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吞咽障碍该怎么吃

2023-08-10 20:00曾超
健康博览 2023年8期
关键词:流质咽部经颅

曾超

85岁大伯中风后能吃饭但是不能喝水

李大伯今年85 岁,几个月前突然患上了脑梗死,幸运的是及时抢救后手脚并无大碍,能够自己独立站坐、行走、洗漱等,但是有一个困扰他的问题,那就是不能喝水。更奇怪的是,喝粥或者吃软面条这种食物反而会好一些,唯独一喝水就拼命地呛,不停地咳,每次都得难受好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大伯在月初时来到了医院吞咽障碍专病门诊就诊。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后,医生告诉李大伯,他的吞咽造影检查发现食物残留比较多,停留在会厌及梨状隐窝处,这种情况是典型的脑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需要综合康复训练和专业的护理团队指导饮食进行改善。

医生表示,患者经过评估后,医生会根据其吞咽障碍的部位和程度给予相应治疗,比如吞咽基础训练、冰刺激、舌头运动、颜面肌运动、吞咽电刺激、经颅超声、经颅直流电、经颅磁刺激等。如果患者有环咽肌失弛缓症,可以给予球囊扩张技术。对于严重环咽肌失弛缓症球囊扩张效果欠佳的患者,可以给环咽肌注射肉毒素,使功能得到恢复。

此外,还可结合传统针刺治疗帮助康复。针灸科医生临床上使用项针疗法,选取口舌及颈项部特定穴位,利用针刺刺激,强化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

在经过三周的系统治疗后,李大伯吞咽障碍有了很大改善,终于可以顺利地自主喝水了。

吞咽障碍患者该怎么吃

饮食总原则

选择质地均匀柔软、黏度适当、性状均一、不易松散,通过咽部时爽滑易变形且不易残留的食物。

食物的形态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部位,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一般进食的顺序为糊状→半流质→固体→液体(水)。

稀的变稠: 在液体如水、饮料、果汁、牛奶中加入食物增稠剂,以增加黏稠度,降低食物在咽喉部流动的速度,使得吞咽障碍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协调吞咽肌群的收缩和舒张,及时封闭呼吸通道和打开食物通道,减少呛咳误吸。

硬的变软: 将较硬的食品用料理机打细打匀,如制成土豆泥、果泥状等,可减少咀嚼难度。

饮食禁忌

●不要直接饮用流质食品

很多人认为,水是最容易吞的东西。其实不然,对于吞咽障礙患者来说,水的吞咽难度最大。因为水经过咽喉部的速度较其他食物快,且分散程度高,更易进入气道。

因此,吞咽障碍患者尽量不要直接饮用流质食品,可以在流质饮食中添加增稠剂,增加食品的黏稠度,减缓食物的流速来减轻呛咳的症状。

●避免异相夹杂

不要把固态和液体食物混合在一起食用,因为两种质地的食物在口咽腔的流速不同,流质更易下咽,固体很难被充分搅拌,容易出现液固分离发生呛咳,如汤泡饭、牛奶泡面包等。因此,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应性状均一,避免多种性状混杂。

●避免黏性较强食物

不要吃黏性较强的食物,如糯米、粽子、糍粑等,因黏性太强需要较大的口腔推送力,食物容易残留在口咽部。

●避免吃黑芝麻糊及藕粉类食物

黑芝麻糊由谷物磨碎而成,具有细碎的颗粒,吞咽后容易残留在口腔和咽部。专家明确指出,吞咽障碍患者不推荐使用未经增稠食物调节剂加工处理的米糊、芝麻糊等糊状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残留口咽部造成误吸或者隐性误吸,进而加大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避免进食颗粒状的食物

颗粒状食物如肉丸、大颗粒的葡萄、水煮的整颗鸡蛋(特别是鸡蛋黄)容易发生哽噎和窒息。

进食的技巧

●选择合适姿势

最佳进食体位为坐位或半卧位,最佳进食姿势为健侧进食。进食后半小时内,不要躺下,防止食物返流。

●减慢进食速度

减慢进食的速度,即在前一口吞咽完成后再进食下一口,避免两次食物重叠入口。

●控制进食量

一口量不宜太大,应为每口2~3毫升。一次进食的总量也不宜过多,最好为50~100毫升,少量多餐,进食过程中应全程有人陪护。

●学习吞咽技巧

掌握吞咽技巧,如声门上吞咽法,就是在吞咽前及吞咽时屏气,通过关闭气道,防止食物及液体误吸,吞咽后立即咳嗽,清除残留食物的方式。

●及时进行口腔护理

进食后及时进行口腔护理,可用清水漱口或生理盐水棉球擦拭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避免口腔卫生不良滋生细菌。

●保持专注

吞咽障碍患者进食过程中应该减少干扰,保持专注。每口都认真吞咽,“刻意”用力吞咽,像吞咽药丸一样,加大吞咽肌肉的强度和力量。

编辑/胡轶超

猜你喜欢
流质咽部经颅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买卖型担保中流质条款效力的证成与强化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论流质契约的解禁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颏下岛状瓣修复老年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论我国流质条款的重构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