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读背景下家庭阅读互动策略探究

2023-08-06 06:46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王亚容
天津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书香家庭文本

■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 王亚容

近年来,各地积极打造“教育大阅读”“书香+”等全面阅读活动品牌,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大阅读观念倡导读、讲、写、做齐头并进,呼唤教育大阅读新形式、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对此,基于大阅读背景下的家庭阅读互动,推进以家庭为依托的“大阅读工程”,对构建大阅读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一、“超文本”的大阅读观

(一)何为阅读

阅读概念的解读尚未统一确定,不同领域对阅读概念的阐述稍有不同。从广泛意义层面上,阅读是阅读主体从文本材料的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主客观的不同,阅读心理效应往往有差异。阅读的主观行为,虽取之文本,但阅读的结果超越了文本。从教育领域方面,“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以获取信息,获得审美体验、发展思维、认识世界的途径。”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素质教育提出,阅读教学应着眼于“重文本”,又要“超文本”,使得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二)大阅读观

相比较传统阅读方式,大阅读的阅读载体多样、内容丰富、阅读主体非单一,促使阅读者的视野开阔。正因阅读工具的多元,延伸了阅读时间。大阅读回答了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在哪读的问题,进而大阅读是“超文本”,且不局限于校园阅读空间。因此,基于大阅读背景下的家庭阅读互动,打造“书香家庭”“书香飘万家”“把爱带回家、把阅读带回家”的家庭阅读氛围,促使学生能主动阅读、终身阅读。对此,国家推出“双减”政策之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大阅读,以家庭为单位推进家庭大阅读工程,以实现“减负不减效”的目的,逐渐培养学生健康生活、聪慧通达的素养。

二、教育系统推行大阅读的意义

(一)解构传统阅读教学框架

一方面,传统阅读教学中教材的局限性。学校、社会、家庭阅读教学的三结合中,学校阅读教学影响深远。但是,阅读教学内容规范、统一,阅读框架较为固定,是教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学目标的参照物。但是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重视文本且超越文本的阅读教学改革成为必然。另一方面,阅读并不是“以本为本”,仅仅读几本书就有效果,也不是只读学校推荐的书目。阅读重视结果、死记硬背技巧,轻感悟、过程和理解,也与阅读初衷背道而驰,且不符合素质教育精神。而大阅读的人文关怀,从班级校园走进社会、家庭,促使大阅读工程建设成为主流。

(二)调动学习主体的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阅读不能违背学生主体特征,也不是学校教育所完全决定的。不同学生对同一阅读文本的感受是不同的,同一个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所产生的印象往往也不同。大阅读打破了传统读同一本书、阅读空间限制、单一阅读文本的局限性,面向所有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选择,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可见,大阅读工程旨在提升学生阅读的“质”和“量”,获得更多的阅读积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大阅读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框架,在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提升阅读的品味。

三、家庭互动阅读策略

新时代倡导全民阅读,家庭阅读成为家校共育、家校共读的延伸,积极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的阅读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是扩展阅读空间,促使阅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此,我们推出家庭互动阅读行动,积极调动更多家庭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为学生进行广泛、高质量阅读营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

(一)开展家庭大阅读分享交流活动

各地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广度、品味,以树立终身阅读的意识。从校园、社会的大阅读活动,也逐渐向家庭延伸,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大阅读,切实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涵养家庭大阅读文化,是促使更多学生习惯阅读、学会阅读、爱上阅读的必要措施。首先,打造“书香家庭互动”,实现亲子共读。在家庭阅读空间中,家长支持学生广泛阅读,共同阅读,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广泛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家庭有微图书馆,有阅读书目、阅读计划、亲子阅读时间、共读笔记,着力打造书香家庭,并利用全民阅读活动或“4·23”世界阅读日等,组织书香家庭风采展示分享活动。其次,为家庭阅读分享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和空间,通过这种平台阅读互动的形式更加开放,如学生及家长阅读了一本好书,就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书籍推荐,掀起家庭阅读互动的潮流。最后,学校阅读引领家庭阅读互动。这也是家庭阅读的魅力所在,家庭互动阅读并不是独立的,也可以与学校阅读进行对接,进而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传统阅读教育下,教师与家长都将分数、在校纪律等方面放在教育目的首位,阅读的目的同样如此。而组织家庭阅读互动,家长与教师之间有了新的“话题”,共同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家校协同的大阅读活动,对于构建大阅读的生态链具有重要作用。用学生带动家庭,用家庭影响学生,以此实现了校园大阅读向家庭大阅读的辐射,进而才能融合社会。这些都是放大榜样效应的方法。

(二)借助于家庭阅读互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通过开展家庭阅读互动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自己喜欢的阅读书籍,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阅读分享会中,为大家介绍自己近期读的书,并阐述推荐理由。通过长期的广泛阅读积累,能转化为学生知识的储备,进而为学生实践提供指导。在家庭阅读互动中注意如下内容:第一,阅读材料的广泛性与针对性相统一。阅读材料内容应全面、广泛,题材和体裁都要多样,如百科地理、科普读本、通识读本,体裁涉猎寓言、诗歌散文等。第二,阅读材料要主题鲜明,能引导学生积极的价值观。一些阅读材料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影响他们的情感价值观的发展,如励志主题的阅读材料。第三,选择利于家庭阅读互动的材料。孩子与家长之间可以用伴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共读,孩子能从阅读中感受到陪伴,逐渐形成阅读习惯及阅读技能。第四,阅读材料的选择尽量贴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阅读材料应该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如孩子的认知水平较高,若仍然给他们童话故事等“入门级”的阅读文本,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而选择贴合学生生活或兴趣方向的阅读材料,利于调动他们的阅读挑战性,才能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创设多元体验元素的家庭阅读互动环境

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环境、阅读载体和阅读主体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作用。对此,推进家庭阅读互动,应为学生提供具有多元体验元素的阅读空间环境。一方面,为孩子提供充分且多样化的阅读工具,实物、阅读装饰墙、阅读自拍等。在阅读方式上,可以选择纸质版或电子版书籍阅读,如电子书、有声书。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长可自行或咨询其他人,为孩子提供具有体验性、可读性的读物,如发声书、可触摸书。另一方面,创建家庭图书馆,设置专门的家庭阅读互动体验室。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孩子创建家庭式的阅读空间,为他们提供阅读素材和自由活动的场地。

(四)及时给予孩子家庭阅读反馈

从教育心理学或家庭情感关怀角度来说,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语言或行为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自信,以及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时候,家长在学生阅读中或阅读后,给他们适当的反馈,让孩子能够及时对自己的阅读行为、效果产生认识,了解到自己的阅读兴趣,知道自己的阅读习惯或阅读行为等方面是否进步。自然地,孩子在家庭阅读互动中,若孩子的行为表现有一些问题,家长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所谓合理的方式,是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如性格、接受能力等方面采取合适的反馈方式,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乐于改正。

总之,阅读反馈是要让孩子对阅读思考或反思,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有益的、有价值的。如果孩子的阅读问题难以解答,则可以设置阅读悬念,之后共同探索找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归根结底,家庭阅读互动不仅是通过家长的伴读,让学生自己消化阅读内容,而是借此“形式”引导孩子走近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在情感上接受阅读。

猜你喜欢
书香家庭文本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家庭“煮”夫
书香何来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恋练有词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