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与热点演变*

2023-08-07 08:14曹雅蓉黄钰婷吴隽宇
南方建筑 2023年7期
关键词:价值评估生态

曹雅蓉,黄钰婷,吴隽宇

前言

社会发展有赖于生态系统提供的资源与条件,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间接或直接的惠益被称为生态系统服务[1-3]。当今全球面临生态系统退化的威胁,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货币或非货币形式直观展示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为科学管理自然资源提供参考[4,5]。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讨论可追溯至20 世纪的70 至80 年代,部分学者开始关注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6]。1997 年生态经济学家Costanza 发表《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产的价值》,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评估框架,奠定了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3]。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国际上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生态保护项目,如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项 目(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EA)及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项目(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TEEB) 等[1,2],促 进 了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近年来国际项目开始关注多元价值观指导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 台(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 Policy Platform for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PBES)在MA 项目的基础上整合了更广泛的价值概念和评估方法,大大拓展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涵与研究范围[7]。在此期间,学界也发表了大量文献,国际研究者对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8]、价值评估方法与技术[9-1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13,14]以及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6,15]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有众多实证案例从国家、区域、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评估了多类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6-18],特别是近5 年(2017-2021 年)文献发表量激增。

文献计量作为基于统计学的定量文献分析与信息挖掘方法,结合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可展示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热点主题、以及发展趋势[19]。面对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领域发展25 年以来的众多研究及近5 年迅速发展的态势,目前已有学者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但主要针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特定领域的交叉研究[20]、海洋[21]和森林[22]等特定类型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或进行中外研究对比[23]。现有分析在时间跨度与分析对象方面有所局限,缺乏对此领域研究主题的长时间段发展演变梳理,也有待全面总结近年前沿的研究热点。因此,有必要明晰该领域的整体状况与演变进展,并解析近年研究热点主题。这对相关研究者快速了解国际研究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为今后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本文使用Bibliometrix 对1997~2021 年间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科学知识图谱绘制,以总结此领域25 年间的研究概况与主题演变,并深入阐述近5 年的热点主题,以期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发展提供启示。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获取

为保证文献检索的完整性和权威性,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TM(WoS)核心合集作为数据源。经多次测试后检索策略确定为检索式TS=(("ecosystem service*")AND(valuation OR assess value OR value assessment)AND LA=(English)),时 间 跨 度 为1997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12 月31 日,文献类型包括期刊研究论文(Articles)、综述论文(Review Articles)和在线发表(Early Access),共获取6665 篇有效文献记录。

1.2 数据分析

本文使用基于R 语言的Bibliometrix,对检索所得的文献记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与科学知识图谱绘制,以期清晰展示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领域25 年间的研究概况与主题演变趋势,并提取近5 年热点主题,使用的分析方法具体包括:

(1)发文量分段线性回归拟合分析,以划分25 年间的不同发展阶段,并且分类统计分析发文国家与学科类别,以明晰研究主力。

(2)主题演变分析,基于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揭示25 年间各发展阶段的研究主题及其发展趋势。

(3)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与多重对应分析,提取高频关键词间的关系以总结近5 年研究热点。

2 国际研究概况

2.1 发文量分析

基于WoS 核心数据库检索结果,得到1997-2021年文献发表量变化图(图1)。数据显示,文献发表数量逐年增加并且增速不断加快。根据分段线性回归拟合分析划定的三个关键时间(2005 年、2010 年前后、2017年前后),研究发展大致可分为4 个阶段。

图1 1997~2021年历年文献发表数量1)

图2 1997~2021 年国际研究发表量排名前10 的学科类别及各学科类别中发表量排名前5 的国家

具体而言,1997~2004 年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的萌芽期,该时期内文献发表数量较少;2005~2010 年进入兴起期,历年文献发表数量稳步增加;2011~2016 年则为快速发展期,此时期研究发表数量迅速上升,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受到广泛重视;近5 年(2017~2021 年)步入成熟发展期,此时期发表文献共计4158 篇(占总发文量的62.38%),并且发文量呈现快速攀升的趋势。

结合研究期间发生重要的国际事件,包括项目推进和政策制定等,可进一步明晰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的发展历程。2005 年MA 项目发布的研究报告[2],极大地推动了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在国际传播,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正式进入公众视野的里程碑;2010 年10月,TEEB 发布在政策中纳入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研究报告[1],并且CBD 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国际政策也将确保生态系统服务供应纳入目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从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实践应用,成为研究热点;2018 年以来,在国际研究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持续推动下,生态系统服务已成为融合了社会科学,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领域。随着理论发展与价值评估框架的逐步完善,研究者在多元价值观指导下进一步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7],并且借助情景模拟模型与机器深度学习等方法,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用于制定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问题的治理方案以及修复策略,研究的综合性、应用性与前瞻性大大提升。

2.2 国家与学科类别分析

国家发表文献数量与篇均被引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国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根据文献来源国家统计各国发表量,结果显示1997~2021 年间共有157 个国家发表了文献。表1 显示,发表量前10 的国家中以欧盟、英国和北美地区的发达国家为主(欧盟及英国发文量最多,逾3000 篇;美国次之,为1739 篇),表明发达国家在此研究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中国作为发表量前10 的国家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发文量为1162 篇(占总发文量的17.43%),是重要的研究主体。然而中国发表文献的篇均被引频次仅为23.62,明显低于其他国家。究其原因,中国研究多以实证案例为主,针对理论和方法创新的研究较少,未来应提升研究创新性以增强国际影响力。虽然荷兰的发文量相对较少,却是发表文献的篇均被引频次最多的国家(篇均被引频次高达95.78)。作为全球最早开始在国家尺度实施SEEA生态系统核算的国家之一[24],荷兰在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与指标选择、规划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具有较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

表1 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领域发表量前10 的国家

根据WoS 核心数据库的学科类别分类结果,统计文献发表最多的10 个学科类别以及每个学科类别中发表量位于前5 的国家,得出学科类别与国家发表量分布图(图2)。结果显示6665 篇文献共来自114 个学科,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众多,是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多要素整体性思考。其中来自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的文献最多,占检索记录55.37%,环境研究(Environmental Studies)和生态学(Ecology)次之,分别为34.19%和30.96%,可见该领域既重视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定量研究,也兼顾人文社会科学视角的定性分析。此外,研究还集中于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和绿色可持续科学技术(Green Sustainable Science Technology)等应用型学科,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对比各学科类别中的各国发表量,可发现:美国、欧盟及英国是环境科学、环境研究、生态学和经济学等类别的研究主力;而中国较多发表在绿色可持续科学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工程等学科类别。这可能与中国近年来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修复工程等生态保护行动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学类别下中国的研究数量相比其他国家较少,表明中国的生态经济学相关理论基础尚为欠缺,有待加强理论研究以更好地辅助实现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

2.3 国际研究主题演变分析

基于划定的4 个发展阶段,本文进一步开展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领域25 年间的研究主题演变分析。Bibliometrix 基于每个时间段的高频关键词通过聚类分析提炼研究主题,并使用包含指数(Inclusion Index)2)表征不同时间段主题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反映主题演变路径的桑基图(图3)。图中,四列节点柱分别为四个研究发展阶段,每个节点均代表一个研究主题。节点矩形高度与主题中包含的关键词数量成正比,越高则表示该主题的受关注程度越高。节点间连接线宽度由包含指数决定,越宽意味着两个节点的相关性越大。

图3 1997~2021 年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领域的主题演变

图3 表明,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领域主题具有多元化发展趋势,且近10 年来总体发展方向趋于实践应用。

萌芽期(1997~2004 年)强调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吸引研究兴趣与公众关注,关注主题集中于生态系统功能(Ecosystem function)与经济价值(Total economic value)。

进入兴起期(2005~2010 年)后,由于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关注度增加导致文献发表量有所上升,随之兴起了多个不同方向的主题,主题的构成较为复杂。在此阶段,萌芽期对经济价值的关注有一部分转移到了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中,经济价值评估方法被不断论证和创新;萌芽期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演变为管理(Management)的同时也出现了决策(Decision-making)、生态保护规划(Conservation planning)、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与修复(Restoration)等新兴主题,可见,此阶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从理论探讨逐步迈入实践应用领域;与此同时,已有研究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受到质疑,尺度(Scale)、指标(Indicator)和遥感(Remote sensing)等主题表明研究者试图从不同维度、技术方法等角度进行价值评估的对比研究,探讨影响研究差异性的潜在因素与机制;在这一阶段,价值评估对象也有所拓宽,研究主题开始涉及社会、生态与经济复杂系统的协同发展如渔业(Fisheries)、红树林(Mangrove)和城市化(Urbanization)等。

快速发展期(2011~2016 年)主题演变相对稳定,更倾向于现有热点的深入。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此阶段部分主题出现了热度衰退的现象,但决策(Decision-making)、修复(Restoration)和生态保护规划(Conservation planning)等关注于生态系统管理实践的主题保持着较高受关注程度,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Ecosystem-based managment)、绿色基础设施(Greeninfrastructure)和保护区(Protect area)等应用对象也不断涌现。此外,为更好地辅助实践,驱动机制探究也成为了新兴热点之一,如权衡(Trade off)和变化(Change)等。

成熟发展期(2017~2021 年)的主题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该阶段的文献发表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致使高频关键词间的频率差相对较小。结果显示,基于生态过程的生态系统服务量化评估模型(InVEST)和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仍保持了研究热度,可见生态系统管理实践的主题仍是热点,并且更加科学精准细化。此外,有关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碳(Carbon)以及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的受关注程度大大提升。

3 近5 年(2017~2021 年)国际研究热点

3.1 国际研究热点提取

关键词是对文献核心内容的高度总结,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即代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运用Bibliometrix 统计近5 年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领域词频大于等于40 的关键词,从而在大量文献中提取研究热点。

表2 显示,高频关键词包括了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 态 保 护(Conservation) 与 修 复(Restoration)、城 市 规 划(Urban planning) 与 管 理(Management)、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保护区(Protected area)等案例实证研究,可见目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更关注具体的生态系统管理与规划应用。关于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土地利用变化(Land use chang)和城市化(Urbanization)等驱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有较多研究,并且对空间(Spatial)和权衡-协同关系(Trade-offs)的高度关注显示近五年来研究领域出现显著的创新转变,从简单的要素静态叠加分析转向全功能时空动态协同转变。此外,基于生态过程的量化评估模型(InVEST)、空间数据处理技术(GIS, Remote sensing)以及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和选择实验法(Choice experiment)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定量评估方法也是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这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定量评估仍是该领域的主流。同时,价值评估的研究对象也不断得到拓展,农业(Agriculture)、森林(Forest)、湿地(Wetland)等各类生态系统也逐渐获得关注,研究逐步侧重分类精细化评估。

表2 2017~2021 年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领域词频大于等于40 的高频关键词

3.2 国际研究热点主题解析

通过多重对应分析,可将众多高频共现的关键词合并简化反映关键词间亲疏关系的树状图,从而简明直观地厘清研究热点主题。本文使用Bibliometrix 从近5 年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领域高频关键词中提取出4 大热点主题(图4):(1)多元价值识别与评估;(2)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3)生态系统服务框架在城市生态管理决策中的应用;(4)气候变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目标响应。

图4 2017-2021 年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树状图

(1)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分为供应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其中文化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精神、娱乐等非物质性惠益。在研究起步之初,研究者侧重于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具体的、可量化的物质性惠益(即供应服务、调节服务及支持服务)[25];但近年来,对于无形的非物质性文化服务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加。

一般来说,文化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包括货币及非货币两种类型,其中,直接市场法和陈述性偏好法等货币价值评估方法占据主流地位[26]。然而,文化服务与空间因素以及与审美偏好、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货币价值评估方法可能低估了文化服务的价值,这使得文化服务在评估与决策过程中被轻视[27]。并且基于利益相关者支付意愿的货币价值评估方法也存在缺陷,调查设计中的主观偏见与抽样问题使评估结果存在误差。近几年来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非货币价值定量评估方法兴起,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交媒体数据突破了数据获取的限制并减少主观性判断影响,提供了大量多样化个体感知的数据以及更宽泛的数据时空尺度[28],从而弥补货币价值评估方法的不足。并且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中带有地理定位的照片和文字标签等信息数据,可揭示景观空间与文化服务价值间的关系。而进一步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提高研究者对海量社交媒体数据的挖掘与处理能力,显示了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评估方法的发展潜力。如Ruiz-Frau 等人对社交媒体照片标签进行基于图论的网络分析来补充照片内容未识别到的多种文化服务价值,提高评估的准确度[29];Richard 等人训练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新加坡20,000 余张社交媒体照片内容,实现对大面积区域的文化服务价值的快速评估[30]。

此外,文化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也开始重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综合评估模型与研讨叙述性方法等途径进行综合评估以整合非货币价值与货币价值[31],并且研究也从个体拓展到社区等各社会层级尺度对文化服务价值的感知[32,33]。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服务价值评估作为生态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识别与权衡不同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有效途径[34],将成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最为关键的组成之一,为管理动态、复杂的社会-生态耦合系统提供策略指导。

(2)多元价值识别与评估方法

价值是指某事物的重要性、意义或有用性,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则是理解与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的过程。早期研究基于经济学理论将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划分为二元对立的工具价值(Instrumental values,即指自然对满足人类某种需求,愿望或偏好的价值,常通过货币量或物质量表达)与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s,即指自然固有的、不受人类判断影响的价值)[27]。随着生态系统服务框架越来越多地被多样化利益相关者使用,不同群体间的价值冲突表明基于二元论价值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过于狭隘,难以描述不可替代的非物质惠益。2013 年IPBES 提出多元价值观框架[8],提出关系价值(Relational Values)的概念。关系价值意为个人或集体对自然所产生的偏好、原则及美德[35],认可了生态系统服务能给人们带来多种价值维度的惠益,并且不能以单一的货币量或物质量指标来衡量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这有助于修正被低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使非专业人员更易理解与评估无形的文化服务,为全面评估体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近几年,国际研究不断探索多元价值的评估方法。Arias-Arévalo 等人指出,由于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价值需要利益相关者的高度参与,因此访谈等定性评估方法、陈述性偏好法(如条件价值法和选择实验法)等定量评估方法以及Q 方法等综合评估方法更为适用[36]。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价值评估研究主要针对具有紧密人地关系的群体,如土著和农民等,通过定性评估方法分析其持有的关系价值[37]。而定量评估方法可对比识别不同群体间共有的关系价值,从而获取代表性公众观点,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撑[38]。虽然多元价值观因其独特性和复杂性难以直接加入目前基于工具价值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但已有研究者基于IPBES 概念框架,探索识别多元价值的综合评估方法[39,40]。未来研究将逐渐从单一的经济价值评估转向关注多价值维度的综合评估,从而为协调社会系统中多种相互冲突的价值提供决策参考,关系价值在此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3)生态系统服务框架在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MEA、TEEB 和IPBES 等国际项目持续推动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空间规划政策的知识基础,聚类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领域的关注点已从宏观的国家、区域尺度深入到了城市尺度,可见在城市环境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框架是近年研究热点。城市化引发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着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与功能,众多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格局以及利用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显著[41]。因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表征城市化影响的重要指标,为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空间规划上的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可从多种途径为生态规划与管理提供支撑,包括论证规划管理的必要性、明确目标与受众、指导规划管理的优先次序和空间布局等[42]。然而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从科学研究整合进城市规划管理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众多障碍,如研究结果与城市环境所需的尺度和数据精度不匹配、研究过于理想化、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难以被纳入规划考虑等[43]。近年来,国际研究针对这些问题从多方面精细化价值评估,探讨研究与实践对接的理论路径,并且实践中探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如何更好地辅助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决策。

在价值评估研究的精细化方面,以往研究大多使用价值当量法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忽略了生态条件变化、空间异质性、人类社会发展等动态变化因素,致使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44]。因此价值评估研究开始综合考虑动态变化因素的影响,例如基于遥感影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并结社会发展系数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45],也有研究引入植被覆盖度、人类干扰指数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等空间异质性因素修正评估结果[46]。并且,近年来价值评估研究探索运用情景分析,评估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情境中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而为制定面向未来发展的城市生态规划管理策略提供重要支持[47]。此外,过往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精度不足,这使得许多研究结果可靠性受到质疑。近几年来研究者通过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来提高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解译精度,减少了结果误差[48]。并且,InVEST、Nature Value Explorer、ARIES 和i-Tree Eco 等量化评估模型已发布或正开发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版本以提高评估准确度。

在理论研究层面,众多研究分析总结了城市规划纳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方法指导和适用的评估工具。欧盟OpenNess 项目基于27 个实地案例开发了支持工具ESAST,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规划决策提供分步骤指导,并制定在线综合评估工具箱以辅助决策者选择适合于规划目的的评估方法[49];Andersson-Skold 等人构建了适用于常规规划流程的城市绿地多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框架,使决策者能合理权衡多种生态系统服务[50]。此外,也有研究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支持城市景观规划[51]、土地利用规划[52]以及规划绩效激励制度[53]的理论途径,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成为辅助城市生态管理决策的综合工具。

在实践层面,目前世界各地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逐步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考量。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在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施过程中整合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评估以确定规划的关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也较多用于辅助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近年来在瑞典、芬兰、意大利等国均有相关规划实践案例[54-56],并且欧盟的城市战略环境评估指标也逐步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57]。

(4)气候变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目标响应

目前,全球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气候变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未来20 年全球平均温度将至少上升1.5℃,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将提高[58]。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加速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在多个尺度上相互作用,改变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特征,对全球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59]。自2015 年国际通过《巴黎协定》等行动议程以来,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被视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挑战,而生态系统服务为量化气候变化对自然-社会经济系统造成的各种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综合性框架[60]。近几年来,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高度关注与固碳、减排和灾害缓解等气候变化响应行动高度相关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并进一步讨论如何为生态管理纳入气候变化和相关驱动因素提供决策支持,以助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进程。

来自全球不同区域的多项研究均表明,在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高度依赖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调节与支持服务将普遍衰退,如温度升高与极端降雨增加将减少森林、湿地与海洋的碳封存从而导致气候调节服务退化,供应与文化服务也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61-63]。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一方面,湿地[64]和森林[65]等特定类型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可能更为敏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更为剧烈。因此,近年来研究者除了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范围外,还进一步识别导致各类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的威胁源,提出气候适应性生态系统修复管理策略。如Mohammad 等人针对印度孙德尔本斯地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趋势评估与气候变化等驱动因素的影响机制分析,提出了改善当地治理结构的建议[66]。另一方面,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敏感性与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加剧了区域间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等不公平问题。众多研究者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可结合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耦合的情景模拟,为区域生态补偿制度[67]、区域生态修复[68]、区域绿色基础设施建设[69]等生态一体化管理制定提供参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促进区域公平。

此外,研究表明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管理政策时,还应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间的复杂权衡-协同关系[70,71],即某些类别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之间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不同利益相关者需求之间呈现正相关变化(协同)或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权衡)。过度的权衡将加剧生态系统服务衰退与区域间的差异,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管理政策的落实效果。鉴于此,大量研究通过空间统计分析量化权衡-协同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72],并借助基于GIS 的多准则决策分析[73,74],遴选出生态系统服务效益最大化且各方利益相关者间冲突最小的最优方案,以支持气候适应性管理。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Bibliometrix,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系统梳理了1997-2021 年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的概况与演变趋势,并解析了近5 年国际研究的热点主题,具体结果如下:

(1)从文献发表量看,可分为萌芽期(1997~2204年)、兴起期(2005~2010 年)、快速发展期(2011~2016年)和成熟发展期(2017~2021 年)4 个研究发展阶段,其中,成熟发展期是研究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

(2)从研究主体来看,欧盟、英国和美国是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的主要力量。而中国是此研究领域中唯一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国家,但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

(3)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主题具有多元化发展趋势。但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主题演变趋于稳定,发展方向侧重于实践应用转化。

(4)近5 年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多元价值识别与评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框架在城市生态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及气候变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目标响应。

总的来说,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快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成为了国家乃至城市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补偿以及生态规划与管理实践的基础与前提,国际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理论内涵、评估方法、评估对象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有所发展。未来,我国应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的关注,特别是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提升科研创新性以提高国际影响力;探索多学科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研究,并且增强研究视野的包容性,尤其是着重不同利益群体的参与,关注强调公平性及可持续性的多元价值观;此外,还应加快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纳入生态规划管理决策,重视多驱动因素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供需的权衡协调动态变化识别与机制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指导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与自然复合生态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图、表来源

图1~4 与表1、2:作者基于所收集的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

注释

1)图中红线是根据线性回归拟合获得的最佳拟合直线,拟合优度R2越接近1 则表明拟合结果越准确。

2)通过计算两个主题中的共有重合要素,包含指数(Inclusion Index)可用以表征主题间的关系,公式描述如下:

式中,U 和V 均为主题。若主题V 的关键词完全包含在主题U 中,则包容指数等于1。

猜你喜欢
价值评估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评估依据
生态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