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联合cTnt、CK-MB 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2023-08-06 14:15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1期
关键词:心动图例数心肌梗死

王 通

(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彩超室 山东 淄博 255000)

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而诱发的心血管疾病,随病情进展可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心肌梗死的年死亡人数高达50 余万人[1]。由此可见,加强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尤为重要。肌钙蛋白T(troponin 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是临床常用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评估心肌梗死病情进展及预后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2]。但cTnt、CK-MB 表达水平在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故单独应用具有局限性。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通过获得多参数直观反映心脏结构及室壁运动情况,可用于心脏性猝死风险预警[3-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cTnt、CK-MB 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66 例,其中男40 例,女26 例;年龄47 ~75 岁,均龄(58.33±4.20)岁;体质量指数18 ~28 kg/m2,平均(25.08±0.69) kg/ m2;梗死类型:前壁心肌梗死21 例,下壁心肌梗死16 例,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9 例。另选取同期50 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6 名,女14 名;年龄39 ~72 岁,均龄(57.40±4.09)岁;体质量指数18 ~29 kg/m2,平均(25.02±0.65)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具有心肌梗死典型临床表现,且经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②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血管疾病;②合并原发性恶性肿瘤者;③精神、认知功能障碍,服从性差者;④未完成治疗或失访者。

1.2 方法

1.2.1 超声心动图检查 选择GE LOGIQE9 型彩超诊断仪,所有受检者均取左侧卧位,连接同步导联心电图,于心尖四腔、左心室长轴切面和胸骨旁心脏短轴采集并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等指标,采集图像过程中应嘱咐受检者屏住呼吸,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每项指标连续测量3 次,取平均值。

1.2.2 cTnt、CK-MB 检测 采集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5 mL,室温下静置30 min,离心过滤处理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Tnt、CK-MB 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武汉赛培生物,操作严格按照说明进行。

1.3 治疗与随访

所有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明确手术指征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并连续随访12 个月,记录MACE发生情况,包括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根据预后结果将纳入的66 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42)和预后不良组(n=2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cTnt、CK-MB 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ROC 曲线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cTnt、CK-MB 水平比较

心肌梗死组患者LVEDD、LVESD 及cTnt、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cTnt、CK-MB 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cTnt、CK-MB 水平比较(± s)

组别例数LVEF/%LVEDD/mmLVESD/mm心肌梗死组6645.56±8.08 50.19±12.63 47.06±8.68对照组5060.25±10.40 43.72±9.97 41.42±6.77 t 8.5642.9853.800 P<0.001<0.01<0.001组别例数cTnt/(μg·L-1)CK-MB/(ng·mL-1)心肌梗死组663.06±1.359.12±2.67对照组501.22±0.616.47±1.55 t 8.9626.260 P<0.001<0.001

2.2 不同预后心肌梗死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及cTnt、CK-MB 水平比较

心肌梗死预后不良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LVESD 及cTnt、CK-MB 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LVEF 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心肌梗死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及cTnt、CK-MB 水平比较(± s)

表2 不同预后心肌梗死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及cTnt、CK-MB 水平比较(± s)

组别例数LVEF/%LVEDD/mmLVESD/mm预后良好组 4249.55±7.4045.18±11.0542.37±7.57预后不良组 2440.56±8.7556.61±14.3052.33±9.73 t 5.8504.6895.992 P<0.001<0.001<0.001组别例数cTnt/(μg·L-1)CK-MB/(ng·mL-1)预后良好组 422.35±1.117.70±1.93预后不良组 243.83±1.7110.93±3.19 t 5.3266.332 P<0.001<0.001

2.3 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cTnt、CK-MB 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ROC 曲线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LVEDD、LVESD 联合cTnt、CK-MB 诊断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95%CI:0.892 ~0.994),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0%、93.3%,均高于LVEF、LVEDD、LVESD、cTnt、CK-MB各项指标单独检测,见表3、图1。

图1 ROC 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cTnt、CK-MB 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表3 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cTnt、CK-MB 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合并基础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损伤等多个方面,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肌梗死诱发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MACE 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重要病因[5-6]。由此可见,早期诊断并积极对心肌梗死治疗预后进行评估尤为重要。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回声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手段,具有无辐射、重复性良好等优势,可利用多方位、多层面的成像特点直观反映心脏形态、结构,并能通过测量LVEF、L V E D D 等指标准确评估心脏功能的损伤情况[7-8]。实验室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已得到临床广泛证实[9-10]。cTnt 是心肌特有抗原,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血液中含量几乎微不可查,当心肌细胞损伤,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肌钙蛋白降解时,cTnt 迅速释放入血,并呈现出高浓度。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对心肌损害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与心肌炎症的严重程度有关。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11-13],cTnt、CK-MB 参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及发展,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结局呈负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肌梗死不良预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LVESD 及cTnt、CK-MB 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和对照组,LVEF 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及对照组(P<0.05)。张赞伟等[14]研究表明,cTnt、CK-MB 水平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LVEF 是发生MACE 的保护因素。史丹丹等[15]研究表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LVEDD、LVESD、cTnt 及CK-MB 水平升高,LVEF 水平降低, 且预后不良患者LVEDD、LVESD、cTnt 及CK-MB 水平更高,LVEF 水平更低,均支持本研究论点。经ROC 曲线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LVEDD、LVESD 及cTnt、CK-MB 对心肌梗死治疗后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更高,分别为89.0%、93.3%。说明超声心动图联合cTnt、CK-MB 水平可提高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更准确、有效地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与cTnt、CK-MB 水平可预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不良预后结局,且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高。

猜你喜欢
心动图例数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