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 演绎 创编
——低年级音乐课节奏教学探索

2023-08-06 06:46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戴丽芸
天津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乐器节奏游戏

■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 戴丽芸

《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音乐课程的主要内容,指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素养”“艺术表现素养”与“文化理解素养”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培养“艺术表现素养”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使其走进音乐并利用身体的律动融入到音乐之中。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认真对待低年级的节奏教学,将尚处于懵懂状态的学生引入音乐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低年级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对于音乐节奏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从感受音乐节奏,到演绎音乐节奏,再到创编音乐节奏,由浅入深地完成节奏教学。

一、静心聆听,感受音乐节奏

对于音乐节奏教学来说,“聆听”是最为基础的流程,但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很难在自主聆听中保持专注,一旦其进入漫不经心的状态,那么整个教学过程都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同时,音乐作为一门来源于生活的艺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有规律的声音都可以作为节奏教学的素材。而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在节奏教学的初期阶段,提取生活中的音乐节奏,使学生尝试聆听其中的节奏规律。

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聆听阶段,要格外关注学生的专注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完整地、认真地听完音乐素材,从而形成对音乐节奏基础的认知。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处理取材于生活的节奏录音时,可以将之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通过组合不同的素材搭建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聆听体验中自主辨认节奏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其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游戏”的“金孔雀轻轻跳”教学中,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先通过静心聆听感受歌曲内容,相对独立地完成节奏学习,然后再根据情境内容进行舞蹈等形式的练习,用另一种形式感受音乐,表达自己对节奏的理解。《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适合进行舞蹈教学的歌曲,其中涉及傣族舞的基本手型、步伐和简单动作,舞蹈动作也符合一定的节奏规律,可以作为节奏练习的一部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静心聆听感受歌曲后可以组织学生演唱、演奏与舞蹈表演,在活动中要求学生以音乐节奏为核心,保证表演的各个部分都能准确地完成配合。如在演奏部分,休止符等延长记号的内容要演奏出来,符合节拍要求;而在舞蹈部分,每个动作都要合乎节奏,做到“卡点”表演。通过合作表演的方式,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体会节奏对于音乐以及其他表演形式的作用,如此便能够更好地掌握节奏内容。

二、融合游戏,演绎音乐节奏

在设计节奏游戏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耳朵、嗓音、手指等层面进行训练,也可以将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融入节奏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将身体与节奏相结合,从而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内心的情绪。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引领的节奏游戏中,教师一方面要利用精彩的游戏情境将学生带入乐曲的激情中,把乐曲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来理解乐曲的情感,使其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乐曲中细腻的情感变化,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与演奏热情。这样一来,节奏游戏就可以加入“体态律动”的内容,鼓励学生以身体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用身体表现出来。

若将“传声筒”的游戏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相融合,就变成了用拍手、指挥、摇摆、弯腰、走、跑、爬、蹦、跳等动作展现音符。在游戏开始前,各组学生应提前约定好每个动作的含义,然后再遵照游戏规则完成各个环节。如对于切分音X X X 节奏,可以将动作设计为快速拍手两次再把手摊开后握拳,这样学生通过游戏就可以很快掌握切分音的节奏。因此,节奏教学中的游戏融合不能简单地加入现成的游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音乐的节奏特点设计对应的教学游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获益。

例如,为了让学生熟悉音乐作品的节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排“传声筒”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节奏,初步建立掌控节奏的能力。“传声筒”以3 至5 名学生为一队,小队成员中需要按照预先设置好的顺序传递信息,即针对某一组音乐节奏,以拍手的方式打节拍,最后一名成员能顺利打对节拍,则算作游戏通关。在进行游戏创编时,游戏“题库”中的素材应来源于教材,如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依马呀吉松》《平安夜》,以及四年级上册的《我们的田野》《快乐的泼水节》这类学生熟悉且风格鲜明的歌曲。在游戏中,如果小队抽取到“2/4 X X|X-|X X X X|X X X|X-|”的节拍,就要用拍手的方式依次传递信息,拍手的间隔与顺序需要符合节拍要求。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为游戏设置背景,如“破译密码”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受背景故事的影响产生较强的紧迫感,从而能专心的记忆并传递节拍。

三、手脑并用,创编音乐节奏

乐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工具,节奏教学自然离不开打击乐器的辅助。除了聆听与拍手之外,使用乐器复现节奏也是一种增强学生的节奏感知度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节奏教学时,应尽量多为学生提供手脑并用的机会,使其在感受节奏的同时尝试复现音乐节奏,获得新的体验。在练习过程中,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使用不同的乐器负责不同的声部合作演奏,将节奏教学转变为小型的交响乐会,让学生体会乐器之间相互配合所产生的独特魅力,获得美妙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在节奏教学中可以将不同的打击乐器分发给学生,尽量做到同桌、小组成员获得的乐器各不相同,由于低年级学生对打击乐器的掌握并不深入,教师在挑选乐器时应选择较为常见且演奏难度较低的类型,如沙锤、手鼓、铃铛等,方便学生控制。教学开始时,教师先带领学生熟悉音乐作品的整体节奏。由于在最初的学习中,比起记忆歌曲的简谱与节奏,学生更多的是记忆歌词,以“模仿”的方式学唱。

在节奏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音乐层面,以复现节奏的方式带领其体会音乐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挑选教材中节奏明快的歌曲,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数蛤蟆》。第一遍练习结束后,学生再将所有的歌词全部替换为“嗯”,进行第二次练习;等到第三次练习时,则停止演唱,只用乐器跟随音乐打节奏。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跟上音乐,便需要在演奏时调整手中乐器的演奏速度,从而适应音乐的节奏。通过乐器的辅助,学生能够在手脑配合的过程中复现音乐节奏,并对如何控制音乐节奏有更加深入认识。

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乐器的使用方法与节奏规律后,教师再加入更高难度的创编任务,即要求学生独立创编一组音乐小段。“创”是指创作,即创作出新的音乐或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形式的作品,“编”指改编,即对现有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山谷回音”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创编课程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方面的创编,鼓励其发挥创造力。《山谷回音》作为创编的范例,使用的是低年级音乐课程最常见的“2/4”拍,演唱与演奏的难度都比较低。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小节,以“扩写”的方式进行创编,如在“我唱lalala”与“我唱lulu⁃lu”后加入“X X | X X X | X X X X | X- |”。

创编时,学生不仅要挑选合适的音乐节奏加入原曲,还要完成词曲方面的二次创作。同时,创编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教师指导”与“注重音乐学”的原则,因此教师在引导低年级学生时,不应急于修正其创编作品,而应采取柔性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比不同的创编效果,自主选择其中最具音乐性的一种。

综上所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必然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节奏教学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多样化的形式为依托,在“生本”理念的引领下持续地进行高质量教学,深入浅出地提升低年级学生的节奏感与表现力。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上,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流程,另一方面要尽量采用直观的方式展现节奏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感知度,使其在提升基础技能的同时全方位体会音乐的魅力,继而在后续的学习中保持对音乐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猜你喜欢
乐器节奏游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学乐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乐器
YOUNG·节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