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降灵图》与出行图形制探究

2023-08-07 21:31王进步
收藏与投资 2023年7期

摘要:故宫藏本《西岳降灵图》是古代出行图的代表作品,研究者多将其与唐代莫高窟中的出行图壁画作对比。实际上,《西岳降灵图》与墓室壁画中的出行图关系更为密切,本文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出行图中男女分列绘制的传统和《西岳降灵图》的出行目的等角度探索“西岳降灵”题材的文化源流,认为故宫藏本的《西岳降灵图》很可能受墓室壁画中出行图的影响,且最初绘制在岳祠时,队列是向着祠外方向行进的。

关键词:西岳降灵;出行图;牛车鞍马;墓室壁画

故宫博物院馆藏传为李公麟作的《西岳降灵图》宽26.5厘米,长513.7厘米,是一幅墨线白描的绢本长卷,无作者款印。结合题跋内容和历代著录可知,《西岳降灵图》最早是由唐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或李昇[1])画于岳祠的墙壁上,后由李公麟进行临摹的作品。

一、《西岳降灵图》与墓室壁画中的出行题材

(一)脱胎自出行图的《西岳降灵图》

据不同著录可知,《西岳降灵图》最初临摹自唐代岳祠壁画,唐代莫高窟中亦有类似表现行题材的壁画,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其第156窟《张议潮夫妇出行图》。因《西岳降灵图》和《张议潮夫妇出行图》的内容出行规格及卤簿仪仗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学者在研究《西岳降靈图》时常对比《张议潮夫妇出行图》。实际上,《西岳降灵图》与墓室壁画中的出行图关系更为密切,《张议潮夫妇出行图》的队列是向窟内方向行进的,张议潮作为供养人出门礼佛,因此向着佛像方向行进,虽然以出行的方式塑造功德主即张议潮夫妇的形象,但本质上张议潮夫妇的身份仍是供养人,规模庞大的出行队伍彰显了张议潮夫妇的身份,但其并不是表现主体,真正突出的对象应是窟中供奉的佛像。《西岳降灵图》是表现西岳神及其夫人出行游猎的场景,呈现的是岳神本身的游猎盛况,突出的是祠中的祭祀主体,是一种身份象征。墓室壁画中描绘的出行图作为墓主身份的象征也通常以盛大的出行方式进行表现。因此,《西岳降灵图》中的出行观念和墓葬中的出行图所表示的观念是一致的,都是表现身份地位的一种手段。

《西岳降灵图》以牛车和鞍马为出行中心,这种表现方式可以追溯到古邺城地区,邺城规制形成的特征之一便是墓室左右两壁绘牛车与鞍马出行图,牛车和鞍马题材是表现人物身份的一种固定模式。从西晋开始,随葬的俑群中就出现了牛车和鞍马。北朝时期以牛车、鞍马为中心的出行仪卫行列成为显示死者身份的重要象征。隋唐文化是在南北朝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陈寅恪先生和杨泓先生都持此种观点。因此,《西岳降灵图》最初便很可能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室壁画,脱胎自以牛车和鞍马为中心的出行图,在唐代岳神崇拜的风气下将表现身份等级的出行图绘制在岳祠上,结合唐代狩猎活动的盛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表现西岳神游猎出行的题材,并被记录在后来的著录中。

(二)与唐代墓室壁画的关系

《西岳降灵图》中的很多人物形象在唐代的墓室壁画中都能看到原型,可能是对当时墓室壁画中部分粉本内容的借用。其中,手架鹦鹉的形象在韦询墓、韦顼墓和懿德太子墓中都有出现过,背后插马球杆的形象在李宪墓石椁内壁上也能看到。这些情况的出现并非偶然,当时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可能存在很多相互借鉴的情况,一个粉本小样的内容可能会同时出现在这两种绘画场景中,或是其中一个题材的表现会借用另一个图示的部分内容。

二、《西岳降灵图》出行形制探究

(一)牛车、鞍马分列绘制的传统

出行图中最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在左右两壁分别绘制以牛车和鞍马为中心的男女主人出行场景,这种方位特征明显的绘制形式在墓葬礼仪中也能见到,《通典》记载了晋朝李家贺循所议定的葬礼:“至墓之位,男子向西,妇人向东。先施幔屋于埏道北,南向。柩车既至,当坐而住,遂下衣几及奠祭。哭毕柩进,即圹中神位。既窆,乃下器圹中,荐棺以席,缘以绀缯,植翣于墙,左右挟棺,如在道仪。”这是在丧仪中对男性和女性站位的规定,即男子在丧仪中站位西方,女子则站位东方,同样,男女分列站位的方式在出行图中也有表现。

《西岳降灵图》以牛车和鞍马为出行中心,这种形式可追溯至北魏和北齐的壁画墓。北齐娄睿墓东壁绘有鞍马回归图,西壁绘牛车出行图;太原第一热电厂北齐墓东壁绘牛车出行图,西壁推测为鞍马出行图;北齐徐显秀墓东壁绘牛车出行图,西壁绘鞍马出行图;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东壁绘牛车出行图,西壁绘鞍马出行图;北齐高润墓东壁绘牛车出行图,西壁推测为鞍马出行图;北齐口道贵墓东壁绘鞍马出行图,西壁绘备车出行图 。可见,此时期的墓室壁画已经形成牛车和鞍马出行图分列绘制的传统。就出行方向而言,既有牛车、鞍马均为向墓外方向行进的,也有牛车与鞍马出行方向相反的。《西岳降灵图》中以鞍马为中心的西岳神和以牛车为中心的西岳神夫人“分道扬镳”的构图形式转化为壁画构图语言则符合墓室壁画中牛车、鞍马分列绘制的传统。那《西岳降灵图》朝着什么方向行进呢?这关系到西岳神及其夫人的出行目的。

(二)出行目的探究

出行必然有其出行目的,如前文所言,《西岳降灵图》表现的是西岳神出行游猎的场景。汉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就已经呈现出明确的出行目的。信立祥在《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考》一文中认为壁画墓中的出行图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前往墓地祠堂接受祭拜,其二是表现墓主生前的仕途经历 。随着出行图的发展,出行目的也变得更为多样,以游猎为目的的出行图在唐代墓室壁画中也开始出现,唐章怀太子墓中的《狩猎出行图》壁画表现的就是狩猎出行的场景,其与《西岳降灵图》构图形式虽差别很大,但却有诸多相通的元素。《狩猎出行图》绘有弓、装箭的胡禄、鹰与猎犬等狩猎所用工具 ,《西岳降灵图》也绘有弓箭、鹰、猎犬等狩猎工具,从画面内容看《西岳降灵图》中西岳神出行的目的可能与狩猎相关。关于《西岳降灵图》的著录也多次提到其出行目的和游猎相关。南宋洪咨夔在另一幅已失传的《西岳降灵图》中题跋有:“君玉以宫车、游猎图二寄示,共七纸。韔箙前驱,嫔御纷从,来舆去马,蹴踏云气,其精妙瑰怪,纵横变化,出天入神,叹非龙眠莫能作尔。”元代程钜夫见到洪咨夔题跋的这幅《西岳降灵图》也称:“曰《西岳降猎图》也,呜呼异哉。”单国强和曲维康都认为程钜夫所记之《西岳降灵图》与故宫本《西岳降灵图》吻合,可以认为程钜夫记载的《西岳降灵图》或是故宫本的祖本,或两者都来源于同一个祖本。因此,故宫本《西岳降灵图》中西岳神及其夫人出行的目的确为狩猎无疑。章怀太子墓中《狩猎出行图》位于墓道东壁,狩猎队伍朝着墓门的方向行进,依照《狩猎出行图》的行进方向可以推测,《西岳降灵图》在唐代寺观墙壁上应是向着祠外方向行进的,这种向外行进的队列可能是前往想象中的猎场或仙界。童宇在《唐壁后摹:〈西岳降灵图〉重考》中结合敦煌156窟《张议潮夫妇出行图》重塑了《西岳降灵图》绘制在唐代寺观墙壁上的假想示意图(图2)。在这幅示意图中,西岳神及其夫人分别被绘制在左右两壁,男性在左壁,女性在右壁,和《张议潮夫妇出行图》一样,向着建筑内部行进。本文则认为《西岳降灵图》应向着岳祠外方向行进,与《张议潮夫妇出行图》的行进方向相反。

三、总结

故宮本《西岳降灵图》从内容上看是一幅结合出行与狩猎元素的白描长卷,虽然题跋多被学界认为是伪造的,但据历代《西岳降灵图》的著录可知,最早是由唐李将军画于岳祠的墙壁上,后由李公麟进行临摹的作品。唐代的岳神崇拜十分兴盛,玄宗时期西岳被封为帝,古籍也记载“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当时西岳祭祀符合“诸侯”等级的礼仪规范,唐代王室的墓葬中多绘有彰显身份等级的出行图,因此在岳祠绘制出行图以彰显岳神身份是有可能的,且《西岳降灵图》中的人物与唐代墓室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存在很大关联,很可能借鉴的是相同粉本。唐代盛行的狩猎风气对“西岳降灵”题材也有催生作用。这些因素都表明以《西岳降灵图》为代表的西岳神游猎出行题材的诞生和发展与墓室壁画中的出行图紧密相关,很可能脱胎自隋唐文化源头的北魏和北齐。《西岳降灵图》中以牛车和鞍马为中心的出行方式也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魏晋南北朝的部分墓室中的出行图进行分析,认为墓室壁画中的出行图呈现男女分列绘制的传统,《西岳降灵图》如若按照寺观壁画的方式进行还原,也符合男女出行分列绘制的传统,《西岳降灵图》的出行目的与狩猎有关,结合唐章怀太子墓中《狩猎出行图》的行进方向可以推测《西岳降灵图》的队列也应是向祠外方向行进的,与童宇在《唐壁后摹:〈西岳降灵图〉重考》中还原的行进方向相反。

基金资助

陕西省社科界2022年度社会科学宣传普及资助项目“中国经典美术作品赏析”(项目编号:2022KP16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进步,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史论(中国美术史)。

参考文献

[1]李仪邦.图像的迁移与嬗变:再论《西岳降灵图》[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11):95-107.

[2](唐)杜佑.《通典》卷八十六《礼四十六》[M].王文锦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468.

[3]王嘉璐.北齐墓葬壁画鞍马图像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9:32.

[4]信立祥.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考[J].东南文化,1999(1):47-63.

[5]陕西省文物局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7):13-25,68-69.

[6](宋)洪咨夔.平斋文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586-587.

[7](元)程钜夫.雪楼集[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361-362.

[8]单国强.初鉴故宫藏几幅李公麟传作[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575-583.

[9]曲康维.《西岳降灵图》再考[J].美术,2019(8):105-110.

[10]童宇.唐壁后摹:《西岳降灵图》重考[J].2019(1):77-9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