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在英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2023-08-04 12:18梁潆荧孙喆
国际公关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化针灸英国

梁潆荧 孙喆

摘要:针灸在英国的传播与发展历史悠久。研究英国针灸的发展简况对揭示中医在西方世界乃至全球的传播都具有标杆意义。本文在对针灸在英国的初始传播和发展期做必要的历史回望的基础上,基本厘清了针灸在英国的现状,即公立院校针灸教育费用高昂,招生情况欠佳;英国针灸协会由本国人主导,中西医融合不够深入;个体和连锁针灸诊所数量众多,尚未产生规模效应;针灸治疗费用不菲,尚未纳入政府医疗保险等。本文提出应通过中西医取长补短交流互鉴、夯实中医针灸教育以及加强对目标群体的宣传、推动针灸疗法及时纳入医保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推动针灸疗法在地化和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针灸;英国;历史回望;现状;国际化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显著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对外话语权有效提升。如今,中医药已经传播至196个国家及地区,且有不少国家将中医药纳入本国医疗卫生体系,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早年就已将针灸归为医疗器械进行管理;澳大利亚有数千家中医诊所,年均门诊人数近300万。[1]由此可见,中医药为世界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世人逐渐应用并依赖中医药。

英国作为一个拥有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国家,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因而有 “世界中医看中国,欧洲中医看英国”[2]的说法。目前,英国的中医诊所超过3000家,其国民普遍乐于接受针灸、推拿等疗法,中医药年均费用高达1亿英镑以上。[3]故此,研究针灸在英国的传播与发展,无论是对研究针灸文化与英国传统及现代医学的融合和交流,还是探索针灸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中国、走进英国甚至走向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一、中医针灸在英国传播的历史

针灸在海外的传播最早可追溯到6世纪至15世纪末,彼时的目的地主要集中于与中国空间上接近且文化上相近的国家。因此,针灸得以原汁原味地传播至东亚。随着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中医药古籍也随着满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货轮从古老的东方之域驶向荷、法、英等欧洲国家。[4]

(一)初始阶段:针灸疗法引发关注

英国对针灸首次大篇幅报道可以追溯到1821年英国外科医生约翰·丘吉尔发表的一篇用针灸治疗中耳炎和风湿病的文章。此后,英国医学界短暂地出现过一股针灸新风潮,医学杂志 《柳叶刀》里也开始提及 “针灸”这一概念。其后,来自圣·托马斯医院的埃利厄茨医生便尝试着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此技术。经过大量实践后,他于1827年发表相关论文 《针灸治疗风湿病42例的临床观察》。

19世纪30年代起,针灸疗法得以在英国进一步广泛传播,不仅 《柳叶刀》所刊登的针灸相关研究文献逐渐增多,就连当时英国的医疗前驱—利兹医院也开始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风湿疾病。

(二)培育阶段:针灸诊所及学院出现

从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中叶,由于针灸仍被正统医学排斥在外,致使这股新生风潮逐渐偃旗息鼓。20世纪前半叶,英国主要医学杂志中只有三篇针灸相关文献。[5]虽然这一时期针灸疗法备受冷落,但英国第一间针灸诊室却在此时生根发芽。1958年,剑桥大学医学博士菲利克斯·曼在伦敦开设针灸疗法诊室,并同时进行授课。1960年,杰克·沃思利开办了英国最早的针灸学校,所培养的针灸师为针灸在英国传播与发展贡献颇大。

(三)成熟阶段:针灸行业学会成立

随着中英两国关系进入全新友好局面,全英范围内迅速兴起了针灸门诊热潮,标志着中医针灸思想在英国由最初的启蒙阶段发展到两国医学思想的交流及融合阶段,这也直接推动了针灸在英行业学会的长足发展。

1970年,英国第一个针灸师行会组织—英国针灸师注册协会 (British Acupuncture and Register)成立。1980年,英国医学针灸学会在伦敦设立,其后不久便参加了第一届世界针灸学科大会,并成为 “国际针灸与相关技术学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edical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echniques)的创始成员组织,1984年至1986年间,其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针灸标准化课题研究,并为规范经络缩略语做出了巨大贡献。1986年,英国补充与替代医学委员会 (The Council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成立,其包括4个成员组织,分别是英国针灸协会、国家医疗草药师研究所、正骨学院及顺势疗法协会。该委员会的成立是英国针灸发展史上的盛事,作为一个在业界享有盛名的组织,它在1998年就已经是一个拥有超过3000名成员的社会团体,为英国各类传统医学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舞台。

二、中医针灸在英国发展问题

自中医针灸传入英国以来,其对于各症状的显著疗效逐渐为英国人所认可,针灸可谓给英国人民的健康带来了福音。与此同时,针灸在英国的深化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挑战。

(一)教育费用高昂,招生情况欠佳

自1980年初开始,世卫组织就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设了传统医学进修中心。1990年以后,英国一些国立大学增设了中医针灸专业。从Middlesex大学自1996年开办首个中医课程以来,截至2013年,英国已有11所大学开设了中医、针灸课程,占全英卫生学院大学的22%。这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过英国针灸专业评审委员会认证就可免试加入该国针灸协会且直接行医。但从2012年起,英国国立大学每年向学生收取6 000至9 000英镑学费。学费的上涨导致这些国立大学的学费比私立学校要高出近5 000英镑,以至于对针灸中医专业的招生产生了严重影响,部分学校因学生数太少便停止招生甚至取消针灸专业。

(二)中医独立性不强

与中国的中医协会比较单一的学术交流功能相比,英国的中医行业学会拥有更多的行政管理功能,如注册和管理从业医生、监管医疗操作等。同时,规模最大的英国针灸协会还拥有着庞大的外籍人士規模,主要由英国人管理,只因大多数国民认为针灸是从中医药文化中独立出来的,可自成一类。而在华裔中医师看来,中医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整体。因而由华裔为主体管理的中医类学会,如英国中医药学会和英国中医师学会就坚定捍卫着中医本就是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的理念,为维护中医药文化的一体性树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在此情况下,以在英华人华裔为主体的相关针灸协会的运转大大受限。

(三)尚未产生规模集聚效应

目前英国中医诊所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分别为个体形式和连锁形式。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康泰中医诊所是英国最知名的连锁中医诊所之一。从1994年开设伊始,其诊治过的病患已超过100万人次。无论消费者是希望买到含有中药成分的药品,还是为由于伏案工作而饱受酸痛折磨的颈背来针灸或者按摩,都能在康泰中医诊所享受到。康泰中医诊所在伦敦中国城里一共有5家门店,可以说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各类消费者。个体诊所的代表是王天俊教授经营的 “王博士中医针灸诊所”,除了日常的针灸治疗,他还提供 “脑病头针”等小班课程,并多次举办小组研讨会、参加西人中医针灸学会的大会报告等,致力于为西方学生讲授针灸和中医药文化。从中医药国际化的实践经验来看,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中医诊所在英国得以立足的根本原因,但分散、个体化的中医诊所难以产生较大的集聚效应。

(四)针灸治疗费用未纳入政府医疗保险

成立于1948年的英国国家健康体系 (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是英国公立性医疗服务的主要载体。英国所有依法纳税人以及拥有半年以上英国居住权的广大居民,均可享有体验该医疗服务的权益。20世纪初,科学医学跻身于英国医疗保健的主流形式。尽管其在疗愈患者层面上已经大有作为,可人们仍汲汲于科学医学之外的疗法。在英国,不少病患接受過中医药和针灸疗法等补充疗法或替代医疗,其中近九成诊疗均未被纳入NHS,患者需要自己承担问诊费用,尤其是中医疗法相对于个别主流医学来说稍显昂贵。例如,一次针灸疗法疗程为30分钟,费用最少要25英镑,有的甚至可高达200英镑。由于针灸费用高昂,很多患者只能被迫减少针灸次数,一般每周针灸一到两次在其经济承受范围内。由于人为地减少了针灸疗法所要求的疗程保障,患者普遍会认为针灸疗法没有给自己的病症带来很好的疗愈作用,从而会对中医药文化以及针灸疗法的有效性产生一些怀疑。

三、中医针灸在英国发展的进路展望

新冠疫情背景下,英国人民重新认识到了中医药的行之有效。我们应将此机遇视作针灸全方位、高层次地走向世界医学之林的总抓手。

首先,中西医应取长补短,交流互鉴。西医先进的理论以及其现代化应用技术是中医目前还力不能及的,中医不必也不能和西医对立。此外,中西医结合比单一疗法更有效,有望给治疗带来全新突破。针灸学界需要加强与主流医学间的互通有无、友好交流,力促两两接受和尊重。因此,在英国深化发展中医针灸时,须与西医界形成合作互补的关系。

其次,夯实中医针灸教育。针灸教育从最初的私立教育学校,逐渐向专业团体的联手合作统筹发展,逐步开始制定规范化标准,严格把关教育质量,进而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拓展教育规模。适时设立一个中医针灸技能认定机构,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年限和教学内容等普遍性、纲领性文件。

最后,对目标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并推动针灸疗法及时纳入医保体系。由于英国社会逐渐体会到中医疗法的可行性,愈来愈多英国人开始积极尝试。在未来的针灸发展中,应将英国公民作为中医药和针灸疗法消费市场中最具潜力的客源进行攻关。此外,在英中医诊所还应积极推动与英国商业医疗保险的联动,呼吁其对中医疗法的覆盖。由保险公司直接负责英国人的针灸开销,会给其带来更安全且便利的主观感受。此保险一经落地,可有效缓解英国民众由于经济压力而被迫削减针灸疗程的困境。

四、结束语

中医药在英国的传播及发展有悠久的历史。全盛时期,曾有数千家中医诊所或中药店于英国本土生根发芽。而后,由于欧盟实施传统草药制品法令以及英国压缩相应政策,大大限制了中成药对英的出口,同时也阻碍了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在当地的深化发展。如今,全球疫情给英国中医针灸的深化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如在英针灸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中西医学围绕针灸进一步交流与合作、推动针灸疗法纳入英国商业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等,针灸在英国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秦稳,杨靖妤,王羿.疫情防控视域下的中医药国际传播模式探析[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3(06):94-98.

[2] 陈增力.从英国人对中医药的认识探讨中医药在英国的应用和发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11):1386-1388.

[3] 张建斌.中国针灸在俄罗斯的传播模式与跨文化调适[J].中医药文化,2021,16(04):298-304.

[4] 白兴华.中国针灸对外传播之路[N].中国中医药报,2014-01-27(008).

[5] 蔡捷恩.针灸疗法在英国[J].针灸临床杂志,1993(05):51-54.

猜你喜欢
国际化针灸英国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聚焦港口国际化
英国的环保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英国圣诞节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