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023-08-08 15:45一考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来者断舍陶渊明

一考生

经济学上的“沉没成本”,既然不可收回,又何须用当下、未来为这一呆账、坏账买单?泰戈尔说:“如果你错过太阳时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诚哉斯言,人生中,面对已经浪费金钱、虚耗精力的“沉没成本”,有人会因为在意“沉没成本”而选择故步自封,有人会为了挽回“沉没成本”而盲目追加更大的“成本”……这样会使自己陷入无止无休的黑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与其偏执已沉没的,不如放下执念,学会断舍离,不计“沉没成本”,转而经营当下,投资未来。我们若不善于为人生理财,会因“沉没成本”而耿耿于怀、患得患失,在空自嗟叹中彷徨反顾,最终成为人生的输家。太阳每天照常升起,而我们却心如枯槁,庸碌无为。我们越来越像恋栈的驽马,骈死于槽枥之间。斤斤计较于沉没成本,执拗地与自己死磕,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使大有可为的当下、美好灿烂的未来,也为其所累。“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因“沉没成本”耿耿于怀而无法自拔的偏执心理。这种心理,无异于自欺欺人的、虚妄的精神胜利法,以及越输越红眼的赌徒心理。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当我们沉湎于过去的痛苦、失败时,无异于用过去惩罚现在、未来。止步不前、彷徨四顾,自怨自艾时,今日大有可为的时光,又成了明日令人嗟叹的“沉没成本”。我们永远唱着缱绻不尽的哀怨挽歌,用本该奋斗的当下和未来,为无法改变的过去殉葬。“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洗去尘土,轻装上阵,阔步向前,学会断舍离,同过去告别,同未来握手。电影《狼图腾》里有一段台词:“当地人会在草原上放捕兽夹来捕捉野兽,但却很少能捕捉到狼。并不是因为狼有多聪明,而是因为狼在落网时,会选择咬断腿来逃生。”物犹如此,人亦当如此。

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该将错就错,硬着头皮“为五斗米”混到致仕,还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选择毅然辞别官场,转身回归山水田园之中,终获得了精神的涅槃。杨振宁,起初投身于实验物理研究,但他发现实验物理非其所长,数年心血付诸东流,此时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毅然转身,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终获得了诺贝尔奖。沈雪霞、田江海这样的返乡青年,放弃高薪工作,回归乡村,在乡村这一方天地里实现了自己更大的价值。他们“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不恤“沉没成本”,专注于投资未来,体现了一种舍得的心态、一种转身的智慧。

茨威格说:“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使命。”人生就是“觅渡,觅渡,渡何处”,难免会有“沉没成本”,此时,我们更需审视反思,果断抉择,从困扰悔恨中突围,不念过往,不困于情,不乱于心,以断腕之决心,割舍过去,开启新征程。

点评

这篇作文运用了“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标题引用名句,匠心独具:“悟已往之不谏”扣合不可收回的“沉没成本”;“知来者之可追”,表明面对“沉没成本”,应持正确、达观的人生态度。开篇以高度凝练的语句引述概括材料,以发问引人深思,援引哲人金句加持赋能,明确提出观点。接着紧承上文“沉没成本”,指出糾结于“沉没成本”的危害,深入剖析纠结于“沉没成本”的心理,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洞幽烛微。然后联系大量例证,阐述面对不可挽回的“沉没成本”,要学会断舍离,果断放弃,专注当下,展望未来。结尾重申观点,深化论证,总结收束。作文论述时,娓娓道来,贴近生活,联系现实,在为众人画像时,引发思考和反思,激起共情,极具现实针对性。

猜你喜欢
来者断舍陶渊明
怕“羊”
后有来者
你好,陶渊明
旧物,可以不是断舍离
断舍离 给你的人生做减法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高中语文教材选取古代作品目的再认识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来者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