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中新闻娱乐化现象探究

2023-08-04 15:38刘懿宁
国际公关 2023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化娱乐受众

刘懿宁

摘要: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并具有形式上强调吸引力、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要素的三个特征。当下,移动信息发展迅猛,社会化媒体成为新的新闻传播渠道。为了迎合受众,新闻娱乐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大众传播的复杂情况导致了新闻娱乐化缺乏合理的标准与指导。本文主要以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及抖音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社会化媒体中新闻娱乐化现象与动因,并尝试给出对策,以推动媒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及发展。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新闻娱乐化

一、新闻娱乐化的概念

“新闻娱乐化”,最早是西方媒体对新闻采取的一种态度,美国媒介分析家本·巴路迪肯曾用 “信息娱乐”来表述信息与娱乐合流的这一趋势,“新闻娱乐化”用英文表示为infotainment,该词属于英文合成词,通常被视为使用休闲娱乐的方式为大众提供各种新闻信息。国内学者认识到infotainment的发生主体为新闻本身,他们将 “新闻娱乐化”理解成新闻和娱乐信息有机统一后的结果。

21世纪初期,我国学者李良荣开始对新闻娱乐化进行研究,并在 《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一文中提到,美国的媒体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且逐渐呈现出新闻与娱乐相融合的趋势,他认为传媒娱乐化并非传统纸媒或广播、电视中关于娱乐化的信息内容逐渐变多,与新闻有关的内容却愈发变少,而是新闻内容中的娱乐化元素逐渐增多,新闻中的严肃性转而被更多的娱乐性所代替。他还指出,新闻娱乐化还包括影响力强的人物的花边新闻、犯罪新闻等。[1]部分研究学者指出,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报道新闻内容的过程中,新闻的报道人在向社会公众传播软新闻的同时,也进行了硬新闻的传播,甚至是赋予硬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新闻受众群体。[2]

社会化媒体也称社交媒体,普遍认为 “社会化媒体”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Antony Mayfield,他于2007 年在 《什么是社会化媒体》的电子书中阐释了对社会化媒体的总体性认识。该学者在研究中强调,多种不同类型的在线媒体被统称为社会化媒体,进而凸显新闻媒体的公开性、流通性、参与性等多元化特点,切实让社会个体参与到媒体传播中,不断提升其传播能力与水平。将社会化媒体作为分析案例,其中出现的新闻内容、新闻报道等日益简单化、片面化甚至低俗化,产生以煽情、搞笑、炒作等为价值取向的娱乐化新闻,而政务类、体育类、社会时政类新闻均会受到此类价值观影响,造成社会化媒体中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二、新闻娱乐化现象分析

(一)成因分析

随着移动信息的飞速发展,社会化媒体成为新的新闻传播渠道,当前新闻娱乐化现象尤为突出,社会政治、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新闻都凸显出娱乐化的特性。

1.媒介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与新闻相关的政策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这为媒体的生存与发展营造了自由生存的氛围,媒体数量大规模激增,而受众数量有限,使得众多媒体竞争激烈。如今大多数媒体自负盈亏,所以经济效益是媒体的必然追求,它能够凭借流量、广告等为依托,为媒体创造更多经济效益。[3]依靠互联网生长起来的社会化媒体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又不断受到高利润的诱惑,不可避免地产生商业化倾向,为了获得广告收益并抓住受众眼球,许多新闻机构会对新闻工作者有流量、阅读量等方面的要求,这无形中使得新闻工作者忽视事件本质,放弃挖掘其社会价值,而是想尽方法吸引读者眼球,导致处处是娱乐的局面。

2.受众对娱乐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所承担的心理压力更加巨大,因为共同的社会需要,大众在猎奇心理等方面都是一样的,因此对娱乐产生了更加强烈的需要,期望通过娱乐来释放缓解压力。[4]当今都市生活的节奏加快,现代人对于资讯的掌握也日趋碎片化,自媒体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抓住读者眼球,结合受众心理的需要,都选择将重点放在了娱乐化的内容上。

3.媒体从业者专业素养的缺失

自媒体大多由零散的社会个体或小规模的社会组织构成,在发布信息时,较少考虑对于社会的影响,这归根结底在于媒体素养与新闻道德教育的缺失。因此,社会化媒体从业者必须要有正确的新闻观和导向意识作指导,必须要对所反映事情的真实性负责,对新闻报道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承担社会责任。

(二)新闻娱乐化现象特点

新闻传播初期,其传播模式较为单一,新闻的传播者通过单一的方式主动传播信息,而社会化媒体中的新闻娱乐化现象则是依靠动态化、系统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传播主体作为信息发布者,在与接收者的双向传播与交流中,发出信息、接收反馈,与接收者转换角色,新闻的接收者转而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实现客体向主体的转换,由此可见,新闻传播期间的所有元素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状态。

1.传播主体商业性质浓厚

一些自媒体账号其实是商业化组织的运营团队,是企业获取利益的手段,因此商业性质浓厚。为了追求利益,他们会借助自媒体账号发布冲突话题,如各类短视频平台中的自媒体账号正是利用其低门槛、开放性的特点放大网民之间的对立性,制造各种对立冲突的话题,使网民对这一话题加大讨论热度,以获取流量和关注。而炒作和爆料明星新闻是自媒体账号最常见的内容,因为明星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粉丝群体,发布与之相关的信息,则会立刻引起粉丝的关注和热议。关注是获取流量的关键环节,流量能带来商业利益,很多自媒体都是通过赚取流量的方式获得生存发展空间。

2.传统媒体微博新闻娱乐化倾向较低

大多传统媒体顺应时代的变化也开通了社会化媒体账号,如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官方微博 “中国日报”、央视 《新闻联播》节目官方抖音账号 “新闻联播”等,这些官方媒体发布的新闻内容娱乐化比重较低,多是以正面新闻、社会正能量来引导社会舆论,起到正面导向的作用,获得网友的信任和关注。如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目前活跃粉丝数超300万,头条阅读数超10万,它不仅对报纸进行网络化,還对网络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使新闻更加直观简要,更适合网络传播。

3.网民主观性强、易跟风

微博作为影响力巨大的社会化媒体,具有草根性等特点。微博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发表言论,致使多种不同类型的民生新闻都能被网民所发现,而这也是导致很多网络新闻质量堪忧的原因。网友大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新闻职业素养,发布信息主观性较强。网民由个体组成,但会存在群体跟风的行为。在微博上有着大批粉丝并具有相当影响力的 “网络大V”,在微博中已经掌握了巨大的话语权,网友会对其产生较强的认同感,所以他们对某些事情表达的观点会影响粉丝或者网友们的意见。网民对网络大V以及网民之间的点赞、评论和转发成为默认的形成连接的方式,易导致盲目的跟风。

4.社会化媒体涉及新闻领域广泛

社会化媒体中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涉及社会、经济、体育、政治等多方面内容,尤其是体育新闻中的社会化、娱乐化现象更为明显。传统新闻媒体在报道体育新闻时,多将注意力放在竞技类体育运动、重大赛事情况、赛事转播以及战术分析等层面。有学者提出,从 《南风体育》对体育新闻不再重点报道而是强化其娱乐性元素开始,就掀起了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人们不仅仅关注赛场内运动员的比赛情况,更将目光锁定在赛场外运动员的个人生活、花边新闻等与体育无关的内容上。在微博中可以看到与之相关的话题#体育趣闻#拥有17.3万讨论量、4.9亿阅读量,由此可见,体育新闻中的娱乐化特征尤为明显。

(三)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影响

新闻娱乐化也可以适应受众的需要,因为新闻娱乐化减少了对新闻报道的严肃感,以一种幽默放松的方法传递信息,从而更有利于人们接收消息,缩短了听众和报道者的距离。同时,新闻娱乐化也适应了市场的需要,有利于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掌握舆论阵地,从而占领新媒体市场。[5]

但受众每日都会受到各种表现形式的信息轰炸,由各种社会化媒体所构成的社会氛围时刻冲击着每一个人,信息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感觉神经,也冲击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价值观的思考。社会化媒体很可能在为观众制造着一种虚构的世界,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中面临失败之后,产生的心理反差就极易引起受众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厌烦,因此受众很可能会面临精神的空洞、价值观的消解等问题。

三、新闻娱乐化传播的策略

通常来说,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具体表现为公平性、独立性、全面性、不迎合性以及多元性。一旦其中的一项规定被打破,就意味着公民的权益将遭到侵犯。而新闻报道娱乐化行为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表现在:很多大众媒体都缺乏社会责任感,新闻报道多注重商业利益而忽视客观事实,而公民权益也遭到了市场经济法则的威胁,沦为了商业利益的牺牲品。因此,要正确看待当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正确引导新闻娱乐化的发展。

(一)媒体加强把关职责

新型主流社会化媒体应起到把关责任,关注民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把握新闻题材和内容取向,正确看待其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切实结合新闻实际。进行新闻报道时,不仅要善于使用多元化的报道方式,增强观众的观看体验,媒体自身也要注重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完善组织架构,切实从新闻报道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新闻报道的原则,不断提升文字书写与语言表达能力,保证新闻报道内容的准确性,提高新型主流社会化媒体自身的应变能力。

(二)媒介平台加强内部管理

媒介平台应明确自身责任,完善管理规范,对平台新闻内容提供者进行监督。通过议程设置,加强新闻传播内容审查。如微博于2017年9月8日发布了 《关于微博推进完成账号实名制的公告》,要求全体用户都要在一周内进行微博的实名认证,只有完成实名认证之后才能够转发、评论微博。在该公告发布前,部分传播主体会存在侥幸心理,在传播信息时欠缺考虑。当所有的用户都完成了微博实名认证之后,此时微博账号为真实账号,因此博主在发布信息时会有所考量。相对来说,公告颁布后人们发布的信息真实性、新闻性更强。这也会激励网民树立公共媒体中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引导娱乐导向。

(三)发挥受众监督功能

新闻的受众群体能够行使监督新闻媒体的权利,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广大受众应自觉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弘扬正确价值观,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拥有正确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只有受众不将娱乐作为主要需求,媒介才能够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提供更优质内容,规避不良风气,避免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泛滥。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营造一个开放、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新闻管理部门应当完善相关政策,规范平台的信息内容,为新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该意见对每周娱乐节目的播放次数作出了要求,“限娱令”由此得名。之后,相关部门又对 “限娱令”进行了进一步深化与加强,要求不同类型节目播出的时间和比例要有所差异,要求每个地方卫视所播放的节目中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少儿节目等多个不同的领域,严禁出现过度娱乐化现象。在加大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监管的同时,应加大奖惩力度,对公益新闻等社会性、公益性、专业性强的作品给予政策扶持,为媒体营造良好环境。

四、结束语

如果社会化媒体单纯为满足受众心理以获取较好的评价而增强娱乐化成分,就会降低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进而使媒介缺乏影响力,这势必会偏离媒体改革的初衷。媒体没有正确地运用信息娱乐化表达,损害的不仅仅是受众,还有传播媒介自身。因此,新闻媒体应遵循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让新闻报道保持新鲜感的同时兼顾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实现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提高我国的新闻传播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良荣.娱乐化 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J].新闻记者,2000(10):6-7.

[2] 唐文邦.浅析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J].攀登,2008,27(06):151-154.

[3] 顾家棋.新媒体背景下严肃新闻娱乐化现象分析:以新闻短视频报道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21):80-82.

[4] 马松娟,郭亚婷.试析当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J].新闻传播,2006(10):47.

[5] 唐丹.新形势下新闻娱乐化的研究与思考[J].傳播力研究,

2017,1(04):34.

猜你喜欢
社会化娱乐受众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娱乐眼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