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3-08-08 19:34黄成伟
花卉 2023年10期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

黄成伟

(云南省林业高级技工学校,云南 昆明 650213)

0 引言

乡村振兴属于平衡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关键战略,其可以推动乡村地区经济水平发展,对于增强社会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通过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可以有效强化乡村振兴理念落实效果,能够为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结合云南省杨善洲绿化基金会生态公益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了解生态林业发展情况,以及其具有的核心意义,能够为进一步强化相关工作提供重要指引,具有正面影响作用。

1 生态林业基本概念简析

生态林业理念最早由经济学提出,其需要以现有林业相关资源为核心,进一步拓展可用的林业产品,使社会环境能够获得绿色化、健康化的可用资源类型,为改善群众基础生活提供有利条件。生态林业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其能够有效协调自然环境状态,同时也可以维持林业区域的基础平衡,保证社会发展需求得到满足[1]。因此,生态林业具有多种关键作用,值得进行深入探究与建设。除此之外,生态林业建立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其发展与平衡需要融合地区实际情况,才能够达到针对性、精确性的建设效果。对此,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对生态林业的重视程度,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客观分析其具有的核心意义,为推动乡村地区进一步发展创设优良环境。

2 云南省生态林业发展现状探究

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地区对生态林业要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可以广泛开展相关工作。云南省杨善洲绿化基金会作为公益性、慈善性社会组织,近年来广泛开展了多项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建设活动,为生态林业的推广与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持。12 年来,面对经济结构调整、资金紧缺等困难问题,云南省杨善洲绿化基金会没有畏惧艰难,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深入发掘可用的生态林业资源,为搭建和谐、稳定的发展合作平台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阶段,云南省杨善洲绿化基金会在全省16 个州市42 个县(市、区)以及30 多所院校和社区开展了生态林业建设工作,通过设置品牌示范项目等途径,成功造林绿化60543 亩,为生态修复治理、公路景观美化、城镇社区绿化造林和生态产业示范发展等工作创设了理想的发展空间。基金会通过打造扶贫示范项目,带领1500 余户贫困家庭实现了增收脱贫致富,有效建设了生态林业实践体系。例如,在实施中央财政暨省级福彩公益金配套2016 年支持基金会开展“马龙县马过河车马碧水库周边社区绿色发展和林农扶贫示范项目”过程中,基金会结合麻衣村、何家村森林植被相对薄弱、经济落后的现状,落实了适地适树的原则,有效实施了核桃、苹果、滇龙胆草种植以及深沟鸡养殖工作,为创设生态林业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基金会相关项目的配套资金达到了20 万元,整合中央财政投入25 万,省福彩公益金支持10 万元,总投资为55 万元,成功种植了经济林900 亩核桃、135 亩歪苹果与330 亩滇龙胆草,同时向地区村民发放了690 只当地名特品种深沟鸡苗,有效部署了生态林业体系,为地区的振兴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3 生态林业在乡村振兴框架下的作用研究

3.1 有利于落实生态宜居需求

在乡村振兴政策框架下,生态农业具有强化地区宜居水平的重要作用。生态建设属于乡村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近年来云南省为增强林业实际生态功能,组织开展了多项体系建设活动,同时实施了数个林业重点工程。这些工程充分考量了动植物发展特性,为保护地区自然条件、强化区域发展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林地面积与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林木的实际分化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生态环境稳定性逐渐增强[2]。这些变化对乡村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能够大幅提高生态宜居水平,使群众获得理想的生活环境。在传统条件下,云南省乡村地区往往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条件,群众需要在相对艰苦的情况下,与自然界进行抗争,尽可能维持基本生活状态。通过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云南省自然生态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可以间接提高绿色环境的稳定性,降低农业种植或养殖受到负面影响的概率,使乡村群众可以在稳定情况下,收获理想的发展效益。因此,生态林业能够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展开,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3.2 有利于提高乡村产业经济水平

通过积极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可以有效强化乡村区域的产业经济,使地理位置、气候以及土壤条件得到充分应用。云南省属于林业发展的关键区域,其相关条件较为优越,具备形成独特产品、产业集群的条件。通过在乡村地域积极建设对应体系,能够有效带动群众实现增收目标,同时也可以形成稳定的生态集群,为拓展林业的其他功能夯实基础条件,包括旅游、康复疗养等。除此之外,生态林业的建设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让乡村成为林业环境的发源地,能够实现带动地区进步、形成良性影响的目标。因此,需要重视生态林业对乡村产业经济的作用,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部署,为增强林业附加产值、实现精准扶贫做好准备,尽可能提高生态林业的兴旺程度,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3.3 有利于推动法治完善

林业属于区域收入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关键途径。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过程中,生态林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原有林业资源的基础利用率,使地区发展活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构建生态林业的过程中,乡村地域需要明确土地承包权,并尽可能提高公益林的基础补偿标准。通过这种方式,让退耕还林的群众能够获得充足的经济支持,并给予活动主体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通过此类方式,可以显著增强地区建设积极性,帮助完善相关法治体系,充分提高林业的资源价值。云南省林业与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地区群众分布零散性强,同时交通条件较为不便。在这种情况下,林业体系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同时一些滥砍滥伐行为时有发生。通过积极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林区治理工作的优先级,使社会群众对林业资源的利用关注度得到显著增强,有利于推动法治体系完善,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4 强化生态林业对乡村振兴作用的策略

4.1 落实体制改革工作

为尽可能强化生态林业的乡村振兴作用,应当贯彻落实体制改革相关工作,从现有管理体系着手,根据林业改革的基础要求进行深化。通过结合市场发展形势、农村地域实际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林业发展与管控架构,可以有效规范相关应用体制,尽可能发挥基层林业单位或基金会机构的影响力,实现理想的生态林业建设目标,为乡村振兴的妥善落实提供理想条件[3]。同时,乡村地区还需要推行林权改革工作,从林场或国营苗圃等单位着手,进一步明确林业实际归属权。通过这种方式,使林权制度得到科学制定,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稳定程度,为多元化拓展夯实基础条件。政府部门需要尽可能强化组织管控作用,从实践层面着手,进一步落实生态林业建设目标,保证各项活动能够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分解,使监督检查工作可以顺利进行。通过依据完善的管理方案,政府可以有效提高生态林业基础效益,进一步强化民间基金会等机构的引导职能,为乡村振兴理念落实提供有利条件。

4.2 加大产业融合力度

生态林业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具有重要影响意义,其可以显著提高林业的基础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完善生态环境,帮助乡村建立稳定的生态文明发展体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念。为进一步强化生态林业的影响作用,乡村地区需要积极落实产业革新活动,让生态林业能够与产业经济深度结合,尽可能提高两者的相互协同作用,为增强乡村群众收益、提高生态环境稳定性做好准备。在实践过程中,应当针对传统生态林业的经营产权进行革新,使经营权与承包权能够有效分离[4]。通过这种方式,转变传统的林业经营架构,确保地区农民的林业收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此类方案也可以有效保障林业农民的流转行为,可以间接影响担保相关问题,促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除此之外,乡村地域还需要积极发展林业相关产业,从种植业、林下经济等方面着手,合理调整地区生态结构,确保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种植理念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政府需要遵循四优四化原则,鼓励乡村群众积极发展特色化产业,如苗木、果林、油料等。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强化生态建设优先性,为因地制宜要求的妥善落实提供理想条件。未来,乡村地区还需要探索增强林地基础经济价值、农户收益的主要途径,通过拓展生态林业的覆盖面,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目标,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支持。

4.3 推动持续化发展

生态林业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为尽可能强化其基础作用,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执行核心,确保生态林业管理能够得到合理落实。乡村地区应当从传承森林文化着手,探索林业发展质量提升与经济效益提升途径,确保现代化经营理念能够得到合理建设。同时,地区还需要推行绿色康养以及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产业,通过建设典型示范区等方式,提高宣传广泛性与基础深度,确保乡村居民能够产生建设共识,为生态林业体系的形成夯实基础条件。乡村地区可以从理念宣传着手,探究生态林业群众化的主要途径。例如,可以借助基金会等组织的民间渠道,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并进一步强化社会协调作用,使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得到妥善落实。除此之外,乡村地区还需要强化乡村土种的发展培育力度,使地区生态植物配置得到有效优化,为营造混交林、开展退化林修复等工作提供有利条件,确保持续化发展理念能够得到科学落实。未来,乡村地区应当从森林与人文环境质量建设开始,确保地区能够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框架,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妥善执行创设有利条件。

4.4 积极引入先进技术

先进技术对生态林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相关建设工作具有系统性特征,同时活动规划要求较为严苛,整体推行难度较高。在这种背景条件下,为尽可能实现乡村振兴目标,需要积极引入先进技术解决方案,确保乡村地区能够有效解决困难问题,为生态林业的稳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在实践过程中,乡村地区需要结合经济条件现状,适当引入先进、可用的技术方案,并结合过往案例的基础经验,探索可用的生态林业建设途径[5]。通过此类方式,可以有效整合生态林业的工作内容,能够推动发展平台进一步建设,为乡村地区提供稳定的林业技术保障。因此,乡村地区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开展技术导向建设工作,为生态林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优良基础。

4.5 从战略层面进行管理

现阶段,乡村地区对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处于不断攀升的状态,一系列扶持政策开始进入执行阶段,为地区林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乡村地区需要从战略层面出发,探究相关体系需要落实的管理方案,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够成为基础建设理念,为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创设优良条件。在实践过程中,乡村地区需要做好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并从生态林业角度入手,探究社会经济发展与需求同步的主要途径,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能够得到妥善落实,为实现理想的管控效果提供有力支持。

4.6 合理规划发展方案

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属于长期、系统性工作活动,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地区需要加强发展规划科学性,确保林业资源能够在理想条件指导下,实现规范的发展目标。同时,乡村地区还需要结合实际发展状态,进一步融合时代性建设需求,使生态林业能够在管理层面形成一致,为提高约束力与规范性夯实基础条件。例如,可以结合政府职能部门和基金会等机构,积极开展规章制度约束活动,让工作内容能够紧密结合乡村经济发展状态,进一步提高建设现代化程度,为生态林业体系的稳定发展创设理想条件。

5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通过结合云南省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明确未来需要采取的强化策略,可以为地区乡村实现振兴目标提供重要支持。未来乡村地区需要从实践层面出发,结合生态林业建设需求,探索有效的执行方案,确保生态林业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林业生态建设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land produces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