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之路探究

2023-08-05 14:29李金阳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品牌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业财财务部门流程

文/李金阳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业务与财务事项作为我国事业单位运行管理的关键内容,对事业单位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具备的公共服务职能,财政资金使用与政策导向和社会环境具有内在联系。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定期更迭单位内部传统财务管理与工作模式,以便于契合政策要求和社会环境;同时,事业单位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财务转型可行路径,嵌入新时代衍生的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手段,构建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强调财务工作模式的前瞻性与先进性,从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质效。

一、事业单位业财融合和财务管理转型重要性

(一)业财融合

所谓业财融合,指向于步入新时代发展步伐后,财务人员职能转型方向,换言之是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向业务转变的过程。传统会计核算过程中,事后核算是财务人员基本职能,即事业单位业务部门各事项统一完成后,整合业务活动产生的收益、成本、利润等相关凭证数据全部交由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负责财务数据核算工作。这种事后监督工作手段无法完全掌控事业单位运行过程的所有细节点,不利于单位挖掘数据潜在的价值。随着财务人员职能转型,由传统事后监督模式逐步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管环环相扣的新型管理模式。通过深入业务发展全过程,激发财务人员指导性价值,充分提升业务运行效率。此外,业财融合也是业务与财务协同发展的主要方式,涉及数据衔接、组织重构、管理流程再造、系统设计等。具体而言,其一,业财管数据的有效对接,即借助管理平台确保信息渠道畅通,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被统一输出口径,实现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无缝衔接;其二,业务制度与财务制度相互衔接,即针对业财融合目标对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内容进行更新,体现业财融合的优势作用;其三,业财流程的有效衔接,以提升管理质效为目标,对当前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优化财务报销、项目审批、预算调整等流程,并将线下流程转为线上流程,缩短周转时间,提高流程运行效率,也能够保证业务活动中财务事项的规范性;其四,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衔接,即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对接,打通业财部门的知识壁垒,为财务职能转型和各项资源合理配置奠定技术基础。

(二)财务转型

随着现代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发展进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然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加之财务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无形中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与实践的更迭变革,驱使财务转型成为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当前重要工作。基于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背景下,为组织实施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事业单位往往会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确保各项工作得以稳定开展。同时,财务转型也是财务职能的转型。通过传统会计核算职能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型,突出了财务管理的优势作用,也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总之,财务转型是事业单位与时俱进的表现,通过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可以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水平,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观念有待创新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转型道路仍旧停留在困境与挑战并存的艰难阶段,其中思想观念的更迭与认知问题属于转型路径的首要问题。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事中轻事后”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难以增强自身竞争力,阻碍财务管理水平系统化提升。此外,个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正确财务管理观念,日常工作仅停留在基础的事后核算记账作业,忽视事前预算管控作业,未能对过程管控作业赋予高度重视,同时与业务部门缺少有效交流,导致产出业务与财务数据差异过大,不利于财务监管作用发挥,甚至对事业单位资金分配与使用效率带来负面影响[1]。

(二)财务信息化程度较低

经调研发现,针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沿用的传统财务系统,主要存在灵活性不足、界面结构设计不合理、实操便捷性较低等弊端,甚至诸多系统无法支持业务信息处理作业,导致单位部分业务采取人工计算模式。而该系统往往用于单位事后核算,不仅会降低事业单位财务数据收集时效性,而且会延迟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即使单位主管机构获取财务数据信息,也属于滞后信息,无法真实精准反映当下单位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向决策领导层提供时效信息保障。此外,当前诸多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系统使用范围具有局限性,即仅用于统计自身有关财务数据,无法对外统计本行业、主管机构与政府披露的各项数据信息,导致事业单位财务调研环节参数区间狭窄,仅以计划标准与时间标准为主,未过多涉及行业、主管机构与政府披露信息。面对该情况,一方面容易导致事业单位整合的数据信息难以全面客观体现行业实际运营情况,另一方面不利于向自身经营规划提供支撑依据。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养高低不均,实际就职的部分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一方面,因为事业单位部分财务人员工作中综合素质不高,尚且不能独立高效开展财务管理型作业,实务中往往负责基础的财务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制约,个别单位职责规划不清晰,相应奖励激励机制建设不到位,致使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缺失,无法充分明确自身职责范围,加之职业素养差异化因素影响,亟需事业单位指引相关人员重塑责任意识[2]。

(四)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机现象时有发生,而追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应制度设计建设完善性不足。为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稳健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有效整合势在必行。基于业财融合视角下,只有不断有机整合自身业务发展、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才能协助事业单位完成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但是,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重心不同,业务部门重心集中于内部业务规模以及开展情况,而财务部门管理重心集中于有效利用财务预算,且相关业务审批流程相较复杂,业务运行经费需要经过财务审核与签字,造成双方部门相互制衡状态。在这一过程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独立运行,容易引发管理环节的冲突与矛盾,无形中加剧事业单位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严重度[3]。

此外,目前很多行政机关单位成立事业单位性质的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在下属事业单位中撤销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在经过人力资源整合以后,统一由会计核算机构负责单位经费收支与会计核算工作。这一管理模式虽然降低了财务管理成本,但会计核算机构很难深入各单位的业务前端了解项目进度,也无法参与到决策活动中,反而影响了财务科室与业务部门的日常沟通,最终造成单位内部管理脱节。

三、业财融合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路径

(一)建立“业财融合”财务体系

首先,应当积极增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联系,有机结合双方机构资源数据,搭建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现代信息系统。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新财务系统普遍由一个数据库和两个子系统 (报销子系统和业务子系统)共同构成。其中,数据库涉及单位机构人员信息、规章制度内容与保险单据,统一安排财务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服务该环节维护与更新作业;业务子系统包含支出业务审批流程与转向业务审批流程,报销子系统主要包含凭证制单、报表、税务核算与薪酬核算系统,并且规定实际操作以系统具体类别为基准,完成相对应核算系统与制单系统建设作业,具体实施后续分析、核算与统计作业。同时,明确子系统功能多元化属性,提升系统安全性、可靠性。比如业务全面自动化流程、支持外网填制报销单据等诸多功能。

其次,需在新财务管理系统建设基础上,引进现代大数据技术。事业单位通过充分灵活引用大数据手段,根据对外数据资料获取实际需求,具体落实数据统计、分析、对比作业,以便于实时了解掌握本行业整体发展态势,保障数据时效性与正确性,为单位决策领导层提供优质服务,助力事业单位实现协调经营发展。同时,财务人员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详尽掌握高风险节点,对各项业务活动运行提供多维度、全面性的参考依据,促使单位财务部门更好地服务于业务部门,为事业单位业财融合转型工作做出贡献[4]。

(二)强化财务职能促进业财融合

现阶段,我国诸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道路仍旧一系列问题。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性不足,导致后续系统运营过程问题频发,对事业单位业财融合转型路径产生直接负面影响。即使个别事业单位在未完善优化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强制开展业财融合工作,所构建的模式也不具备正确指导作用,甚至阻碍事业单位良性运营发展。而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一要领便是科学化管理,同样是财务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科学化管理则又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所谓精细化管理,是以地方调控与经济调整为着手点,从全局出发,与事业单位发展进程的重大工作、重大决策与重大项目密切相关,所以,要求财务部门预算编制环节必须掌握主次分明的节奏,制定精细化管理的经营标准。同时,持续加强财务监管职能,有效降低单位财务风险概率,一方面在合理范围内严格监管相关业务活动的合理性与合规性,自觉接受事业单位纪检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另一方面联合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事业单位业务与财务方面的审计工作,从而保障事业单位业财融合落实到位。

(三)基于大数据技术建设业财融合系统

财务与业务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属于单位业财融合工作的基础条件,有利于双方机构工作对接。首先,设立数据资源库。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人事部门、行政部门等部门统一纳入数据资源库,定期整合各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准则,财务相关凭证单据、数据,各部门人员信息,并导入数据资源库,为事业单位业财融合转型夯实基础;其次,设置业务子系统与报销子系统。其中业务子系统指向于业务部门,主要负责资金审批。报销子系统下设功能板块多样化,并且两个子系统之间息息相关,具体根据业务子系统的审批流程,增设相应功能板块,重新审核分析业务子系统业务内容,加强财务系统的管控职能;最后,引进大数据技术。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手段整合内外资源信息,激发数据深层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业务活动;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重塑单位分析模型,全面性剖析业务风险点,促进业务风险防范预测超前性,实现业财融合转型的价值[5]。

(四)重构财务流程

第一,调整业务处理流程。完善调节单位决策流程,重新界定单位职责范围,统筹落实业财融合;针对业财融合所涉机构,制定各部门工作要求,重塑运行流程,完成与业财融合流程对接工作;组织开展业务子系统培训活动,确保各部门按照自身业务需求进行流程梳理;财务人员会签完成后,反馈信息至对应机构,便于后续工作开展。

第二,妥善设置财务职位。财务部门职位设置作为单位业财融合推进过程的关键内容,应当根据新系统功能与职位相互制衡原则进行合理设置,共设置包含资金核算租、单据审核组、薪酬核算组、报表组五个组别,下设资金结算岗与会计档案管理岗、支出审核岗、收入审核岗等共九个岗位。

第三,重造财务工作流程。以结算流程为例,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主导业务事前审批,在接受业务部门线上申请后,安排单据审核岗位统一落实制单、复核、收入结算,做好结算操作流程。在审核工作完成后,安排资金结算租介入进行结算,确认收付,打印凭证,存档入档,之后整合全部数据信息导入财务系统,报表组着手编制财务报表,由管理会计岗根据报表内容向单位领导决策层提供依据。业务启动报销流程,在财务部门形成财务报表,管理会计深入分析报表内容,为决策制定提供可行建议,进而实现对业务全覆盖,组织动态管理业务活动,转移财务工作至业务前端,最后利用财务报表完成业务评估与回顾,详尽且精确反映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全过程,从而保障单位资金支出和使用的安全性[6]。

(五)加快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融合

为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有机融合发展,财政部门正式提出预算管理环节,围绕单位实际情况,结合绩效目标导向与绩效指标体系落实融合作业。以实际情况而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通常划分为整体绩效目标与项目绩效目标两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环节,应当遵循职能划分与由简入繁的准则,统筹规划各机构职责权限。财务部门在项目绩效体系中应当最大化激发主观能动性,根据预算管理要求,逐步完成项目绩效指标设计工作,为后续管理活动奠定基础。业务部门集中负责整体绩效目标设计,同时财务部门协助管理层完成量化评价战略目标设计,防止资源分配有误,优化资源配置。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业财融合作为内部管理会计关键内容,基于业财融合视角下促进业务部门深入了解活动进行过程的财务类别与财政资金需求,有利于散发财务思维方式解决业务问题,同时提升业务资金利用效率;财务人员掌握业务部门工作事项,在财务目标与预算设计环节统筹考虑业务实际情况,增强财务管理针对性。在事业单位转型发展过程中,业财融合对财务转型路径提供新机遇,财务人员必须增进与业务人员交流,围绕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财务计划,具体从“业财融合”财务体系建设、加强财务职能、大数据技术应用、财务流程优化、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融合等层面探讨单位财务转型路径,以期推动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转型实现。

猜你喜欢
业财财务部门流程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