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中营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探析

2023-08-08 19:34郝蓬莱魏光平张金平
花卉 2023年10期
关键词:营林营造造林

郝蓬莱,魏光平,张金平

(1.山东省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省济南市林果技术推广和产业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099)

0 引言

从目前林业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营造林工程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营造林工程质量不高。营造林工作需要从筹备、设计、施工等多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当前营造林工作影响因素,着力解决营造林措施单一,效率低、规模小,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1]。

1 林业工程中营林建设的意义

森林是市场经济配置的重要资源,林业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多种林产品,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作,营造林有效改善了森林的生态功能,满足了提供和维护生态效益的多方面需求。为提高营造林工作质量,需要对营造林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分析,采取多方面不同措施,提升工作的有效性。营造林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过程中,以木材为主的林产品应用也是十分广泛,但与林产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森林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已无法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林产品的消费需求。因此,必须切实提高营造林质量,更好的发挥林业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发培育林业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走科学、生态、节俭绿化发展之路,带动山区的经济发展。

2 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 营造林计划编制不够科学

营林工程实施前,林业工作者需要对营林工程进行整体规划,提前预测、判断、应对潜在隐患。但就目前而言,一些林业工作者并没有提前对工程现场环境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因此在营造林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造成营造林质量得不到保证。因规划不够科学,造成苗木死亡率较高,不仅严重浪费苗木资源,而且影响林业的整体发展。

2.2 营造林幼苗存活率较低

林业工程中普遍存在着新栽植苗木生存率偏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营造林的效果。苗木存活率受树种选择、栽培管理、立地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尤其近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恶劣天气频繁发生,营造林过程中若林业工作者不能及时应对天气问题,将导致树苗存活率下降。

2.3 营造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个别地区仍然存在重栽轻管的现象,虽然可以按照上级的要求积极开展造林工作,但后期树木的养护管理却往往被忽视。林木生长周期长,病虫害等问题直接威胁着树木的生长质量。没有完善的管理维护机制,就会导致病虫害大面积蔓延,影响整个林业的发展。部分林业工作者对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难以科学预测、正确识别病虫害类型,无法提前预防,而林业害虫的隐蔽性较强,往往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机。另外,部分林业工作者在防治病虫害时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等单一手段,不但难以根除害虫,而且会严重破坏林业生态,给林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

2.4 营造林人员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有些地区林业工作者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明显,个别林业工作者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很难迅速接受和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也影响营造林质量的提高。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基层林业工作者缺乏足够的培训学习机会,陈旧的知识结构不能及时更新。同时,个别林业工作者的责任意识还比较薄弱,不能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影响了林业的整体发展。

2.5 营造林数据统计不够精确

营造林建设过程需要以完善的数据结构为基础,开展针对性营造林建设工作,从而提升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在当前一些工作中发现,营造林数据统计不精确依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原因在统计方法和统计人员上。一方面,营造林统计工作在山区进行,外部环境复杂,目前精准统计技术发展和高效统计技术应用十分有限,也就无法保证营造林统计精度。实地统计工作量大、复杂程度高,十分困难。另外一方面,个别林业工作者对于营造林统计工作认识不同,敷衍了事,工作态度不认真,在营造林工作中没有对所建成的营造林数据及时统计,瞒报、虚报,重复统计,难以保证营造林统计精度。

2.6 营造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林木生长周期长,成林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周期,在实际施工中,林业工作者需要做好营造林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营造林的质量。目前,我国虽然在林业生产中十分重视营造林建设工作,但由于营造林管理人员对营造林建设科学管理认识不足,导致对营造林的后期维护与管理等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致使营造林的成活率不高,无法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

2.7 营造林作业设计亟待完善

林业工程中,为了提升营造林作业质量,需要不断完善营造林作业环节,提升作业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当前的林业工程设计中,设计工作不被重视,有些单位的营造林建设中没有前期设计,仅仅凭借经验完成建设工作。许多地方开展营造林建设,准备材料不足,施工和设计中作业面积存在着较大差异。设计营造林中,若不遵从科学规范,将导致营林设计结构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直接影响林业工程营林造林的生长质量和成活率。

2.8 营造林缺乏抚育管护、验收程序

营造林建造过程中需要对树木进行良好的抚育并进行持续的技术分析,使养护管理等都成为连贯性工作,在种植初期,若没有抚育、管护等措施,将会降低营造林的成活率,后续营造林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在当前工作中,林业工作者往往只进行了新造林工作,而对于完成种植和已经成林的树木缺乏有效的管理,也就直接导致了后续营造林的长期稳定性不足,缺乏有效的施肥、管理等工作,也没有进行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的抚育措施,导致栽植初期和后期的养护工作出现了困难,营造林质量下降。另外,在营造林施工结束之后没有严格的验收流程和检验标准,也缺乏长期性管理措施等,自我检查和验收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也就导致了实际面积和设计面积相差很大的问题,无法进行精准管理[3]。

3 提高林业工程营造林技术应用质量的途径

3.1 做好规划

营造林技术应用过程中布局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立地条件,组织开展规划调查研究,需要从实际林业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出发,有针对性的研究造林计划。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技术要求做好规划与分析工作,将种子调配、苗木标准计划、种植计划等落实到位,充分认识营造林的重要性,提高营林建设质量。

3.2 精心施工

营造林工程中需要对栽培质量做好严格的控制和有效的分析,造林是营造林建设的核心环节,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生长环境不同,在营造林的配置过程中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实际生长环境和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有效分析,对园林景观植物进行配置时,也要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提升植株对土壤的适应性,若种植面积较大,可考虑选用部分灌木,进行混交造林。当地气候环境、地质条件都是决定营造林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为了切实提升苗木成活率,就需要充分根据苗木的生长规律进行多方面分析,选择温度适宜、湿度适宜、植株生物学特性适宜的时间开展营造林工作[4]。

3.3 做好验收工作

植树造林验收是评价营造林质量、成活率、保存率等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验收时,如果发现有些地方还存在缺陷,就需要采取再造、补植等补救措施,综合考虑施工工艺、指挥管理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将栽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和处理,全面提升营造林的质量。

3.4 选择适当的林地和树种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营造林项目的地质特征决定了造林地点和树种的选择。对造林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科学检测和合理分析,选择符合造林需要的造林地和适合当地地质和生态条件的林种,是成功实施林业营造林工程的重要前提。在选择造林地和林种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营地建设的要求进行选择,注重保护林地,保证造林树种的成活率、成林率、稳定性和快速生长,同时保证造林树种能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林地和树种的选择是双向的、密不可分的,因此可以选择适合在造林地生长的林地树种或适合种植所选树种的土地条件[5]。

3.5 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营造林建设不仅仅是植树造林,还涉及树木养护、栽植、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综合性特点,难度大,对技术人员是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大力提升广大林业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要全面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全面进行岗位培训工作,逐步提升营林队伍的质量,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人才需求。通过各种途径完善队伍结构,逐步将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化程度优化。继续教育工作十分关键,利用学用一致、按需施教,做好全方位继续教育工作。并且需要多途径培养技术人才,将技术人员送入高等院校进一步学习,将理论和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林业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注重积极引导林业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多出成果,多出效益,鼓励林业工作者服务基层,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逐步培养出更多的技术骨干和中层骨干。

3.6 完善营造林管理体系

在营林管理工作后期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就需要从管理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营造林可能受到兔子、牛羊等破坏,还可能受到病虫害影响。因此,管理工作十分关键,根据实际环境特点,采取针对性工作措施,完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管理结构的有效性。区域化、规范化的管理十分关键,这是保证营造林工作的质量关键。例如,雇用农民进行实地责任化管理工作,无人机定时巡察,减少苗木的破坏程度。

3.7 切实开展营造林建设数据统计工作

营造林建设工作需要提升统计工作能力,努力提高营造林面积及营造林数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这就需要从制度、奖惩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林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林业工程现场勘察工作,从源头上杜绝林业工程数据造假现象的发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统计营造林工程建设面积和林木成活率,更好地保障营造林作业顺利进行。

3.8 建立科学合理的造林结构

造林工程的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林种的数量、结构组成和分类在纵向和横向结构中逐步体现。森林物种的分布直接影响到造林地区的木材质量和产量。因此,在造林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合理的林分结构安排,考虑物种选择和分布对造林整体结构的影响。在种植林木的过程中,严格遵守造林要求,确保木材品种、树种和林木品种的选择与地质条件和林地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在不影响当地经济和运输业务的情况下开展造林项目。不同木材品种的合理配置对林木的生长和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对不同树种品种的种植地进行合理管理,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同时,不同树种的均匀分布可以促进木材的光合作用,防止不利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加强其抵抗力。

3.9 优化营林建设检查流程与监督工作

为了更好地提升营造林的效率和质量,在营造林建设中要加大检查工作力度,从各个方面做好监督。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维护和自我检查工作,营造林工作结束之后,每个项目的负责人都要进行统一检查和分析,落实管护措施,综合运用养护技术,及时观测营造林的建设质量。同时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广泛发动周围村民、新闻媒体参与营造林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报告。

3.10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林业发展制约因素,也是一直影响营林工作的关键,贯穿整个工作过程。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预防为核心,针对性的治疗工作十分关键,借助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不同树种、虫害进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工作,注重生物防治,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电子灭虫技术目前应用广泛,也将先进信息设备应用其中,例如GIS 技术,可以动态监控林业状态,提升防治水平。

4 结语

在林业发展中,应用营造林技术,可以提升林业工程质量,不断提升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营林营造造林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对策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