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评价,助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

2023-08-06 06:46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听涛小学
天津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科学作业评价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听涛小学 林 波

教育理念的革新意味着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顺应“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为科学教师应当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型评价理念,通过教学评价的革新优化教学效果,实现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方面的融合,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评价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总结,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学习情况,从而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然而,当前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评价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无法通过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发现问题,提高科学的思维能力。

(一)教师评价趋于程式化

当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呈现出程式化、刻板化的特点。首先,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将期末考核作为评价学生一个学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即使学期素质报告单上有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相关的评价板块,也只是到了期末再给总体印象等级。实际上,学习是全面而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期末等级评价并不能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盖棺定论”。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设置一些评价活动,尽可能涵盖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努力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次,部分小学科学教师的评价内容仅仅是分数,还有教师将学生的作业与考核分成“A、B、C”或者“优、良、差”等级。当学生拿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时,他们只能看到了分数的高低以及评级的优劣,却难以看到分数背后的问题,这种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教学评价与反馈不应当只是分数或者等级,而应该是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的综合性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学生应该看到自己的学习优势,认识到自己的短板与不足,从而更好地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评价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只包含两个方面,即学生的课程作业以及学生的期末考核。然而,这两方面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进步情况以及科学思维的构建情况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价。除此之外,当前的教学评价模式多以书面评价为主,当学生递交作业或者试卷后,教师通过批改给出学生分数或者评定等级。这个评价结果是“一锤定音”、固定不变的,即使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有信心有期望自己会做得更好,也无力改变已有的分数了。这种评判方式违背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型评价理念,没有给学生自我改正与发展的机会,还有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致使学生对科学学科产生厌学心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评价主体固定化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是评判者,学生是被评判者,对学生的评价完全取决于卷面成绩以及教师一方的意见,这种评价其实是片面的,教师只能看到学生的在校表现,却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具体化细节化的课堂表现,也看不到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基于此,教师应当改变固化的评价主体,让学生接收到来自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评价,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短板,更有针对性的进步与提高。

二、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然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学生科学教育的要求,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当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推动教学评价体系的革新,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学评价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避短扬长的同时推动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设定多样化的评价主体,让学生建立全方位认识

第一,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最重视的评价反馈,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评价往往过于简洁化,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只有分数或等级,即使有评价性的语言也只是千篇一律的寥寥数语,这种固定化的评价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甚至还有可能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教学应当“对症下药”,教学评价也应当如此。教师在给出评价时应当正确区分不同时期、不同评价形式对不同评价对象的不同作用。比如,平时的评价应该多侧重指导性,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能更好;而阶段性评价则应该多注重鼓励性,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教师的评价应当从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既赞扬学生的优势,又指出学生的不足。

例如,在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中,我们学习到了《绿豆的生长》,有的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实验拓展。他准备了两盆绿豆,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每天运用同样的方式培育绿豆,并且完成了观察日记。然而,这名学生的观察日记中对阳光下绿豆的生长情况记录详尽,却对阴凉处绿豆的生长情况的记录简单而片面,甚至数天都没有更新。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就学生勇于探究与尝试、并且对绿豆照料情况进行赞扬,指出学生记录不够全面,忽略对照组的问题,提升学生科学思维与能力。

第二,学生互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掌握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却无法关注到每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无法对学生的过程表现作出具体、细致的评价。教师可以把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教给学生,通过学生互评的方式来弥补这个不足。首先,小组合作是具有创新性与优势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互评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将学生从“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当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中包括了组内活动的参与度评价和贡献度评价时,他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就会时刻提醒自己在这两个维度获取高评价,这比教师直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要更具有内驱力。此外,学生互评还能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他学生的不足,并且引以为戒,保证自己不会犯相同的错误。

(二)丰富评价方式,让学生收获学习的乐趣

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为打分制,包括对作业的打分以及对期末考试的评判。然而,这种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在学生眼中较为刻板,不利于让学生收获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成果。教师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拓展课堂评价,优化作业评价的方式。

第一,表现评价。如果说作业与考核是学生的学习成果,那么获取学习成果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效率、动机和能力的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这个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习结果打分,而且要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例如,学生勤于提问,并且问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教师可以奖励学生为“好问之星”;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答案正确率高,教师可以奖励学生为“好学之星”;学生能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拓展,教师可以奖励学生为“博学之星”;学生的实验完成得又好又快,教师可以奖励学生为“实验之星”……肯定的评价给学生带来最深刻的体验,课堂评价的时效性既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又有利于在优化课堂效果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成果评价。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成果评价常常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纸笔形式完成的测试或作业。然而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创新作业评价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与展示中收获作业评价。

(三)推广二次评价法,给学生改正与进步的空间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不同,因此会在学习成果上产生差异很正常。然而,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个人能力就限制了学生发展的空间。有一些学生因为取得了并不理想的测试成绩或作业等级而感到难过,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置二次评价,即学生对首次成绩不满意,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努力,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第二次测试。二次评价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学生由于失误造成的失分,给学生提供了第二次机会,为学生进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真正实现了由评价促发展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优化教学评价是推动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对当今教育理念的落实。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当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的策略,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作业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作业
科学拔牙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