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中美战争小说对比研究

2023-08-10 20:33熊欢朱海青
文学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荷花淀生态女性主义

熊欢 朱海青

内容摘要:《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耗时十年完成的一部力作,于2015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荷花淀》则是中国“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代表作,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两部小说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关怀和女性意识,故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这两部小说进行对比研究,从亲近自然的状态、反抗战争的意识、渴望和平的心愿三个共同方面详细阐述两部小说的共通性;具体分析两部小说在三个方面的不同:女性姓名的细节、反抗战争的方式、女性和自然的止战力量。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加剧、地区冲突严峻,本文对不同国度内作家的战争小说的对比研究和反思具有值得关注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荷花淀》

安东尼·多尔是当代美国文坛的新星,被誉为当代美国最杰出青年小说家之一。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多尔的十年心血之作,一经出版便广受关注并于2015年荣获普利策奖。小说讲述了二战时期德国少年维尔纳和法国少女玛丽洛尔因无线电而产生交集的故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主题分析、叙事特征、原型批评等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但鲜有学者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较为深入的解读。中国知名作家孙犁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其敢于推陈出新且擅长塑造人物性格、用文字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妇女的进步思想。《荷花淀》出自孙犁的代表作《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在关乎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妇女们不仅任劳任怨地承担起家庭责任,更是发挥“先大家后小家”的革命精神去用自己的力量保家卫国。小说自1945年发表至今的近八十年中被众多学者从多种角度研究,但多集中在小说主题、主人公形象、写作特色等视角,从生态女性主义视域解读该作品还留有丰富的研究空间。

如同生态批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其实并未有严格规定的定义。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作家奥波尼在《女性主义或死亡》中首次使用了“生态女性主义”一词。目前,这被学界视为该术语诞生的标志。生态批评的杰出人物布伊尔认为,生态女性主义的意义涵盖了“对将自然作为女性的父权式再现的批判,对女性在博物学史、科学研究、自然写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修正式再发现;对反对开采或利用自然的‘关怀哲学的提倡;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在生物学或精神上)神秘的亲和关系的复原”。[1]格里塔·加德则指出“生态女性主义不仅仅如其名所示,是关于女性主义与环境主义,或女性与自然的,还基于以下前提来讨论环境恶化及社会不公等问题,即我们对待自然的方式与我们相互对待的方式密不可分”。[2]可以看出,生态女性主义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实为那时妇女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其主要观点认为: “西方文化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政治性的内在关系”。[3]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受压迫的女性与自然二者间的潜在联系,更持续揭示“一切压迫形式的原型即统治逻辑和二元性”[4],进而达到实现和谐生态观念的终极目标。换而言之,生态女性主义不仅批判男权的价值观、反抗一切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更追求能够实现存在于女性、自然、男性的和谐可能性。

纵观国内外几乎未发现两部作品的对比研究,而当前恐怖主义不断引发局部战争,世界并不和平。多尔和孙犁将目光分别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进行创作,这是文学上的有益尝试。《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以下简称《所有》)和《荷花淀》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关怀和女性意识,故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这两部小说进行对比研究,从亲近自然的状态、反抗战争的意识、渴望和平的心愿三个共同方面详细阐述两部小说的共通性;具体分析两部小说在三个方面的不同:女性姓名的细节,反抗战争的方式,女性和自然的止战力量。此外,本文通过上述阐释进行女性与自然关系、战争对自然和家园和谐的破坏等思考,揭示女性和自然在父权制主导的战争下的生存困境,探究作家反对战争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及希望构建一个没有战争、性别平等、人与自然和睦共处的美好社会愿景。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加剧、地区冲突严峻,本文对不同国度内作家的战争小说的对比研究和反思具有值得关注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所有》和《荷花淀》的共同点

(一)亲近自然的状态

生态女性主义者指出无法分割的紧密联系存在于女性和自然二者之间,其体现于:二者之间象征性的天然联系上和男权社会对二者的压迫上。因而,这种联系使女性会不自主地将自然当作避难所并向其寻求安慰与帮助。在《所有》中,战争爆发之后玛丽洛尔因父亲的渺无音讯而感到备受打击,甚至认为盲人的自己是他人的负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马内科太太决定冒险带她去海边,“大海。是大海!她到海边了!如此靠近。”[5]玛丽洛尔感到如此新奇,而她的种种思绪被一阵阵海浪声抚平,她体会到了甚至大过博物馆的宏大。她沿着海岸线移动,在心中勾画着圣马洛的模样,“玛丽洛尔郁结一个月的心结逐渐释放”。[6]战争的残酷丝毫没有影响自然的纯净,“大海在这条凉爽、华丽的丝绸上留下它的馈赠:鹅卵石、贝壳、藤壶和漂积在海岸的小海草”。[7]无私的自然是玛丽洛尔的避难所,给予她精神上的慰藉和反抗的动力,使她重新拾起坚强活着的信心。“此时此刻,德国的占领在她看来远在天边”。[8]玛丽洛尔从大海的纯净与温柔中逐渐平静下来,“她开始坦然接受这一切”[9],她的不安和害怕失去的情绪也被海风逐渐吹散。

在《荷花淀》中,女性与自然的联系使得女性对自然有着天然的保护。与将自然视为可以随意开发和利用的资源的人们不同,这里的女人们在去寻找各自的丈夫时都是轻柔地划着小船,伴着水声哗哗作响。女人们随手从水里捞出乳白色的菱角,发现它还是在小小的生长阶段便又放回水里,“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10]女人们是如此轻柔地对待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自然也不再是被人类无止尽索取的对象。在小说开篇也有相应的情景描写,在月夜下水生嫂编着席子,不一会儿便编出了一大片席子,这些席子在月光照射下仿佛银白的雪又好似暖白的云朵,荷花淀的水面上也泛着朦胧的雾气,“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11]于此处,没有战争的残酷,也没有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只有女性亲近自然、敬重自然的和谐图景。

(二)反抗战争的意识

在《所有》中,面对法西斯暴政和残酷的战争,女性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而平庸无为,她们勇敢地用自己的方式为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马内科太太是玛丽洛尔的叔祖父家的保姆,由于亲眼目睹了小城圣马洛的惨状,她把志愿加入妇女反抗组织的女人们集结在厨房里,一起加入到抗战的保家卫国队伍之中。马内科太太想用“刀锋”作为自己的接头暗号,“我想,我愿意成为刀锋”。[12]此时,马内科太太已经不再只是受压迫的女性,而是无畏牺牲也要帮助法军传递情报的女性英雄。然而,在战争后期,长期的疲劳忙碌和疾病疼痛使马内科太太躺在病床上,在那一刻“这个老妇人的手特别的冷,语出惊人地讲起对世界的责任。”[13]马内克太太诉说着她隐秘地掌管着所有,她的使命也是如此繁重,不论是幼儿的降世、树叶的落下,还是拍打海岸的浪花朵朵甚至是街边的小蚂蚁她都要负责。马内科太太的这种精神在她去世后依然影响着盲人小姑娘玛丽洛尔,在她不幸快被敌人抓到的千钧一发之际,她却冷静下来从背包里掏出面包掰开,在找到里面的纸条后“数了三下,把纸条放进嘴里”。[14]在这危急时刻,玛丽洛尔没有被吓破胆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沉着冷静地应对当下局面,闪耀着女性力量与智慧的光辉。

在《荷花淀》中,女人们在去找丈夫时遇见了日本鬼子,她们在最初的慌乱过后立刻反应过来,“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15]小船在女人们的手上仿佛是离开了水里在不断蹦跶的鱼,而女人们从小练出的划船经验让她们如穿针缝衣一般熟练。虽然女人们没有打鬼子的经验,可在保卫家园的战争面前她们也丝毫不怯弱,“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16],她们划船的手一点也没有停顿,水声依旧哗哗作响。女人们利用自己从小在荷花淀里长大的经历以及对自然的熟悉,成功地将鬼子引得团团转,帮助战士们伏击鬼子。后来,女人们更是成立队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奉献力量。在秋天的时候她们还学会了射击,到了冬天她们纷纷在船上警戒,而在荷花淀被敌人围剿之时,“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17]

(三)渴望和平的心愿

在《所有》中,作家多尔只安排了主人公德国士兵维尔纳和法国盲人小姑娘相处一天,在这一天中,醒悟的维尔纳救下了被敌人追赶的玛丽洛尔,他们坐下来一起吃桃子罐头、一起聊无线电和收音机、一起分享曾经的和平生活。“一枚炮弹尖叫着擦过屋顶。他想:但愿可以和她在这里坐上一千个小时。”[18]天空中,大量轰炸机在抛出它们的炸弹,河面上传来接二连三的爆炸声。他们在这炮火纷飞的时刻不约而同地祈愿没有战争、渴望能够回归和平的生活。维尔纳想着自己是否能等到有那样一个可以牵着玛丽洛尔走进阳光里的时刻,为此“他愿意为此走到天涯海角,他愿意忍受煎熬。”[19]显而易见,战争给普通人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渴望的走进一家旅游餐厅点上一份食物并享受情侣间温馨的默契这种小愿望在漫天战火之间也显得是如此难以实现。尽管两位主人公真正的接触只有一天,但他们渴望和平的心愿却已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唏嘘不已。

在《荷花淀》中,水生回来和水生嫂说明自己已经报名抗日地区队并马上要走时,水生嫂并未回应,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20]短短一句话并不是水生嫂不理解丈夫的保家卫国,而是真真切切地展现了抗战时期战争对千万普通家庭的影响。水生也别无他法,他们的村庄虽小但踊跃参军的青年人可不少,他只能让水生嫂多多分担,毕竟“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21]上有老下有小,男人要杀敌抗日、保家卫国,只剩下千千万万像水生嫂一样的女性要承担起家庭和生产的重任。简短的人物对话仅仅只是三言两语便展现出抗日战争时期无数平凡的中国人反抗日本人侵略的决心和渴望早日赢得战争、回归和平的心愿。

二.《所有》和《荷花淀》的不同点

(一)女性姓名的细节

在《所有》中,无论是主人公玛丽洛尔还是主人公维尔纳的妹妹尤塔,都是有自己名字的女性。本文作者认为,这一点体现了西方的独立意识,尤其是女性独立意识,女性希望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消极地依赖于客观世界,不依赖于男性,能够独立地生活和思考。此外,一个个女性名字更加凸显出女性独特的止战力量:德国士兵维尔纳在妹妹尤塔地不断感化之下最终醒悟、重新选择站在了善良的光辉之中。因为“女人特有的‘母性能够帮助男人从战争中解脱出来”。[22]这一个个女性名字伴随着女性渴望和平、亲近自然的独特品质留在了读者心中。

在《荷花淀》中,小说用女人而非具体的人名与自然和男性相对应,本文作者认为着重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理念。作品开篇描绘了女人在乡村的月夜之下静静地编织着席子,这是如此的和谐的一幅图景,女人就仿佛在编织着美好的生活一样,这也印证了女性和自然这二者是作家孙犁重点描绘的,这同样也是生态女性主义着重的关注點。除此之外,小说的主人公“水生嫂”并不是女人真正的名字,它是以前的封建社会时期女子出嫁后随夫称谓的一种说法。但“水生嫂”这一称呼却并不是和鲁迅作品中的“祥林嫂”那般以这种模糊的称谓来表现女人身份地位的低下。小说《荷花淀》模糊了人物个性化的称谓,甚至常常直接用“这女人”“女人”来代替,正是因为这称呼具有普遍意义,因为这部作品想要强调的不是个体,而是某一群体、某一类人的共性。正如在《关于<荷花淀>的写作》中,作家孙犁认为他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的故事”[23],无论是“水生嫂”,还是“女人们”,都只是一个群体的称呼。作家以她们为代表,真实地展示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共同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人性光辉之中的真善美。

(二)反抗战争的方式

在《所有》中,以马内科太太为代表集结在一起的女性们反抗法西斯暴权的方式是看似温和的、间接的,但却闪烁着女性力所能及的智慧和力量光辉。卖花人卡雷夫人听闻德军指挥官对麒麟草过敏,便将带有麒麟草的花束送给他们;秘密妇女组织的妇女们故意印错火车时刻表;丰蒂诺夫人设法让德军占领的城堡总机占线一个小时......女性们还在每张五法郎钞票上写下“自由法国”,她们七嘴八舌地出谋划策,眼里都闪烁着幸福的光彩。马内科太太出神地想着,嘀咕着“七十六岁了。我还能再有这种感觉?像仰望星空的小姑娘一样?”[24]是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这与年龄无关。这个秘密妇女组织里的女性们做的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展现出当时普通法国民众对德军占领家园的不满和民众渴望和平的心愿。

在《荷花淀》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女性们反抗战争的方式更为直接,她们在初次经历荷花淀中偶遇日本鬼子之后也成立了队伍,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百亩大的芦苇之中。这些青年妇女们身上流露着中华儿女一贯的自强不息精神和誓死保家卫国的反侵略信念,“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25]多么可爱可敬的中华女性,在抗日战争面前不畏敌人、不仅学会了射击还能在小船上发挥警戒放哨的作用;在敌人包围荷花淀之际奋勇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之中、加入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英勇地配合人民子弟兵作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女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像一股暖流直冲心扉,使人经久难忘。

(三)女性和自然的止战力量

在《所有》中,女性和自然的止战力量被直接凸显出来,尤其是体现在主人公德国士兵维尔纳身上。从小热爱无线电且极具天赋的德国少年维尔纳被德国纳粹军事学校不断洗脑,逐渐忘记自己的初心所在进而转变成为德国纳粹掌控的在战场上利用无线电杀人的刽子手;维尔纳在德国纳粹军事学校学习时亲眼见到自己的朋友受到惨无人道地对待却始终因为自己的胆小弱懦而不敢发声......在维尔纳每一个内心不安、自我责备的瞬间,妹妹尤塔的音容总是会出现在他的脑海中,“难道仅仅因为别人都这么做,就可以随波逐流吗?”[26]妹妹尤塔的存在一次次提醒着维尔纳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在维尔纳被困在地下室时支撑着他努力活下去。自然的止战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维尔纳在给妹妹尤塔的信中说大海是最让人放松平静的地方,他偶然沉浸在这其中时甚至会忘记自己的职责,因为“大海的宽广足以包容人类所有的情感”。[27]这是维尔纳第一次接触大海,他才发现世界上居然有如此这般壮阔的景致,人类所有的负面情感都可以在大海这里得以释放和治愈。在大海的疗愈下,维尔纳的头脑不再昏沉、更不再被遮蔽双眼,他醒悟过来回来了善的一边。

在《荷花淀》中,女性和自然的止战力量从侧面描写中得以体现。作品开始描写水生嫂月夜编席的场景,作者孙犁用“雪地”、“云彩”比喻水生嫂编成的大片苇席,又抓住薄雾、清风、荷香这样富有水乡气息特征的事物,寥寥几行就点染出荷花淀的风貌。这样优美的景色与主人公水生嫂萦徊心头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有的气氛,传递出一种渴望早日把侵略家园的敌人打跑、中华大地上不再硝烟弥漫的祈愿。荷花淀所代表的自然不仅在水生嫂等几位青年妇女偶遇日本鬼子之时起到了遮蔽保护作用,更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着支撑,在每年秋天来临之际淀里的芦苇都被收割起来堆成一垛一垛的,“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28]女人们也在院子里编着席子,等到了六月的时候就会有数不清的船只将这些手工精巧编织而成的席子运到各个城市出售。在全文充满诗意的描写中,不难发现女性和自然在战争时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总的来说,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观照《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和《荷花淀》两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多尔和孙犁两位作家亲近自然、反抗战争、渴望和平的意识流露在作品中的每一处细节,而女性姓名的细节、反抗战争的方式、对女性和自然止战力量的描写的不同也使得这两部作品各具特色。尽管作家所在国度不同、作品背景和时期不同,但带给我们大众的警醒均是祈望没有战争,惟愿世界和平。此外,战争不但对人类造成多灾多难的影响,更使自然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战争不仅是男权政治的延续,更是对人类本性的严重摧残。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加剧、地区冲突严峻,本文对不同国度内作家的战争小说的对比研究和反思具有值得关注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指引公众反思战争的本质,探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指明摆脱危机的出路。但笔者对于《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和《荷花淀》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对比研究只是一种初步的尝试,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够为他人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uell,Lawrence.The Ecocritical Insurgency[J].New Literary History, Vol.30,No.3(1999):669-712.

[2]格里塔·加德文,李莉,韦清琦.女人,水,能源:生态女性主义路径[J].鄱阳湖学刊,2015(01):116-128.

[3]C.斯普瑞特奈克,秦喜清.生态女权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J].国外社会科学,1997(06):63-66.

[4]韦清琦.生态女性主义在国内批评实践中的问题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02):127-139+151.

[5]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6]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7]郭婷.战争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浅析伍尔夫关于战争的女性主义思想[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5):93-96.

[8]孙犁.孙犁文集卷四[M].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612.

注 释

[1]Buell,Lawrence.The Ecocritical Insurgency[J].New Literary History, Vol.30,No.3(1999):669-712.

[2]格里塔·加德文,李莉,韦清琦.女人,水,能源:生态女性主义路径[J].鄱阳湖学刊,2015(01):116-128.

[3]C.斯普瑞特奈克,秦喜清.生态女权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J].国外社会科学,1997(06):63-66.

[4]韦清琦.生态女性主义在国内批评实践中的问题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02):127-139+151.

[5]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6]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7]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8]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9]多爾.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0]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11]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12]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3]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4]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5]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16]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17]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18]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9]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0]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1]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2]郭婷.战争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浅析伍尔夫关于战争的女性主义思想[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5):93-96.

[23]孙犁.孙犁文集卷四[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612.

[24]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5]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6]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7]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M].高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8]孙犁.孙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2JBXC005);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XJJS22031,项目名称: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中美战争小说对比研究:以《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和《荷花淀》为例)。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荷花淀生态女性主义
历史情境下的抗战文艺叙事选择
传统文化情绪的现代书写
女性儿童自然
莱辛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解读
卡洛琳·麦茜特的生态女性主义世界观
《疯狂动物城》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
《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
白洋淀里盛开的美丽荷花——《荷花淀》“五美”赏析