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语文教学中动词“做”与“作”的用法

2023-08-08 17:28韦书姣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用法

韦书姣

内容摘要:动词“做”和“作”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二者的用法容易出现混淆,在语文教学中会给师生带来困扰。但是这两个词在词汇意义、语法特征、具体用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只有掌握了这些差别,才能更加准确地使用这两个动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关键词:“做” “作” 词汇意义 语法特征 用法

“做”和“作”长期以来存在混用的现象,二者的误用会造成词汇意义、语义甚至情感的变化,那么应该如何区分呢?吕叔湘先生认为“做”和“作”本来是一个字,两个字的读音不同,“做”字在宋朝时就已经产生了,动词“做”和“作”存在“文白异读”的情况,说话时和读书时所用的并不是同一个音。“文白异读”的现象在很多方言中存在,但是与别的“文白异读”字不同的是:别的字仅有一个字形,而“做”和“作”有两个字形,在有无入声的方言地区,区分起来就更加麻烦。①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做”和“作”读音相同,意义相近,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用法不尽相同容易造成混淆,中学阶段的学生对此更缺乏辨别能力,因此区分“做”和“作”既迫切又很必要。

一.词汇意义考察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做”和“作”有不同的理性意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理性意义之上往往会附着一层感情色彩。“做”和“作”不仅理性意义有差别,感情色彩也大有不同。

1.“做”与“作”的理性意义比较

动词“做”在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有8个义项:①制造。②写作。③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④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⑤充当;担任。⑥当作。⑦结成(某种关系)。⑧假装出(某种模样)。②

动词“作”在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9个义项:①起。②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③写作。④作品。⑤装。⑥当成;作为。⑦写成;写为(多用于校勘和辞书)。⑧发作。⑨同“做”④—⑥。③

由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做”、“作”两字的解释可以看出两个字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做”的第二个义项和“作”的第三个义项都是写作的意思,但“做”只有“做文章”这一个搭配,而“作”有“作画”、“作曲”等搭配,在这一意义上“作”的使用范围比“做”广泛。

“做”有“充当;担任”的意思,因此可以在“做”的后面加上表示职务、称呼的名词,例如:做姐姐、做老板。而“作”虽然有此义项却没有此种用法。

“做”的第三个义项和“作”的第二个义项都是从事某种活动,“做”表示的概念比较具体,例如:做桌子、做衣服。这些词的意义很明确,表述的是具体存在的事物。“作”组成的一般都是表示抽象概念、书面语色彩重一点的词语,无法确切指向某一类事物,只能表示一个模糊的概念,也没有明确的范围,例如:作恶、作孽、作脸。

2.“做”与“作”的感情色彩比较

动词“做”在上述义项中,有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的意义,组成的词语中性词居多,例如:做法、做工、做功、做功课、做活儿、做媒,做针线、做生意、做梦、做派。也有一些褒义词,例如:做学问、做人情。还有一些贬义词,例如:做作、做圈套。

比较而言,“作”组成的词语经常表示贬义,例如:作孽、自作自受、作恶、弄虚作假、作奸犯科。与“作”组合的词语也有中性词,例如:作家、作业、作答。同时也有少量的褒义词,例如:作用、作为。

可以看出,与“作”组成的词语蕴含着较强的感情色彩,根据“做”和“作”不同的感情色彩,可以区分二者在不同场合的用法。

二.组合功能与语法特征考察

经考察,在现代作家鲁迅的著作《朝花夕拾》中,“做”约出现71次,“作”出现62次。在当代作家张晓风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中,“做”约出现49次,“作”约出现60次。其中,“做”大多是作为一个动词出现在句中,而“作”大多为其中的一个语素。具体分析如下:

1.“做”和“作”组合功能考察

1.1“做”的组合功能

做+名词,例如:做一封信、做小长毛、做门房、做孝子、做主任、做戏、做药、做汉文、做侦探、做插图、做医生、做女孩子、做事、做木工、做学生

做+动词,例如:做成、做出来、做出

做+形容词,例如:做稳、做成功、做好

做+着、了、过,例如:做了店主、做过、做了四首诗、做了火引子

1.2“作”的组合功能

作+名词,例如:作文、作宾客、作声

作+动词,例如:作揖、作战、作宰、吱吱作响

作+动名词,例如:作调查、作报告、作研究、作贡献

作+形容词,例如:作怪

作+着、了、过,例如:作着调查、作了研究、作过贡献、作着无言的挑战

2.“做”和“作”语法特征

2.1共性

从组合功能上来看,“做”和“作”都可以和动词、名词、形容词组合,同时也可以和动态助词“着、了、过”结合构成短语或句子,表示动作发展的状态,反映事物的进程。

2.2不同

“做”有很强的动作性,经常用来表示具体的行为和动作。例如:做了记号、做学生、做事。“作”的动作性很弱,例如:算作、写作、视作。动作更偏向于“作”前面的动词。

从词语搭配的角度来看,后面搭配的词语如果是动名词的话,一般用“作”,例如:作报告、作贡献、作记录、作研究。如果后面搭配的词语是名词或代词,且名词不能作为动词使用的时候,一般用“做”,例如:做家務、做笔记、做功课、做衣服。

朱德熙先生把“作”归入“虚化动词”一类,当“作”在书面语中出现且充当及物动词的时候,它原本的词汇意义已经弱化了,在某些句子当中即使把“作”去掉也不影响原句的意思。④例如:

(1)各国政府将会采取果断措施与恐怖主义(作)斗争。

据考察,“做”是作为及物动词或者不及物动词出现的,独立性较强,例如:做了一封信、没什么事做。“作”的动词意义虚化以后,往往不能单独出现,它的粘附性较强。例如:写作、叫作、作品。

三.具体用法考察

探究“做”与“作”的具体用法,需要追溯这两个汉字的起源,考察各自意义的发展。但不可避免的是会出现二者使用混淆的状况,应倡导建立使用规范。

1.古语运用

由于“做”字的起源较晚,并未收录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而是出现在较晚的唐朝诗词、宋朝话本中。明朝张自烈《正字通》记载:“做,俗‘作字。”⑤认为“做”是“作”的俗字,这表明二者有所分工。“做”多和意义较为具体的、动作性较强、口语色彩浓厚的语素结合,例如:做梦、做媒、做买卖等。

而“作”字起源很早,在《诗经》、《论语》、《楚辞》中都曾出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将“作”收录其中,被认为是古字。由此看来,“作”的古语色彩较为浓厚,现代汉语中例如:作家、作业、作梗等,由此文在词汇意义的区分部分的辨析来看,与“作”连接的词语经常是表示抽象意义的不具体的概念,而且这些词语的动作性比较弱,例如:作古、作陪、作罢。成语多用于书面语中,因此成语的书面语较强,也多用“作”,例如:惺惺作态、始作俑者、故作玄虚、为虎作伥。随着语义的发展,现在“作”已经分化出了多个义项,在各个典籍中仍然广泛使用,保留着较为浓厚的古语色彩,例如:

(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3)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诗经·小雅·节南山》)

(4)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诗经·周頌·天作》)

“作”古已有之,古语色彩较强,如果在实际运用中把“做”写成“作”,别人会觉得有古气,而把“作”写成“做”,就会显得非常地生硬。

2.“做”与“作”的使用现状

在第一部分中,由“做”和“作”的义项可以看出,这两个动词之间意义有交叉,在某些词语搭配上甚至可以使用任何一个词语。“作秀”的词条下面标注:也作做秀,“作证”的词条下面标注:同“做证”,“作声”的词条下面标注:也作做声。这说明“做”和“作”的用法是比较混乱的,由于声音相同、意义相近,所以区分起来有很大难度。

一些近现代作家的作品中也经常会出现二者混用的现象,例如:

(5)一个人如果读到了大学,对于取舍之分还弄不清楚的话,他所受的教育无非帮助他做一个更体面的小人罢了。我从不相信青年人的牢骚经,我从不相信他们将来能在腐败的社会中作个廉洁的君子——除非他们在考场中是很正直的学生。⑥

二者混用的情况不仅存在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中,而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也会出现,例如:

(6)【凡士林】工业上用做防锈剂和润滑剂。⑦

(7)【抗生素】也用作催肥剂、消毒剂、杀虫剂等。⑧

引文中“做”和“小人”搭配,到“作”就变成了和“君子”搭配,“用做”和“用作”也没有区分清楚,直到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才订正了对【凡士林】一词的解释中“用作”一词的写法。二者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那么如何给它们划定一条明确的界限呢?

对于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由《现代汉语词典》和文学作品中“做”和“作”使用混乱的情况来看,必须倡导和建立二者的使用规范,减少误用情况。

四.“做”与“作”的使用规范

“做”与“作”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是复杂的,虽然有误用的情况,但在不断的语法规范下,二者的使用也逐渐明晰,这里提出几点关于“做”和“作”的使用规范。

1.遵循语言习惯

词的搭配是相沿成习的,有自身的语言习惯,在语言运用中不能随意改变用法。对于已经固定下来的词语,应熟练掌握,不能用错。例如:作威作福、做好做歹,“威”和“福”、“好”和“歹”都是表示抽象意义的词语,但是“威”、“福”前面用“作”,“好”、“歹”前面却用“做”,这种词语搭配属于固定的语言习惯,为社会公认,在语言运用中存在很少的争议。

在跟带“作”的词语搭配的时候,为了避免重复,一般用“做”而不用“作”,这也是习惯的用法。例如:做动作、做作业、做作。

在成语或俗语中,有“做”或“作”的,也要遵循习惯用法,例如:天作之合、为非作歹、一不做,二不休。

在“做”和“作”两可的情况下,在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尽量做到局部统一。例如:

(8)但这普遍的做戏,却比真的做戏还要坏。真的做戏,是只有一时;戏子做完戏,也就恢复为平常状态的。⑨

在这里只用“做戏”而不用“作戏”,达到局部统一的效果。

2.减少“做”和“作”误用的方法

关于“做”和“作”使用混乱的问题,有人认为可以把“做”和“作”两个字归入一个,但是这种做法并未能得以通行,原因在于某一个词不能完全取代另一个词的用法,它们的用法,我们可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例如“做客”和“作客”: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做客”的解释是: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例如:到亲戚家做客;对“作客”的解释是:寄居在别处,例如:作客他乡。

从语义上来看:“做客”表示的时间较短;而“作客”表示的时间很长。

从范围上来看,“做客”通常以自己或别人的家庭为单位;“作客”以某一个地区、地域为单位。

从结构上来看,“做客”的地方多用介词“在”引出做状语,例如:在我家做客,或在“做客”前加“去”、“来”等动词组成一个短语;而“作客”之地经常置于其后做补语。

再例如“做伴”和“作伴”:

(9)宝钗道:“妈妈既有这些人作伴,不如叫菱姐姐和我做伴去。”

(10)宝钗道:“我也多个做伴的,你也遂了你的心。”香菱笑道:“好姑娘,趁着这个功夫,你教给我做诗罢。”(《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句中“做伴”和“作伴”在语义上有一些不同之处:“作伴”侧重的是单向语义,妈妈有人作伴,是指有丫鬟婆子陪着,也可以指形体上的陪伴;“做伴”侧重于双向语义,宝钗和香菱相互陪伴,是心灵上的陪伴。

又例如“做文章”和“作文章”:

“做文章”现在多表示抓住一件事情发议论或在上面打主意,而“作文章”表示作文,是写文章的意思,在运用中可以直接用“写文章”而不用“作文章”,与“做文章”区分开,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二者误用。

“做”和“作”的区分难度很大,像这样的情况还有许多,例如:做主—作主、做戏—作戏、做鬼—作鬼、做声—作声。还有极少数异形词如“小题大做、小题大作” ,“小題大做”是常用形式,“小题大作”就可以直接去掉了。

综观上述,“作”、“做”二字的用法的确复杂,但是只要掌握它们在词汇意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的差别,并遵循语言习惯,就能减少在语言运用中的错误。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更清晰地组词造句,甚至能做到知识迁移,在相似的情况下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叔湘著.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杜维东著.错别字辨析手册[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6.

[3]邓君华.“做”与“作”[J].语文知识.1988(4).

[4]吕叔湘.关于“的、地、得”和“做、作” [J].语文学习.1981(3).

[5]李炜.论汉语中的“作”和“做” [J].辞书研究.1998(3).

[6]张莉芳.“做”与“作”的异同[J].语文学刊.2006(17).

注 释

①参见吕叔湘:《关于“做”和“作”》,《小作家选刊》2004年第2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第1759-1760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第1756页。

④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动名词》,《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5期。

⑤张自烈、寥文英:《正字通·子丑寅集》卷一,康熙二十四年秀水吴源起清畏堂刊本,第53页。

⑥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7页。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357页。

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727页。

⑨鲁迅:《二心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页。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大别山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用法
掌握“那么”的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冒号的用法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你知道英语中“也”的用法吗
“作”与“做”的用法
特殊用法
“Since”与“For”对比
“撞车”、“撞衫”及其流行中的三种用法
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