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

2023-08-06 14:15乙苏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1期
关键词:良性彩色多普勒

乙苏艳

(沭阳铭和医院彩超室 江苏 宿迁 223600)

乳腺肿块类疾病所包含的病症较多,各疾病间的临床症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仅依靠症状给予鉴别会产生较高的误诊率,也会直接对后续的治疗干预造成影响。乳腺肿块如未及时治疗,很可能由良性病变发展为恶性病变,最终只能通过切除乳房的方式治疗,给女性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1]。临床多推荐采用影像学技术对乳腺肿块给予快速筛查,但选择哪种技术实施诊断却仍存在一定的争议。随着国内外医疗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彩超多普勒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在乳腺组织病变无创诊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疾病的诊断、鉴别准确率均相对较高,且患者接受度、依从性也相对较高,因此诊断医生也更加推荐这种检查技术[2]。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沭阳铭和医院收诊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50 例,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诊断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沭阳铭和医院收诊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50 例作为研究目标,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0 ~60 岁,平均年龄(51.38±3.21)岁;病程6 ~35 个月,平均病程(15.31±2.07)个月,入院时体质量指数18 ~25 kg/m2,平均(22.14±1.05)kg/m2;肿块直径0.5 ~8.5 cm,平均直径(4.15±1.02)cm。

纳入标准:①通过触诊、超声检查确诊为乳腺肿块疾病;②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③抵触配合诊疗者。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为飞利浦EPQ7。检查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如情况特殊则可取健侧卧位,不论何种体位均需将双臂抬高超过头顶,以充分暴露乳房、腋窝部位,其中侧卧位者需使用软枕、毛巾等从旁固定,避免检查时出现体位晃动情况。连接线阵高频探头,设备频率设定为10 M H z,以乳头为起点,向周围作放射形扫描,所获得的组织影像需同步传输至工作站内。检查医生需观察患者乳房内肿块的具体位置,计算并记录病灶的体积、外观形态、内部钙化情况,同时确认淋巴结是否存在异常。以肿块为基础,灵活调节影像的深度和焦点,获取最为清晰的影像。阅片时需挑选完全不了解患者病情的医生至少2 名,根据影像数据判断患者是否为肿瘤,评估疾病的良恶性,如所有诊断医生给出的评估结果一致,则可据此给出最终诊断结果;如诊断医生评估结果间存在异议,则可采取集体讨论,或询问科室内专家的方式,最终确定一致的诊断结果。

所有患者超声诊断后均进行病理活检,以此作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1.3 观察指标

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灵敏度=真阳性病例/(真阳性病例+假阴性病例)×100%;特异度=真阴性病例/(真阴性病例+假阳性病例)×100%;准确率=(真阳性病例+真阴性病例)/总病例×100%。②血流分级对比。对比良性乳腺肿块患者与恶性乳腺癌患者血流分级情况,其中0 级:未见血流信号;Ⅰ级: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同时可观察到点状血管;Ⅱ级:可见中等量血流信号,同时可观察到3 ~4 条点状血管;Ⅲ级: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同时可观察到4 条及以上血管。③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检测。对比良恶性肿块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高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④影像学表现对比。对比良性乳腺结节患者与恶性乳腺癌患者影像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8.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50 例乳腺肿块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显示,15 例(30.00%)确诊为恶性乳腺癌疾病,35 例(70.00%)确诊为良性乳腺肿块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3.33%(14/15)、特异度为97.14%(34/35)、准确率为96.00%(48/50),见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单位:例

2.2 血流分级对比

恶性乳腺癌患者血流分级Ⅱ级、Ⅲ级占比显著高于良性乳腺肿块患者,0 级占比显著低于良性乳腺肿块患者(P<0.01),见表2。

表2 血流分级对比[n(%)]

2.3 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检测

通过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结果显示,恶性乳腺癌患者PI、RI、S/D 测定值均显著低于良性乳腺肿块患者(P<0.01),详见表3。

表3 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检测(± s)

肿瘤性质PIRIS/D良性(n=35)2.35±0.180.87±0.037.09±1.01恶性(n=15)1.52±0.140.71±0.024.48±1.02 t 15.88518.8798.349 P<0.001<0.001<0.001

2.4 影像学表现对比

分析影像学表现发现,恶性乳腺癌患者不规则形态、不完整包膜、不清晰边界、不均匀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钙化、纵横比≥1 占比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肿块患者(P <0.01),详见表4。

表4 影像学表现对比[n(%)]

3 讨论

现代女性群体无论是在职场或是家庭方面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等的改变,使得乳腺疾病的发病率缓慢提升,其中以乳腺肿块类病变最为常见[3-4]。该病症具有明显的侵袭性,不仅可以产生占位效应,从而挤压其他健康组织,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出现肿瘤化、癌化的趋势。由于女性乳房本身结构的特点,在发病时肿块凸出位置可能与乳房曲线重叠,因此很难发现,只有在月经周期时受到激素波动的影响才更加容易经触诊检出。由于其病情能够由良性转为恶性,因此在发现疑似病症时需尽快前往医院就诊,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临床上常见的乳腺肿块多为良性病变,包括腺病、纤维腺瘤、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等,早期治疗后复发或恶化的概率极低,且多数可采取部分乳腺切除术式治疗,最大限度保存乳腺外观的美型度[5-6]。而如发展成为恶性病变,则必须选择乳腺全切根治手术才能保障预后效果,其不仅会造成生理上的损伤,还会因乳房外观的彻底改变,给女性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冲击,因此早期确诊和诊断准确性对乳腺肿块患者尤为重要。

CT、MRI 等影像学技术诊断和鉴别乳腺肿块的准确率相对较高,但前者存在轻微辐射,后者所产生的医疗成本相对较高,对于尚未给予病情定性者并不完全适用,因此选择更加安全、准确的检查技术也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7-8]。彩色多普勒则主要运用超声成像技术,不仅无任何辐射问题,且操作简便,临床产生的医疗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其无创诊断的优势也使得所有患者均可接受。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与金标准结果对比,彩超多普勒检查的准确率达到了96.00%,特异度和灵敏度则分别为93.33%、97.14%,说明可以将这种技术应用在乳腺肿块疾病的诊断工作当中。且彩超多普勒技术还可用于观察肿块病灶内的血流情况,研究结果中良性病变血流分级为0 级者占比最高(82.86%),而恶性肿瘤血流分级0 级者为0.00%;良性病变Ⅱ级、Ⅲ级者占比分别为2.86%和0.00%,而恶性肿瘤分别为53.33%和40.00%,两类病变的数据差异明显。说明运用彩超多普勒可以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质,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相比于X 线、CT 等诊断方式,彩超对于直径较小的病灶也能确诊,且并不局限于早期阶段的病变,还不会因患者移动或金属等因素影响成像效果,伪影产生率相对较低[9]。

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除分析病灶内血流分级以外,还可通过影像特征对其良恶性给予鉴别。其中良性肿块的边缘多呈现光滑特征,边缘的回声会逐渐减弱,外部包膜完整度较高,且随着对肿块的压迫,其与周围健康组织的边界也会更加清晰。而恶性肿瘤的边界略微粗糙,尤其是癌灶的边界更加模糊,边缘回声呈现强化不规则的回声晕特征,这也是鉴别病灶良恶性的主要参考条件之一[10]。且良性病灶内坏死、出血等情况并不常见;而恶性肿瘤由于增生速度较快,其内部密度不均匀,常可见明显的坏死或出血情况。良性病灶内部所含正常细胞成分比例更高,回声传播相对正常,后方会呈现增强情况,而恶性肿瘤病灶内由于纤维组织分布更多,使得回声传播受到的阻力更大,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散射、反射等效应,使得后方均表现出衰减趋势[11]。同时良性病灶内基本没有钙化情况,其中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等病变中可能会出现少量的钙化,仔细观察发现其大多数情况下为钙化表面更为粗糙。而恶性病变内钙化情况较为常见,多为沙粒样结构,直径在100 ~500 μm 间,该类病灶中的钙化主要是因细胞或组织坏死,使得内部的钙盐离子不断沉积,而砂砾样钙化灶也是判定恶性肿瘤类病变的重要条件之一[12]。由此可见,运用彩超多普勒所获取的影像也能够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

综上所述,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乳腺肿块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同时可通过血流分级、动力学参数、影像表现等鉴别良恶性,为临床提供影像学支持,值得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良性彩色多普勒
彩色的梦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彩色的线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有那样一抹彩色
彩色的风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基于多普勒的车辆测速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