁。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党和政府基于历史前提与发展导向,立足我国的具体国情,放眼全世界,再次为 “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概念,为国内企业 “走出去”的进一步提升,构建起了更为广阔的合作平台。未来随着新丝路的发展走向远方国家的不只是瓷器、丝绸等中国符号,更多的将是中国文化、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建筑与中国资本。因此,国内企业对于 “一带一路”和 “走出去”怎样看待、如何办,已成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进行优化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河南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

按照企业在 “走出去”这一问题上的相关理论要求,其 “走出去”的效果受到控制变量、环境自变量以及内因自变量三个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内因自变量

具体指的是企业能否实现 “走出去”的内在动力因素。河南省贸促会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内因自变量之中,获取他国市场、提升全球市场份额、自然资源以及公司自有资金是最为重要的几点,而塑造优质品牌与获取先进技术则是比较重要的。[1]所以说,省内企业的 “走出去”大多数都是以出口为主要形式,海外投资的类型则主要为寻求市场,而且在规模上相对偏小。

(二)环境自变量

国内政策环境与市场经营环境以及东道国的基础设施、经济政策和政治环境是影响企业 “走出去”的外在驱动与制约因素。其中,国内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经营环境包括企业争取政府服务与優惠的难易程度以及企业的融资与用工成本。在环境自变量中,国内的相关政策与优惠条件,以及东道国的政策与政治情况,对企业的 “走出去”效果有较大影响。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所实施的 “走出去”政策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三)控制变量

在其中几个变量中,解决国内市场饱和与产能过剩问题比较重要。在 “新丝路”的沿线各国中,我国的轻工制造业、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 “走出去”效果要相对较好。

二、河南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企业的 “走出去”是控制变量、环境自变量以及内因自变量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之下的结果,企业在选择 “走出去”的具体发展战略时,要按照自身所处的时间节点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并加以选择。[2]一般来说,河南企业的 “走出去”主要有四种战略选择。

(一)对外出口战略

出口贸易具体可以分为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两种。而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在资金方面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并不适合,只能通过与大企业进行合作,一起搭船出海。因为河南地区大部分企业的规模都相对较小,在人才资源与资金实力上都有所不足,所以河南企业最好的选择是充当上下游产业链中的一环,为大企业提供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借助其营销资源来开展产品出口。

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进行直接出口。现阶段,跨境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模式与新引擎,这种转变直接省去了许多出口贸易的中间环节,减少了企业进行商品出口的成本与难度,进而提高了企业在对外出口中的获利水平,因此是目前企业出口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3]就基础条件来看,河南企业在进行跨境电商出口的过程中具有诸多有利条件,郑州市在我国众多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中属于最早的一批,还由此建立了国内第二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是一种非常适合河南企业的方式。而在间接出口方面,通过与大企业中间商展开合作,让对方负责进行商品出口的方式,对中小企业来说也能免去考虑渠道问题与外贸人员的麻烦,在销售程序上与国内没有太大差别,但相比于企业直接出口,会导致利润的降低,也会提高企业获得他国市场第一手信息的难度,因此会对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加工贸易及许可经营战略

这种战略是属于契约的方式,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对外贸易中经常被用到,可以将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经营风险也相对较小。抛开受疫情影响的年份不谈,2016—2018年,河南地区的加工贸易额大致为1 900亿元、2 100亿元、2 200亿元,呈逐年递增趋势,虽然2018年加工贸易额在省内出口总值中的占比出现减少,但整体上依旧超过六成,这也清楚地显示了加工贸易在 “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的重要程度。这种 “走出去”的方式也比较适合有行业影响力与特定优势的企业,能够有效避免高运费、关税壁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说,河南企业必须加强关于 “专、精、新、特、异”的建设。

(三)企业集群战略

河南地区为中小企业认定特色产业集群的工作是在2014年开始的,而2018年则是为中小企业新认定了特色产业集群,集中在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化工、服装、家居等产业,本质上都是河南省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集群。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企业集群的方式开展 “走出去”战略是河南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转变的有效途径。

(四)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直接对外投资的方式能够有效绕过国际社会上的各种贸易壁垒,直接把服务与产品输出到东道国之内,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获取更为持续的利润收益;另一方面还能提升企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有率,借助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相关政策优势组建新的独资或合资企业,从而减少贸易成本、提高商品销量,增强企业品牌在他国内的知名度。[4]“新丝路”的沿线地区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而这也为河南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对外投资契机。比如,2016年河南贵友实业集团就在国外直接投资建设了 “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这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又比如,河南经研银海种业有限公司在塔吉克斯坦开展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项目建设。

三、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措施

(一)加强经营管理,完善治理结构

在 “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河南企业想要更好地实现 “走出去”,推动自身对外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就必须积极改善并优化自身的内部治理结构,大力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对各个部门工作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从而使企业的执行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结合政府所推行的激励与扶持措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积极合理地加大投资力度,增强企业在他国市场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另外,企业还必须对培养创新实用人才的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定期安排员工接受专业化的职业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同时,有条件的企业还要选派管理人员有计划地前往海外进修,使其学习并掌握当今国际市场上最新的管理模式与知识,为企业进一步深化 “走出去”提供科学的发展意见与建议。

(二)加快技术创新,完善产品结构

由于河南省企业以中小型居多,因此大部分都在 “走出去”中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问题,即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层次尚处于传统阶段、缺乏足够的高新技术創新能力,以至于无法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5]河南企业想要打破现状,其高层管理者就必须加强对技术、产品创新的重视,不断提高研发与应用先进技术的投入,使多元化的技术能够充分运用到产品开发之中,保证企业可以不断推出拥有良好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从而在与国外其他同类型产品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河南省以及地方政府也要按照当地中小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创新进行科学引导,使之积极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知识,以此促使中小企业从低水平的传统粗放分散生产转变为现代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

(三)落实法律法规,优化政策环境

河南省政府想要保证当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由此带动省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对关于企业的法规内容进行科学的调研和评估,深入分析政府所出台的各种法律法规对企业 “走出去”所产生的影响。根据具体的评估结果,相关部门要及时对政策内容加以调整和优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在执行法律法规过程中的负担,为其 “走出去”战略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做好中小企业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的竞争意识、开发意识与风险意识,引导省内的大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提供扶持与帮助,使其能尽快完成 “走出去”,通过与中小型企业互相协作的方式,完成不同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互利共赢。[6]另外,相关部门还必须依法提高对企业的管理与监督力度,建立起完善的对外市场管理机制,引导企业不断进行完善自身,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上的激烈竞争。企业方面也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内部构建起积极有序的工作环境,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做到遵纪守法,不做违背企业与国家利益的事情。

(四)加大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想要实现 “走出去”,就少不了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7]所以,地方政府要按照当地中小企业的具体融资情况,提高在金融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以此来拓展其融资渠道,方便中小企业更好地进行融资活动。[8]比如,各级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让财政部门负责进行注资,对当地在各个行业领域的产品加工龙头、出口创汇企业以及重点项目进行针对性扶持,加强对中小企业进行高新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自我产业升级的支持。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强相应的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中小企业在 “走出去”的战略发展中能够获得可靠、稳定的配套资金。另外,政府部门还要积极鼓励银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惠的贷款策略,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准入标准予以适当放宽,对于那些急需资金开展海外投资的企业,金融行业要在融资贷款方面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增加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融资渠道。企业方面也要做好对国际金融资本的灵活运用,将国家所设立的 “一带一路”专项资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企业对外投资的持续、稳定发展。[9]

四、结束语

在企业的对外发展过程中,国家是最为可靠的后盾与战略补给平台。现阶段,我国的资本输出规模基本超过了引资的规模,未来或许会形成一个 “资本输出”的新时代,使中国的良好发展惠及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在 “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国内企业要加快自身的对外发展步伐,在高水平引进来的同时,实现大规模的 “走出去”,尊重 “新丝路”沿线地区民众的想法,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外的和平发展,通过兼容性增长的方式实现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军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企业 “走出去”战略选择及问题研究[J].江苏商论,2020(09):42-45.

[2] 高红伟,张玉.“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与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影响因素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11):169-171.

[3] 马静怡.“一带一路”背景下黄河流域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系统构建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19(08):89-93.

[4] 孟丽敏.加快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9(03):3-4+39.

[5] 郭军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中小企业 “走出去”的战略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8):42-43.

[6] 樊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软实力构建研究:基于社会责任视角[J].新西部,2018(21):58-59.

[7] 侯旭,韩雨轩.“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语言文化传播研究的新思考[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6(1):1-4.

[8] 王立非,崔璨.“一带一路”对外贸易中的语言服务便利度测量实证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20(3):26-35.

[9] 孙传明,何琪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语言路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14-120.

猜你喜欢
走出去河南一带一路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