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艺术与农村小学美术课堂的结合初探

2023-08-06 06:46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中仙中心小学池毓亮
天津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年画风筝民间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中仙中心小学 池毓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素质教育得到了教育教学者的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美术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与作用。民间传统艺术作为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继承与发扬意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不仅如此,民间传统艺术还有着不可忽视的美术教育价值。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当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让民间传统艺术与农村小学美术课堂充分融合。

一、民间传统艺术与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众多文化瑰宝,民间传统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蕴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富有民间特色,可以说民间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载体之一。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信息时代多方文化涌入我国,不少学生容易被外来文化所吸引,而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民间传统艺术是落后的、守旧的、老土的。基于此,将民间传统艺术与小学美术课堂相结合就显得重要且必要,系统性、深入性的美术教学能使学生领略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对于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被灌输者,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热情低下,教师教学效率、成果不佳。民间传统艺术与传统的教学内容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接受速度较快,因此民间传统艺术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农村学校的学生比起市区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民间传统艺术,这种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让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热情,推动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切实提高。

(三)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应当肩负起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培养的重任,将民间传统艺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相结合,就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农村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接触到民间传统艺术,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反复练习。可以说,只要美术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给学生创造继承传统文化的优良契机,也给了传统文化发扬的大好时机,有利于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间,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二、民间传统艺术与农村小学美术课堂相结合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从欣赏中体验民间传统艺术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抽象思维有待提高,因此学生更容易理解较为直观的美术作品,而民间传统艺术也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欣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帮助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美感与价值,从而建立起高尚的情操。教师应当在民间传统艺术与农村小学美术课堂结合的过程中,深入把握学生的欣赏习惯与欣赏特征,从欣赏出发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强烈兴趣,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民间艺术资源大多数具备浓烈的色彩,色彩鲜明的作品更容易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愉快与满足,产生强烈的反应。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好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以湘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春节到》为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年画,让学生直观地欣赏优秀的年画作品,并且总结归纳出年画的特点。有的学生认为,年画的题材和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样,有的学生认为,年画色彩鲜艳、构图饱满,让人看到就觉得喜庆、幸福。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年画作品与普通的绘画作品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年画的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每逢春节到来,自己家都会张贴什么样的年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识见闻以及联想对年画作品进行评价,并且鼓励学生总结年画中的特色要素所代表的寓意。通过总结分析,学生发现在年画作品中鱼代表富裕、蝙蝠代表福到、喜鹊代表喜庆……从而提高学生欣赏与品读年画的能力。年画在农村生活中较为常见,通过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提高对民间传统艺术作品的重视程度,让学生真正理解年画的艺术价值与情感内涵,从画中体悟到我国劳动人民的纯真质朴以及其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

(二)从实践中感受民间传统艺术

优秀的教育从来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就应当改变传统模式下单向灌输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感受美术的魅力。在民间传统艺术与小学美术课堂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所学知识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制作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创作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创造机会,学生才能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促进美术素养的切实提高。

以湘美版四年级下册《风筝》的教学为例,风筝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筝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是学生在春天来临时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学生基本都见过风筝、也放过风筝,但是很少有学生亲手制作过风筝。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风筝制作。在风筝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应当从四方面进行考察规划——风筝的结构与材料、形状与图案、颜色特点以及整体寓意,只有确定了这四方面的内容,学生制作风筝的过程才能够顺利进行。制作风筝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体会到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当一只只风筝翱翔于天际,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美好愿望。

(三)设计校本课程,进行资源整合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推进传统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课堂相结合,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进行梳理整合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艺术课程体系中,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以及当地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让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更具系统性与整体性,推动科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好网络资源、民间美术网络平台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馆等多种渠道,全面地收集本地民间美术资源,将所收集到的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并将其与美术课程内容进行结合。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就民间传统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以及文化特征进行详细的梳理总结,让学生能够通过校本教材加深对传统艺术作品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与文化积淀的增加。

以福建地区为例,当地的传统艺术包括泉州木偶、德化陶瓷、福州软木画等内容,教师可以就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挖掘与设计,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加深对福建地区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成功地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推动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高。地区性的传统艺术作品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亲切感,让学生意识到传统艺术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能够关注、学会欣赏并珍惜和传承当地传统艺术。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将民间传统艺术与小学美术课堂相结合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当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以欣赏、实践以及校本教材设计的方式,保障民间传统艺术与小学美术课堂的融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年画风筝民间
牛年画牛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