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功勋表彰对我军做好战时立功创模工作的启示

2023-08-07 03:45任林林张芳周言雷剑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4期

任林林 张芳 周言 雷剑

摘要:俄乌冲突作为社交媒体时代第一场被“全网直播”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双方运用功勋表彰、政策激励等手段激发部队士气的鲜活例子,对我军做好战时立功创模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俄乌冲突;功勋表彰;战时立功创模

习近平主席强调,军队讲崇尚荣誉,首先就是在关键时刻英勇无畏战斗得到的荣誉[1]。开展战时立功创模活动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这项工作事关军心士气,影响民心民意,体现着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必须深入筹划设计,细致推动实施。

一、俄乌双方功勋表彰基本情况

20世纪30年代,苏联曾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率先建立起一套以功勋荣誉制度为核心的完善的功勋奖章、荣誉称号体系,在苏联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抵抗法西斯入侵过程中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2]。俄乌同出于前苏联,都经历过战火洗礼,都有着褒扬英雄的历史传承。2022年俄乌军事冲突中,双方继承前苏联关于表彰的做法,运用功勋表彰、政策激励等手段激发部队士气,大大提升了作战效能。

(一)俄罗斯功勋表彰基本情况

一是施奖对象覆盖全、导向强。俄罗斯表彰的对象中,不仅涵盖了俄军内部各参战部队,也包括乌东地区武装和叙军辅助支援力量。从内部表彰看,俄军作为进攻方,在战绩战果之外更看重的是军人在作战中表现出的职责意识和献身精神,尤其注重以“英雄殉国”激励“同仇敌忾”,如给“拉响手雷与敌同归于尽”的加吉尔梅多夫上尉授予“俄罗斯英雄”称号,彰显了对英雄烈士的尊崇礼遇,有效激发了俄军官兵献身报国的战斗热情。

二是宣扬褒奖层级高、分量重。俄罗斯在冲突中先后授予多名军人“俄罗斯英雄”称号,由普京总统亲自授勋,并安排2名军区司令员赴一线颁发了“勇敢勋章”“英勇勋章”“祖国功勋勋章”和“朱可夫勋章”等奖章。所颁授的这些荣誉称号和勋章,均属于俄国家和军队各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规格高、影响大,不仅在军队内部发挥了激励作用,也使得国内民众更加聚焦于本国官兵的英勇表现,起到了良好政治影响。

三是组织实施形式活、重实效。俄罗斯在荣誉激励上注重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奖项、仪式等形式内容。例如对于车臣部队及其领导人卡德罗夫,主要采取授予或晋升军衔作为激励措施;对一线官兵的现地授勋,因战场条件限制,虽未组织正式的仪式典礼,但安排了军区司令员等高级指挥员亲自授勋,同样能让受奖人员感到自豪,甚至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

四是政策激励措施多、范围广。俄罗斯激励部队士气的手段不仅局限于立功受奖,还注重统筹国内资源综合施策。如普京于3月4日签署法令,明确参战老兵享受免费长途电话、医疗和疗养等福利,获得在税收、交通、土地、住房、包括支付水电费等各方面的优惠待遇,每位老兵还可以领取双份养老金,外加每年5月胜利日一笔可观的过节费。相关法律发布在官方法律信息门户网站上,使参战官兵和家属深受鼓舞,极大提振了军心士气。

(二)乌克兰功勋表彰基本情况

一是国家元首亲力亲为。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成功发动了一场“公关战争”,通过打造悲情英雄的个人形象赢得了本国民众和美西方的支持,其不仅通过签发法令为一线战斗人员授勋颁奖,还在俄军围攻基辅时多次亲临前线慰问官兵,不久前又赴顿巴斯地区视察部队,成功运用个人“英雄光环”激发了一线官兵的战斗热情。

二是表彰实施紧贴形势。与俄罗斯相比,乌克兰通过功勋表彰激励军心的目的性、指向性更强,突出表现为善于在战斗激烈进行或遭遇严重困难时组织表彰,比如在马里乌波尔被围困之际,授予率部据守的海军陆战队36旅旅长巴拉扭克上校“乌克兰英雄”荣誉称号等做法,意图以荣誉和重奖燃起部队抵抗到底的决心意志,并塑造乌军英勇不屈的形象。

三是舆论宣传内外兼顾。乌克兰因其军力相对弱小,更加需要能够鼓舞士气的英雄,因此更为注重宣传塑造战绩突出的个人和部队,例如散布号称击落40架俄军飞机的“基辅幽灵”相关消息、打造“蛇岛十三勇士”等做法,通过夸大和虚构战绩彰显乌军战力,既对内增强民众抗俄信心,也利于对外争取美欧援助,一定程度上将功勋表彰纳入了“认知作战”的范畴。

四是抚慰优待不惜重金。乌克兰在战争开始后宣布给每个阵亡人员1500万格里夫纳抚恤金(约320万元人民币),阵亡雇佣兵至少赔偿80万美元,同时在心理康复、就业指导、保障性住房等领域为退役军人提供优惠政策。在乌军阵亡人员遗体运回家乡时,出现了当地民众沿街跪地迎接、向卫国勇士致敬的场景,这种全社会敬仰英雄、敬重牺牲的传统,为一线官兵抗击俄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俄乌双方功勋表彰对我做好战时立功创模工作的启示

目前,我军军人荣誉体系实现了重构重塑。借鉴俄乌冲突中的经验教训,认真研究未来战争新模式新特点,深入钻研新法规新政策,认为开展战时立功创模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表彰对象上突出“全”。俄罗斯在冲突中首批授予“俄罗斯英雄”称号的7名官兵,职务最高为上校副旅长,最低为上士坦克车长,既有指挥员,又有战斗员,既有坦克兵等突击力量,又有防空兵等防卫力量,涵盖了陆、海、空和空降兵等各个军兵种。这启示我们,未来战争将是多领域的联合作战、体系作战,战场不分前后方,兵力不分战与保,支援融合军警民[3],开展战时立功创模工作必须立足全局、统筹考量,将参战、参保的各方面力量都纳入立功创模范围,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

二是程序步骤上突出“快”。观察俄军开展功勋表彰与作战时间线的关系,从2月24日战斗正式打响,到3月3日普京总统实施首批国家级表彰,仅用7天时间,功勋表彰的整个过程快捷简练,对一线官兵的鼓舞激励及时有效。这启示我们,未来作战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作战进程大大缩短,开展立功创模活动必须突出及时性、时效性,快速办理、及时宣布,才能更好地起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作用。未来作战中,应更加注重对“及时奖励”的运用,视情简化考核程序,按照“战前明确标准条件,战中即时宣布授予,间隙报告组织研究,及时宣扬先进事迹,战后补办相關手续”的流程实施战时奖励,确保立功创模的时效性。

三是组织实施上突出“活”。俄乌双方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表彰,既有总统亲自授勋的国家仪式,也有高级指挥员亲临一线的战地颁奖,既有对优秀官兵的军衔晋升,也有对牺牲人员的追授表彰,组织形式上贴近作战任务、贴近战场实际,取得了较好效果。这启示我们,现代战争节奏快、任务重、压力大,开展立功创模活动必须把实际效果放在首位,采用各种实在管用的形式,因时因地灵活组织。进入待机地域,可结合开展祭奠烈士、重温誓词、授予战旗等活动一并实施;战斗打响前,可结合战前动员、战场鼓动等宣布火线入党人员和表彰通令;战斗过程中,可通过喊话器、阵地通播系统等及时向部队通报上级的嘉奖令,传播典型事迹,让参战官兵时刻处于先进典型和军人荣誉的感召之下,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价值认同、强化战斗意志。

四是典型宣传上突出“扬”。俄乌双方都注重发挥英模人物的政治影响力,在冲突中广泛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等传播手段扩大传播范围、宣传英雄事迹,并安排国家领导人、高级将领亲自为英模人物授勋颁奖,不仅能够有效激励部队士气,也有助于凝聚本国人民坚持战斗的意志力量。这启示我们,开展立功创模活动,评功评奖只是手段,引导官兵发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才是目的,必须把宣扬英雄模范与培树英模人物作为立功创模的重要内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条件允许时,应及时召开立功授奖大会,让先进典型登台领奖、作报告,并采取多样化的媒介加强宣传报道;对那些有重大影响的英模事迹,可依托新闻媒体、网络传播平台、公共场所设施等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使广大官兵从中找到学习榜样和努力方向。

五是功绩核实上突出“真”。俄乌双方为了形成于己有利的舆论氛围和政治影响,对本国官兵的战果和事迹都有一定程度的夸大,比如乌克兰方面曾大肆宣传蛇岛守军全部英勇牺牲,并授予“乌克兰英雄”荣誉称号,但随后俄军放出了蛇岛守军集体投降的视频录像,沉重打击了乌克兰政府的公信力。这启示我们,英雄模范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性,一旦评功不准或者发生假功冒功等问题,势必严重影响军心士气。开展立功创模活动,必须在核准功绩、严格把关的基础上进行,注重发挥好各级纪委和基层风气监督员作用,采取战中抽查和战后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立功创模工作的检查监督,坚决杜绝任意拔高、弄虚作假的现象,对欺上瞒下、骗取荣誉的要严肃处理,确保把最鲜活、不掺假的真人真事提炼出来、宣扬出去。

六是激励手段上突出“广”。俄乌双方在各项功勋表彰之外,还普遍采取了提高军人工资、增加抚恤金等激励措施,并在住房、医疗、就业、社保等方面为获得荣誉的官兵提供优待,进一步鼓舞了军心士气。这启示我们,实施功勋荣誉表彰是一项牵涉广、影响深的系统工程,战时开展立功创模活动必须着眼长远、综合施策,相关配套优待政策要应出尽出,最大限度激发参战官兵的使命荣誉感和职业自豪感。当前,功勋荣誉表彰相关待遇已逐步规范,明确了政治待遇、医疗保健和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入伍等方面的政策,但在如何推动落地落实上还面临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在深入钻研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部队实际进一步细化标准、完善举措、压实责任,把各项激励政策用好用足,充分释放立功创模的强大激励效应。

参考文献

[1]牢固立起聚焦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N].解放军报.2022-02-11(01).

[2]张新平,李义男.苏联的勋赏体系及其历史启示[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6):118-135.

[3]魏亚磊,李小龙.着眼未来作战特点开展好火线入党立功创模活动[J].政工学刊.2022(1):68-69.

(作者简介:任林林、雷剑,火箭军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军事指挥;张芳,火箭军工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军事理论、兵棋推演;周言,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军队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