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重点行业用电特征分析

2023-08-07 02:13黄天科何庆儒
农村电气化 2023年7期
关键词:电气化用电量电能

孟 丹,刘 进,黄天科,何庆儒

(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3)

1 重点用能行业发展现状

2020年,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总量33亿t标准煤、用电量5.2万亿 kW·h[1],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66.75%左右,全年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67.45%。江苏省作为全国的制造业大省,近年来全社会用电总量不断增加。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8],2015−2021年,全省用电量年均增长率约5.67%。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突破7000亿 kW·h大关,达到7101亿 kW·h,增长率达到11.41%,其中工业用量为4523亿 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3.70%。以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纺织、造纸为代表的7大重点行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3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5%以上。

在产业产值方面,“十三五”以来,受产业政策、能耗“双控”及环保政策的影响,全省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以及纺织、造纸等7大重点行业的发展均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产业整体呈现收缩性发展状态,营业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7大行业营业总收入从2015年的45530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34378亿元。与此同时,钢铁、建材、有色等产业,经过不断整合、优化、提升调整,低端低效产能逐步淘汰退出或被兼并重组,产能转型优化升级之后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显著,同时受市场整体回暖的影响,到2021年各行业营业收入均呈现了上涨趋势。

在产值占比方面,“十三五”期间,受钢铁市场行情及全省石化产业布局的影响,全省钢铁、石化行业在制造业总产值中占比略有提升,而化工、建材、有色、纺织、造纸行业的占比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产业整体发展趋于成熟稳定,如图1所示。

图1 江苏省重点用能行业历年营业收入及占比[2]

2 重点用能行业电力消费情况

钢铁行业。近年江苏以“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型为目标,加速形成沿江沿海两个钢铁产业集聚区,严格控制沿江地区的钢铁产能,推动沿江地区存量产能提档升级,加快实施落后冶炼产能退出和搬迁工作。随着钢铁产业不断整合和发展,钢铁行业用电量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钢铁行业占全社会的用电量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2015年的9.55%下降到2021年的7.08%,如图2、图3所示。

图2 全社会用电量变化图

图3 钢铁行业用电量变化图

石化行业。江苏省石化行业用电量从2015年的30亿 kW·h增加到了2021年的51亿 kW·h,年均增长率约11.56%,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占比不断增加,从2015年的0.59%上升至2021年0.80%。随着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化江苏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等项目投产,全省石化行业用电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状态。化工行业。“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化工行业经过多轮行业整治,全省低端低效产能明显减少,绿色发展显现新成效,化工企业总数压减率达68%,“重化围江”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17年前,全省化工行业用电量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2017年达到顶峰后,随着行业整治效应的凸显,逐步下降,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8.42%降低到2021年的5.91%,如图4、图5所示。

图4 石化行业用电量变化图

图5 化工行业用电量变化图

建材行业。“十二五”期间,全省省建材行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不旺、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进入“十三五”后,全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材行业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路径,行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建材行业用电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呈现稳中有降态势,从2015年的3.68%降低到2021年的3.16%。有色行业。“十三五”期间,先进有色金属材料是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但有色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近年受资源环境的限制,产业规模较为稳定,年用电量稳定在60亿 kW·h左右,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从2015年的1.26%下降到了2021年的0.95%,如图6、图7所示。

图6 建材行业用电量变化图

图7 有色行业用电量变化图

纺织行业。“十三五”以来,纺织行业加快集聚集约发展,实现了产业形式和发展方式的绿色升级,纺织行业整体产值呈现了先降后升的发展态势,其中2020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影响,行业产值出现了较大的下坡,行业用电量也创造了410.04亿 kW·h新低,其他年份稳定在450亿 kW·h左右,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从2015年的8.5%降低到2021年的6.38%。造纸行业。“十三五”期间,造纸行业受中美贸易战、环保大督查、供给侧改革、废纸政策变化等多重政策影响[9],市场需求疲软,行业不景气,2018年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用电量方面,行业用电量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由2015年的49亿 kW·h增长到2021年的79亿 kW·h,2018年与2017年持平,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从2015年的0.96%增长到1.11%,如图8、图9所示。

图8 纺织行业用电量变化图

图9 造纸行业用电量变化图

3 重点用能行业发展趋势

2020年,我国工业部门电气化率26.2%,电气化发展趋于平稳,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电气化率17.8%,电气化发展潜力巨大[10]。我国工业《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综合考虑电力供需形势,拓宽电能替代领域,在铸造、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灯技术,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灯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的使用比例[11]。随着工业领域终端用能设备电气化的推进,工业领域能源消费结构将持续优化调整,工业部门电气化率将不断提高。江苏省作为工业大省,受产业规模提升和电能替代的双重影响,2030年前重点用能行业的用电规模仍将面临较大增幅。

一是重点用能行业电能替代空间巨大。2016−2018年国网江苏电力推动全省累计完成替代电量达370.9亿 kW·h,实现减排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分别约17.3万 t、5.8万 t、2.5万 t。江苏成为全国电能替代规模最大省份,与沪、浙、粤相比,江苏能耗降幅最大、总量增幅最小,电能替代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万元GDP电耗逐年降低。考虑到电能替代容易实施的项目已基本完成,后续增长将进入平缓区,预计“十四五”时期,全省电能替代电量累计达到560亿 kW·h左右,电能站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大到35%左右。

二是重点用能行业新增用电需求显著。受终端用能电气化趋势及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等多种因素影响,重点用能行业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引入绿色电力消纳,以期降低对全社会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的影响。在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进程中,行业终端消费电力占比将持续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7大重点用能行业新增用电总量将达到413亿kW·h。结合2020年,7大重点行业用电总量基数1695亿kW·h,预期到2025年,全省六大重点用能行业用电总量将达到2108亿kW·h。

4 结论和建议

受到政策发展因素的制约,江苏省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规模已趋于稳定。随着连云港石化基地的建成,将带动全省石化、化工以及下游的纺织行业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综合考虑产业规模的发展和工业领域终端用能电气化趋势,全省重点用能行业电力消费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且随着苏南产业布局优化和全省产业向苏北及沿海地区的转移,未来重点用能行业新增电力需求预期将集中在连云港、南通、盐城和宿迁等地。为应对大规模新增电力需求,建议区域电网提前开展产业用电需求分析预测,加强电网建设与产业布局的协调性,为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电力安全保障。

4.1 加快开拓电能替代市场

加强售电公司的营销服务,与政府有关部门、主要用电企业及时沟通,掌握有产业转移功能的各类园区建设推进情况。针对钢铁企业、化工企业等具备电能替代的重点单位,过定期或不定期走访,及时掌握发展最新进度,提前介入为用户做好电力服务。同时,建立电网营销体系与市场拓展之间的联动机制,全力促成高载能产业转移负荷早日落地生根、及早发挥效益。

4.2 优化电网建设布局

加强电网建设与产业布局的协调性。优化220 kV输电网分区规模,结合江苏省产业布局方向,在现有分区基础上根据须要调整优化、设置备用联络线,提高区域间事故支援和转供负荷能力。针对特色产业园区,全面推行模块化设计、规范化选型、标准化建设,完善提升配网规划体系、建设标准和供能质量。

4.3 加强谋划绿色电力交易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为面对传统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指标紧缺,已有多个高耗能、高耗电项目及部分地市考虑通过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来进行能源消费指标抵扣,对未来江苏省的绿色电力消费市场和交易规模将会快速增加,因此建议提前做好电力交易市场的有关服务,开拓电力消费增值服务。

猜你喜欢
电气化用电量电能
PPE见解:新平台是实现产品阵容电气化的重要一步
02 国家能源局:1~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
01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5%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约稿(征稿)函
云南:广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 运能大幅提升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苹果皮可以产生电能
电能的生产和运输
海风吹来的电能
澎湃电能 助力“四大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