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与CT 在学龄前儿童急性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2023-08-06 14:15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1期
关键词:颞叶颅骨颅脑

芮 玲

(无锡市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023)

急性颅脑损伤(ACI)主要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在头部、颅骨及脑部所引发的一系列损伤,因学龄前儿童体内多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受轻微外力便可能出现ACI,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神经损害[1]。ACI 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儿童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引发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及肢体活动障碍等后遗症,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降低了患儿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患儿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2]。另有研究表明,ACI严重影响脑血管及神经组织,若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对神经功能恢复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危及生命安全[3]。由此可见,对ACI 患儿进行早期准确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亦是改善预后的关键。CT 扫描主要是通过X 射线管探测器横断面扫描患儿颅脑部位,从而获得相关影像学资料后进行分析评估,具有扫描速度快等优势,不会对后续救治工作造成太大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4]。MRI 主要是在射频脉冲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影像学技术,其在检查过程中通过激发受检者体内氢质子,从而获取相关电磁信号,实现对人体信息的重构,在ACI 诊断识别中具有一定优势[5]。本文通过研究对比MRI 与CT 在学龄前儿童ACI 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以期为该病患儿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无锡市儿童医院2019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120 例ACI 患儿开展试验,其中男性68 例,女性52 例;年龄1 ~6 岁,平均(3.61±0.44)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1 例,高空坠落15 例,重物打击28 例,挤压伤16 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Glasgow coma score,GCS)分级:轻型42 例,中型44 例,重型34 例;手术检查损伤部位:颞叶61 例,额叶35 例,顶叶13 例,枕叶11 例。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1 ~6 岁;②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③均接受MRI 与CT 检查;④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有关治疗;⑤有明确头部外伤史;⑥发病至就诊时间<3 d。排除标准:①合并神经系统疾病;②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③伴有脑部恶性肿瘤或(和)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CT 检查:选用仪器为西门子128 排螺旋CT 机,维持管电压100 ~120 kV, 管电流380 mA, 矩阵512×512,窗宽80 ~90 HU,窗位35 ~45 HU,扫描持续时间8.0 s,基准线为0 M。实施常规扫描后,层厚5 mm,层间距5 mm,薄层重建层厚0.625 mm。

MRI 检查:选用仪器为西门子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头颅相控阵形成的正交线圈。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横轴位扫描及T2WI 矢状位扫描。T1WI 参数:回波时间(echo time,TE)为4 ms,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为239 ms,矩阵272×177。T2WI 参数:TE 为89ms,TR 为4 430 ms,矩阵288×200。T2-FLAIR 参数:TE 为84 ms,TR 为8 000 ms,矩阵256×189,层厚5 mm,层间距1 mm,NEX 控制1 ~2 次。

MRI 及CT 检查结束之后,所有患儿影像检查图像均由医院2 名具备相关资格证书且诊断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以双盲法进行阅片。分析影像特征,并获取诊断结果。当二者诊断意见出现分歧时,邀请放射科专家组主任医师得出最终诊断意见。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影像学技术对ACI 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对ACI 损伤部位的诊断准确率,观察急性颅脑损伤在CT、MRI 检查中的图像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影像学技术对ACI 的阳性检出率对比

120 例患儿经手术确诊颅骨骨折23 例,MRI 对ACI的阳性检出率为95.83%,显著高于CT 的79.17%(P<0.01)。见表1。

表1 两种影像学技术对ACI 的阳性检出率对比[n(%)]

2.2 两种影像学技术对ACI 损伤部位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MRI 对ACI 颞叶、额叶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36%、97.14%,均显著高于CT 的85.25%、68.57%(P<0.01)。见表2。

表2 两种影像学技术对ACI 损伤部位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

2.3 影像学图像分析

颅骨骨折的CT 扫描影像表现为颅骨内外板不连续,粉碎性骨折有游离的骨碎片,凹陷性骨折颅骨骨质向颅内凹陷;血肿的两种图像表现均为“双凸镜样”的异常密度影,MRI 扫描影像表现为梭形血肿,急性期血肿在T1加权影像上显示信号较高,血肿在CT 扫描影像上的表现随时间变化,从高密度到等密度再到液性低密度。脑挫伤的MRI 扫描影像表现有短T2、短T1的出血信号,CT 扫描影像能显示患者的软组织密度影。典型病例MRI、CT 扫描影像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MRI、CT 扫描影像

3 讨论

ACI 患者临床表现包括颅骨变形、脑组织机械变形以及脑血管变形等,且以脑出血及颅内压异常升高等为主要临床症状[7-8]。由于脑组织结构相对复杂,脑血管及神经组织在遭受损伤之后可能引起神经纤维的断裂,进而引起神经系统传递功能的损伤,严重者会直接引起脑细胞的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9]。故而在ACI 发生后及时诊断并明确损伤类型,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CT 扫描往往受血浆重吸收及局部血细胞堆积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难以保证CT 扫描敏感性及特异性。而MRI 在检查过程中不易受脑脊液信号的影响,亦不会受部分容积效应干扰,因此临床检出率较高[10-11]。此外,CT 检查易受颅骨信号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在诊断颅底以及颞叶挫裂伤中的准确率欠佳。MRI 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率较高的特点,且能避免颅顶骨骼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干扰,较为清晰地显示脑顶与颅底周围病变,有助于医生分析病变性质,为患儿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依据[12]。另外,CT 检查仅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儿头皮损伤、颅内血肿与积气等情况,对于部分部位特殊的病灶检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如后颅窝及颞骨岩部往往存在较多的伪影,部分微小病灶及深部病灶难以早期清晰显示[13]。MRI 则可为医生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大量清晰且完整的图像,从而帮助医生掌握患儿具体病灶信息、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状况,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CT 检查过程中产生的伪影问题[14]。与此同时,MRI 可通过多方位成像的方式,促使医生较为清晰地认识患儿颅脑损伤情况,而多序列、多参数扫描可明显提高医生评估病情的整体准确性,进而提高对脑组织积血、积液情况的检出率,有助于CT无法检出特殊部位病灶的检测[15]。

本文结果显示,MRI 对ACI 的阳性检出率为95.83%,显著高于CT 的79.17%(P<0.01);MRI对ACI 颞叶、额叶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36%、97.14%,均显著高于CT 的85.25%、68.57%(P<0.01)。这与滕心瑞等[16]的研究报道相吻合,提示了MRI 诊断学龄前儿童ACI 的价值优于CT。然而,张冬[17]的研究报道发现,MRI 对颞叶、额叶、顶叶及枕叶ACI 的检出率均高于CT 检查,这与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原因,可能和研究对象年龄阶段以及样本量不同有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综上所述,相较于CT 检查而言,MRI 诊断学龄前儿童ACI 的价值更佳,有助于医生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准确评估,值得推广应用。然而,本研究并未分析阴性儿童观察误诊率,可能无法规避研究偏倚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优化研究方案,以降低研究偏倚性。

猜你喜欢
颞叶颅骨颅脑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