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元素在中式酒店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2023-08-07 21:58刘文慧王垚锡
关键词:北京传统建筑

刘文慧,王垚锡

(山东理工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公众对建筑设计的关注点逐渐向传统文化、本土情怀等精神层面上转移。 早在1949年,“追寻传统在现代的新生”就已经成为建筑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最初是梁思成先生在讨论国庆工程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新而中”的观点,1959年,梁思成先生在“住宅建筑标准及建筑艺术问题座谈会”上关于建筑艺术部分的发言中,对“新而中”作出了解释:“‘新’就是社会主义的,所谓‘中’就是具有民族风格的。 ‘新而中’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民族风格’。”[1]1997年,侯幼彬在《中国建筑美学》中指出:“现在,对建筑软传统、软继承的重视和探索,已逐渐形成明显的趋势。”[2]2016年,王澍在《造房子》一书中给出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的路径,他一直在探索当地材料和传统建构如何表达中国建筑的精髓,长期致力于用一种饱含传统记忆又简约优美的造型来达成建筑与场地的关系[3]。

在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的碰撞下,作为一座城市对外开放的接待窗口和旅游人群集散中心的酒店建筑,在设计中对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及中国的传统元素如何与现代酒店设计相结合,成为思考的重点。 1949年,北京的酒店还较少,这一时期,因设备设施落后,酒店只是单纯地提供住宿功能。 1978年,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经济实现了较大增长,中国开始真正步入现代酒店的发展阶段。1988年,为了与国际惯例及国际规范接轨,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涉外酒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志着中国酒店逐渐走向成熟,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部分酒店建筑出现了地域风格的实践探索,如北京香山饭店。 2000年后,中国经济持续向上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与表达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推向了高潮,酒店文化也日趋丰富和广泛,其建筑形式多透射着该地区的风土文化。

一、空间布局

(一)院落建筑空间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是群体组合,空间的基本单位为庭院,传统中式建筑的空间布局往往是中规中矩,沿着一条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4]9,其中包括空间的分割、虚实、开合等,还包括空间动静流线走向的控制。 传统木结构的建筑多是低矮型,所以组群的空间序列关系基本上是横向铺陈展开,大体可分为:第一,十字轴线对称形,主要表现为主体建筑处于中央位置;第二,联连形,以曲折轴线或没有明显的轴线。

北京颐和安缦酒店设计采用了北京传统院落四合院形制,由一系列院舍结集而成,其后门可以直入皇家园林颐和园,整个酒店内部的格局也是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宛若私家园林,每个小院都是内庭院开窗,形成舒适的小气候,有传统四合院的住家风格。 其中有些历史建筑已过百年,并依照原址保留,“酒店改扩建部分仿照传统庭院修建,四合院、长廊和户外花园,无不充斥着中式美学”[5]。

北京华尔道夫酒店由现代建筑风格的主楼和古典胡同四合院辅楼两座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组成。 其中,别具风韵的四合院,曾是清朝末代两位贝勒爷的府邸,排列方式采用十字轴线对称型,以庭院为单位,沿着横轴进行排列,所有房间都朝着院落内开门,是典型的“房包院”的空间关系,但由于现在生活要求各个不同功能的房间之间紧密联系且都通过室内穿插,房屋趋于紧凑,此时的院落就成了主建筑物的附属,不再像传统建筑那样成为住宅的核心。 这种独立建筑和院落之间的关系变化,使酒店的布局形式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在体现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同时注意时代特征的体现,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发展变化。

坐落在北京后海湖边的VUE 酒店在空间布局上参照了传统庭院空间串联形式,将酒店院内的几栋建筑采用曲折轴线方式进行布局。 VUE酒店属于一个改造项目,整个园区原是由一系列老房子组成,在接受现有历史部分,保留旧宅特点的同时模仿传统庭院进行改建、扩建。 VUE后海酒店毗邻历史悠久的老北京胡同,胡同里一直有当地居民居住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 改建后作为坐落在北京胡同的现代庭院,VUE 酒店继承了原有的胡同庭院系统,还融入了新住宅和旧庭院的优点。 它不仅满足了北京人的现代生活方式,还融入了北京老城区的环境,与周边城市环境保持高度一致,延续了老城区的文脉,体现了“有机更新”旧建筑的新思想。

(二)单体建筑空间布局

除了院落形式,现代酒店很多以单体高层的建筑形式出现,秉承传统建筑的屋顶、墙体、台基三段式构图,整体空间布局以中轴对称的矩形形态最为普遍。 传统建筑空间在布局上非常讲究“礼制”,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讲求民主、平等、效率、舒适,因此建筑空间的布局形式也受到了影响。 于是,为了迎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再只局限于均衡对称,形式开始变得多样化,除了中轴对称的矩形形态外,还有圆形、扇形等几何类型,建筑空间布局形式更加灵活,并且空间布局由重视对称性过渡到重视使用功能,表现出了对功能合理性优先观点的偏向。 例如,北京璞瑄酒店、北京瑰丽酒店以和北京王府半岛酒店等都是在适合当今社会需求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相结合的单体建筑。

二、 建筑立面

(一)屋顶

在传统建筑的三段式立面构图中,屋顶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传统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单坡、平顶等几种形式[4]284-285。通过采用修缮、移植、简化、抽象等设计手法对传统建筑大屋顶造型进行重塑,使其作为一种传统符号出现在现代中式酒店建筑的外在形式创作中,使其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 第一,造型修缮。这是按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对传统的旧房进行修缮,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新改建的建筑服从历史和传统,既符合现代功能和技术要求,又符合传统。 北京颐和安缦酒店院内有很多已经上百年的老房子,建筑师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和改扩建。 第二,造型移植。 这是中国早期建筑师探索传统现代道路时常用的设计手法,直接勾起了人们对传统的想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传统建筑元素的体现。 比如北京王府半岛酒店的屋顶形式,将传统歇山顶形式移植到现代建筑中,体现了传统精神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第三,造型简化。 将较为繁琐的传统建筑元素进一步简化,这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将传统复兴的表现方式。 北京VUE 后海酒店对传统的屋顶造型元素大胆简化和精练,使门楼的屋檐从传统的卷棚屋顶脱胎换骨,除去斗拱、月梁等一切繁杂,屋顶铺上青瓦,与周围环境相融。 第四,造型抽象。 通过传统外在形式的抽象变异,结合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利用现代材料的卓越性能和先进的施工水平,使建筑具有传统文化的神韵。 北京璞瑄酒店使用的是简洁的横向板屋顶,传统的屋面曲线被干净利落的直线所代替,把传统的大屋顶抽象变异,从而创造出水平面屋顶。

(二)墙体

除了大屋顶,墙体也是立面中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建筑立面上强调虚实关系,继承了中国哲学中“虚实相生”的观念。 立面上像门窗和外廊等虚空的部分为“虚”,而墙体等封闭式的部分为“实”。 “虚”作为建筑外立面的要素,通过门窗、玻璃幕墙等予以表现。 以“实”为主的立面处理手法,通常是通过建筑形体的凹凸和材质的对比来表达立面的虚实关系[6]。 北京璞瑄酒店建筑在墙体上开设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洞孔,透而不漏,若隐若现,使得建筑内外空间变得含蓄和模糊,其灵感来自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传统美丽的曲线为抽象边,用洞孔玻璃窗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呈现抽象的山水画轮廓。 北京颐和安缦酒店和北京华尔道夫四合院酒店为了消解实体围墙带来的沉闷和压抑感,结合玲珑剔透的木刻造型:前廊、勾栏、门窗、格扇以及在墙体前种竹子的形式等,表现了立面的虚实关系。

(三)台基

建筑下施台基,最早是为了御潮防水,后来则出于外观等级制度的需要[4]263。 台基是传统三段式建筑结构——屋顶、墙体、台基中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特点,故宫的太和殿就在三重台基上,台基在建筑中占的比重很大,通过台基烘托出一座建筑的宏伟。 台基除了本身的结构功能外,又与柱、墙的收分等相配合,可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感,有的还配有栏杆,也成为一种富有装饰性的结构。 但在现代许多酒店建筑中,为了更方便现代人的生活,台基被简化,甚至水平化。

三、建筑意匠

(一)细部借用

建筑细部借用指的是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局部引入传统建筑细部元素来传达社会文化价值和设计者个人情感,是中国建筑师在早期探索传统道路时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 尊重传统细部元素的比例和尺度,融合现代技术材料,做到有效利用,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北京颐和安缦酒店和北京华尔道夫四合院酒店延续了原有的院落体系,继承传统四合院形式,再现红门金钉、脊兽、影壁、斗拱、雀替、莲花柱、月亮门、窗棂格、抱鼓石等这些传统建筑细部元素,京味十足。 北京瑰丽酒店主入口设置一对犹如“龙之子守门神”的巨大石雕欢迎宾客,重新演绎了被众人称为“龙之子”的传统形象“椒图”,实践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原理。

(二)细部异化

随着人们审美水准日益改变,迫使建筑师在引借已有细部形式的同时,还将进行或多或少的变形处理,这就导致了异化方法的出现[7]。 细部异化不再局限于细部元素在传统建筑中的形式、功能、使用位置等,而是充分把握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对传统建筑细部元素进行解构、重构、简化,用一种现代的技法表现传统细部元素,使得传统建筑元素能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8]。 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外立面大面积采用传统建筑的窗棂形式,赋予一定的逻辑结构顺序,以现代建筑材料为语言,很直接地引起人们对传统的想象。 北京VUE 后海酒店在飞檐、吻兽、花窗、楼台等保持原细部形态固定形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解构、重构、简化等设计手法产生新图示,将这些新图示按照今天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审美价值观投射到现代建筑中,使新的建筑带有传统的建筑信码,这样装点的建筑能起到新旧相通的作用。 北京璞瑄酒店建筑形式的上半部分来源于四合院“原型”,在形式上做了异化变形,好似一个未来版的四合院,规整的长方体充满几何质感,将中国的传统、现代与未来有机结合。

四、表皮材料

(一)同质异构

“同质异构”是指采用本土的传统建材,或采用外观同传统建材相类似的新型材料,采用新的建筑形态,运用新的施工工艺加以实施,使新建筑和传统产生内在对话[9]。 北京璞瑄酒店建筑底座是深色的玄武岩,呼应北京古老的城市肌理;外墙上部分使用与传统砖材料形状相同的玻璃材质则呼应都市现代感,尊崇古老四合院的砖墙铺就法,将古老与现代用工字形砖结构连接,自然过渡,创建出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几何形建筑。 用现代工艺表达传统,让每个客房都能够从一面剔透的砖墙窥探京城。

(二)异质同构

“异质同构”是指建筑虽采用现代化的工艺和材料,但其仍保留本土传统建筑的形态感觉[9]。 这种设计方法在现在的酒店建筑设计中正被普遍采用着。 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就采用了非传统的设计方法表达传统材料,例如:利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代替传统的木结构;采用大面积的钢结构玻璃幕墙系统代替连排格栅门和折叠屏风;利用金属材料构建传统的窗棂格,酒店建筑外立面的表皮处理上采用了大面积窗棂格元素,并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用金属材料代替了传统的木材料,传统的窗棂格经过现代材料加工后被应用到酒店建筑的外立面作为表皮材料,大面积具有丰富的肌理和几何图形的窗棂格不禁让人想起传统建筑的门窗,但是金属材料硬朗、光滑的质感与传统意义上的木质不同,金属弥漫着更加现代的韵味。 酒店设计中运用现代的材料来代替传统材料的倾向,并不是简单的材料替换,而是要注意材料和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利用新材料的重构,演绎传统材质的纹理和建构方式。

五、表皮色彩

色彩学研究专家宋建明指出:“历史上的城市主色调形成于该城市所处的地域、历史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建筑外立面的建材和色彩都是这个地域建筑师就地取材,并且按照当地习俗进行施色的,富于地域特色。”[10]因此每一幢建筑物都应该生长在原本属于它的那个地方,而不是生硬地照搬移位。

酒店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主要构成体,表皮色彩的选择也是需要考究的,色彩的选择需要考量是否适合本地区的大环境,建筑色彩体系是否与城市形象吻合。 建筑的色彩总体应具备一个基调,如北京的建筑是主要以灰色(C:67、M:57、Y:49、K:49)为主,因此,酒店在外观色彩设计上也应遵循城市发展的规律,体现不相同的个性,这是色彩在建筑上的最好体现。 北京颐和安缦酒店和北京华尔道夫四合院酒店的建筑色彩以红色(C: 41、M: 100、Y: 94 、K: 17)和灰色(C:67、M:57、Y:49、K:49)为主色,有红漆柱子、红色门窗、灰色瓦片、灰色砖墙;以绿色(C:100、M:31、Y:91、K:25)为辅色;装饰性色彩饱和度高,点缀色为金色(C:10、M:0、Y:83、K:0)、蓝色(C:91、M:70、Y:17、K:0)、白色(C:2、M:2、Y:6、K:0)、黄色(C:11、M:22、Y:85、K:0)等,视觉感受强烈。 北京VUE 后海酒店建筑设计师将所有的建筑都刷成炭黑色(C:0、M:0、Y:0、K:100),应用了部分灰砖、灰瓦,同时用非常现代的金漆将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细节强调出来,将金色(C:10、M:0、Y:83、K:0)与灰色(C:67、M:57、Y:49、K:49)组合在一起,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对传统的建筑色彩进行表现。 北京璞瑄酒店以灰色(C:67、M:57、Y:49、K:49)为主色调,运用传统民居建筑色彩符号,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北京古城的灰色调相呼应,使得该建筑与北京传统的城市肌理完全融为一体。 在色彩的应用上,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将皇家以“黄”色为尊的文化作为审美信息,结合现代材料,以大面积金黄色表现建筑外壳。

六、结语

具有传统特色的酒店建筑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酒店建筑中传统建筑元素的现代表现,其实是为未来更多极具中式韵味的酒店建筑的出现做的前期准备和积累,目前还处在逐渐探索及自我完善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

北京现代酒店的建筑设计,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及目前建筑设计倾向,在对传统的表现上,空间布局虽注重传统的轴线对称布局形式特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空间结构形式,在平衡中求变化。 可以看出北京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酒店建筑是对传统住宅的完整再现,也是对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现代诠释。

猜你喜欢
北京传统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老传统当传承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